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8-01-23潘斌
潘斌
[摘要]在“最难毕业季”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重冲击下,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受到了多方关注。创业行为的参与率和成功率都与创业动机息息相关。文章基于个人层面、家庭层面以及政府层面对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全面普及高校创业教育、加大政府创业扶持力度以及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构的政策建议,期望提升高校大学生创业的参与度与成功率,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找到有效的疏通渠道。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动机;国外创业活动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1125
创业即指创业者将自己的想法与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创造出经济价值或社会价值的过程。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之后,同年12月,教育部正式公布印发《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鼓励扶持大学生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并提出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并聘请创业成功者、企业家、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导师,对创新创业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等政策方针,有关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再一次被推向了高峰。究其原因,政策的背后透露着我国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就业问题。从2001年到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已由114万人猛增至765万人,增加了近6倍,并屡创历史新高。与之相对的是,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增速调整期的大环境下,毕业生规模的增加让“毕业即失业”在一部分大学生中成为了残酷的现实。大学生创业不仅能为其自身解决就业问题,实现自身价值,更能创造出就业岗位,产生社会效益。因此,合理引导大学生创业为当下亟待解决的“就业难”问题提供了有效的出路。
创业动机是创业行为的核心推动力,它的存在最终决定着创业行为的发生。对创业动机进行研究,分析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从而积极引导大学生创业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将以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其创业动机影响因素,以期提供政策建议,促进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成功率。
1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动态。国外创业活动开展较早,因此对相关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且更为深入。Bird(1989)指出创业动机与社会环境和社会背景有明显的正向关系。Robichaud(2001)认为,企业家创业动机可以认为是企业家通过经营企业的所有权来寻求的目标,而企业家的目标则是决定企业家的行为模式的关键因素。英国学者Cooper和Lybrand对英国800家盈利小企业主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发现,有約98%的人将“个人获得成功感”列为创业动力的首要推动力。除此之外,将“按自己方式做事”作为主要推动力的有88%,而“做长远规划的自由”的有87%。Suzuki、Kim和Bae(2002)认为创业动机是环境变量和个体变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另外,管理技能与资源、市场环境与条件、商业背景与政府政策同样会对创业动机产生重要的影响。
(2)国内研究动态。在我国,有关大学生创业问题仍处于摸索阶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热点。薛红志、张玉利、杨俊(2003)认为造成个体创业动机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需求不同,创业活动主要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各项现实需求。杨伦超(2009)提出,恰当的商机识别能力与企业运营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谭志合、刘冬林(2010)指出影响大学生创业动机的重要因素有创业教育、政府政策、自我价值的实现、就业压力等。张熙悦(2012)认为创业动机的影响有直接和间接因素,其中直接影响因素包括创业动机、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而间接影响因素有个人能力、经济条件、创业经验以及创业教育程度。
(3)研究述评。由以上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关于创业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仍不够深入,对于其内在影响机制与关键影响因素探讨并未广泛涉及,使得目前我国大学生创业参与率与成功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据《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15届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比例是30%,虽然逐年提升,但相比发达国家20%~30%的创业比例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可见政府政策效果尚未起到应有的效果。文章将重点剖析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为政府政策效果梳理有效的传导渠道。
2创业动机影响因素
(1)个人层面。就个人而言,创业动机一般遵循“潜在兴趣——机会识别——自我实现”的过程。激发大学生进行创业首先需要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对创业、对领导力的兴趣偏好。偏好越大,越容易激发出创业行为。其次,对潜在的创业机会是否具有敏锐的识别能力也将对创业的参与度产生巨大影响。个人的识别能力存在差异,善于发现商机与发生创业行为通常呈正向关系。最后,个人对于自我价值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是诱发创业活动的另一重大因素。
(2)家庭层面。
在家庭层面上,一方面,家庭是否存在相关创业背景对高校大学生是否选择创业存在显著影响。若家庭具有公司创业背景或业务开创与管理经验,将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从而诱导其参与创业活动并对未来的创业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提高创业的存活率与成功率。另一方面,家庭经济状况对创业动机也存在不同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大学生来说,促使其创业的驱动力是追求名利和创造财富,而不是自我实现。
(3)政府层面。第一,国家通过开设创业相关课程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创业积极性,鼓励学生创业并给予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指导。第二,政府出台的创业鼓励政策,如提供贷款、减免所得税等,对创业活动的参与度具有明显的影响。据统计,由于近年来国家一系列创业扶持政策的出台,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已由2008年的1%上升到了2015年的3%,增长了两个百分点。
3政策建议
(1)全面普及高校创业教育。高校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不足是阻碍其参与创业的首要原因,而开展创业教育是使大学生认识创业、接受创业、开展创业的关键因素。我国自2002年开展创业教育试点以来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相较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究其原因,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地区教育不平衡是目前的主要问题所在。因此,在普及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国家应统筹发展东、中、西部,保障区域发展平衡;各高校应注重开设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将创业实践部分纳入课程学习,理论结合实践,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并发挥出积极的教学效果。
(2)加大政府创业扶持力度。
资金短缺是大学生创业参与率与成功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在早期的高校大学生创业的一批企业中,5年内仍存活的比例仅为30%。一方面,政府部门应拓宽大学生融资渠道,如建立并完善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基金、风投基金与小额贷款政策等,解决原始创业资金来源问题,使大学生跨越创业门槛;同时,保障创业过程中资金流的正常运转,为创业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强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或延长纳税期,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收政策鼓励效果,提升创业积极性,为创业企业构建生存保障。
(3)进一步完善创业服务机构。创业服务机构是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在企业的创建、经营与管理方面存在不足,遇到问题难免无从下手。在普及创业教育,构建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的同时,补充一系列相适应的创业服务机构如创业孵化基地、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信息中心等,为创业活动的初期开展提供专门的场所、专业的指导、专属的信息服务,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Robichaud Y,Egbert,M and Roger A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a measuring instrument for 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ntrepreneurship,2001(2).
[2]薛红志,张玉利,杨俊机会拉动与贫穷推动型企业家精神比较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