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素描到设计“智”造
——“中国制造2025”战略下的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探析
2018-01-24张可永
张可永
(福州大学 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4)
一、引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2015 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宏伟目标的关键在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而也迫切需要一大批有创新思维与创新精神的设计师,它不仅是中国设计师的责任,更是培养中国设计人才的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的责任。素描教学被视为艺术设计专业中重要的基础课程,素描教学目的也应从传统的研究客观物象外在特征的表现性素描转向研究事物内在结构形态特征的研究性素描,经过不断提炼、设计,从而创造出全新的形态,理性推导代替了传统的感性表现,学习过程应该成为一个不断思考、体验、探索的过程。通过素描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审美意识及实践能力,适应国家“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下对艺术设计基础教学的要求。
二、用创新思维引导设计素描的创新实践教学
创新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是设计素描的灵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衡量艺术设计人才素质最重要的条件。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的先导,它注重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素描基础不是一种公式,没有任何一种形式的基础是万能的,关键看它教学是否合理,是否科学,有利于培养人才,一成不变的对基础的要求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这就是说当代艺术设计教育对基础的界定标准应该是多元的,不是一种模式、一个面孔。比如:客观再现物象的准确性、技能性是基础;将立体形态转换成平面的线描表现是基础;把人物特征和表情加以夸张表现也是基础;将自然形态概括为抽象形态同样能反映出基础水平。对素描基础测试的标准应该是弹性的、多元的,不应该以一种统一的框架衡量所有的学生,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来处理画面,立体的、平面的、具象的、抽象的、表现的、黑白的、色彩的、肌理的等。尤其是在课题设计和教学方法探索上要勇于创新尝试,避免老师大包大揽,让学生在动手作画前,每个人都有各自事先准备好感兴趣的表现题材,引发其创造的愿望。并可通过运用多种媒介来发展创造技能。如用笔作画外,还可鼓励学生用吹、拓、撕、塑、吸附、泼洒、拼贴以及计算机等手段进行创作, 使新观念在与新技术和媒介材料的相互碰撞中产生新思想,来解决设计的形式问题(诸如形体、色彩、明暗、点线面等)。艺术基础教育现在讲柔性化的发展趋势,就是要强调模糊性(画种的模糊、专业界线的模糊、表现形式的模糊),有利于拓宽学生对现代意义上的基础的理解,取得多元化交叉的发展空间。
用创新思维探索素描造型的各种可能性,用浓厚的好奇心认知形态世界、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意义胜过了单张作业的完整性。不同表现方法的训练都强化这种深度的视觉经验,并最终形成有素养的直觉判断。完成作业的整个过程应保持开放性、实验性,以便探索艺术设计的思维、语言、逻辑和形式,并从视觉的认知形态过渡到心理的感受形象,最后完成审美的造型表现,从而将物象与精神性的设计完美地结合起来。
三、通过专题训练培养以创新为目的的物象重构和意象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是以表达创意意图为目的,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理解并赋予联想,是拓展视觉经验的过程,也是引发学生的创造力、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所谓创造性思维,就是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创的、高级的、复杂的思维活动,是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聚合和汇拢,从而设计出与众不同的东西。主要包含发散性思维、聚合性思维、想象性思维、联想性思维。心理学研究证明,发散思维具有灵活性、流畅性、多变性、新颖性、相对性等特征, 是一种辐射性的、扩散性的思维方式,是创造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它是通过一个问题主线或是一种情感主体进行放射性的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的扩散性思维方式。无论是扩散性的思维方式还是聚合式的思维方式都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素描教学过程当中要充分锻炼学生这两种思维方式,才能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为了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可以进行相应的专题训练。例如,“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思维逻辑变异”“比例逆反”“材质变异”等专题训练。对“自然物象的解构与重构”,是设计素描教学中进行思维扩展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结构分析、单元提练、形态分割等方式,研究内部、外部结构与形态的丰富性,从而获得形态分析的方法与经验,探寻形态基础单元结构的构造原理,重新感受自然存在的丰厚之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形式要素的感悟与提练能力,最后达到对纯粹形态的图示语言的主动创造。例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从外部到内部的研究(如大蒜的剖析)、形态单元分析(如花瓣的分析)、微观图形分析(显微镜下的形态)与宏观景象的对比等,将分解的形态、单元形态之间的关系、肌理的提取、色彩等进行分门别类的分析,将局部分析与整体把握结合起来,形态内在层面所隐含的各种形式要素将成为观察、解析、表现的要点。最后利用解析的结果以透叠、交错、切割、局部放大或缩小等手法,借用分析的色彩和肌理的语言发展成一张或系列变化习作,或将积累的形态单元组合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寻求画面里可能的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重新架构起当代设计的形态基础。这种从自然的立体形态到结构形态的平面元素,再到重新创造的、反映意象思维的立体形态的表现过程,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表达过程,因此,意象表现也是设计素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
