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E时代下对视觉传达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
2018-01-24广州工商学院
□黄 羽 广州工商学院
一、视觉传达的起源以及主要应用方向
视觉传达这一术语流行始于1960年日本东京举行的世界设计大会,其内容包括:报纸杂志、招贴海报及其他印刷宣传物的设计,还有电影、电视、电子广告牌等传播媒体,它们把有关内容传达给眼睛从而进行造型的表现性设计统称为视觉传达设计。简而言之,视觉传达设计是“给人看的设计,告知的设计”。目前,我国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都是以平面为主,涉及的领域主要有:报纸、杂志上的各种平面广告、道路两侧的广告牌、灯箱等。在课程设置中,其内容主要包括:广告设计、印刷设计、书籍装帧设计、海报招贴设计、产品包装设计等。主干课程体系还是以印刷品作为展示,在课程安排上,对软件辅助技术安排比较少,一般安排主流的平面设计软件,Illustrator和Photoshop的学习,还有一些高校没有安排软件的课程学习,所以很多学生设计做得很好,但对计算机技术很是抗拒。
二、互联网时代下人们接收广告方式的影响。
目前,智能手机相当普遍,大家都离不开智能手机,离不开网络的使用,一天当中大部分时间都在浏览不同的网页或应用不同的APP,比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完成的销售额高达两千多亿元,大街小巷每天不停穿梭着快递员工的身影,这已足可以说明互联网和智能技术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以及阅读等习惯,商家的广告传播方式也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由线下向线上转变。但是传统的视觉传达专业课程更多涉及印刷品设计,以前可能只需要做些传单,或者在报纸媒介投放广告,公车上投放些广告就可以了,但以目前的趋势,这样是不够的,必须要跟上时代,要利用网络进行传播,每个有一定规模的商家都有自己的APP。以手机行业为例,出现了小米商城,vivo商城等,其主要目的是可以收集更多的用户流量,建立自己的数据库,以便更容易传播自己的产品,更容易掌握消费者的习惯,以便制造更多需求的产品,人们消费产品时,对网络广告产品可以直接对比,而且还有大量的消费者评价,信息量比以前更大更加透明,网络上各类产品信息更替非常快,如果产品视觉效果不突出,很快就会被消费者遗忘,更不用说会深入了解你的产品的优势。
三、视觉传达课程体系改革需求
视觉传达专业以服务为主,如果抛开网络,以往更多考虑的是印刷品作为介体进行传播,例如,书籍装帧、产品包装、户外广告,等等,但这些服务都没有互联网对视觉传达设计的需求量大,这么大的一个市场,视觉传达专业不可能避开,应该迎合这些就业机遇,提升我们学生的就业率,那就必须在课程设置上,提升我们网络传播设计的相应课程,例如,MG(图形图像)动画、UI设计、动画规律、后期合成处理等。在心理学的感知方面研究,在视觉上对运动的东西比静止的东西更为敏感,所以想在网络上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必须利用网络传播的优势,这就需要具备平面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动态和交互性设计,令视觉传达作品在传播上更具有冲击力和人性化。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动画专业的人做的,正是这种认识,才使视觉传达专业不肯变革,所以才导致目前网络传播的设计,很多都是动画艺术设计或计算机专业的人来做的,但动画专业的课程体系,一般是针对角色设计、角色动画,场景设计、道具设计、影视后期处理等课程,很少针对图形图像研究,他们所做的视觉传达作品具有太浓郁的机械味道,视觉冲击力不够,毕竟没有系统性的接受过视觉传达训练,不管是创意上,色彩搭配,还是构图排版应用,都比较木讷,缺乏视觉传达设计师的灵性,所以更需要视觉传达专业的人才来拯救这一市场。
网络时代下,各行各业都深受影响,因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如果不适应这种潮流,可能很快就被淘汰,设计师也是如此,视觉传达专业不应只是考虑视觉上的体验,利用网络技术,可以考虑设置更多与传播相关的体验,例如,让图形图像运动起来,更有节奏感,加上声音还有互动等,让广告受众进行多方位的视觉享受,从而提升设计的服务品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落实,新课程的先进性能够与设计理念结合,达到更理想的视觉传达设计表达,这也是视觉传达专业需要重点完善的设计内容,这就需要视觉传达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培养出来的设计师才更容易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更具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