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实践探索
2018-01-24董金朋张园园孙世民
董金朋,张园园,孙世民
(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山东泰安 271018)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畜禽产品生产与消费国,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肉类、禽蛋与牛奶的总产量分别为8 537.76万、3 094.86万t和3 602.20万t,畜禽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有利于改善城乡居民饮食结构,提高其生活质量。中国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和经营方式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从散养模式向着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养殖方向转变。根据农业部制定的《2016年畜牧业工作要点》,2015年中国畜禽养殖规模化率达54%,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规模化养殖已成为中国畜禽养殖主体,与此同时,养殖量的增加也导致畜禽污染排放量进一步增加。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主要由粪污排放造成,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规模畜禽养殖业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 049万t和58万t,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5%和25%,占农业源排污总量的95%和97%。尽管已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进行了研究,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困难重重。因此,本文梳理相关文献,理清清洁生产的发展进程,找出阻碍清洁生产行为实施的因素,探索推进清洁生产行为实施的方式和方法,以期为相关职能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
1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概念及内涵
1.1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概念 王忙生[1]将畜牧业清洁生产的概念阐述为将畜禽养殖污染预防战略持续应用于畜禽养殖全过程,通过使用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和改进养殖管理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在生产过程与废弃物处置过程中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同时获得更多且安全的畜禽产品。推行清洁生产是我国解决规模化养殖环境问题、畜禽产品安全问题以及实现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1.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内涵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是一个全过程控制的生产方式。全过程控制是指从养殖场的选址与建设、畜禽品种的选择、畜禽的饲养管理、畜禽的疾病防疫以及畜禽粪污处理的全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废弃物发生、减少废弃物数量和降低废弃物污染,实现从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过程清洁生产。同时,也要对畜禽整个生命周期进行全过程控制,即从畜禽幼年到出栏再到食用加工的各个环节采取必要措施,防范控制污染。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关键是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源头预防主要是指科学合理地选择畜禽养殖投入品(主要包括场舍、设施、饲料、种畜、饲用水和兽药等),从源头预防废弃物产生;过程控制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以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排放量,主要包括养殖环境维护、疾病防控、饲养员健康检查和养殖档案管理等方面;末端治理主要是指科学合理地处理病死畜禽和粪污,降低畜禽养殖废弃物的环境污染程度。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理想目标是畜禽养殖亲环境。畜禽养殖亲环境主要通过4种途经来实现:一是通过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农业条件与社会服务环境进行清洁生产,促进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通过清洁生产对原料控制及饲养管理进行优化,节约各类生产资源;三是优化畜禽生长环境,减少疾病困扰,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四是节约资源、提高畜禽产品质量,提高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动因是提高养殖场(户)效益。由马斯洛动机行为理论可知,养殖场(户)的动机将决定其清洁生产行为。养殖场(户)进行良好的清洁生产行为,既可以满足环保政策对养殖场(户)的要求,又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减少污染排放、畜禽出栏时获得优质的畜禽产品,提高下游企业以及消费者的满意度,进而增强竞争优势,提高畜禽养殖场(户)的效益。
2 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实践
目前,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标准体系、场舍选址、饲养管理和粪污处理4个方面。
