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影响早教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因素

2018-01-23徐环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1期

徐环

摘要:早教教师能否对婴幼儿家长开展有效的指导,直接关系着婴幼儿接受早教的效果,影响着婴幼儿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评价。本文通过调查、访谈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教师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能力有待提高。本文也试图寻找阻碍早教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发展的因素,以期帮助教师提升对家长的指导能力。

关键词:早教机构;婴幼儿家长;教育指导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及婴幼儿父母对早期教育重要性认识的增强,家长选择送幼儿接受早教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为我国早期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肩负教育者和学习者两种使命的家长渴求通过参与早期教育,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渴望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了解幼儿,增进亲子间的感情;渴望在教师的帮助下能形成正确的教育思想,并运用到家庭教育中,最终促进婴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早教机构要想在早教市场上站稳脚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教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能力。

然而,现实生活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早教教师对婴幼儿家长的指导能力往往表现出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早教教师对婴幼儿家长指导能力的现状

1.指导对象重婴幼儿、轻家长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这段话既强调了早教中教师和家长合作的重要性,也隐含了教师对家长进行有效指导的必要性。然而,通过对100位早教教师的访谈,笔者得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由于活动时间的限制或为迎合某些家长不科学的要求,90%以上的教师往往将指导重点放在婴幼儿身上,而忽略了对家长的关注。调查还显示早教机构在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比较重视婴幼儿,在教育活动设计、内容设置、目标设置方面重点针对婴幼儿,而对家长方面的关注很少或干脆没有,忽视了家长这一重要角色,仅仅把家长看成是婴幼儿的陪护者、接送者。

2.指导内容重教育、轻保育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认为:“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早教教师对家长的指导能力应该包含知道对家长说什么。另外,进行婴幼儿早教活动时有一条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即“以养为主,教养融合”。但从调查中得知,教师对家长指导的内容更多偏重教育方面,几乎很少涉及健康、安全及保育方面的内容。而家庭教育中很多新手父母恰恰对如何科学养育幼儿,譬如辅食添加的具体做法、常见病的护理、婴儿如厕训练、三浴锻炼等问题感到束手无策,需要得到教师的正确指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早教教师其实也是兼职的育婴师。但实际上,面对家长提出的有关保育方面的问题,教师往往不知所措或难以给出科学合理的回答。

3.指导形式多样,使用频率有别

笔者调查发现,早教教师对家长的指导活动主要有集体活动指导和个别活动指导两种。集体指导是指通过集体游戏的方式将婴幼儿和家长集中在一起,一名教师同时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家长进行指导。个别指导是指早教机构教师在亲子活动现场根据婴幼儿的行为表现及其家长的教育行为,进行的一对一的指导。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活动占到总活动量的70%,使用频率较高。虽然教师注重使用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但也往往无法及时洞察个别活动中亲子之间的问题,也较难针对不同教育风格的家长做出恰当的指导。

二、影响早教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因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早教教师对婴幼儿家长缺失指导能力呢?笔者通过访谈、发放问卷等方式发现,主要有早教教师、婴幼儿家长两个方面的因素。

1.婴幼儿家长方面

(1)家长对自身作为学习者的意识不够强。很多家长认为,之所以把幼儿送进早教机构,是因为知道自己在教育方面不够专业,害怕出现差错,所以他们在为自己寻找一个可以全权托付的代理人指导幼儿成长。因此,他们认为幼儿只要进入早教机构,其所受的教育就应该由早教机构的教师全权负责,自己作为局外人适时协助一下,保护好幼儿的安全就行了。这说明婴幼儿家长自身参与早期教养的意识相当薄弱。除此之外,甚至有些早教教师认为早教机构就是教师教课的地方,家长不需要过多参与,这就更加削弱了家长参与早期教育的意识和责任。

