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应用型高校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2018-01-23古翠凤梁韦娟

职业教育研究 2018年12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企业

古翠凤 梁韦娟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化、智能化的时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的掌握,更加强调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科研能力。目前,地方高校正处于转型阶段,如何造就理论和实践统一的人才,成为各应用型高校思考的重要问题。动手实践能力与实习基地密切相关,如何建设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习基地,成为应用型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校内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企业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8)12-0036-06

一、研究背景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经济的发展使生活更加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例如,旅游业从最初导游带领游客边走边进行讲解,到使用无线的自助讲解器,它可以根据游客的步行情况精准定位进行实时讲解;汽车从燃油机车到电瓶汽车,再到现在的无人驾驶汽车的出现;快递分拣从人工化到智能化,都体现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行业的不断更新。

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改变,需要理论和技能相结合的人才。学生在学校掌握再完备的理论知识,若缺乏实践动手能力,与劳动力市场脱节,就无法达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应用型高校建立实习基地,可以让应用型人才在真正踏入社会前,了解到本专业、本行业的运作流程及现行趋势等情况,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

2015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政府开始重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注重培养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应用型强调动手实践能力,所以,应用型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是必然的。

德国最先意识到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还需要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20世纪60年代,德国的第一所应用科技大学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日本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创办了科技大学。在经济发展中,瑞士为了保持高水平创新力和竞争力,于20世纪90年代将高等专业学院合并为应用科技大学。上述国家的应用科技大学都配有实习基地,以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全球就业人数呈下滑趋势,但是在经济危机中,德国的失业人数却在不断下降,这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应用科技大学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比起教师单纯地讲授知识,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更加希望能够参与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强调学习的自主性,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动手实践机会。

學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需要地方高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所以建设实习基地是必需的。

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校企合作程度很高,在实习过程中,企业和学校之间能保证良好的沟通。以德国为例,德国职业教育广泛采取的是“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虽然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普通职业技术学校存在差别,但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涉及到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学生在学校不仅可以学习相应的技能知识,还可在校内实训室进行专业模拟训练,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走进企业,到真正的流水线上对本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操作。

反观我国现阶段应用型高校的实习基地建设,虽然我们也在参考其他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成功经验,但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流于形式的情况。地方高校积极转型,建设应用科技大学,目的在于培养“产学研一体、教学做合一”的应用型人才。所谓的“应用型”,除了要拥有完善的知识,了解本专业的最前沿的动态和新技术,还要求对知识熟练掌握及灵活应用,拥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俗话说:“熟能生巧”。对生产技术熟练了,才能找到其中的窍门。对于接受应用型培养的学生来说,要想拥有熟练的技能和科研能力,需要校内的实习设备来进行企业的模拟训练,还需要校外的实习基地让学生掌握现实的生产情况,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现有技能和知识。所以,地方高校建设实习基地是必要的硬件设施。

作为巩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场地,实习基地应是应用型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必须建设的设施。

二、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校内实习基地的问题

1.实践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脱节

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能随着工作岗位的变化及时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偏于理论的传授,对技能传授的比重相对较小。重理论、轻实践的做法导致地方高校培养出的劳动力存在掌握的技能与实际操作岗位需求无法对接的现象。

2.应用型高校不重视自身实习基地的建设

地方高校转型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学校重视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但学校更多的是期待企业,认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时会接受企业的统一指导学习,将实习实践的重任交给企业,怠慢实习基地建设,减少在实习设施设备上的支出,以便减轻学校的财政支出,还可减少外聘教师的经费,但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学生上岗的时间;企业易对学校的人才培养产生怀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和企业的继续合作。

3.校内基地建设经费不足

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和学校的事业性收入,教育经费投入的重任交给了国家和个人,学校所承担的责任相对较少。但是,应用型高校强调的是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级人才,不仅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对实践技能、科研能力也有要求,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拥有实习基地。然而,应用型高校与普通高校的性质不一样,决定了它是个“高消费”的学校,我们都知道涉及职业教育的设施设备所耗费的资金相对较高,地方高校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支出和事业性收入,经费有限,很难保证校内基地及其设施设备的完整性和前沿性。

