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兴趣
2018-01-23田丽莉
田丽莉
在我国的学校教育教学中,英语学科是必修科目,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英语课堂就更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其受到本民族固有的思想观念、语言文字及语言环境的影响,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不高,对英语课堂的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如何提高民族地区学生英语课堂教学的兴趣是我们一线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所以,本人认为如何激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兴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融合苗侗族传统文化,激发英语课堂教学兴趣。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一个重要的使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苗侗族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又能够激发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气氛。如在仁爱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Topic 3 Lets celebrate! Section A”一课中,主要学习中国传统节日和外国的一些节日。课前,我通过收集苗侗族本土一些传统节日图片、信息等资料进行备课。课上,我呈现了苗族二月二节日图片,我问道:“Do you know the festival?”同学们马上激动起来齐声回答:“Yes.”我接着问:“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the festival?What do people usually do ?”这时同学们纷纷讨论并大胆的介绍节日里人们所做的事情,我记得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成绩并不出众的男孩居然主动举手回答到:“People get together to drink.”当时同学们都拍手赞扬他,他也立马露出自信的表情。总之,整堂课上同学们都全神贯注地听讲并大胆回答,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本土民族传统文化,可以让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掌握西方文化和英语基础知识的情况下,融合中国苗侗族传统文化,将英语知识更好的运用到中国的文化交往中去,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英语课堂学习气氛。在新课程大力倡导下,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往往大部分老师不敢去尝试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因为民族地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相对薄弱,孩子们在课堂上胆怯、不积极、缺乏自信心等因素,在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往往一个班级仅仅只有五六个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英语知识。但在我多年教学中发现,越是这样的环境下就越应该大胆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以“优(1)—良(1)—中(2)—差(2)”这样的分配方式把学生分成8个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在课下说、练的机会可以说是少之又少。但是我通过在英语课堂上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的话,小组成员间通过“传帮带”互相帮助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课后,小组同学也能相互在课下练习听、说,不仅在英语课堂中调动了课堂学习气氛, 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而且也能大大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例如,在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Topic2 Im not sure whether I can cook it well. Section A”一课中,主要叫学生掌握学习制作食物的过程表达。
课前,我先布置小组学生预习课文,然后每个小组提前用一张纸把各小组想要介绍的菜品画出来并在菜品边上用英语写出制作过程。课上,各小组都能自告奋勇地站在讲台前用英语介绍各小组推出的菜品。学生也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轻松地学到了本课知识要点,从而营造了英语课堂教学的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总之,英语教学不只是要学生掌握一门学科的具体知识与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继承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学会如何在学习中互相帮助凝聚班级团队精神。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从不同的文化、语言体系中找出异同点进行有效课堂教学,激發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