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学对于书画鉴赏的意义

2018-01-24孟安康

书法赏评 2018年3期
关键词:刻本题跋书画

■孟安康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现存古书中《论语·八佾》提及“文献”一词:“子曰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也,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无能征之矣。’”在这里“文献”被翻译为“文字材料和活材料”,但现代“文献”一词的含义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延伸,《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赵国璋、潘树广主编的《文献学辞典》指出:“文献就是指任何具有一定历史或科学价值的含有知识信息的物质载体。”另外又解释:“古典文献学一般指广义的校雠学……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篡、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①其载体发展至今有甲骨、金石、竹木、缣帛、纸张、电子等。古典文献的书写、编辑、著录等诸多环节都依托于文字,所以对中国文字的鉴赏也是辅助文献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描述了书画鉴藏的起源,而“鉴藏”为先“鉴”后“藏”,明代张丑在《清河书画舫》中说:“鉴以定其真伪,赏以定其高下。”在此一系列工作中,“文献”也体现出了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文献”是含有知识信息的载体,其中的知识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书画的“鉴赏”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除去中国书法史和绘画史外,一些书法作品本身就记录了丰富的知识信息,而且有些美术作品除了其绘画内容中体现的美学内涵外还充分表现出丰富的历史、文学、民俗、哲学等信息,能够为书法史、美术史、画论等编写提供充足的资料。所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一部分中国书画作品本身就是文献。

一 书画鉴赏对文献的作用

书画鉴定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断代,即“望气”,另外有依据的行制判断时代、依据款识和绘画中建筑、服饰、书写材料以及避讳判断时代等。绘画题跋的出现和兴盛是绘画文学化的结果和表现,虽然并不为文人画所专有,但从数量来看文人画的题跋较多,且常常承担着画家的抒情写意和传授画艺的功能,因此被视为文人画的重要特点。文人画题跋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其中的诗文一方面可以补足现存文集漏收的作品,具有一定的辑佚作用;另一方面,又能与文集所收诗文相对照,做以校勘的参考;除此之外,题跋款职中透露出来有关绘画作品和各种个人信息,也是研究其生平、学术、交游的第一手资料。②

品赏性题跋对绘画作品进行艺术欣赏和品题,也包含着题跋者自己的艺术见解。著名人物或画家的品赏性题跋常常能够决定品赏对象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如赵孟頫在钱选《八花图》卷尾题跋云:“右吴兴钱舜举所画八花真迹,虽风格似近体,而傅色姿媚殊不可得。”赵孟頫一方面称赞钱选绘画“不可得”,另一方面也指出其“风格似近体”。而其题跋中的“近体”,是指院体画的风格,赵孟頫曾批评这种风气:“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今人但知用笔纤细,傅色浓艳,便自为能手。殊知古意即亏,百病横生,岂可观也。”赵孟頫对钱选的评价影响很大,以至于以钱选为院体几乎成为中国艺术史上的定论。

作为鉴赏大家,“元四家”除了自题和互题绘画外,也常题写于前代绘画之上,其中包括了丰富的绘画思想为鉴赏类题跋。如倪瓒题夏圭《千岩竞秀图》:“夏圭所作《千岩竞秀图》,岩岫萦回,层见叠出,林木楼观,深邃清远,亦非庸工俗吏所能造也。盖李唐者,源亦出于荆、范之间,夏圭、马远辈,又法李唐,故其形模若此,便知马和之人物犬马,未尝不知祖吴生而师龙眠耳。”又黄公望题李成《寒林图》:“六法从来推顾陆,一生今始见营邱。腕中筋骨元来铁,世上江山尽入眸。”倪瓒题跋称赞夏圭绘画非庸工俗吏所作外,又讲诉出荆浩、范宽——李唐——马远、夏圭的绘画发展理路,黄公望题跋中提炼出李成绘画的特点和贡献,都是以题跋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艺术见解。③

中国画论史中,“南北宗”论最早出现在莫是龙《画说》中,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的肯定论述并阐述、推广和应用了“南北宗”论,同时董其昌的各类题跋也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南北宗”论,可见文人画题跋对中国绘画史起到的作用。

