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的饮食文化
2018-01-23缪国平
缪国平
美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大熔炉”,意思是说它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和传统,融为美国特有的文化。不过要说到美国人的饮食文化,用“大拼盘”来形容更确切一些。
在美国的大小城镇里,到处都有各式各样的中国餐馆、法国餐馆、意大利餐馆和墨西哥餐馆,最近又出现了不少考究的日本餐馆。但是要想找到一家“美国风味”的餐馆,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点连美国人自己也承认。
顾客盈门的中国餐馆
中国餐馆遍布美国的大小城镇。在纽约、旧金山和波士顿等大城市的唐人街,中国各省的地方风味食品几乎全能吃到。这些餐馆大都是移居美国的华人开设的。从选料到烹调,都注意保持原有的地方风味;厨师、服务员也多雇用华人。因其服务周到,价钱公道,而经常宾客满座。在这些餐馆里,正餐吃完后,除了一道免费的水果之外,服务员还会端上一盘“运气饼”,饼里夹的小纸条上自然是些祝你发财走运之类的吉祥话了。
许多美国人崇尚中国烹调,中国饭菜也日益深入到美国家庭中。如“豆腐”“馄饨”“炒面”等,已经成为流行的英语词语。
无处不在的快餐店
遍布全国的连锁快餐店,可以说是美国饮食业的一大特色。这是因为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特别是大批妇女走出家庭,加入社会劳动大军的行列里。因此人们要求一日三餐既有营养,又简单方便。各式各样的快餐店和品种繁多的冷冻加工食品便大量涌现。
著名的麦当劳、伯格·金和霍华德·约翰逊等连锁快餐店,不仅遍布全国的大小城镇,而且排列在高速公路的两旁。它们都有鲜明的标志和独特的建筑风格,人们老远就能辨认出来。例如麦当劳的店门口都立有黄色的大“M”;霍华德·约翰逊的快餐店是带有风向仪的红屋顶。这些快餐店不仅为顾客准备了各种汉堡包、热狗、三明治和冷热饮等,而且包装轻便精巧,既可以在店里吃,也可以拿着走人。由于顾客大多是以车代步,这些快餐店都设有专门为坐在汽车里的顾客服务的窗口,顾客不用下车,只要摇下车窗,就能立即买到包装好的食品,继续驱车赶路了。不少设在道路两旁的快餐店还兼营汽车旅馆,为出远门的旅客提供不少方便。
美国餐馆的另一个特点是室内光线幽暗。这倒不是为了节省能源,而是因为美国人吃饭喜欢清静,只要一起吃饭的人互相看得见就行了。美国人开玩笑说:“餐馆越暗越高级。”的确,美国不少高级的餐馆根本不用电灯,一律点蜡烛,显得“烛光”宝气,优雅舒适。
减肥活动和饮食结构的变化
中国人见了面爱说:“你又发福了!”以此表示恭贺。但到了美国可就不同了。美国人,特别是妇女,最怕人家说她胖。因为“瘦就是美”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审美观念。据报载,5年来美国有将近半数的人参加过各种减肥活动。目前美国有7,000万人正在采取各种方式控制饮食,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开始注意饮食的合理结构。美国人所消耗的肉类和奶、蛋制品一向比较多,但近年来这些食品的平均消耗量在显著下降,而水果、蔬菜和谷物的消耗量却迅速上升。
美國人爱说的一句笑话是“最普通的早餐是不吃早餐”。现在很多美国人,特别是单身汉,不吃早餐,除了他们不习惯早起,又怕误了上班这个原因以外,也是因为怕胖,有意节食。原来那种传统的英国式的早餐早已过时。英式早餐以蛋、奶、烤面包、黄油、香肠和咖啡为主,热量比较高。现在,时髦的早餐是冷牛奶冲麦片,再配上些水果,如香蕉、蜜瓜等。咖啡仍是大多数美国人早餐时必不可少的饮料。
美国人的午餐一向简单,一般是一份三明治或汉堡包,再加一杯咖啡或冷饮。近年来,因为许多人要减肥,午餐不吃面食或肉食,甚至连水果也不吃,嫌含糖量太高,只吃一份用新鲜蔬菜拌的色拉,或喝一杯酸奶。现在不少美国人喜欢在自己的庭院里种菜,既可以增加体力劳动,活动筋骨,又减少了开支,还丰富了餐桌上的菜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美国人一日之中的正餐是晚餐,现在也在向方便食品和快餐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花样的冷冻加工食品正在越来越多地进入美国家庭。这些食品按照人体营养的需要配制,并经过加工。精美的包装容器同时也是餐具。人们吃的时候只要从冰箱里拿出来,按照指定的时间和温度放在烤炉里加热就行了。吃完饭把包装容器一扔,连餐具也不用洗。这种冷冻食品特别受单身汉、残疾人和照顾自己生活有困难的鳏寡老人欢迎。因为许多人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这种晚餐,所以它也被称为“电视晚餐”。
美国人爱吃零食。在美国的学校、机关、工厂和娱乐场所里,自动售食品机和售饮料机到处可见。出售的食品包括各种点心、糖果、炸土豆片等,都是塑料袋小包装;饮料有各种罐装啤酒、果汁、可乐等,还有花样繁多的冰激凌和雪糕。
不知是因为买吃的方便,美国人才爱吃零食,还是因为美国人爱吃零食,才设了那么多卖食品的地方,反正美国人的嘴经常是闲不住的。当然,在歌剧院和正式的音乐厅里是绝不允许吃零食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