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笛声在音乐课堂上飞扬
2018-01-24邹玥琦
邹玥琦
选择一样乐器进课堂是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笔者选用“竹笛”这项乐器进入小学音乐课堂进行研究。原因是竹笛小巧,携带方便、可以锻炼学生肺活量、简单易上手,是动手、动脑、练气的好乐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引入民族乐器竹笛,既满足了学生欣赏音乐的乐趣,又锻炼了学生对乐器的实践能力。本文从课程开发设计、教学实践、评价几方面进行研究。
一、竹笛与音乐课程的结合设计
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内容,以学生发展为本,尊重学生、指导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学生共同进步。在现有音乐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疏通、开发、融合等手段,对现有音乐课程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全面构建我校竹笛教学体系,为学校特色教学制定师生专用的课程教材,打造一系列课堂教学资源,营造《桃园笛韵》校本课程的浓厚氛围,改革学生的学习模式。
(一)竹笛课程目标。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乐器发展史、乐曲的内涵、历史文化等。培养学生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树立民族自豪感。了解竹笛的常识,熟练运用指法,掌握运气技术,控制气息,能独立演奏简单乐曲。通过乐器演奏实践教学,使学生的音乐音准、节奏、表现和审美等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并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学会一种乐器的演奏技能。
(二)内容规划。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价值根本,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因此在前一阶段的研究中,我结合课程目标研发适合我校竹笛课程的教学内容。二年级为启蒙阶段,主要解决中音、低音的演奏;三年级为初级阶段,主要解决高音的演奏;四年级为中级阶段,主要是指法灵活简单技巧的运用;五年级为高级阶段,主要是难度技巧的应用;六年级为演奏阶段,主要是乐曲的情感处理演奏。
(三)教材的设计。教材编写中充分研究了学生器乐学习的认知规律,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教材里为学生提供大量通过竹笛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及学习音乐知识的机会。教材中既强调知识的准确与严谨性,又关注了知识的系统性、趣味性。教材内容上既整合国标《音乐》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同时还吸纳竹笛专业教材中的优秀作品。
教材的结构采取从竹笛的文化、基础练习开始,以学习竹笛指法为主线,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整合教材歌曲、多声部合作等内容进行综合呈现。教材以“课”为单位,每课中有不同板块的学习内容,包括“知识”、“技能”、“练习”“演奏”“创编”“评价”等部分。
二、竹笛课程的实施
经过一年的实践教学,将专业竹笛教学与常规音乐教学相结合,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学习发展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就从竹笛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形式、学习流程、学习任务,进行详细阐述。
(一)学习方法
第一步“持”: 良好的持笛姿势可以为之后的竹笛演奏奠定基础,为方便学生学习记忆,整理引用赵松庭先生《笛艺春秋》中的持笛口诀:
风门要正笛身平,头不摆动胸要挺。
大指小指相扶持,莫使笛子柳摇金。
虎口之间可容蛋,关节舒畅手才灵。
六指按孔要严密,指指放松成弧形。
高低起落有规格,多余动作丢干净。
口劲松紧随我意,口风粗细由我心。
双臂张开四十五,青龙白虎全都行。
第二步“唱”:唱熟乐谱才可以更好的吹奏。为方便学生学习唱乐谱时可以配用笛子徒手操。左手上右手下,笛头左笛尾右,笛身平行在胸前,嘴巴唱手指动,音符在心手指灵。
第三步“吹”: 笛声好不好听关键在吹。吹响笛子三要素,一看,看准吹孔;二对,下嘴唇对准吹;三调,边吹边调整,找到发音位置。吹奏要点吹孔朝上,慢吸慢呼,尽量把气吹长。
(二)学习形式
为了让每个孩子的学习有目标、有兴趣、有参与、有提高,我们在课堂上主要采用了这三种学习形式:集体学习、小组互助学习、个别化学习。
集体学习:每星期安排一节课进行竹笛校本课程普及教学,在教学时采用小班化集体教学模式,降低基础目标,让全体学生都可以达标。演奏形式基本上是集体性的齐奏和合奏,要求学生步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齐奏或合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
个别化学习: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在集体教学后的个人展示吹奏,对于学生的演奏进行分析、指导,勉强完成吹奏的学生鼓励优化一级目标(本课基础落实),吹奏优秀的学生可以在一级目标完成的基础上奖励课下二级目标(新乐曲奖励)
小组互助学习:将学生合理、灵活的设计成各个教学小组,充分发挥小组的自主性,促进学生主动地、协同地进行学习。
