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心”为本 绽放生命的花朵

2018-01-23李享玲

读天下 2018年16期

摘 要: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在班级管理中,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个别学生时,我们要以“心”为本,关注学生行为背后的心理,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更好地教育引导学生。

关键词:以“心”为本;需要层次理论;交流和引导

重庆市江北中学校倡导的“生命教育”,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倡导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超越生命的一种提升生命质量、获得生命价值的教育活动。我们的生命教育的途径是“五线育人”,即班主任老师教育主导线,任课老师学科教育渗透线,学生活动教育主体线,生活老师教育指导线和家庭社会教育辅助线。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但在班主任老师教育主导线中,我们更应该“以心为本”。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一个学生在校期间能否具有安全感,能否得到教师、团体的接纳,能否得到教师、同学的关爱和尊重,决定着这个学生的人格能否健全地发展。如果一个学生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愿望被漠视、被压抑,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机会被剥夺,或者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行动不断遭到挫败,那么这个学生的行为便可能出现异常,甚至会产生极端化的破坏性或反社会的行为,其中的少数人则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案例一:陽光总在风雨后

在学生报到时第一次见到他,虎头虎脑的,一脸天真的笑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男孩。前两天相安无事地过了,第三天中午,我去查寝室时,孩子在哭着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学校,一直陪到天黑才离开。第四天上午课间,我在教室没见到他,同学说他到超市打电话去了,第四节课上课后才红着眼睛回教室。此后的几天,午休、晚休要么在被窝里哭,要么又是哭着在打电话,电话那头,妈妈温声细语地劝说着,这边,我又耐心地安慰着,可这孩子倔得跟头驴似的,不哭上一中午毫无罢休之势,妈妈只得又匆匆地赶来陪他。这样持续到了第三周,星期二中午十二点四十,我正在吃饭,孩子的妈妈突然来电话说,孩子刚才打电话说要回家,让我赶紧给门卫说别放他出去。我丢下筷子,一边给门卫打电话,一边往寝室赶。到寝室一看,人不在,我赶紧打电话让孩子妈妈赶往学校,又叫上几个学生满校园找,结果一无所获。我马上又跑到校门口,调取了中午放学后的监控录像一遍遍仔细辨认。没想到的是,午休的起床铃响了,我终于在监控录像里发现了孩子的身影,孩子妈妈的电话也来了,说孩子已经回家去了。这让我们所有人都意想不到,那么胆小、从没有独自坐过车的孩子竟然因想家趁放学溜出去独自回家了。后来的事情越来越糟糕,孩子回家后大哭不停,其他的事都好说,一提回学校就失控,他家人甚至带他去看过医生,说是有轻度的学校恐惧症。这下可把大家吓到了,都积极地想办法。最后,妈妈只好采用陪读的方式。当然,后来经过老师和家长双方的努力,孩子的情绪渐渐地稳定了下来,积极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到现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活状态良好。

从小学到初中,对学生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学习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增多了,学习时间长了,学习节奏快了,学习方式变了,学习要求高了,再加上人际关系的重新确立,朋友的重新组合,师生关系的变动,以及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期望的变化,造成了他们心理上出现一些不适应问题。我们如果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和引导,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

案例二:相信自己,你将赢得胜利,创造奇迹

某女孩刚入学时,身上的小毛病真是不少。上课总是分心,老师在上面讲,她在下面的抽屉里悄悄地玩;作业完成很糟糕,语数外成绩均不及格;在寝室也不遵守纪律,我行我素,午休不睡觉,晚休睡不着,甚至跑出来恶作剧敲隔壁寝室的门;内务整理一塌糊涂,床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东西;做清洁不彻底或者干脆逃跑,造成寝室多次上曝光台,其他室员对她有说不完的意见,不愿意和她住在一起。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每次都急匆匆地去“救火”,谈话教育、鼓励、批评,联系家长,发动群众帮助等等,该用的招基本用完了,效果却不理想。再次联系了家长,妈妈流着泪说了她的情况,最后,妈妈拉着我的手说:“老师,请你一定不要放弃她呀!”

我怎么可能放弃呢?再把孩子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根本原因可归结到她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爷爷、奶奶自小对她放任自流、养而不教。父母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她表现较好的时候,没能进行鼓励;当她出现问题时,也总是采用粗暴的方式。并且,父母的教育观念是背道而驰的。这让她在家庭中所感受到的温暖显得不足。入学后,她对群体的归属未被认可,被接纳的需要及满足受到抑制,我发现她在班上连一个要好的同学也没有,吃饭、回寝室都独来独往。另外,除了那次主动为寝室修电话线外,在学习和生活上,几乎没有获得过成功体验,很自卑,更是造成其成就感的缺失。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戈布尔曾说:“一个具有足够自尊的人总是更有信心、更有能力,也更有效率。然而,当他缺乏自尊时,他就感到自卑、无望,从而可能导致绝望和神经症行为。”也正如艾里克逊所指出的那样:“一个人感到无价值的倾向不断增强,可以成为性格发展的致命因素。”后来又一次出问题了,我找到她准备了解情况时,她突然放声大哭,说:“我觉得自己一点用都没有!”我看到了她眼中的绝望,等她稍稍平息下来,我和她一起回顾近段时间的表现,引导她发现自己的优点和进步,对于不足,则提出建议。没想到,没过两天,一件让人心惊的事情发生了。我从十班上完课刚回到办公室,朱老师就焦急地告诉我:“你快去看看吧,孩子在手背上写了一个大大的‘跑字,上课时发现的,她会不会是有其他的想法?”我心里咯噔一下,该不会是要逃跑吧?当我惶急地出现在她面前,并看着她的手时,她却很淡定地说:“老师,你不是告诉我要和时间赛跑吗?我做事拖拉,我写这个字是想随时提醒自己:要跑起来!有问题吗?”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留给了她一项任务:尽量多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并罗列出来。第二天,她很别扭地来找我了,给我看了她的优点,上面只写了两条,我鼓励她说:“能写出一条也不错了,慢慢发现,我等着你。”她高兴地走了。前几天,她红着脸递给我一张纸,我一看,满满地一页优点,我微笑地看着她,她也笑了。

生命教育是一种唤醒,一种激励,一种提升。在上述的教育案例中,需要我们有心理健康教师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尊重、同感、倾听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另外,我们倡导的生命教育方法是解读、体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有教师的交流与引导,引导其认识自身的价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只有坚持以“心”为本,学生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M].

[2]教育部编.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M].教基[1998]4号.

[3]袁伟华.辅之以策 导之以渠——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辅导策略[J].现代教育,2011(z2).

作者简介:

李享玲,重庆市,重庆市江北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