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乡情怀
2018-01-23
吃是一种文化,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情怀。从最普通的一碗米饭,一个馒头,到变化万千的精致美食,都是人们经过辛勤劳动积累下来的结晶。
这些食物散发出的味道,在漫长的时光中与思念、怀旧等情感融为一体,才下舌尖,又上心头……此次,小编将带领大家寻访各地美食,用心感受国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天津灌汤包
天津包子也是远近驰名的,尤其是苟不理的字号十分响亮。其实,不一定要到苟不理去,搭平津火车一到天津西站,就有一群贩卖包子的高举笼屉到车窗前,伸胳膊就可以买几个包子。包子是扁扁的,里面确有比一般为多的汤汁,汤汁中有几块碎肉葱花。有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才出笼的,包子里的汤汁曾有烫了脊背的故事,因为包子咬破,汤汁外溢,流到手掌上,一举手乃顺着胳膊流到脊背。不知道是否真有其事,不过天津包子确是汤汁多,吃的时候要小心,不烫到自己的脊背,至少可以溅到同桌食客的脸上。相传有一个笑话:两个不相识的人据一张桌子吃包子,其中一位一口咬下去,包子里的一股汤汁直飚过去,把对面客人喷了个满脸花。肇事的这一位并未觉察,低头猛吃。对面那一位很沉得住气,不动声色。堂倌在一旁看不下去,赶快拧了一个热手巾把送了过去,客徐曰:“不忙,他还有两个包子没吃完哩。”
玉华台的汤包才是真正的含着一汪子汤。一笼屉里放七八个包子,连笼屉上桌,热气腾腾,包子底下垫着一块蒸笼布,包子扁扁的塌在蒸笼布上。取食的时候要眼明手快,抓住包子的皱褶处猛然提起,包子皮骤然下坠,像是被婴儿吮瘪了的乳房一样,趁包子没有破裂,赶快放进自己的碟中,轻轻咬破包子皮,把其中的汤汁吸饮下肚,然后再吃包子的空皮。没有经验的人,看着笼里的包子,又怕烫手,又怕弄破包子皮,犹犹豫豫,结果大概是皮破汤流,一塌糊涂。有时候堂倌代为抓取。
其实吃这种包子,其乐趣一大部分就在那一抓一吸之间。包子皮是烫面的,比烫面饺的面还要稍硬一点,否则包不住汤。那汤原是肉汁冻子,打进肉皮一起煮成的,所以才能凝结成为包子馅。汤里面可以看得见一些碎肉渣子。这样的汤味道不会太好。我不太懂,要喝汤为什么一定要灌在包子里然后再喝。
(节选自梁实秋《汤包》。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手札
梁实秋不仅是著名的散文家、翻译家,还是一位造诣颇深的美食家。节选部分中,作者就抓住了天津包子汤汁多、味道鲜美的特点,不吝笔墨,讲述了包子里的汤汁曾烫了食客脊背的故事,写得妙趣横生。这足可以看出梁老对天津食事细致入微的观察。
十里桂花香
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我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儿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母亲洗净双手,撮一些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兢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人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借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外,还有栗子。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淡雅的清香是无论如何都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节选自琦君《桂花雨》。题目为编者加)
心湖涟漪
我的茨菇情怀
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是因为雪天买不到青菜?那也不见得。除非大雪三日,卖菜的出不了门,否则他们总还会上市卖菜的。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咸菜是青菜腌的。我们那里过去不种白菜,偶有卖的,叫做“黄芽菜”,是外地运去的,很名贵。一盘黄芽菜炒肉丝,是上等菜。平常吃的,都是青菜,青菜似油菜,但高大得多。入秋,腌菜,這时青菜正肥。把青菜成担的买来,洗净,晾去水气,下缸。一层菜,一层盐,码实,即成。随吃随取,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
腌了四五天的新咸菜很好吃,不咸,茨菇嫩、脆、甜,难可比拟……咸菜汤里有时加了茨菇片,那就是咸菜茨菇汤,或者叫做茨菇咸菜汤,都可以。
我小时候对茨菇实在没有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民国二十年,我们家乡闹大水,各种作物减产,只有茨菇却丰收。那一年我吃了很多茨菇,而且是不去茨菇的嘴子的,真难吃。
我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茨菇,并不想。
前好几年,春节后数日,我到沈从文老师家去拜年,他留我吃饭,师母张兆和炒了一盘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两片茨菇,说:“这个好!‘格比土豆高。”我承认他这话。吃菜讲究“格”的高低,这种语言正是沈老师的语言。他是对什么事物都讲“格”的,包括对于茨菇、土豆。
因为久违,我对茨菇有了感情。
(节选自汪曾祺《咸菜茨菇汤》。题目为编者加)
阅读手札
选文最打动人心的莫过于作者在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故乡情怀,它使所有的闲话琐事一下子氤氲起一种迷人的情致。
作者将咸菜茨菇汤的制作过程娓娓道来,充满了乐趣,洋溢着情趣,读后令人久久难以忘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中国各地都有其独特的美食。虽然有些已经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了,需要你去发现和记录。请以“寻访身边的美食”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要求:选取一种美食,写出它最显著的特色;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角度示例
1.体现地域文化的美好。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每个地方又有其独具特色的美食小吃和饮食习惯。比如说,街头巷尾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早点夜宵?你游览过的地方有哪些特色美食?大家不妨将写作的笔触直接伸向美食,为读者呈现一桌充满诱惑的饕餮飨宴。
2.感受情感的芬芳。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记忆,无论时光怎样流逝,有些东西却怎么也挥之不去。是奶奶亲手为你磨好的甜豆浆?是爷爷给你烤的红薯?还是和小伙伴们采摘的野果……因为亲情,因为乡情,因为童心,我们对那段时光就有了特别的情愫。写作时,同学们可将舌尖的记忆与美好的情感结合起来,让爱的芬芳在舌尖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