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学习中的“误区”

2018-01-24余宽平

中国篆刻 2018年3期
关键词:编写者融会贯通初学者

文︱余宽平

写下这个题目,诚惶诚恐,好像自己水平多高,且好为人师。又思,寸有所长,即使水平较次,自己多年来的一点学习感悟,或许可为初学者提供一点借鉴,不亦快哉,所以乐于贻笑大方。再者,“博士不一定比幼师教得好”,也让普通如我者敢于不藏私。

本文不在“笔法、笔势、章法”等高深层面探索书法学习,仅从“认知”“考级”“教材”等方面进行表述。

一、认知误区

其一,为何要学书法?这个问题实在有点“俗”,就像“为何要读书”一样,所读之书可以融入你的血脉,提升你的气质。比如,看到大海就不会说“大海呀真大”“大海呀全是水”,你就可优雅地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学习书法也一样,它可以让你慢慢变成一个“雅人”。

其二,主要来自于学习书法小孩的家长。一些家长认为,无论学书法,还是学跳舞、学钢琴等,都要成“家”。愚以为,与学习其他科目一样,学习书法主要有三个层面目的:培养兴趣爱好;提升认知能力;学会融会贯通。

有人说“学习是快乐的”,我不赞同这个观点。学习从来不是快乐的,而是很艰辛,除非对所学兴趣浓厚。一个人对不感兴趣的事,会找出一千条不学的理由;对感兴趣的事,也会找出一千条学习的理由。包括学习书法在内的各种科目,就是旨在培养起小孩的学习兴趣。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每个人都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学习各种科目就是要找出具体小孩的兴趣爱好所在。

找到兴趣爱好之后,就自然会进入提升认知能力阶段。在系统学习点画、结构、章法等体系之时,因为兴趣爱好,小孩会自己主动学会思考,并涉及“功夫在诗外”的许多外围知识。比如,汉字的起源、发展,字体的演变,文房四宝的前世今身,历代书法大家是如何练成的等等。当兴趣变成爱好,经岁月磨砺,你的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走向“雅人”。

包括书法在内,无论学习何种科目,较高境界是学会“融会贯通”。有一种说法“知识就是力量”,我认为可否略作调整“知识运用起来才会产生力量”。就像把一座图书馆的各种书籍可以刻进一张光盘,这张光盘本身是不会产生力量的,当它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结合运用后,就会产生推动人类进步的巨大动能。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学书要不泥书,不能成为“书法字典”,而是要成为新的“欧颜柳赵”和“苏黄米蔡”。这就需要对所学到的各种书法,进行整合,为已所用。

其实,各种科目学到一定层面和高度,虽然“事”不同,但“理”相同,就是要学会找规律,进而达到事半功倍。这就是融会贯通。

二、考级误区

这个误区主要由家长与老师共同造成。学了一段时间各种科目后,家长需要在朋友圈“晒”,老师需要“成绩”,最直接的形式之一就是:参加考级和参加大赛。

为能考上十级、拿下全国大奖,老师天天让孩子就写那个几幅字,就练那几首曲,在此“努力”及一些其他众所周知的因素下,或许能考上十级、或许能拿下全国大奖。但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许多孩子除了那几幅字或那几首曲,其他的字、其他的曲不会写、不会弹。这个行为,会给孩子带来两个负面影响:一是原来可以“作假”,这也许会给孩子一生带来抹之不去心理阴影;二是孩子离开老师的字或字帖,就不会写或写不好。书法是最高级的艺术,写字不是一天两天的短期行为,而是需要长期的坚持,然后水到渠成。

写好字大致分三大阶段:一是入帖,就是照着字帖或老师字写得很像,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临摹;二是出帖,就是离开字帖或老师的字也能写得很像、很好;三是创作,就是出帖的基础上,兼学百家之长,并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书写融合,最终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

愚以为,学习书法三大阶段,最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找规律”,然后融会贯通。《现代汉语大辞典》有八万多个汉字,不可能把每一个汉字给你写一遍;就是写一遍,如果不掌握汉字书写规律,你还是写不好字。虽然有八万多个汉字,但只有点、横、撇、竖、捺、钩、折、提等八个基本点画,分为独体、左右(左中右)、上下(上中下)、包围(半包围)等四大类。所谓“找规律”,就是要找到八个基本点画、四大字形的汉字组合规律,如此你就能书写好八万多个汉字中的任何一个汉字。

三、教材误区

无论是正规出版社教材,还是老师自编教材,作为初学者都不能完全“照搬”,否则就很有可能“跑偏”。这主要由三个方面原因造成:

其一,教材编写者一定不是在他初学时就编写教材(也编不了),而是在他有了一定水平(且是高水平,否则编不了)时编写的教材。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编写者对点画、结构、章法等内容的取舍,是按照他编写时的水平标准选择的,而不是他初学时的水平选取的。当然编写者一定也会考虑初学者所需,但以他的高水平,会在自觉不自觉中过滤掉一些他认为“不重要”的知识点。而这个在编写者眼中“不重要”的知识点,很有可能对初学者是“很重要”的。还有,也有可能对这个初学者“不重要”,但对那个初学者却是“很重要”,因为每个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而不是简单的复制、克隆。

其二,因为每个初学者个体之间存在,包括与编写者之间也存在个体差异,即使编写者认为“最简单”的知识点,也未必能与所有初学者都实现无缝对接。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因人施教、因材施教。

其三,剑走偏锋。这一点,有些人还比较严重。比如,在一些人看来,刘欢、张学友的歌声中有“很特别”的鼻音,于是就主学“鼻音”这种边缘唱功。这就“跑偏”了,因为那个“鼻音”是人家与生俱来的(当然也有后期手术的),具有个体间的“差异”属性,是学不来也学不了的。一些人学习书法也存在“跑偏”现象,主攻“怪书”“丑书”等,愚以为不足取。

学习书法“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我还是主张先从正楷、隶书上手,然后兼学百家。孙过庭在《书谱》中说:既知平正,复追险绝;既知险绝,复归平正。这其中也有先解决字的结构的意思吧。启功也对先学结构有过论述:“用笔何如结字难,纵横聚散总相关;一朝证得黄金律,顿觉全牛骨隙宽。”也是先把字的结构解决好的意思。

猜你喜欢

编写者融会贯通初学者
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
轮滑冰球初学者运动体适能与专项技能发展的相关性研究
潜心“三读” 精准发力
初学者,赶紧看过来
论情报编写中的情报观点表达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给会计初学者的几点实用性建议
让复习课上出味道
初学者
从“融会贯通”到“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