组内互助学习的运用,合理安排座位。
① 学生具体演奏时互相帮助,争取全体达标,互相分享吹奏本课所学乐曲;
② 为解决乐曲中的重点、难点,小组长组织组内练习;
③ 展示环节,为促进小组整体提升,组内讨论演奏形式组员分工协同演奏。
小组讨论练习时前两人转向后面,两名领袖学生便于照顾组内弱势学生和中级学生,其二人听到看到的都是正确的演奏姿势与声音,达到互助教学。
(三)学习流程
课堂学习流程时间比例5 :25 :10。第一阶段带领学生唱乐谱,熟悉乐谱及指法走向;第二阶段看乐谱演奏;第三阶段表演乐曲,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形式可齐奏、分声部合奏、加打击乐器表演等),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作能力。
(四)学习任务
第一层课内达标:降低基础目标让普通学生能接受、能学会,落实基础目标提高兴趣;领袖学生升级目标,提升演奏能力掌握技能。
第二层课外延伸:普通学生完成优化一级任务(完成基础目标)、领袖学生一级任务完成的基础上奖励二级任务(课下提升演奏)激发潜力、张扬个性、培养特长。
第三层拓展提升: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提供最绚丽的表演舞台,搭建感受成功喜悦的桥梁。进行积极评价,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使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在学习中大胆演奏,敢于创造。
三、竹笛校本课程评价
竹笛教学的实践过程,评价是一个重要方面,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包括随堂评价、星级评价、“互联网+”评价,总结性评价为期末测评(演奏技巧、情感态度、合作意识)
(一)形成性评价
1.随堂评价:奖卡在手(自制奖卡将音乐小知识写在奖卡上,学生在搜集奖卡的同时还可以积攒音乐小知识,课间同学之间也可以分享音乐小知识,一举三得)、奖章上墙(五张奖卡可以换一枚奖章,学生名单贴在墙上,大家踊跃参加音乐活动,都想在自己名字后面盖上“班级之星”的奖章)、免考最光荣(期末奖章获得数量前五名的学生可以免考,直接晋级优秀)。
2.星级评价:每课学习任务完成之后都有一份星级评价,达到目标得到一颗星(自评形式)。
3.基于“互联网+”的激励性评价
将课堂集体演奏、小组演奏、个人展示拍成录像形成课堂实录,发布到家长交流群。家长之间、学生之间激励鼓励性评价,家长又直观的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一举两得。
(二)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分为两部分:一是学生期末的总体性评价包括:演奏技巧、情感态度、合作意识等方面的师评、他评、自评;二是学生对课程的评价包括:教材、课堂、教学、态度等方面的学生评价。
四、竹笛课程实践成效
(一)提高了学生视听、视唱能力
音乐课上,学生感到困难、头痛的是视唱,笛子是固定音高的乐器,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对音高有了概念。笛子教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通过“吹奏→视唱” “视唱→吹奏”“二声部吹奏、聆听”的互动教学,使学生做到视、唱、奏、听协调统一。在提高笛子演奏水平的同时也培养了视唱能力,一举两得。
(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通过演奏竹笛,使他们得到一种自我满足,即自尊感和成功感,树立他们的信心,使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使得原本嗓音条件不佳的学生也可以展现自己。
(三)丰富校园文化
通过学习竹笛,让学生多掌握一种民族乐器。在课余时间,学生们不再追逐打闹,而是吹奏自己熟悉的乐曲,并且你帮我、我帮你进行吹奏练习,形成了良好互助的学习氛围。竹笛的演奏,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现在竹笛已经成了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育中器乐教学还是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地实施器乐教学已是当务之急。为此,建议学校管理者和一线音乐教师转变观念、克服困难、因地制宜、创新教法,共同改善小学器乐教学现状。总之,竹笛校本课程,丰富了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改变了课堂面貌,大大增强了音乐教学的吸引力;同时,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1]杨佳梅 .小学音乐竖笛教学方法之我见 [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1(11)
[2]张维良. 竹笛教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音乐1996(1)
[3]郑群 .把笛子引入课堂——音乐教学的新尝试[J]文学教育(中)2010(5)
[4]王志方. 谈笛子进课堂的独特魅力[J]学习方法报2012(第416期)
[5]赵孟欣 .中小学器乐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D]湖北师范大学 2010
[6]施思 .竹笛教学引入小学音乐课堂的效用探讨[J]北方音乐2016(13)
[7]《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8]赵松庭.笛艺春秋[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