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会展专业校园展会实训实效性评价研究

2018-01-23胡艳荣

中国市场 2018年1期

胡艳荣

[摘要]高职会展教育定位于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会展专业教学的实效性将影响着高职教育的质量。笔者根据高职会展专业培养目标、会展企业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对校园展会实训课程进行开发设计,并将该课程设计运用到实训教学中。通过对学生实训前后知识、技能水平的变化描述,评价校园展会实训课程的实效性,并结合教学主体、客体以及同行专家的访谈结果,进一步完善该课程设计,提升其教学实效性。目前学术界对高职会展专业教学实效性研究几乎没有,本课题选题以及相应测量表的设计是该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

[关键词]高职会展专业;校园展会实训;实效性评价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1220

随着会展产业在中国的迅猛发展,行业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但作为新兴专业,诸多高职院校会展专业课程建设仍不成熟,与企业需求不能对接,教学实效性不强。校园展会实训是高职院校探索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项创新性举措。它基于校园这个特定的举办环境,根植于师生自主策划和自主实施的方式,发挥着实践导向、功能补缺、知识转化的作用。因此,如何设计并有效实施校园展会实训,提升其教学实效性,值得探讨。

1研究設计

11确定研究对象

北京京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京北职院)是北京市高职院校示范校,该校开设的会展专业在北京同类院校中是比较早的,而且京北职院举办的校园展会在同类院校中水平也是比较高的,因此京北职院会展专业校园展会实训在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因此,本文以京北职院会展专业的校园展会实训课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思路与方法

(1)结合高职会展专业培养目标,与同类兄弟院校进行交流、收集相关的校园展览会实训教学经验。在会展企业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获取源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经过严谨的教学分析,进行校园展会实训课程设计。

(2)根据会展企业要求以及会展专业培养目标,在充分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实效性评价量表。运用教学实效性量表进行试测,对量表评价指标进行信度、效度分析,保证量表科学性。

(3)在《校园展览会实训课程设计方案》指导下,开展实训课程,观察师生的教学活动及变化。

(4)在校园展会实训前后,对学生进行测评,并运用数据统计方法,将教学前后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其教学实效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5)对教师以及学生进行访谈,运用质性数据分析方法,对访谈记录等材料进行分析,结合客观数据分析的结果,完善课程设计方案。

2研究过程

21校园展会实训课程教学设计

结合高职会展专业培养熟悉会展管理知识,能胜任会展项目实施、管理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与德国科隆展览北京公司、英国励展集团励展华群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获取源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经过严谨的教学分析,初步设计了校园展会实训课程实施方案。笔者于2014年5月走访了国家级高职示范院校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苏州职业技术学院会展专业、北京农学院、北京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等同类院校会展专业进行调研,通过与相关专业负责人及教师进行交流,进一步完善了课程方案。

22教学实效性评价量表设计

221教学实效性评价量表概述

高职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特征是符合企业实际,为达成教师预期的教学目标,选择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使教学具有最大的效益。校园展会实训课程任务源于企业真实工作任务,符合企业实际。因此,本量表主要是从课程达成教学目的的角度进行测量。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运用特尔菲法把收集到的指标进行认真、反复分析、筛选、合并,不能反映本质和不易观察的删除,最后确定了3项一级指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采取非正式访谈法,请教师、企业专家、就会展专业教学应该达到哪些目标,发表看法,并将文献分析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建立18个初步的指标项。量表采用李斯特五级量表的形式。

222数据采集

课题组成员对在校的会展12级40名学生进行了试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到825%,可作为研究结论的依据。在数据录入阶段,给每个选项赋值,计算每个样本的最后得分。

(1)信度分析重测信度:以同一份量表对同一组对象先后两次实施调查,计算得出两次结果的相关系数,此系数就是再测信度。运用该量表对会展12级学生1个月前后能力水平进行测量,计算重测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57,可见前后测数据显著相关,可信度为99%,因此,该量表的重测信度较高。

内部一致性信度:通过计算克龙巴赫(Cronbach)α系数来评判指标的内在一致性信度。量表中18个条目的内部Cronbach α系数为0884,各维度Cronbach α系数为0651~0827,可见该量表的总体信度和三个维度各自相对总体的信度都很高。

内容效度:内容效度又称表面效度或逻辑效度,它是指所设计的问题能否代表所要测量的内容或主题。本量表的内容效度分析主要采取逻辑判断的方法。在编制量表时,课题组就根据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各项逐一设计了二级指标,这样的问卷设计方式保证了问卷内容完全覆盖指标体系,保证了问卷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