2.1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标准体系 我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标准体系尚不健全,国家层面尚未建立独立的畜禽业清洁生产的法规及审核、审计程序与方法,但在其他一些标准法规中,对畜禽养殖清洁生产行为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与标准,如《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畜牧养殖业排放标准》等。清洁生产的政策支持、标准体系、技术体系与评价指标体系仍有不足。因此,在当前的理论、标准和管理体系研究当中,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建立一套有关清洁生产的行业标准以及探索新的结合清洁生产的畜禽养殖业生产模式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吴根义等[2]在对畜禽养殖业的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典型处理工程现场检测,分析认为应严格限制各类规模化养殖场的准入条件,制定畜禽养殖业的产业发展以及污染防治规划,严格考核养殖过程中的用水量和清粪方式。应瑞瑶等[3]运用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垂直协作类型下的疫病防疫、粪便及病死猪处理以及饲料及添加剂购买和使用3个农户清洁生产关键点以及其对农户绩效的影响,认为政府应重点管控以上清洁生产的关键点。张玉梅等[4]指出,政府补贴对养猪场(户)的养殖污染治理具有显著影响。
2.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场舍选址 从清洁生产的角度出发,在选址上遵循环境适宜,不影响周围居民生活的原则。《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办法》规定,养殖场距离生活饮用水源地、动物屠宰场所等应在500 m以上;养殖场之间的距离应在500 m以上;距离人口集中区域以及交通主干道也应在500 m以上。在《中国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四章第四十条中明确规定了畜禽养殖场与养殖小区禁养的区域,如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人口集中区域等。盛瑜等[5]指出早期因只考虑到畜牧业发展,导致很多养殖场的新建、改建和扩建没有考虑养殖规划、动物防疫、污染治理等问题。所以目前在方法上,更加提倡环境优先法,同时兼顾其他方法的原则。在选址过程中对场地面积、地形地貌选择、水源与水质选择和土壤特性选择重点关注,苏杨[6]提出在环境容量较大区域发展集约化养殖场,并以此形成专业生产园区,降低污染危害。王春生等[7]在清洁生产的理念下提出了对水库流域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源头—过程—末端”进行全过程控制的集成防治技术,认为应采取集成防治措施分步落实畜禽养殖中立体污染的防治工作,有效治理水库流域的非点源污染。在建设方面也遵循环保优先原则,由于环保一票否决制将会在畜牧业上实施,所以会优先设计和建设解决养殖场的“三废”问题。
2.3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饲养管理 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在饲料满足营养性、可食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在供给上也做到及时、安全、精准的保障程度,喂养时达到养殖效益最大化、饲料浪费最小化、污染环境可控化,从每个具体环节上做到清洁生产,减少浪费,防止污染。我国目前制定了多项标准与规范,如《饲料行业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和《饲料添加剂安全使用规范》等,这些标准与规范对畜禽养殖中饲料的使用有着明确的要求。王瑜等[8]研究表明,参与紧密合同的养殖户对药物添加剂的使用倾向要弱于松散市场交易方式的养殖户,而药物添加剂产生的残留是影响清洁生产的重要因素。李无双等[9]提出使用畜禽自动饮水的方式替代常流滴水,青粗饲料替代部分精料(猪),干湿料喂养替代稀料喂养并使用环保型饲料等方式通过改进饲养管理来实现污染物减量化的目标。陈天宝等[10]以猪饲料蛋白当量、作物单位经济产量氮养分消耗量、粪便氮排泄当量等作为模型参数,建立以氮素循环为基础的数学评估模型来评估耕地畜禽承载能力。
2.4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粪污处理 从清洁生产角度出发,目前畜禽粪污处理原则主要是减量化、无害化、生态化和资源化,在不同养殖模式下,处理方式也变得多元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中,对畜禽养殖粪污的处理方式有明确的界定。目前畜禽粪污处理主要有4种途径:物理处理法,包括焚烧、干燥、烘干膨化以及紫外消毒等;化学处理法,包括化学消毒和化学除臭;生物处理法,包括厌氧处理工艺和有氧处理工艺;综合生态法,是将养殖、肥料加工、污水处理以及种植业相结合的方法。王瑞等[11]研究发现,超量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重金属导致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和重金属污染,要推广使用厌氧消化等处理技术提高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消减效果。仇焕广等[12]认为,2010年中国养猪户将粪便用于沼气生产的比例只有8.6%,49.5%的粪便进行还田处理,高达25.3%的粪便被直接废弃,要加强对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冯淑怡等[13]研究表明,适当的行政干预对企业选择环境友好型畜禽粪便处理方式有积极影响,政府可以结合补贴与行政干预2种方法,加大沼气池的修建与使用。
3 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存在的问题
3.1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理念未得到普遍认同 长期以来,国家和地方都没有匹配协调清洁生产的组织与管理体系,使得在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观念也没有得到普遍认同。潘丹[14]研究表明,养殖户对畜禽养殖污染的认知程度仍旧较低,普遍认为畜禽污染对环境及人体没有造成污染或程度较轻。畜禽养殖企业与养殖户对于清洁生产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认为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就是为了环保;二是认为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就是生产健康的畜禽产品,而没有理解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实质。事实上,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不是单纯为了环保,而是兼顾环保与效益的一种生产模式,而且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不仅仅是指生产清洁的畜产品,还要解决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与浪费问题。
