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古代被子
2018-01-23笑林
笑林
入冬后冷空气来袭,晚上若没有床厚被子恐怕就要冻坏了。早在先秦时期,被子已是中国人普遍的睡眠用具。《诗经·国风·召南》中的《小星》一诗里即有“肃肃宵征,抱衾与裯”的表述。意思是:“天没亮就要离开温暖的被子外出了。”这里的“衾”与“裯”皆为被子,裯是单被。
古人所用被子的大小与使用者的身高有关,像做衣服一样“量体制被”。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乡党》里有这么一说:“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意即休息时要有小被,长度是一个半身高。
古人一般以“幅”来衡量布帛的宽度,故“幅”也是被子的宽度单位。《汉书·食物志》记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汉尺“二尺二”,相当于现代半米多一点。从史料记载来看,古人盖的被子最小宽度为一幅。
《太平御览·服用部九·被》引谢承《汉书》称:羊续“为南阳太守,以清率下。惟卧一幅布,败,糊纸补之”。羊续是东汉著名的清官,作为相当于今地级市市长的官员,其所盖被子仅有一幅宽,被子破了还用纸糊上,可见其清廉的程度。
在古代,能置办一床像样的被子并不容易,经济条件好的人家被子可以做得既大又厚,而穷人家的被子既小又薄,有的甚至连小被也置办不起。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哭竹生笋”的主人公孟宗是三国时吴国人,孟母很重视儿子的品德教育。《太平御览》引《列女后传》说,为了让儿子与优秀学生多交往,孟宗的母亲“作十二幅被”给儿子带上。6米多宽的被子可谓超级大被,邻居不明所以,孟母是这么解释的:“大其被以招贫生之臥,庶闻君子之言耳。”做一床大被让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没有被子的优秀学生与儿子一起睡,既帮了穷学生,又能让儿子跟他们一起学好。孟母用心良苦!
古人结婚用被也讲究被幅,但更看重用料。有条件人家的被子用绫罗绸缎来做,所谓“锦被”“绮被”“罗被”都属于这类高档被子。《太平御览·服用部九》引《东宫旧事》说,晋太子便有“七彩文绮被,又有绛文罗被”。太子结婚时还要给妃子准备“彩柸文绮被一、绛具文罗一幅被一、绛罗文绣四五幅被一”。
结婚用被也叫“双人被”“鸳衾”,俗称“鸳鸯被”。古代最著名的一床鸳鸯被是后蜀主孟昶的。据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鸳衾,孟蜀主一锦被,其阔犹今之三幅帛,而一梭织成。”陶宗仪之所以记下孟昶的这床鸳鸯被,是因为这床双人被的形制很特别,古今仅见。“被头作二穴,若云版样,盖以叩于项下。如盘领状,两侧余锦则拥覆于肩。”把被头挖成衣领样,盖在身上刚好露出两个脑袋。
像今人一样,古人居家也会准备冬夏两套被子,夏被相当于现在的空调被。据唐苏鹗《杜阳杂编》载:“神锦衾(空调被),冰蚕丝所织也。方二丈,厚一寸。其上龙文凤彩,殆非人工可及。暑月覆之,清凉透体。”神锦衾所用蚕丝现在又叫“真丝”,古人称这种真丝被为“丝衾”。
在棉花没有进入中国之前,做被子的布是用葛(南方)、麻(北方)一类植物纤维来纺织的。而更早的时候,被子是用兽皮来制作的,“被”字右边是“皮”或与此有关联。此外,古人还用鸡、鸭、鹅、羊等禽兽的羽、毛来做填充物,现代人喜欢的“鸭绒被”“羊绒被”,在古人眼里其实并不新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