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与特征

2018-01-23梁妮娜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礼貌原则特征

梁妮娜

[摘要]礼貌作为一种语用现象在社会人际交往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礼貌原则也不相同。本文通过对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的分析与研究,进而了解其特征。通过对比,试探讨出两种文化中礼貌原则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而帮助语言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语用知识,也增进汉英两种文化中交际双方彼此了解的程度。

[关键词]汉英文化;礼貌原则;特征

一、引言

众所周知,礼貌是人们交际过程中双方友好相处的意念和行为,它的一种表现形式就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由此提出了礼貌原则制约人们的交际活动。因为汉语和英语有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从而使汉语和英语的言语行为礼貌原则随之不同,这对学习汉英语言的语言学习者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无疑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可想而知,在汉英语言交际过程中也容易引发一些不容小觑的误会。因此,本文着重分析与研究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与特征,通过比较与深入地了解,给予人们在语言学习与交际过程中以一定的启示。

二、“礼貌”概述

“礼貌”是由于人们长期身处社会当中,一起生活和交流慢慢发展成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着一定的作用。研究礼貌原则,追其根源到20世纪中叶,著名的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从戏剧的角度出发提出“面子功夫”,从而礼貌模式被构建。他的观点是:“面子”是通过社会认可的特征来界定的“自我形象”。发展到70年代时,莱考夫针对言语交际提出了礼貌三原则,即: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言语发出者应与言语接受者保持适当地距离;要给言语接受者以选择的空间;建立双方平等且友好的同志关系,可是没有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1978年,布朗和莱文森在他们的“面子理论”中的观点是:面子是身处于交际社会中的我们都渴望获得的自我形象;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受者的社会距离、他们的社会权力高低差距和具体某一种文化对某种言语行为所强加程度这三个重要因素影响了对面子的威胁程度。积极面子是指想要得到對方的表扬、恭维和赞赏的愿望;消极面子是指个人有一定程度的自由,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干涉自己的行为的需求。布朗和莱文森的“面子理论”第一次将面子和礼貌联系在一起,很好地解释了莱考夫的礼貌三原则是如何起作用的。同时,他们认为,言语交际者的有些言语行为会对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产生威胁,同时对交际双方的面子也会有一定的威胁,所以这些言语行为被他们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礼貌的目的就在于尽力地维护面子,于是借此总结出了英语中如何做才能避免或减少面子的损失程度,即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与消极礼貌策略。前者通常通过对听话人表示赞同、同情,关注听话人的兴趣、需求,给出建议、承诺和原因等方式以达到缓解面子的威胁程度;后者一般通过间接委婉表达、道歉、降低身份或将陈述转换为问句等手段来减少面子的损失程度。从而,使言语交际双方的交际更顺利地进行下去。

谈及礼貌原则,其实不得不谈及的就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s)。格莱斯的观点是:在进行言语交流活动时,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受者双方要互相合作。合作原则阐明了言语的字面意义和想表达的真实意义二者间的关系,但不能说明人们有时违反会话准则以含蓄间接地方式表达自己的原因。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效仿格莱斯的会话合作原则,从语用角度和人际角度出发,在1983年提出了礼貌原则(Pohteness Principle),对格莱斯的合作原则作以补充解释。利奇的礼貌原则在交际中起着更高的约束作用。

在我国,礼貌原则最早是由语言学界的刘润清所介绍的,后来,何自然、何兆熊也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并阐述了他们自己的见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徐盛桓教授则在对利奇的礼貌原则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促进各方关系和运用礼貌策略两个方面的新的礼貌原则。然而,顾日国在汉语研究领域结合汉语文化仿照利奇的礼貌原则和次则总结出的汉语五项礼貌原则更为大家所熟悉。

三、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是人与人在接触交往中的基本要求,是保证言语交际顺利的一种策略。因此,礼貌原则是语言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备受国内外语言学家的关注,引起许多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言语行为中的礼貌现象进行研究、评价和修正。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随着语用学的迅速发展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也变得愈加清晰明朗。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试图补充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后来布朗和莱文森也认为交际者一般是出于对礼貌的考虑才违反合作原则的,因此他们提出了礼貌原则理论“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

正如前文所说,利奇提出的礼貌原则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他的礼貌准则有六项,每项准则还有两项次准则。

(1)得体准则:a.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b.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受益。(2)慷慨准则:a.最小限度地使自己受益;b.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3)赞誉准则:a.最小限度地贬低别人;b.最大限度地赞誉别人。(4)谦虚准则:a.最小限度地赞誉自己;b.最大限度地贬低自己。(5)一致准则:a.使对话双方的分歧减至最小限度;b.使对话双方的一致增至最大限度。(6)同情准则:a.使对话双方的反感减至最小限度;b.使对话双方的同情减至最大限度。

在2005年,利奇将六项礼貌准则改写为宏观礼貌策略(Grand Strategy of Politeness,GSP for short),亦可以理解为“损己惠人”。

这六项次则看似复杂,实则只是在强调不同方面,次则中“得体”与“慷慨”,“赞誉”与“谦逊”指的都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得体”和“赞誉”指的是怎样对待他人,而“慷慨”和“谦逊”说的则是怎样对待自己。“一致”说的是要尽量和对方看法一致,即使不同也不能采取很直接的方式表达;“同情”说的是要考虑到言语接受者的感受,给予他同情心。endprint

利奇的礼貌原则虽然广泛地被接受,但同时也受到一些质疑。何兆熊曾认为利奇的礼貌原则的不完善之处在于他忽视了限制语境的因素。因为言语发出者的话语会受到其所在语境的制约,在某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被视为具有礼貌性的话语,一旦被用到其他语言环境中,就有可能显得不适合,可能是不够礼貌,也可能是过于礼貌。不够礼貌就会令话语不能被言语接受者所接受,但是过分礼貌也同样会令言语接受者感到不适应。