一些学者认为文献学主要包括目录、版本、校勘三大部分。“版本”严格意义上说,是刻版印书出现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但广义的“版本”又可以指一切形式的书本。对刻本鉴别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版本的形式,二是书籍的内容,三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书籍文献的载体最重要而且最主要的载体就是纸,东晋时期纸张代替简牍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后纸质书籍开始大量出现。为了方便阅读和保存,人们不断地创新改进书籍文献的装帧形式,先后出现卷轴装、旋风装、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学习文献装帧形式可以根据文献装帧的时代特征判断对版本进行鉴别辨明真伪,使人们可以选择好的版本进行阅读和收藏。

按照书籍刻印的时代可以分为唐刻本、五代刻本、宋刻本、辽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清刻本、民国刻本。宋代是我国雕版印刷书籍发展的黄金时期,最著名的也是宋刻本。宋代书籍的装帧已由卷轴改为了册页,完全适应了雕版书籍的制作,其板式也出现了板框、书口、书耳等。这种板刻式样奠定了雕印书籍的基本形式,为后代所遵从。④宋代刻板印书所采用的字体和纸张也有地域独特性,如北宋刻本多采用欧阳询体,南宋刻本则用欧阳询、颜眞卿、柳公权体。浙本所采用欧体,前期偏肥,后期转瘦;蜀本大字本是典型的颜真卿体,小字本则处于颜体和柳体之间,闽本在柳公权字体的基础上略加改进,大字横细竖粗,小字一样纤细。北宋的监本和南宋的浙本、蜀本多用白麻纸,闽本多用黄麻纸,建本多用竹纸。元、明、清各朝的雕版刻书有自身独有的特点。通过鉴定版本的特点另外利用考察刻工、字体、避讳等一系列方法来鉴定古籍的真伪,这些都需要比较专业的书画鉴定人员,并非一般人员所能胜任的,所以可见书画鉴赏知识对文献版本鉴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对书画鉴赏的作用

研究历史某书家的某段时期书法风格发展状况对书法史的发展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关于黄山谷学草书始于何时,对研究山谷草书发展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前代有学者认为山谷“学草”始于十六七岁,但暨南大学陈志平老师对此观点意见相左并在《黄庭坚书学研究》中做出合理的解释。书中介绍,山谷在《李致尧乞书书卷后》云:“学书四十年,今名所谓 ‘鳌山悟道’书也。”文中记载此书跋与元符三年(1100)二月己酉,通过推算得出黄山谷十七岁是跟舅父李公择游学淮南正式学书。在考证山谷学草书始于何时时,引用山谷对黄斌老所云:“予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有借用山谷在《锺离题跋》所书:“少时,喜作草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旧之,或不自识也。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下笔不浏离,如禅家黏皮带骨语,因此不复作......元祐三年八月甲申门下后省书。”得出结论:山谷学周越草书,周越是其同时代人,故云“初不师承古人”;所谓“此来更自知所作韵俗”,即是“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的下限。而《锺离跋尾》作于元祐三年(1088)八月,那么“二十年”当从治平四年(1067)算起,山谷刚好二十三岁。⑤陈志平老师根据文献所记载信息得出黄山谷初学草书具体时间,由此可见,以黄山谷为例,在探究古代书家的艺术风格或书学史等信息中,文献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中国古代碑刻数不胜数,但留存至今的缺十不存一,而且幸存的碑刻也多损坏剥蚀。《瘗鹤铭》为高阳真逸所撰古人葬鹤的铭文,上皇山樵书,由于铭文的纪年法均采用干支形式,撰书人名采用别号来代替,所以其书刻年代及书写作者均无法确定。据前人推测归纳其刊刻上限在晋朝,下限到唐朝,通常定为南朝梁刻石。《瘗鹤铭》刻于焦山西崖,后坠入江中,所以只有在枯水期水落石出后才能偃卧仰拓出数十字,直至清康熙五十一年才打捞出。所以从残石打捞出水后,拓本即有出水前本、出水后本,但出水后拓本其版本文物价值却不能与水前本同日而语。仲威先生在《碑帖鉴定概论》中提到关于《瘗鹤铭》水前本鉴定方法:中上石首行“未遂吾翔”之“遂”字走字之之长捺尚存,“吾”字第二横画及口部可见,“翔”字可见“羊”部右点。⑥目前,传世《瘗鹤铭》中经清朝碑帖鉴赏大家审定为“水前拓本”者仅有五六种而已。上海图书馆所藏合肥李国松含德堂藏“水前小扑小纸拓本”,册前有清宣统三年莫棠题跋:“《瘗鹤铭》全半字共存四十六,以近日石印水前本端方制府藏本互勘,益证此为就拓精本,可决其出自明朝中业,固宜神采奕奕相照也。”此题跋指出将“端方藏本”与“李国松藏本”互勘得出“李国松藏本”为旧拓精本。我们现在可以根据仲威先生所记载的鉴定方法简单判断《瘗鹤铭》版本是否为“水前拓本”。利用历史文献学的方法对历代著录的碑刻进行对比、校勘,摘录前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一点也是文献学髓对书画鉴赏的作用。

