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舟中晓望

2018-01-23孟浩然

新校园·阅读 2017年12期
关键词:天台山风潮天台

孟浩然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

这首诗是诗人在开元十五年(727)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途中写的,表现出对名山的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感受。

“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二句,写诗人在拂晓时便扬帆远行,一天的旅途生活又开始了。这里一个“望”字,写出了诗人欲急切领略山光水色的心情。这一个“望”字,贯穿全篇,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在拂晓的朦胧中,诗人似乎望见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望见。因为毕竟“青山水国遥”,水程尚远,而且天刚破晓。但即使如此,这两句也把诗人“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的急切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舳舻争利涉,来往接风潮”二句,紧承上句“水国遥”而来,继续写水程。“利涉”一词,出自《易·需卦》“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舳舻”,即大船。既然卦象显吉,那么就趁好日子兼程前进吧。这里一个“争”字,表现出心情迫切,兴致勃勃。而“来往接风潮”则以一个“接”字,表现出一个常与波涛为伍的旅人的安定与愉悦感。跟上句相连,便有“乘长风破万里浪”的气概。

“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二句紧承上句,回答欲“何往”的問题。而“天台访石桥”一句,既是诗人自问自答,又遥应篇首“挂席东南望”一句,点出天台山。这样,“何所望”“何处往”的问题都得到回答。“天台”,即天台山,为东南名山。而“石桥”又是天台山的胜迹。《太平寰宇记》云:“天台山去天不远,路经油溪水,深险清冷。前有石桥,路径不盈尺。长数十丈,下临绝涧,惟忘其身然后能济。济者梯岩壁,援葛萝之茎,度得平路。见天台山蔚然绮秀,列双岭于青霄。上有琼楼、玉阙、天堂、碧林、醴泉,仙物毕具也。”这两句初读似无多少诗意,但只要联想一下这些关于天台山名胜古迹的传说,就不难体悟到诗人“天台访石桥”的心态和陶醉与向往之情。

“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二句意谓,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这是诗人面对眼前一片霞光所产生的一个猜想。“赤城”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因此在诗人的想象中,映红天际的似乎不是朝霞,而是山石发出的奇异的光彩。这两句虽承“天台”而来,却又紧紧关合篇首。“坐看”一词照应“望”字,但表情达意却有细微的差异。“望”比较投入,但不一定能望到,有刻意寻求的意味。而“看”则比较随意,与“见”字常常相联。“坐看霞色晓”是一种怡然欣赏的态度。可这里看的并不是“赤城”,只是诗人那么猜想罢了。如果说首句由“望”引起的悬念到此已了结,那么“疑”字显然又引起新的悬念,使篇中无余字,而篇外有余韵,写出了诗人旅途中对名山胜迹的向往心情。

这首诗泛泛写来,却首尾相承,转承分明,结构严紧。这正如皮日休所评的“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但却余韵悠长,于平淡中见出超然的神韵来。

(原载贺新辉主编:《全唐诗鉴赏辞典》,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第709~711页)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台山风潮天台
舟中晓望
早春新风潮
题天台山铜壶滴漏
《第二届中国徐霞客诗歌散文奖优秀作品选》出版
在天台山森林公园
无性别风潮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植物
天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