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2018-01-24李政文
李政文
(安阳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一、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萧友梅认为,提高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水平,必须大力发展国内音乐教育,这是我国音乐文化融入世界音乐文化潮流的重要保障。中国的音乐文化拥有辉煌的发展历程。在周秦汉唐时期,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属于世界先进的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文化潮流的引领者。宋元明清之后,中华民族音乐文化逐渐式微。在近代中国,我国的音乐创作、音乐发展、音乐传播、音乐传承,都明显落后于欧美先进国家。1939年,在《复兴国乐之我见》中,萧友梅将音乐分解为多个组成部分,包括音乐内容、音乐思想、音乐节奏、音乐形式、乐器演奏、演出技术等。其中,音乐内容是音乐的生命,音乐形式是音乐的躯壳,演出技术是音乐的工具。这种分类方式概括了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发展方向和教学方式,明确规定了国乐的定义,制定了复兴国乐的详细步骤,即训练学生,帮助学生明确认知国乐的组成部分,了解组成部分的重要性,了解国乐的躯壳和工具;训练学生,加深学生对我国传统美德的理解,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基本国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精神、音乐思想和音乐情绪,保证学生具备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家的基本要素;训练学生,帮助学生了解现代音乐的形式,保证学生可以理解现代音乐的精神、思想、情绪;训练学生,保证学生正确掌握各类乐器的演奏技术和音乐的演唱技术,引导学生在演奏过程中表达音乐情感;训练学生,引导学生划分中国国乐和旧时代音乐的界限,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鼓励学生从民乐、旧乐中收集各种音乐素材,用于国乐的创作。
这些训练方式和教育方针,涵盖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学生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内容、基本教学要求等。萧友梅将自己对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构想融入了学校教育中。现代中国专业音乐教育,是萧友梅音乐教育构想的基本传承方式和发展方式。萧友梅的中国音乐教育发展构想可以应用于专业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师范教育和社会音乐教育,具有提高国民素质,强化国民音乐能力的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萧友梅的音乐构想同样具备较高的音乐教育地位。
二、萧友梅音乐教育提案对中国音乐教育的影响
(一)肯定传统音乐价值,强调创新不忘旧乐
从音乐理论的角度来说,萧友梅认为,音乐教育者应使用辩证批判的教育态度面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不能盲目遵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也不能盲足遵从西方音乐文化。妄自尊大和墨守成规,都是阻碍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思想因素。在提案中,萧友梅揭露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缺陷,肯定了旧乐的艺术价值。在《旧乐沿革》中,萧友梅曾说过,中国传统音乐沉寂了三百年之久。和西方音乐文化相比,发展停滞的中国传统音乐已经落后了千余年。研究中国旧乐的本质内容是考古。为了比较中西音乐文化的区别,萧友梅使用了进化论的理论内容。在论述国乐和西乐的区别时,赵元任曾说过,相比西乐,国乐具有独有的特色,也具有难以比肩西乐的内容。突出国乐独有的特色,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主要发展方向。国乐难以比肩西乐的内容,是中国传统音乐需要向西方音乐学习的主要内容。
在实践过程中,萧友梅整理了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成果,为现代中国音乐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保护了中国新音乐的民族性,纠正了中西音乐专家对旧乐的错误理解,将五线谱作为中西音乐专家统一研究的世界乐谱,肯定了准确性较高的记谱方式,收集了散落于民间的各种音乐曲调,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保证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现代化发展。20世纪30年代末期,在《复兴国乐之我见》中,萧友梅提出,历代辞章和曲谱,是中国传统音乐的核心财富。理论、乐律、乐器、演奏技术,都是人为创造的,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外在表现形式。在萧友梅的观点中,辞章和曲谱的重要性和民族发展历史相同,专家和学者必须对其提供全方位的保护。
(二)重视基础音乐教育,遵循音乐美育原则
萧友梅花费了一生的时间研究专业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程度决定了专业音乐教育的发达程度。发展基础音乐教育是发展专业音乐教育的前提条件。专业音乐教育和基础音乐教育之间的矛盾一直存在于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缓解不同教育之间的矛盾,萧友梅对基础音乐教育极为关注。1928年,萧友梅作出了关于中学音乐教育的提案。1939年,萧友梅再次作出了关于中学音乐教育的提案。为了解决教育者对中学音乐教育关注度不足的问题,萧友梅强调了基础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揭露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困境。1937年,在《中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问题》中,萧友梅深层次揭露了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不良现状,批判了不重视基础音乐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讽刺了教育从业者的业务能力,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基础音乐教育问题的措施和方法。