中国书画史的研究建立在可靠的文献的基础上,但文献在形成和流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文献发生错误的类型主要有四种:讹——将原有的文字写错了;脱——将原有的文字弄丢了;衍——增加了原来没有的文字;倒——将原来的文字变换了位置。⑦校勘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地恢复文献的原来面貌,所以校勘作为文献的基层工作在史料研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陈垣先生在《校勘学释例》中总结了《校法四例》: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笔者以清刻本《墨池编》之《笔髓》为底本,另选取丛书集成初编《墨薮》、文津阁四库全书《墨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宋刻本《书苑菁华》、毛晋本《法书要录》、薛晨校注《墨池编》诸本与清刻本《墨池编》之《笔髓》进行校对,发现各版本一百余处不同,选取其中五处:

[一]笔髓 丛书集成初编《墨薮》、文津阁四库全书《墨薮》作“虞世南笔髓论第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作《笔势图 虞世南笔髓论第十三》,宋刻本《书苑菁华》作《唐虞世南笔髓论》,薛本作《唐虞世南笔髓》。从题目来看各种版本收录《笔髓》就有多种不同。

[二]《原古》丛书集成初编《墨薮》、文津阁四库全书《墨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宋刻本《书苑菁华》讹作《叙体》

[三]“王政之始”丛书集成初编《墨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薛本“始”后衍“也”

[四]“而立六书”丛书集成初编《墨薮》讹作“所以为六体”,文津阁四库全书《墨薮》、宋刻本《书苑菁华》、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讹作“所为六体”

[五]“各”丛书集成初编《墨薮》、文津阁四库全书《墨薮》、文渊阁四库全书《墨薮》、宋刻本《书苑菁华》讹作“略”

经过七个版本《笔髓》的校勘发现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的优劣,可见薛晨校注《墨池编》相比其他版本来说属于较好的版本,具有更高的学术资料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校勘工作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古籍版本中的不足,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面对自己学习中的理论资料,为学习书画鉴赏知识的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真正理解“为往圣继绝学,为后世开太平”的真正意义。