3.2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体系不够完善 我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思考探索和实践阶段,虽然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行业标准与指标体系,但现有标准与指标体系没有给出更加微观的技术路线,只是在宏观上给出了相应的规定与建议,我国各省、市、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养殖区域水质、土壤及周边环境的各有不同,如河南、四川、山东3省的畜禽氮污染总量明显高于其他省区,华北、华中、华南、西南地区畜禽氮污染产生量都较大[15],如果不能针对不同区域特点给出具体的区别措施,就无法给养殖企业与养殖户更加具体的技术指引。此外,政府在畜禽清洁生产相关法令实施的监管方面常常出现“一刀切”现象,不利于推动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
3.3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未抓住关键环节 在推进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过程中,选择关键环节常常存在两方面误区:一方面,政府对畜禽养殖质量安全建设侧重于末端,只关注畜禽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对清洁的投入与养殖过程不够重视,对养殖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关注不多。如果在源头上没有清洁投入,在养殖过程中不重视清洁生产原则,那就难以保证有清洁产出;另外,在清洁生产行为初期阶段,生产设备、粪污处理设备等投入较大,要通过相应激励措施,使得进行清洁生产成为畜禽养殖从业者的自觉行动,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3.4 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相关政策法规落实难 当前,推行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仍旧十分依赖政府的引导和支持,因为畜禽清洁生产行为具有一定的外部性特征,是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准公共物品[16],要使养殖户实现清洁生产行为,政府必须实施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2003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在2012年进行了修改和施行,在其他各项法律法规中也对生产各环节都有明确的标准和建议,清洁生产的大政方针和目的已基本明确,但是实施过程中仍需要相关的实施细则来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金书秦等[17]认为目前政策手段虽不断丰富,但在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存在缺陷。法律规定的制度、措施和政策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对政府、企业与社会三方的作用与互动的研究不够,使得我国目前虽已就清洁生产立法,但难以全面推行。
4 中国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政策建议
4.1 完善清洁生产政策法规体系,为相关工作提供法律依据 要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建立一套独立的农业清洁生产法律法规。其中,要着重对畜禽养殖业的清洁生产进行规范,还要匹配制定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如奖惩制度,建立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专项资金与投融资机制,为政府的监督、引导和支持工作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保障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工作的稳步开展。
4.2 加强清洁生产实施指导,为从业者提供技术指引要加强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体系与机制建设。重点研究建立一整套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生产标准体系、技术体系、审核程序与办法以及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应包括具体且分区域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状况分析,以及进行清洁生产的指导思想、任务目标、重点环节、主要举措等。探索建立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管理机制,综合编制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技术的相关资料,供养殖户与养殖企业参考。
4.3 加大宣传、培训、教育和学习力度,提高从业人员意识与素质 通过编制相关技术资料,利用书籍、电视、广播以及实地讲课等方法,加大对养殖户以及养殖企业清洁生产的培训与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与养殖企业的清洁生产意识,增强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氛围,全面提升畜禽养殖业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的国际合作。
4.4 推进清洁生产典型示范,推广清洁生产理念与技术要通过建立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示范园或示范基地推广清洁生产理念与技术。根据全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普查成果,细分不同的畜禽种类在不同地域的养殖情况,集中优势,集成或者引进先进的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打造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示范基地或者示范园进行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示范,并定期组织各地畜禽养殖从业人员进行参观学习,以此逐步推行适应不同地域的畜禽养殖业清洁生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