美育思想对萧友梅教育思想的影响较为显著。1939年,萧友梅在提案中描述了普通音乐教育的本质内容。他认为,普通音乐教育应遵循美育的教学原则,将德育融入美育中。音乐的感化功能,是中学音乐教育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美化学校生活,陶冶学生情操,是中学音乐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爱国热情,是萧友梅特别关注的音乐教育内容。抗日战争时期,萧友梅认为,音乐是围绕着鲜花的炮火,可以杀敌,可以振奋人心。美育是音乐教育的前提条件。歌唱可以激励抗日士兵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勇气。
(三)借鉴西方音乐教育,培养中西兼通人才
在中国近现代,萧友梅是音乐领域留学海外学习时间最长的音乐家。得益于海外留学,萧友梅对西方音乐文化的理解和认知,远比其他音乐家深刻。在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中,学习、整理、融合西方音乐,是发展中国音乐的重要方式。为了借鉴西方音乐教育,中国必须培养精通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的优秀人才。在当时,为了培养合格的音乐人才,萧友梅提出了两种人才培养方案:第一种,邀请国外知名音乐教育专家来到中国,指导中国音乐教育。第二种,将国内优秀音乐人才送往国外进修和学习。受限于有限的活动经费,萧友梅邀请了查哈罗夫、苏石林等著名国外音乐家,黄自、应尚能、周淑安等海外留学生,担任专业音乐教师。这些教师了解西方的教育体制,熟练掌握西方音乐的系统理论和技能体系。符合历史要求,是萧友梅培养中西兼通人才的基本原则。
(四)奖励优秀专业人才,繁荣音乐创作表演
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成就,代表了国家的音乐发展程度。音乐创作和音乐表演的成就,是衡量国家音乐文化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在提案中,萧友梅认为,中国应学习欧美国家的奖励制度,组织专家队伍,制定严格的评判标准,对音乐作品进行评定,划拨资金奖励优秀音乐人才,推动中国音乐的发展。培养音乐人才,创作音乐作品,加快中国音乐的发展速度,是萧友梅的毕生心愿。现在的电视歌手大赛、器乐大赛、舞蹈大赛等,都是对萧友梅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奖励制度和各类音乐表演比赛,推动了中国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普及化、大众化,成为基础音乐教育的主要特征。专业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显著加快。
三、萧友梅对我国新音乐教育的战略构想与先行者实践
海外留学经历加深了萧友梅对欧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的理解。萧友梅认为,作曲家和音乐作品,是专业音乐艺术繁荣发展的前提条件。专业音乐院校是培养作曲人才的主要平台。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制度存在多种弊端,对现代专业音乐环境的适应性较差,无法满足中国现代专业音乐的发展需求。为了完善专业音乐教育制度,中国需要学习欧美的现代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整合我国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以欧美音乐院校为创新基础,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培养可以满足中国专业音乐教育环境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萧友梅曾前往日本、德国等国家留学,深层次了解了国外先进的音乐教育体制,深刻认知了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体制的弊端,多次对我国传统音乐体制的股友缺陷作出批判。在留学德国期间,萧友梅将自己对中国传统音乐发展的见解写入博士论文中。在论文中,萧友梅说过:“我个人的愿望是,除了推广一般的科学与技术之外,还应该更多地注意音乐的,特别是系统的理论和作曲学在中国的人才的培养。”萧友梅认为,落后的音乐教育,是中国音乐明显落后于欧美音乐的主要原因。中国传统音乐教育的弊端主要有两种:第一,国立的音乐教育机关大部分已经停止运作,没有继续维持的资源和能力。第二,在教坊学习音乐的学徒,没有经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
萧友梅的音乐教育思想引起了北大校长蔡元培的共鸣。1920年,萧友梅回到中国,开始着手创建专业音乐教育机构,组织必要的音乐教育人才。1922年,蔡元培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更改为“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自己担任传习所所长,萧友梅担任教务主任。
萧友梅曾指出,充满弊端的音乐教育是阻碍中国传统音乐振兴的重要原因,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乐师过于墨守成规,不思进取,疏于创新,不愿意接受全新的乐器和教育方法;第二,中国没有正式的音乐教育机构,音乐教育制度和音乐创作方法难以统一和改良。
为了详细阐述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制度的弊端,萧友梅的分析一直追溯至中国唐朝。萧友梅认为,从唐朝开元元年至中国近代,中国的传统音乐教育制度没有丝毫改良和进步。学习音乐的人对音乐技术的重视度较高,忽视了音乐理论和音乐科学。政府创办教坊的目的是培养乐工,对音乐发展的重视度不足。社会中缺乏正规的音乐教育机构,人们没有过多的机会研究音乐。纵观历史,我国各朝代乐工之间仅注重音乐技术的传承,疏于创新,不思进取,门户之见阻碍音乐技术的完整传承。长此以往,音乐学习者难以掌握完整的音乐知识。中国传统音乐难以寸进。
在《十年来的中国音乐研究》中,萧友梅认为,阻碍中国优秀音乐文化遗产传承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古老的口传心授教学方式。乐师传授内容不教导方法,学习者认识曲谱不了解演奏技巧。乐师去世后,珍贵的乐曲和乐谱会伴随乐师一起销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