三部分书画本身就是文献

中国书法汉字造型和书写方式具有独特艺术性、字体具有丰富多样性,就其书写内容而言就涉及了大量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方法,有文字内容和艺术内容两个方面。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其文辞内容和艺术表现都相得益彰、完美无缺。如周兴嗣所编的对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啓蒙书《千字文》,在教育、书法、文学等方面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千字文》在民间流传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作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啓蒙教材,由于其名气很大导致一些书法家也相继书写。隋朝时期的释智永为王羲之七世孙,据传《兰亭序》在他手,释智永毕生精力放在传承、弘扬先祖书学上,自临八百本散于人间使得《千字文》在民间更为广泛传播。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⑧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即是流传广泛的童蒙读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释智永所书《千字文》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文学内容,对于书画鉴赏来说也帮助我们更充分地学习了解王羲之笔法,有助于我们更多地积累书画鉴赏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秦汉之前的蒙学教材目前所能见到的有管子的《弟子职》和西汉史游《急就章》,但《千字文》在内容上进一步的扩大了范围涉及到了诸多方面,而唐以后因为蒙学教育发展各种专业知识教材层出不穷,所以作为蒙学教材的《千字文》可以说是在文献史中起到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绘画在历史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式体系和表现体系,它和书法一样都是体现了中国美学和中国古人的艺术观。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都是中国文化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特殊的文化价值。绘画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承载着特定的文化内容,如汉代画像石,其内容有表现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礼教孝道等丰富内容,如伏羲女娲、仓颉造字、荆轲刺秦王等等是我们了解先秦和汉代的重要图像资料,又如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列女传·仁智图》就是依照西晋张华文学作品《女史箴》、汉魏曹植《洛神赋》和刘向《列女传》而画,反映了绘画与文学作品、人物传记作品的密切关系,在此绘画除了体现出艺术、美学等内容外更多地体现了文学内容。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被称为中国古代人物画杰作的《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五代南唐大臣韩熙载因南唐政权濒临危亡和被君王权贵猜忌排挤的情形下故作沉溺酒色的夜宴场景。最早提及韩熙载受权贵排挤和以声妓娱宾的著作是南唐遗民所撰写的《钓几立谈》,从记载来看韩熙载因生性刚直而受到权贵排挤,又因属于外来北方人而受旧僚猜忌。南唐流传韩熙载夜宴的故事经过百年的演绎使韩熙载成为了风流荒纵的人物,自宋代以来《韩熙载夜宴图》就流传了许多版本,已知存世的图本有九种,北京故宫本《韩熙载夜宴图》因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绘画技艺成熟和绘制精美成为代表性的作品。⑨通过对《韩熙载夜宴图》图像的品鉴则可以进一步复原历史场景和说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图像是人类最早用于记录信息的资料,其呈现出的信息较文字更加直观。描绘古代城市主要有山水画、古代地图和界画,界画能够较为真实地表现城市乡村立体空间的手法,所以成为研究古代城市乡村风貌、建筑形态、人民生活和地区经济的重要媒介。界画在宋代的发展较为兴盛,如《清明上河图》《雪霁江行图》等。

北宋画家张择端所绘《清明上河图》以长卷形式、精细工笔画法详细地描绘了北宋徽宗年间东京城的部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画中主要描绘了汴河两岸商铺林立、市民来往的热闹场景,反映了北宋东京人民的生活状况和商业地位的上升。通过绘画中所绘的繁荣的商业景象,可以很大程度地探究北宋时期商业发展的状态和北宋市制改革的情况,较唐朝长安的城市系统,北宋的商业空间已经组建沉入巷陌遍布城市里了。草市的兴盛使得商业在空间上进一步拓展,这体现了北宋市制的改革成功,城市中已经出现了商业街道、商业区和旅店区,而且宋代的草市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繁华程度上讲都已经超越前代了。另外经过统计《清明上河图》中约有500人、牲畜50多匹、船只25只,可以看出此时的东京人口较前代已经大幅度上升。陈昌远跟据《宋史·地理志》中的崇宁年间东京户数推算东京人口最多可达140万至170万,可见当时的北宋用地空间格外紧张,但在人与人互相交流的同时也促进各类商业的出现和商品设施的发展。《清明上河图》的研究不但有助于了解北宋东京城市的商业发展,也有助于探究当时的人口数量和风俗面貌,体现出绘画作品的文献功能。

中国书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门类,对书画鉴定者来说,如果要“鉴以定其真伪,赏以定其高下”,就一定要掌握足够的书画鉴赏知识,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中国书画发展的历史,所以文献中所蕴含的信息就需要书画鉴赏者的学习。本文通过文人画题跋、古籍装帧版本论证书画鉴赏对文献的作用;通过黄山谷草书探究、《瘗鹤铭》版本鉴定、和虞世南《笔髓》校勘来论证文献对书画鉴赏的作用;通过《千字文》《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来论证书画鉴赏和文献的相互作用。可见学习书画鉴赏必定需要文献学知识的辅助,在学习文献学中目录、版本、校勘学这些实用性和学术性知识的同时,还可以过眼一些实物版本和其中的信息,最后以达到书画鉴赏正本清源的目的。

猜你喜欢

刻本题跋书画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近十年来中国绘画题跋研究综述
款、印、题跋对古书画的鉴定作用
浙江图书馆藏崇祯刻本《萍社诗选》述介
姜宸英《选诗类钞》题跋续考
以《千里江山图》为例论题跋的鉴藏功用
黑城所出《地理新书》刻本残片考
小小书画廓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