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启示
2018-01-23姚丽娟
姚丽娟
[摘要]本文利用自建的小型中医英语专门用途语料库,运用语料库分析软件对《黄帝内经》的李照国和伊尔扎·威斯(lliza Veith)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中医文本的英译找出共性和差异。
[关键词]语料库;《黄帝内经》英译本;对比研究
一、引言
语料库(corpus)是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收集起来的语言文集。一般语言文集可以是全面的,能够反映出一个作者、一个时代的风格、语言、文化等特征,但也可以是杂乱无序的;然而语料库是能够全面准确地代表某一语言或它的某一方面的语言特征的文集。语料库作为语言研究的一种有力工具,被广泛应用于二语习得、对比语言学、语言教学、语义学和词典编纂等各个方面。同时,语料库还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言语素材,翻译研究方法也因此发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二、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发展概述
(一)国外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互联网的广泛使用,各种类型的语料库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相继建立起来,其中布朗语料库(BROWN)、兰开斯特一奥斯陆/卑尔根(The LancasterOslo/Bergen)、赫尔辛基历史英语语料库(The Helsinki Corpus of Historical English)和国际英语语料库(The International Corpus of English)等较有影响力的。英国学者Mona Baker在1993年发表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一文奠定了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基础。该文中指出,随着语料库方法论的完善,原语文本和翻译文本语料库的使用方法必将让翻译研究者揭开“翻译文本作为沟通活动媒介的面纱”。1995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建立了翻译英语语料库(Translational English Corpus),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类比语料库,该库收录的了包括英语原文以及从其它语言翻译为英语的译文文本。另外,在国际上还有挪威语平行语料库、加拿大议会会议英法平行语料库等。这些语料库的建立都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更真实可靠的依据,使研究者能够更科学客观地考察翻译的性质及翻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
(二)国内语料库运用于翻译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就有学者建立了文本语料库,开创了我国语料库研究的先河。目前在国内结合语料库进行翻译研究成就显著的有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与研究中心,该中心已经建成了国际上容量最大的通用汉英对应语料库,而且基于该语料库进行的研究已经初见成效。随着中医药对外翻译工作的积极开展及中医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研究工作的平稳推进,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已经被提到了议事日程。从现有的报道来看,部分地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中医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工作已经有了实质性的进展。南京中药大学的施蕴中、陈滟在2006年创建了小型中医临床会话语料库,并在此基础上研究现代中医口语英语,这是中医英语领域的第一个语料库。
三、语料库运用对《黄帝内经》两个英译本对比研究的启示
《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较完整保存的医学典籍,奠定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框架。到目前为止,《黄帝内经》的英译本有十多个,是研究中医翻译的重要语言素材。本文作者选取了其中两个具有典型性的英译本,即李照国的译本(简称李本)和伊尔扎·威斯(Iliza Veith)的译本(简称威本)。选取这两个译本的原因在于李本是目前国内译者完成的唯一完整译本,而威本则是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研究中国医学史等课程的指定教材,两个译文分别代表了由母语译为外语和由外语译为母语的翻译行为。两位译者在背景知识结构、翻译策略以及目标读者等方面各具差异,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中医英译文本的语言特征。
本研究将《黄帝内经》原文及对应的两个英译本经过文字扫描、格式转换、校对及存档等过程,自建一个小型的中医英语专门用途语料库,运用Wordsmith Tools(4.0)语料库分析软件对两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中医文本的英译找出共性和差异。
(一)對翻译普遍性的研究
翻译普遍性是指译文所具有的典型性特征,也就是说不同的译文往往会带有一些的共同性特点。
本研究发现,词汇方面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两个译本对一些常用的中医词汇的英语译文具有认同性,比如人体器官和一般概念的病理现象,中医学的“子宫(uterus)”、“心肝脾肺肾(heart,liver,spleen,lung,kidney)”、“心悸(palpitation)”、“便秘(constipation)”、“黄疸(jaundice)”等等都是借用西医中原有的英语术语。另外还有一些治疗方面的中医术语在两个译本中也普遍使用英语中对应的词汇,比如:“正骨(reduction)”、“止血(hemostasis)”等等。这是因为虽然中医与西医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但两者都属于自然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人体和疾病,正是因为人的生理结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在专业词汇上中医和西医能找到一些“共核词”。
本研究还发现,句型和语法方面的普遍性主要体现在主谓(宾)结构上,如:“寒极生热”,两个译本在翻译时都采用了固定的对应模式,即主谓(宾)结构,李本:extreme cold generates heat,威本:intense cold brings for the extreme heat,这是因为一些汉语句型可以在英语中找到固定的语法结构。
(二)对翻译规范的研究
翻译规范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下,译文会显现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特征,在不同的背景下,翻译行为的规范也会有所不同。中医术语翻译规范一直以来都是中医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中医英语翻译不仅是要求忠实于中医文本原文,更重要的是译文必须符合英语的用语规范,必须具有较强的可读性。endprint
本研究发现,中医核心概念和中医特有的病名在英语中属于语义空缺词汇,李本大多以音译加注的方法进行处理,选词的变化性不大,尽量保持了原文的古朴文风,但是部分译文过于笼统模糊,而且使用括号和拼音的频率明显高于威本,有碍阅读的流畅。威本译文语言优美流畅,可读性较强,但一些中医文化信息词汇的翻译出现了漏译或误译的现象。
如:“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原文中“府”与“腑”是古今字,“六府”就是对应现代汉语中“六腑”,威本直接按照字面意义将“六府”翻译成了“sixtreasuries of nature”,属于对原文的理解错误,李本中将“六府”译成“the Six Fu-organs”,比较精确地保留了原文的内涵。
(三)对不同译者风格的研究
随着翻译学研究的发展,译者已经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而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译者在翻译行为中的主体因素。如果想证明某种语言表达方式的重复出现是因为译者的个人偏好或个别现象,这就需要运用包含有大量翻译文本语料的语料库来进行数据分析,这样得出的结论才会更加有说服力。
本研究发现,因为译者翻译目的不同,翻译过程中选择的翻译单位和翻译策略都会有所不同。
如:“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李本为了保持中医原文的实际内涵,其采取的翻譯策略是“译古如古,文不加释”,对原文中一些中医固有基本概念,“精”、“华”、“发”、“冬气”,采取音译(拼音加注法),译为jing(essence)、hua(splendor)、fa(hair)、dongqi(winter—qi),其翻译单位在词以下。威本偏重交际翻译模式,大量借用西医学术语来表达中医学概念,“精之处”翻译为“the place where the secretions ale lodged”,“其华在发”翻译为“the kidneys influence the hair on the head”,“冬气”翻译为“the climate of winter”,翻译单位为词组或者小句,比李本中使用的翻译单位要大。
四、结语
本研究发现,中医英语语料库可以为中医文本翻译研究提供大量真实且丰富的语言素材,从而为中医英语翻译的规范化提供一定的指导。同时,研究者还可以利用中医英语语料库对同一中医文本不同译者的译文运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进行多层次比较,探索译者自身的翻译目的、个人因素、具体的历史时期及社会意识形态等等对其翻译策略的影响,以及翻译中对具体词汇、句型结构的选择,从而对译者的风格做出更加全面客观的阐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