四、构建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设计艺术是运用美学原理,参与人类物资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传统的素描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随课程性质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课程名称也作相应调整。目前国内高校普遍使用的名称是造型基础或设计素描,而设计素描基础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设计人才,而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再生产,再复制,也不是通过对现存对象的描绘去作意识形态的反映。正是这种属性决定了设计基础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为培养现代设计人才打下坚实的造型基础和敢于创新、敢于想象的综合素质能力。
首先,我们的素描练习表达的对象是直观形态,也就是看着对象写生,虽具有“画准、画立体、有技术”的特点,却往往会使学生的作品缺乏艺术表现力和创新精神。使思维徘徊在对自然形象的个体描绘上,会造成思维的凝固,同时也限制学生认识这种物象之外诸多构成形式的可能性,也就阻碍了学生发现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因而也就造成了学生一旦脱离了具体的实物也就困难重重。设计师他注重的不应该是直观形态,而是虚拟形态,如果只会模仿,还要设计师干吗?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绝不是满足将绘画当作客观世界的复制,设计素描教学创新的实质是将设计素描视作一种发现行为,积极探索形式,将素描基础视作创造性思维的媒介,在任何时候,都要将基础看做是人的精神所进行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强化“变”与“创新”意识,充分发挥视觉的能动性,将基础设定为创新能力的储备。要改变这种状况,最有效的办法是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体验式”“讨论探索式”“实践发现式”等适应创新观念的素描教学模式, 引导学生善于思考,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氛围,从而在教学中构建对学生良好健全的独立人格和创新人格的培养。
其次,作为专业素描教学,还必须准确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含文化特征、美学特征、技术特征、经济特征、管理特征等。设计学科的素描教学应结合各自专业特点区别进行。以某一学科的造型训练内容统一给另外不同的学科,这是不科学的。这样势必会造成“打基础”与“搞设计”之间存在一个界线,使两者之间缺少联系。毕竟产品设计、环艺设计、装潢设计、服装设计等设计内含各不相同,因此特定的艺术学科的基础素描教学应选择或调整相应的基础训练内容与方法,在训练中有一定的侧重点。并与之相适应,逐渐形成设计素描教学的整体化、系统化。改变重技能轻理论的思路,强化文化艺术理论修养的学习,艺术设计是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的,设计若离开文化的支撑则如同无源之水。文化不可能是通过临摹和借鉴就能表现出来的,设计是文化这个领域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必须在文化中才能确定其价值,而文化又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宗教、伦理等部分。因此在素描教学中,既要学生关注素描本身的技能要领,还必须把握文化及其传统与设计的重要关系,使之能自如地驾御素描工具表现文化内容,同时也激发学生对物象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
设计素描教学任务与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现代艺术设计人才的造型创意表达能力,增强其设计素质和审美素养的需要,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加以取舍,融入设计意识,注重强调诱发想象力与创意能力的素描训练方法。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要比单纯的训练他们手头绘画能力、表现效果更为重要。设计素描是要通过理性和严谨的分析,认识形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发现他们所具备的审美因素以及实用价值。也就是通过素描形式,认识自然,从中发现设计因素,是主动性的思维训练,从而让素描走向设计。
五、结语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以及技术与商业模式的跨界整合将颠覆制造业的原有知识结构,这要求艺术设计的教学,必须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构建与“中国制造 2025”发展战略对人才需求相配套的基础教学体系,全面地规划设计,不同的专业方向、不同的课程体系都要围绕创新能力培养的中心目标,根据自身特点,充分发掘课程资源,认真设计切实可行的路径方案,否则所培养的人才将无法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从根本上认识设计素描教学的内涵,应该是通过素描认识自然、发现设计、走向创新。以设计创新为核心,以创造性思维方式作研究,拓展思维空间的过程,从而实现基础教学到设计创新的思维转变,引发学生的创造力、让设计素描教育在真正意义上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才能符合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