APP下载

海拔5000 m以上某部驻防官兵健康状况评价

2018-01-24李年华阳盛洪

西南国防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高原病西洲代偿

李年华,高 亮,李 彬,阳盛洪

国内一般将海拔5000 m以上地区称为 “生命禁区”,因此时大气压及氧分压更低,严重影响人体体力和劳动能力。加之紫外线辐射量为平原的3~4倍,空气干燥,绝对湿度低等因素,极易造成机体损伤[1]。为掌握海拔5000 m以上移居人群的健康数据,为制定防止或降低环境损伤措施提供参考,本课题组在高原现场,对某部移居人群进行健康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提取本所高原健康数据库2008~2015年所有海拔5000 m以上人员相关数据,纳入标准:进驻高原前体检健康;心肺功能正常,能正常参加高原工作和训练,且无不良反应症状者。排除标准:有重症急性高原病病史;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具有血液病或家族遗传病史者;近期按训练大纲施训时,出现不良反应症状者。共筛选出研究对象 262 人,年龄 18~36(21.70±2.65)岁;均为男性,汉族,世居平原;单次移居高原时间 1~12(8.07±4.08)个月,累计移居时间 2~90(13.23±11.21)个月。 所有初次移居人员进入高原前,均经体系医院体检并确认健康。

1.2 方法 从高原健康数据库中,提取调查对象第一次录入时的相关数据,所有数据均由本所专业人员采用相同的调查或检测方法采集完成。自2008年以来,本所采用自制量表,对海拔5000 m以上移居人群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包括性别、年龄、民族、身高、体重、籍贯、入伍时间、既往病史、本次驻守日期、历次驻守日期、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等基本信息。 依据青海标准编制 CMS调查表[2],并对调查人员逐一问诊、体检和记录,然后根据标准进行诊断评价;在高原现场抽取研究对象静脉血检测血红蛋白(Hb),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诊断依据参考文献[3]。采用WJX型血红蛋白检测仪(江苏康健)检测Hb含量,试剂由长春汇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采用芬兰产Ohmeda Tuffsat掌式血氧仪,检测SaO2和HR。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不同移居时间人群HR无显著差异;移居7~10个月组Hb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P<0.01),但SaO2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CMS评分显著高于1~3个月组(P<0.05),HAPC 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1);>10个月组CMS患病率显著高于1~3个月组(P<0.05),见表1。

3 讨论

国内对移居人群进驻高原后的健康状况研究较多,但对于海拔5000米以上超高高原移居人群的研究仍较为罕见。以往研究集中于急性高原病调查,或移居半年、1年的相关血液学指标变化[4,5,7-9],而移居海拔 5000 m 以上 1~12个月或更长的连续性监测尚未见报道。从表1可知,移居5000 m以上海拔后,移居人群Hb值出现持续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HAPC患病率的变化规律与此相同。一般情况下,移居人群在高原1个月可基本习服,半年之后完全习服,其血液学表现为红细胞、Hb等趋于稳定[10]。但在海拔5000 m以上高原,低氧低压程度更为显著,对机体的损伤更为显著,使移居人群的生理与病理代偿界限趋于模糊。如结果所示,移居时间>6个月人群Hb值并不稳定,反而显著升高,且7~10个月人群符合HAPC的诊断标准者达63.3%,而>10个月人群Hb值及HAPC的发病率显著下降,与HAPC疾病发展规律不符。一般情况下,HAPC患者以红细胞过度增多、肺动脉高压及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而这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形成低氧血症更加严重,引发红细胞更多增生,Hb值也更高,肺动脉压力更高的恶性循环。而本研究>10个月人群Hb值及HAPC的发病率显著下降,可能与部分人群Hb虽达到HAPC诊断标准,但仍属于正常生理代偿,随着习服水平提升其Hb值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其接受相关的药物预防或氧疗保健有关,使Hb逐渐降低,HAPC症状随之缓解。

