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的培养
2018-01-24张谦
张 谦
(兰州财经大学,甘肃 兰州 730101)
通过对大量课堂教学经验的总结,发现当前的琵琶教学存在重专业知识教授与技术技巧训练轻非技巧能力培养的现象,影响了学生进步与教学发展。琵琶教学相较于其他艺术教学而言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只有重视非技术要求因素,提高非技巧能力培养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作用。
一、琵琶教学现状
现阶段,琵琶教学在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问题,其中忽视学生非技巧能力培养是最为显著的问题。学生自接触琵琶开始就以技术技巧训练为主,在弹奏曲目思想情感思考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少之又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又以与技术技巧相关的音乐元素为主要载体进行教学与引导,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所忽视,这就导致很多学生对琵琶学习产生错误的认知,即琵琶学习仅是为了应付考试,琵琶演奏仅是为了演奏,而非通过学习与演奏传递琵琶意义与文化内涵,因此,忽视非技巧能力培养的琵琶教学必然是枯燥乏味的,不利于学生进步与发展。苏霍姆林斯基是著名教育理论家,他曾强调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而非局限于音乐家教育,若琵琶教学一直延续枯燥单一的技术技巧训练,将会影响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即学生朝着偏离音乐教育目标的方向发展,既无法感受与体会琵琶音乐的魅力与精髓,又不能提高综合素养。因此,改变当前琵琶教学现状,加强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培养是学校教育的当务之急。
二、如何促进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培养
(一)创新教学思想,将审美能力培养贯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
要想促进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培养,首先需要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即转重技能技巧因素轻非技巧因素思想为注重审美能力培养的思想,将审美能力培养贯彻落实到教学全过程。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注重技巧训练,还要强化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乐器、倾听乐曲旋律来揭示琵琶作品的美,同时引导学生分析作品表现形式,并与情感因素和文化内涵相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与审美能力的目的。
(二)注重非技巧知识教授,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毋庸置疑,只有同时具备丰富知识与技能及较高综合素养的人才可成为专业人才,琵琶演奏者也不例外,学生要想成为合格的琵琶演奏者,则需要在掌握技术技巧的基础上具备丰富的人文知识,这里强调的人文知识是关系琵琶的人文知识。因此,在琵琶教学中,教师需要强化非技巧知识教授,如演奏技巧、乐曲分类等;需要扮演好引导者、帮助者的角色,与学生共同分析与探讨琵琶演奏特征及发展状况,一来拉近师生距离;二来提高学生对非技巧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三来培养学生专业素养。
(三)创新教学形式,锻炼学生心理素质
琵琶教学中的非技巧能力除了涉及上文所提及的审美能力与专业素养,还包括心理素养。在进行琵琶教学时,教师应结合琵琶演奏特征与学生实际制定新的教学形式,比如开展艺术实践活动,心理活动往往与实践密切相关,通过参与艺术实践活动,学生既可以熟悉舞台,增强演奏信心;又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提高演奏成功率。
(四)展示琵琶音乐表现力,提高学生非技巧能力培养参与
琵琶艺术强调在了解作曲家作品的基础上利用琵琶进行音乐作品弹奏,有利于促进演奏者和听众的交流与沟通,主要包括情感交流、信息沟通等。在进行作品传授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仅局限于演奏技术指导,而是要结合作品实际进行乐曲信息介绍,如时代背景、创作特征、文化内容等,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乐段划分,充分展现音乐表现力,促进学生非技巧能力培养参与的提高。
(五)将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
想象是具有特殊性的思维活动,指的是基于已有形象以重组、联合等方式促新形象活动的形成与创造。在琵琶教学过程中,创造和想象密切相连,琵琶演奏的本质在于二度创作,强调音符与富有情感音乐之间的演绎,针对这一特征,需要将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即促进创造性和客观性的结合;不断培养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现实情况来看,要想培养非技巧能力,提高琵琶教学质量,则需要引导学生尊重原作,并依据原作进行联想与创作,因此采取理智因素和情感因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与指导是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培养的关键。
三、结语
总而言之,琵琶教学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音乐教育的共性,即以育人为主要目的。琵琶教学在强化专业知识与技术技巧训练的同时还要做好学生非技巧能力培养工作,只有注重非技巧能力培养,学生才能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掌握音乐作品,提高琵琶演奏能力与音乐水平。所以,探讨琵琶教学中非技巧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