结构效度分析 :本次对问卷效度的分析采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一般做法是,先根据KMO 抽样适度检验和Bartlett 检验判断因子模型的效果是否有效,再观察其结构效度。KMO 值大于09:非常适合;09~08:适合;08~07:一般;07~06:适合度较低;小于06:适合度很低。计算出公因子后衡量其效度结构时至少要符合以下标准:公因子共同度应大于04,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至少40%以上。其中,共同度越高,说明题目间相关性越高,累计贡献率越高说明因子与相应条目关系越密切,则效度越高。本次数据计算在SPSS 170 for Windows 上进行,因子分析参数为:使用主成分分析法,以特征跟>1 提取因子(默认设置),进行KMO 和Bartlett 球形检验。检验结果可得到表2的结果,即KMO取值0708,大于06,本数据适合于做因素分析。Bartlett 球形检验结果Sig=0000,检测数据适合因素分析。endprint

剔除与总分相关性过低的条目8和18后,对剩余16项条目进行因子分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自定义提取前3项特征根>1 的公因子,3个因子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66901%。各条目均进入各自维度范围内,并且各条目在所属维度具有较大因子载荷(>04),因此,因子分析提取的公因子与问卷设计时确定的各维度有较好的逻辑关系。

经过以上一系列信度和效度检验,修订后的量表包括3个维度,16项条目。

223教学实施

根据校园展览会实训课程实施方案,实训指导教师于2014年9月至11月在京北职院会展12级学生中展开实训。实训期间,学生仅接受这一实训课程,其他课程停上,以减少其他课程对学生的干扰。实训前后,作者用评价量表对学生进行了测评,以观察校园展会实训对学生的影响。

224教学实效性测评

运用会展专业教学实效性评价量表分别在校园展会实训前和实训结束后对会展12级学生能力水平进行测量。运用配对样本的均值差异性检验考察学生实训前后水平的变化。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Sig=0000,可以知道会展12级学生能力水平在校园展会实训前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因此,总体上来看,校园展会实训教学真实有效。

225教学访谈

实训结束后,课题组成员分别与教学主体、客体进行了访谈。主要访谈了两名实训指导教师以及三名学生负责人。根据对的访谈记录进行分析,提取了“喜欢”“有意义”“团结”“经验”“真实”“管理”“自信”等关键词。可见,校园展会实训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展专业师生均比较认可这种教学形式。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3结论与建议

结合实效性量表测量的结果以及对教学主客体访谈结果来看,本次校园展会实训教学真实有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1)课程设置方面,前续课程应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性。教师访谈及实训观察发现,学生的执行力和应变力很强,但是计划、跟踪、控制等管理能力较差。如“指导教师让学生厘清工作职责,制作工作清单时,学生想得比较少,基本上还是按照老师的思路来完成。”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管理能力的训练,不仅要教授管理知识,还应让学生更多地参与管理性实践,强化管理意识。与此同时,学生虽然可以策划展会项目,设计简单的宣传作品但往往更注重形式,忽略应用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需加强知识的应用性练习。

(2)教学组织方面,指导教师团队结構需要优化。教师及学生负责人访谈发现在实训工作过程中,学生的心理会发生变化、学生之间会出现矛盾,导致实训指导教师既要指导工作还要帮助学生梳理心态、人际关系,分散精力。因此在实训时,建议班主任全程参与到实习指导工作,帮助处理学生工作,可以提高实训工作效率。

(3)教学实施方面,教师适度放手,给学生施展空间。通过教师反馈及同类院校学习经验显示,展会实训课程应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施展。除了涉及学校规定、安全等重大问题之外,所有事情均可以由学生自己解决。事实证明,学生潜力无限,责任感不断增强。当然,教师也不是撒手不管。教师需要熟悉每一个工作环节,每天听学生汇报,学生有困难时需要引导学生思考,让整个实训过程在可控的范围内。

综上所述,校园展会实训源于会展企业实际,激发了学生工作兴趣,符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熟悉了展会操作流程、提升了团队合作、时间控制、人际交往、成本控制等职业能力及职业意识,符合高职会展专业的培养目标,因此校园展会实训教学真实有效。但在实训教学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在实训前置课程、实训指导团队以及对学生的指导技巧方面还有待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20-82.

[2]劳耐尔,赵志群吉利《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KOMET理论基础与方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3-107.

[3]庄榕霞,赵志群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4]冯国生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吴玉亮,王文成,刘志芳,等高职院校具有实效性的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J].职教论坛,2009:33-35.

[6]张桥影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