4.实习指导教师缺乏经验

近几年普通高校的教师人数不断上升,专任教师与外聘教师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教师的学历也在提升,说明高校对教师的招聘条件中学历已经成为考核的一个重要因素。详见下页表1。

随着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应用型高校对教师招聘的学历要求也随之越来越高,硕士、博士学历的教师占高校教师中的大部分。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的学生大都是经历传统教学模式毕业的,学历高不代表适合担任应用型高校的教师,应用型高校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好有相应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在建设教师队伍的过程中,一味强调学历,尤其是毕业于985、211的高等院校,海归更加受青睐。应用型高校的教师虽然学历高,但他们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较弱,在校内实习操作中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问题

1.学生校外实习质量普遍不高

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非常愿意接受实习生。接受学生的实习,不仅可以给企业带来充足的劳动力,还可以注入新的血液,保证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是现阶段的情况是学生进入到企业后,不能很好地与岗位进行“无缝衔接”,企业需要消耗人力、物力对实习生进行再培训,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且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和实际操作的岗位存在脱节现象,对于先进的技术掌握程度较低,再加上企业认为实习生的流动性大,考虑到自身生产的因素,对学生的岗位安排一般都是属于较低层次的劳动,相关能力不能得到锻炼,导致实际培养人才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不相符。

2.校外实习基地缺乏一定的管理机制

作为高校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长期以来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即实习基地的教学活动按照专业的要求进行,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教学必需的场地、设备、师资及其他条件,专业教师和企业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工作。这种运行管理模式中,学校利用企业的场地、设备、人力等资源完成学校实习教学工作,而企业无法从中获得自身的利益,有时还会造成企业人力、物力和生产成本的增加,挫伤了企业参与学校实习教学的积极性,使得学校与实习基地的合作方式僵化[1]。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主体,他们对教的内容的了解相对比较缺乏。校外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他们不像学校教学一样,每位教师都要对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进行规划,导致教学活动无计划性。

学校与企业在合作之前会鉴定相关的合同,但是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双方在合作中经常会存在有一定的责任缺失。例如,学生到企业实习后,指导教师完全将学生放手交给企业,很少到实习场地进行考察,学生的权利在实习期间有没有受到侵害,教师的信息存在滞后性;企业和学校是不同的性质,他们的指导教师不会像学校教师一样非常细心,关注着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加之对心理学内容了解甚少,易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心理产生问题而无人引导。

3.校外實习基地的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理论和教学方法

应用型高校之所以将学生送到校外进行实习,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将之前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深化,也是为了让学生在步入岗位前了解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的工作流程和最新动态,以便他们进行查漏补缺;最重要的是学生到企业可以接受来自企业最前沿生产者的指导,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校教师缺乏问题。但随之而来的便是企业的指导教师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对很多教学方法、教学原理等都不了解,他们在实践上有自己的优势,明白很多机器、设备运行的操作,他们的表达更加口语化,利于学生理解,但作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育原理应该更加专业化和清晰化。

任何一个学校的实习基地都应该包含两部分,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校内实习基地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相脱节,这是目前众多学校的通病,除此之外,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经费不足都是校内实习基地问题的突出表现。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习基地的补充,存在学生实习质量不高、缺乏管理机制以及相关指导教师缺乏教育知识等问题。

三、对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的建议

(一)校内实习基地建设

1.制定与生产相适应的课程内容

要加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2]。课程的内容应该贴近于实际的生产工作,要与实际的工作岗位内容相一致。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定期与企业进行沟通,掌握行业企业最新动态,并且邀请企业的相关人员一起制定课程内容,保证课程内容与实际岗位所需的知识相一致,这样才能保证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岗位是相衔接的。

