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管护现状及对策

2018-01-24张亚伟

中国林副特产 2018年2期
关键词:管护森林资源森林

张亚伟

(国家林业局大兴安岭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黑龙江 加格达奇 165000)

森林资源是重要自然资源,是林业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森林资源的管护是现在以及将来为森林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循环发展所要做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1 管护现状

1.1 管护范围

包括林业集团公司所属10个林业局和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天保工程二期实施方案核定的林地管护面积为11709万亩。依据2015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为12259.25万亩,新增林地面积550.05万亩。

1.2 管护组织机构设置及人员

林业集团公司自上而下设立森林资源管护总队1个、管护大队13个、管护中队100个的三级管护组织机构。管护人员18812人。管护总队设在林业集团公司,主要负责管理天保工程区管护队伍,指导、监督、检查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工作,考评管护工作效果。管护大队设在林业局,主要负责统一管理森林资源管护队伍,组织、指导、监督、检查本局森林资源管护实施工作。管护中队设在林场,主要负责管理家庭管护林场、管护小队、管护站、管护承包户等基层管护组织,具体组织实施开展管护工作。

1.3 管护模式

1.3.1 管护站模式。因地制宜建设森林资源管护中心站和管护站点,层层签订责任合同,全面落实目标责任。实行“标签巡护”和“管护效果信息卡”制度,全过程监督管理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由专业队、直接管护人员、职工家庭承包管护承担。

1.3.2 专业队伍管护模式。对交通不便、人员稀少的远山区的林地实行封山管护,建立精干管护专业队伍,以森林防火为主要职责签订管护责任状,实行集体管护。由林区专业队,组织开展巡护承担。

1.3.3 其他管护模式。对交通较为方便,人口稠密,林、农交错的近山区的林地,采取划分森林资源管护责任区,实行个人或家庭承包。由直接签订管护责任书的职工和职工家庭承担。以林场职工及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结合林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2 启动林下植物、各种山产品的普查工作,制定合理的保护利用规划。随着全面停伐的实施,经济植物、非林非木产品,特别像松茸一类的产品,经济价值突显,职工群众的采摘热情很高。由于“家底”不清,监管无据,难以保证可持续利用。

2.3 建立监测、监管体系,提高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可靠性及可操作性。

2.4 加强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了解什么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提高广大群众的自觉保护意识。

2.5 加强珍稀动植物、蜜源植物的保护,通过各种宣传手段,让广大群众懂得哪些是珍稀动、植物,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怎样保护珍稀动、植物。

2.6 保护好现有天然林,依法监督“天保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

2.7 加大混交林造林比例,推广使用“栽针保阔——动态经营技术”,减少纯林数量,提高生物多样性。

2.8 采伐设计、作业时,要坚持以生态林业为前提,保留珍稀植物,为野生动物保留充足的森林走廊。

2.9 加强湿地、水地的管理,严格执行《湿地管理办法》;对区域内的湿地进行保护,需开发的要经有关专家论证、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2.10 遵照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对母树林进行经营,对毁坏种质资源的行为要依法处理。

集森林资源管护和合理利用为一体,组织开展森林资源管护和经营。以企业职工为主要承包者,建立生态林场,负责区域内管护责任。

2 森林管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森林管护体系不健全、管护理念落后

天保工程以来,虽然先后制订了一些森林资源管护的管理制度及办法,但管护效果与奖惩还未建立起联动机制,现代的管理和智能化管理的手段还没有建立。受长期以来形成“重采育、重防火、轻管护”的思想影响,森林防火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林区的重点工作,其专业队伍建设、人员经费投入、设施设备建设周期都较其他工作更加重视。由于对森林资源管护观念偏差,片面的将森林资源管护等同于护林防火,而忽略了森林防火工作仅是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对森林资源管护的理念局限于为防火服务,而没有给予森林资源管护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2 管护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

管护站舍是管护工作开展的核心,是为直接管护人员、专业扑火队员提供必要的休息、补给空间,功能完备、整洁的站舍,既可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又对于展现停伐后林区新风貌、提升森林资源保护宣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现有管护站舍绝大多数由天保工程一期时建造,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使用到现在已经暴露出布局不尽合理、数量不足、损毁严重、建设标准偏低、配套设施设备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已经不能满足停伐后林区管护工作的发展需要。同时缺乏资金投入,管护站点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通讯、日常生活用具,管护人员生活水平亟待解决。

2.3 管理职能缺位、管护责任落实不到位

停伐前木材生产在林业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森林资源管护工作实际上是处在一种“重形式,轻实效”的状态,更多的是承担对上完成每年国家综合检查,对下作为林业局重要开支渠道、吸纳国有职工、明确职工身份,为职工提供就业岗位,虽然对此项工作也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但也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使管护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2.4 管护与其他工作结合化程度低

一直以来管护工作主要在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制止乱砍盗伐、毁林开荒等破坏森林资源活动的“管理”上下功夫,并切实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是管护工作与生态旅游、生态经济等结合程度都处于较低水平。

3 森林资源管护工作的对策

3.1 完善管护组织体系

各林业局成立管护中心,通过整合林业生产人员,配强、配齐管护人员,对直接管护人员和管护站人员实行直接管理,对其他森林防火、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人员实行归口管理,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森林管护、森林培育、森林防火“一专多能”的森林管护职工队伍,实现管护工作管理制度化、人员管理规范化的目标。

3.2 完善管护基础设施

加快实施管护站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的管护站网络。在管护站建设过程中,要配齐、配全相应的生活、通讯、交通等必要的配套设施设备。在管护站使用过程中要注重局情和林情,着眼地域特色,实现森林管护与森林旅游及林下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使管护站及配套设施在森林管护和林区经济发展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3.3 实行森林管护目标责任制管理

林业局与各具有管护任务的基层单位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管护人员与各管护单位逐一签订管护合同,层层落实管护职责。集团公司每年对各林业局天保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考评,并加强对森林管护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3.4 积极探索新的管护方式

结合管护区域内部工作实际,综合考虑管护面积、工作难易程度、营林任务数量、防火重点程度、林下资源状况等因素,依托管护站舍布局合理分配管护站舍人员数量,要实行弹性工作制。在保证管护责任落实的情况下,可采用灵活的工作方式。结合不同时期重点工作,做好管护巡护工作与防火、采摘、营林生产等工作的结合,防火队员可以与采摘人员一同进山进行林下采摘,实现防火监督、宣传与采摘创收的结合;管护人员可以利用管护站周边旅游等自然资源优势,结合管护工作发展旅游宣传、旅游产品推介、林下种养殖业。形成集管护、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病虫害防治、生态旅游、林下经济相结合的新的管护模式。

3.5 在管护机制上要尽早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管护

在全区范围内建立森林资源管护数字化管理系统,从而在系统平台上就能准确、快捷地明确责任区内各林班管护人员、森林资源状况等信息情况,破坏林地、盗伐林木及森林火灾等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就能通过管护人员的终端机及时传送到平台中心,有利于增强管护人员工作责任感,提升管护科学化管理水平,提高管护效果。

猜你喜欢

管护森林资源森林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森林资源保护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讨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保护好森林资源 让林区青山常在
浅谈森林资源的培育与管护
哈Q森林
哈Q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