(2)家长难以科学收集需要被指导的问题。现如今,很多家长会选择送幼儿参加早教班,在观念上对婴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毋庸置疑。但观念上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具体行为和做法是恰当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年轻父母平时忙于工作,无法保证去早教机构的时间和频次,他们常常委托祖辈、保姆或其他照看者带幼儿去早教中心。这些代理者在亲子活动中又往往表现出过度溺爱,任由幼儿自由散漫,代替幼儿完成任务,对其行为进行打断或强行纠正等行为。另外,虽然有些婴幼儿父母参与早教活动,但他们往往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的发展,总是表现得急于求成。这些做法都导致家长难以科学收集有关婴幼儿发展方面的问题,也就势必造成他们缺乏主动获取早教教师指导的“资本”。

2.教师方面

优秀的早教教师除了要有爱心,愿意与幼儿沟通相处,具备幼儿保健、营养、心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知识外,还应该善于表达自己,具备对家长进行指导的知识和技能。对家长的指导能力是早教教师的一项必备基本功。但教师职前培训及职后发展中的诸多因素,又往往会阻碍这一能力的良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职前培训缺少相关知识的学习。第一,目前社会上没有专门培养0~3岁婴幼儿教师的学校,早教机构的教师大多为学前教育的毕业生,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未曾涉猎如何做好家长的指导工作这部分内容。进入早教机构后,机构负责人大都会让教师上岗前去總部接受短期的集中培训。然而,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等方面,对如何开展对家长的指导工作鲜有涉猎。这些职前培训的缺失造成教师缺乏专门针对家长进行指导的知识储备。第二,教师所接受的职前培养课程大多是教法课,涉及婴幼儿保育方面的课程寥寥无几。这就难免造成教师对家长进行指导时出现重教育、轻保育的局面。endprint

(2)对家长在早期教养中的作用的认识存在偏颇。调查得知,一部分教师在指导家长时,对家长在早期教养中的作用认识不够理性、不够科学,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有些早教教师认为自己是科班出身,在婴幼儿教养方面懂的比家长多,无意识中就会居高临下,对亲子活动指手画脚,视家长为被动的被指导者;而家长又唯恐自己在亲子活动中有不当言行,或者碍于情面,便对教师的指导盲目听从或仅仅作为旁观者协助教师指导婴儿活动。二是有些教师为迎合家长,得到家长的认可,便表现出过于重视家长需求,对家长有求必应。

3.教师缺少对家长进行指导的意识

调查发现,在一部分早教教师的观念中有这样一种错误的思想:只要工作认真勤恳,用心对待每一名幼儿,便无愧于自己的内心,也无愧于家长的信任。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一些教师平时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对婴幼儿耐心细致,但就是不善于与婴幼儿家长沟通,因此失去了帮助婴幼儿家长改善日常保教中存在的问题的机会,同时也丧失了提升自己指导家长参与早教活动能力的良好契机。

4.过度自卑导致早教教师怯于对家长进行指导

婴幼儿家长的学历层次越来越高,有的家长甚至还直接从事与教育密切相关的研究或教学工作,对教育的体验和感悟也很多。此外,绝大多数家长都会通过阅读书籍、借助网络媒体等手段获取大量跟育儿有关的新理念。这无形中给学历层次不是太高的教师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导致他们在婴幼儿家长面前不够自信,怯于跟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指导。

以上种种因素,都在无形中影响着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发展。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教师要努力克服不利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让指导家长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1]谭峰.亲子教育机构中教师对家长指导策略的研究:以桂林市A中心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2]刘丽云.早教机构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现状调查[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2(9).

[3]陳晓.早教亲子班活动中教师观察与指导策略[J].幼儿教育研究,2017(3).

[4]刘丽云.早教机构中教师对家长指导能力的研究——以济南主城区早教机构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2010.

[5]高向东,牟宇峰.大城市社区0~3岁婴幼儿教养现状及对策思考——以上海市闵行区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09(7).

[6]华爱华.“早期关心与发展”的内涵与0~3岁婴幼儿教养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4(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