2.建立“三师型”师资队伍

应用型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其人才培养目标与中职、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学校需要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与传统职业教育相比,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方法及相关知识,受到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解决社会、经济、工程综合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能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3]。且应用型高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应该区别于中、高等职业教育教师,不仅需要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能指导学生实训外,还需要教师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三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还有利于教师与企业的合作,加深学校和企业的合作程度,增加学校的额外收入。

此外,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时,学校可以选派部分年轻的教师或者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随学生一起进入企业,了解实际生产过程和生产的前沿动态,锻炼专业实践能力,参与企业科研成果研发,及时将企业的人才需求反馈给学校,方便学校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缓解了学生在企业中“无人看管”的状况。

3.应用型高校应转变自身发展观念

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场所,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负有一定的责任,不能将学生实习的责任全交给企业,企业只是提供场地、设备和指导人员让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得到进一步训练,而学生在步入企业前,学校是有责任让学生提前感受实际生产操作。

应用型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意识,实习基地不仅仅只包含校外实习基地一种,校内实习基地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校内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前充分了解本行业工作流程及设备使用,减少学生上岗的时间,一定程度上会促使企业与学校人才培养和实习方面合作的意愿。因此,学校应积极完善自身实习基地的建设,定期对实习基地的设施设备进行更新和保养,及时更新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

4.政府应该加大对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建设资金和指导的投入

地方高校正处于转型期,对于刚经历完第一次转型的高校来说,再次转型的风险很大。由于应用型高校在中国教育领域中第一次出现,各高校对于本次转型的目标、方法等都处于模糊状态,政府应多派专家团队到应用型高校进行指导,给予他们相关观念、目标等内容的指导。

基地建设、设备引入和保养需要的资金是非常庞大的数额,按照之前的国家財政拨款的比重,很难保证应用型高校实习基地的建设,加上学校正处于转型初期,想让学校在短时间内获得其他的事业性收入是不太可能的,国家应该适当增加对地方高校的拨款,以增加学校的可支配资金。

5.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学校的经费

应用型高校转型必须要有实习基地,由于应用型高校本来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设施设备,所以属于高消费的教育。为了适当缓解学校的经费紧张状况,不少学校利用实训基地增加自身的“外快收入”。例如,部分旅游管理专业可以建立一个休闲吧或者咖啡厅,可以对校内所有人员和校外人员进行收费开放,还可以接受一些考证培训或者其他社会培训。这些措施都为学校创造了收入。所以,在地方高校转型过程中,我们应该鼓励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实习基地资源向社会开放,增加收入。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1.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政策

首先,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对接受实习生或者与应用型高校共建实习基地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免税政策。政策的力度最好要大,因为正处于转型期的应用型高校很多设施设备都不齐全,而且人才培养的性质要求学校需要有实习基地,所以国家应该采用政策引导,引导企业参与实习基地的建设。

其次,完善相关涉及企业机密泄露的惩罚制度。企业不喜欢接受实习生,除了我国现阶段实习生的技能与生产岗位不能很好衔接,不能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效益外,企业更担心的是实习生会泄露相关机密,所以实习生很难接触到核心的岗位。为此,国家应该制定相关的惩罚措施,对于购买他人企业信息,对企业机密进行贩卖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轻微者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和思想教育,并在行业内进行通报批评,长期犯错的不仅要受到经济上的惩罚,还要进入行业黑名单。

2.企业应该增强与学校的合作意识

企业树立与地方高校合作共建实习基地的意识,可以帮助地方高校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同样也可以方便企业将优秀人才引入企业,节约再请新员工或者再培训员工的时间,并且良好的校企合作沟通有利于企业为员工的在职培训创造条件。

享受一定的权利就应该履行一定的义务,企业作为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享受着各种学校的人才供给,一方面他们抱怨高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不反省自身。企业需要转变观念,树立与地方高校合作的意识,主动与地方高校沟通,及时将行业最前沿信消息分享给学校,也要积极地安排实习生到相应的岗位进行实践。

