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实施乡村振兴进程中如何加强群众文化建设

2018-01-24许庆文

黄梅戏艺术 2018年3期
关键词:文明群众文化

○许庆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广大乡村面貌日新月异,日益呈现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喜人态势。特别是农村道路、电网、水利、饮水、环卫、广电等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给乡村居民交通、用电、用水、垃圾处理等带来了诸多便利,乡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乡村是根,文化是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不仅美在规划布局科学、村容村貌整洁、经济繁荣发展、生态环境优美,而且美在家风严谨、乡风文明和谐、民风淳朴敦厚。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以文化人、移风易俗、铸造灵魂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使乡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我认为在促进乡村振兴历史进程中,应切实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厚植乡村人文土壤,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以增加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就如何进一步加强乡村群众文化建设,我有以下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切实加强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夯实乡村群众文化活动主阵地

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建设文化活动室、宣传栏、农家书屋、文体广场、文化舞台等设施,配置适用的文化、广电、体育等设备器材,探索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配备乡村文化协管员,并充分发挥其乡村公共文化供给、文化市场管理、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作用。通过开展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知识讲座、读书交流、体育比赛等活动,加强与文化相关的政策、场所、活动等宣传,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引导人们利用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积极参与文体活动,自觉提高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针对农村留守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展适合其特点的精准文化服务。加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基层网点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数字农家书屋等公共数字文化建设,让村民通过网络共享优秀文化信息资源,宣传本乡本土特色文化、服务、产品等优势资源,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便利化和均等化。

二、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文化基因融入乡村群众生活

广泛宣传并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政策法规,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贫困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脱贫行动计划等,推动乡村特色文化遗产深度融入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提升乡村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努力扩大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传习参与人群。紧密结合农村实际,着力传承创新农耕、种植养殖、服装鞋帽制作、编织挑花、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手头上的文化;民间优秀传说故事、历史典故等口头上的文化;绿色有机蔬菜瓜果、农家美食等舌尖上的文化;传统节日、传统民俗等心头上的文化,让乡村居民都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者、传承者、创新者。深入开展“我们的节日”等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活动,推动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等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优良风俗。保护乡村自然和文化生态,以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老百姓的生活情趣和情感表达,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促进乡村文化交流互动和协调联动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进程中城乡文化建设,深入实施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补助等文化民生工程,建立健全文化馆(站)结对帮扶、县域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文化馆总分馆建设等城乡文化联动互动机制,促进城乡文化均衡协调发展。发挥国有文化机构之所长,服务乡村基层群众之所需。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和居民特点,建立健全乡村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征询反馈机制,探索预约式、点单式、自助式等多种形式文化服务。广泛开展文化下乡、送戏进村、农村电影放映、图书流转配送、群众文艺辅导等“送文化”活动,把先进的文化送进乡村,拓宽乡村居民视野,丰富基层群众生活。与此同时,通过馆(站)结对帮扶、送达+宣传+播种、文化辅导员常态辅导培训、文化人才支持等方式,深入开展“种文化”活动,广泛发动群众、吸引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根据群众意愿、爱好和特长,招募农村文化志愿者、乡村学校少年宫辅导教师志愿者等文化志愿者,组织建立乡村腰鼓队、广场舞队、戏曲班社、歌唱团、器乐团、太极拳队、乒乓球队、篮球队等群众业余文体团体,并通过各种形式载体充分展示其风采、提升其水平、发挥其作用,让先进文化种子落地生根、长叶开花,让乡村群众闲暇时光过得充实、健康、愉快而富有意义。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营造清新浓郁的乡村宣传文化氛围

统筹利用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学校、民居建筑外墙等各种载体,建设文化墙、阅报栏、文化长廊、文化标牌、宣传橱窗等宣传文化载体,以书画、图片、展牌等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形式,举办政策法规、科技文化、书画作品等各种展览,公开乡村党务和村务,广泛宣传“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普及科学文化知识。以公益宣传广告,展示本乡本土特色文化,积极营造浓郁、美好的文化氛围,让村民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鼓舞,让来者呼吸到新鲜而有特色的乡村文化空气,提升乡村文化形象和村民综合素养,引导人们形成向上向善、求真求美的价值理念和自觉追求。

五、持续推进乡村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升群众文明素养和乡村文明程度

坚持思想性、先进性、导向性并重,大力弘扬优良家风和新乡贤文化,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道德建设,弘扬爱国爱家、遵纪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节约、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好儿女、好少年、好媳妇、好婆婆、劳动模范、身边好人、书香之家、阅读达人等先进评选表彰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让文明成为乡村基层群众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追求。同时开展违法、失德等案例警示教育,教育引导人们更加自觉尊崇道德、遵守法律规范和乡规民约等规矩纪律。以此推动形成崇德尚贤的文化环境和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加强乡村文化市场监管,抵制涉黄涉赌、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习惯,扫除歪风邪气,净化农村社会文化环境,促进乡村社会文明和谐。开展“我诚信、乡村诚信,我文明、乡村文明,我美丽、乡村美丽”等文明乡村主题创建活动,推动提升乡村居民精神品质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引领广大群众关爱他人、关爱乡村、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积极倡导并自觉践行文明新风,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猜你喜欢

文明群众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请文明演绎
多让群众咧嘴笑
漫说文明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谁远谁近?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