表1 5000m以上移居人群不同移居时间Hb、SaO、HR及CMS评分比较

SaO2反映了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的比例,在高原上随着红细胞增生,Hb含量不断上升,氧合血红蛋白所占的比例下降,SaO2测值也随之下降。表1显示,移居人群进驻海拔5000 m高原前6个月,SaO2基本稳定,7~10个月组SaO2显著下降,>10个月时基本恢复。说明7~10个月时机体红细胞不断增生,Hb含量上升,导致血液“浓、粘、聚、稠”等改变,易致微循环障碍,使肺弥散功能下降,使组织缺氧更加严重,影响身体健康,应引起重视。HR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心脏的做功能力,一般移居者进入高原后,HR上升以增加心输出量,并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随习服程度提升而逐渐恢复至平原水平[11]。本研究结果显示,虽然各组间HR并无显著差异,但整体平均值较高,且呈上升趋势。从表1可知,人群CMS评分及患病率在移居高原后变化不大,且从1~3个月起患病率就较高,也说明海拔5000 m以上高原环境对机体的损伤较为迅速。张西洲等[12]发现,移居海拔5000 m以上高原不足3个月,就可发生高原心脏病(HAHD),说明海拔5000 m以上高原环境对机体的损伤不仅迅速,而且往往更加严重。

上述结果表明,海拔5000 m以上高原具有对机体损伤速度快、病理程度高等特点,宜及早干预,做好健康保障。 从表 1可知, 该人群 Hb、SaO2、HR、CMS评分、HAPC及CMS患病率在移居高原的前6个月几无差异。而6个月后,机体Hb值及HAPC患病率升高非常显著、CMS评分也显著增高、SaO2显著下降,表明机体在此时处于非常显著的变化阶段。移居海拔5000 m以上高原的前6个月,机体尚处于代偿阶段,不会造成实质损伤。6个月后,由于环境等因素影响,代偿阶段向病理代偿转变,导致HAPC发病率的显著升高。10个月以后,随着人体低氧习服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假性”HAPC患者Hb值显著下降,使人群Hb值及HAPC患病率显著下降,而此时仍然诊断为HAPC的患者处于失代偿阶段,应严密监测,防止发生血栓形成等疾病。

综上所述,为保障移居人群身心健康,建议选择Hb值及SaO2值作为监测指标,对长期驻守海拔5000 m以上人群进行监测:第一阶段为移居6个月时,此时人群尚处于代偿阶段,对于 Hb>200 g/L、SaO2<85%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因为当Hb≥200 g/L时,代偿意义已不显著,此人群为HAPC危险人群[13]。第二阶段为移居9个月时,对Hb≥210 g/L、SaO2<75%人群进行重点监测,该人群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容易引发HAHD、血栓形成等疾病,并行吸氧及药物治疗。对于治疗效果不佳人员,建议下送至较低海拔进行治疗。

[1] 崔建华.高原医学研究与临床[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2-5.

[2]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关于统一使用慢性高原(山)病青海标准的决定[J].高原医学杂志,2007,17(1):1-2.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Z 92-200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职业性高原病诊断标准[S].2008,12.

[4] 张西洲,崔建华,王宏运,等.驻喀喇昆仑山和西藏阿里某部队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病率调查[J].高原医学杂志,2007,17(1):58-60.

[5] 王引虎,阳盛洪,冯英凯,等.海拔5000 m以上驻防官兵慢性高原病患病情况调查[J].西南国防医药,2012,22(2):175-177.

[6] 张西洲,王引虎.高原低氧与供氧[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4-225.

[7] 高亮,谌勇,崔建华.移居海拔5000 m以上半年的青年人血红蛋白测值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4):696-697.

[8] 阳盛洪,崔建华,秦必文,等.某部急进海拔5390 m高原急性高原病情况调查[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5):377.

[9] 张西洲,何富文,张新宇,等.驻海拔5380 m不同时间的青年人血液流变学和RBC-SOD的变化[J].西藏医药杂志,1997,18(3):8-10.

[10] 高钰琪.高原军事医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226-227.

[11] 格日力.高原医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5:37-41.

[12] 张西洲,张素萍.11例成人高原心脏病临床分析[J].西藏医药杂志,1996,17(2):10-11.

[13] Jiang C,Chen J,Liu F,et al.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 in Chinese Han males who migrated to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J].BMC Public Health,2014(14):701.

猜你喜欢

高原病西洲代偿
首次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获得再代偿的影响因素分析
史中人,戏中人
关公、观音
《西洲曲》的接受史与批评史
西藏高原太阳能供暖“高原病”问题探讨*
应激肽在高原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入戏太深
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Editorial Acute or chronic mountain sickness,what′s the greater challenge?
阿德福韦酯联合加味逍遥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代偿期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