3.定期安排企业实习指导教师到学校进行相关的教育知识学习

企业指导教师拥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对于生产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也比较清楚,但概念的准确性还存在欠缺。企业实习基地虽然是真正的生产环境,但它也是学生学习的另外一个场所,还是带有一些教育的性质,企业指导教师在教学手段、教学管理等方面缺乏系统的学习,所以,企业应该定期将实习指导教师送到学校,让学校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教学指导。

4.完善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搭班子,建立校企合作组织协调机制[4]。企业并不是教育体系中的一员,对于教育还有很多不了解的方面。应用型高校应该增强与企业共同处理问题的意识,不能将校外实习管理的责任全部交给企业。企业的指导教师、企业校外实习负责人、学校专业课指导教师还有学校教务处人员组成一个协调小组,制定教学计划,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一起商讨解决对策,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进行监督。

学生的实习成绩应该由三方面组成,即监督小组、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校内专业课教师三方参考学生上课的态度、在生产线上是否存在迟到早退现象以及实习中的操作等进行综合考评。

此外,实习过程中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每个实习地点应该选举小组长,定期给校内指导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汇报情况,包括在实习岗位上的问题以及成员们的最近状况;其次,还要实行宿舍长指导,定期向校内指导教师汇报生活情况。

校外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前的探索,那么,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劳动也应该得到回报,企业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工资,夏天也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高温补贴,对实习中表现优异的学生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另外,在实习期间应该保证学生的八小时工作时间,对于超过工作时长的情况要给予加班费。

建立一定的负责制度。学校将实习生交给企业,企业不仅需要对实习生的学习承担责任,还需要对学生的生活负责,企业应该安排一个专门人员对学生的生活进行管理,发现异样应及时反馈给上级和学校。如果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了意外,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员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

5.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各因素

应用型高校在选择与企业合作时,大部分参考的是企业的规模和名声,很少考虑到这个企业是否与本校的专业相适应。应用型高校在选择企业时应遵循就近原则,因为应用型高校转型是为当地的经济、社会服务的,学校与企业合作,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也充分保障了学校服务当地经济的目的。例如,广西的汽修专业想建立实习基地,可以与柳州的五菱公司合作;医学专业想要建设实习基地,可以与桂林三金药业进行合作。

除了考虑到就近原则外,还应该考虑企业的岗位与专业是否相符,不应该一味地追求企业的规模,应该看到自身与企业的衔接可能。最后,还需要考虑企业的信誉,信誉不仅影响企业的生存,还影响着他们对责任的承担。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经济权益和人身安全都会受到来自外界的影响,如果一个企业没有信誉,学生在实习期间发生意外,学生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这些都是未知的问题。所以,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时,高校应该充分考虑企业的地理位置、工作岗位、企业信誉等因素。

应用型高校在建设实习基地时要根据存在的问题将实习基地分为校内校外两部分进行建设,避免同样的问题在实习基地中多次发生。

实习基地建设对于高校来说是必要的,无论是校内实习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它关系着学生的实践能力、就业能力、創新能力等能力的养成。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完善相关基地的配套管理制度是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转型需要完成的事情。

参考文献:

[1]文志英.加强高校本科教学实习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以武汉大学实践教学为例[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110-112.

[2]成军,吴仁艳,潘卫明. 示范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教学运行的现状及对策思考[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9-12.

[3]崔玉玲,严迪新,班建民. 高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科技信息,2006(5):7-9.

[4]易洪雷,薛元,张彩云,等.基于校企合作联盟模式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4):139-142.

(责任编辑:刘东菊)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Practice Bases of Applied Loc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GU Cui-feng, LIANG Wei-jua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Guilin Guangxi 541004,China)

Abstract: The 21st century is an era of knowledge-basedness and intelligentization, and the demands of the society on talents are not limited to the mastery of theories, but also to emphasis o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and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of talents. At presen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and how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with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becomes the important issue of various applied universities. The practice 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base of practice, and how to build an internship base that meets the target of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 personnel training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in the applied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applied local universities; campus internship base;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enterprise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2018上海企业100强
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力提升策略研究
七项技能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创新能力研究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