(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

中国五千年文化旷古悠久,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优秀的传统美德,又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由此可见在汉语文化中礼貌自古以来就备受重视。然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却不同于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它更具有汉语文化的特色。

1990年,我国的顾日国总结出符合我们中国汉语文化的四项礼貌原则。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他又对其进行修正,由此汉语礼貌五准则被提出来。其内容为:

(1)贬己尊人准则:就是说在谈及自己时要“谦虚”,甚至“贬低”,而在谈及言语接受者的时候则要显示出“尊敬”,甚至“抬高”对方。(2)称呼准则:说的是言语发出者和言语接受者在称呼彼此时按照“尊卑”、“长幼”等习惯来彰显出礼貌性以及社会层。(3)文雅准则:指的是言语温和、优雅得体,从而也体现出言语发出者讲礼仪,不粗鄙。(4)求同准则:指的是言语发出者考虑到言语接受者的身份与地位,在意其感受,照顾其“面子”,从而求得话语上的和谐。(5)德、言、行准则:说的是在言语表达上要缩小自己的付出,相反,在说别人给自己的益处时却要努力夸大;在行为表现上要努力增大自己对别人的好处,相应地,要减少别人的付出。这是品德、道德的体现。

顾日国提出的五项礼貌原则更具有汉语文化特色,他提出的文雅准则也是汉语文化礼貌原则的一个亮点,令人耳目一新。但顾日国的礼貌原则也有不合适之处。如:其一,称呼准则其实可以包含于贬己尊人准则之中;其二,他的第五项准则德、言、行准则将道德准则和言语、行为三个层面混在一起,不是很恰当。

四、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的特征对比

通过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汉英文化中的礼貌原则的特征是具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如:利奇提出的英语文化中的策略准则和慷慨准则和汉语文化中的德、言、行准则非常相似,都是尽量使他人受益或者说使他人付出最小代价;利奇的一致准则又和我们汉语文化中的求同准则相似,尽量做到与对方的观点达成一致,以达到和谐一致的目的。

但是由于受汉英文化不同的影响,各项礼貌准则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侧重程度不同,从而产生差异。例如:利奇的赞誉准则、谦虚准则和我们汉语文化中的贬己尊人准则只有一部分是相同的,都是尽量赞誉别人或者说抬高别人,可是我们同时也更习惯于贬低自己;汉语文化中的称呼准则在礼貌原则中占有重要地位,从这一点上看,英语文化中就表现得不明显等。

下面具体地来看一些汉英文化中礼貌原则的使用主要存在差异的例子:

1.汉语文化中多用贬己尊人准则,而英语文化中突出使用得体准则。

如在一次朋友聚会上:

外国朋友A夸中国朋友B:你的裙子真漂亮。

中国朋友B:哪里哪里,也不怎么好看。(而此时外国人通常会回答:谢谢。)

此时,对话就陷入了尴尬状态,外国朋友A可能会觉得中国朋友B没有礼貌,认为明明裙子很漂亮,却说不好看,容易引起外国朋友A的误会,或许会觉得B有一点虚伪。其实原因只是出在彼此的文化背景不同而已。

2.汉语文化中更加注重称呼语准则,而英语文化中却不同。

汉语文化中强调尊卑有序,汉语中称呼语代表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对于这一点,在传统汉语文化中体现得尤为明显,这正可以说是这种礼貌原则使然。例如:奴婢、犬子、令郎等。在现代汉语中有称谓姑姑、阿姨、婶婶、舅舅、大伯、姨夫,而英语中只有aunt和uncle。汉语中我们会称呼他人如:李经理、赵老板等,通过姓加上身份、地位、职业等以表尊贵,然而在英语中常见的却是如:Mr.Li,Mr.Zhao,他们认为这样更为亲切,同时也强调了英语文化中“人人平等”的意识。

3.汉语文化中的求同准则和英语文化中的一致準则也是不尽相同的。

汉语文化中的求同准则,强调的是给对方“面子”,因此有“赏脸”、“给面子”等说法。可是在英语中所说的一致准则,一般是指对方错的时候,说话者会先给予肯定再指出其错误,表达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会因为“面子”像汉语文化中出于不好意思和怕给对方难堪而不指出他的错误。

4.英语文化中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在汉语语言环境中体现出不同色彩。

A:明天晚上来我们家吃饭吧。

B:不去了,别给你添麻烦了。

A:不麻烦,不麻烦,就随便做点什么,要不也得做。

B:那好吧,谢谢你,又给你添麻烦了。

对话中A出于慷慨准则最大限度地使自己受损,B出于得体准则最小限度地使别人受损,,应用于汉语语言环境下的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明显与应用于英语文化中时色彩不同。

5.汉语中的文雅准则在汉英文化中的不同体现。

汉语文化中的文雅准则在英语中一般体现在礼貌上。在英语文化中,当一个人问另一个怀孕的女性,“Youre Pregnant.Can I touch it?”,是很正常的。可是在汉语文化中,通常被认为是私密的事、言语不文雅,尤其是传统汉语文化中,会用“有喜”来代替。

五、结语

综上可见,礼貌现象作为日常生活交际中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我们对其进行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礼貌原则是作为一种有制约作用的语用规则而存在的。在汉英文化中,各自的礼貌原则的特征既有相似之处,却又存在差异性。在我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尤其在运用语言交际的过程中,要遵守语用知识中各自文化的礼貌原则,注意和掌握其特征的差异性,这样才会使说话人与听说人双方都得到对方的尊重,促进双方的交际更加顺利愉快地进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产生,使跨文化交际更容易进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貌原则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老炮儿》之语用分析
从合作和礼貌原则谈商业场所公示语的翻译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