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规划探讨

2018-01-23王龙

新校园·上旬刊 2017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

王龙

摘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是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也是其实现自身科学发展、提高办学水平的现实需要。本文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客观分析了泰州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而从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提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的充实与发展、实验室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优化等方面,探讨了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成地方特色专业的规划,以期为我院其他专业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规划

新建本科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优化了我国高等学校的布局结构,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然而,由于受到起点低、办学经费投入不充分、师资力量薄弱、专业结构不科学、发展时间短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当前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总体上还是处于“大而偏弱”的状态,其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对设计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多所高校增设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江苏省目前有本科院校49所(含独立本科院校),其中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的学校达到22所,总体占比44.9%,这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招生以及毕业生就业工作带来了挑战。如何迎接挑战?如何使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席之位?关键在于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这就需要紧贴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围绕不断变化的新需求,逐步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只有不断跟进社会发展的步伐,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才有发展的价值与空间。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规划

1.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提升。人才培养应具有以下要求。第一,在素质结构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具备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和团体合作意识;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健康的身心;具有完整与独立的人格、有一定的公民意识、社会担当、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第二,在知识结构方面,除具备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国内外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发展动态外,还应具有基本的社会通识技能,如计算机操作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社会交流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等。

2.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创新体制机制,革新人才培养模式,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构建校企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书本和课堂之间系统融合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全面提升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3.本专业师资队伍的充实与发展。(1)建设目标。未来五年,争取专任教师总数达到15~20人,博士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75%,副教授及以上比例达到70%,“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聘请3~4名行业企业兼职专家或专业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努力建设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职业道德良好、教育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效果优良、教科研成果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2)建设内容。按照学校培育引进人才的有关规定,应创造条件培养高水平、高学历的教师,充实教师队伍。①密切加强专业教师与市场的联系。利用两年时间,逐步完善本专业教师与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密切联系与合作关系,以实时了解市场需求的动态,保证专业教学满足市场需求。②发展完善兼职教师队伍。通过三年努力,外聘具有社会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一线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参与教学,加强专业建设。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利用五年时间,争取有计划地培养或引进知名学者1名,积极支持5~6名教师到知名企业或高校参加各类进修培训,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及优秀学术技术骨干;加强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力争培养校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名,以保持本学科的健康持续发展,建设“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2个;构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科研奖励制度,鼓励本专业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逐步形成一支年龄、专业、职称结构合理的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师资队伍。

4.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优化。在未来五年内,通过加大经费投入的方式,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各项配置,提高实训室与实训基地的使用率与使用效果,提升学生实践技能。同时,积极开展校外实训活动,满足多层次、全方位教学的需要。(1)实验室、實习实训基地制度的优化。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适应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运行文件,提高实践教学的科学化管理,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2)实习实训体系的优化。通过强化校企合作,由本专业实践指导教师与企业、行业指导教师(专家)共同研究,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依据数学与应用数学高级技术人才行业标准确定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依据岗位工作与真实项目实际需要遴选的实训内容,体现产学研结合的实训指导手册,将学生动手与企业真实项目特点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及突出个人表现与能力的实践环节考核方式等。(3)建立校内实训室与校外实训基地。进一步加强和拓展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校外实训基地多样性、层次性分布,争取使校外实训基地覆盖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干课程,以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多层次、全方位的需要。

5.专业特色课程及教材建设。(1)特色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要以应用型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岗位需求为依据,结合行业、企业标准以及职业标准,以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教学研究为动力,逐步建立适应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遴选一批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较大改进或提高,带动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2)教材建设。鼓励专业教师根据市场需求,结合行业企业要求和职业标准,积极编写反映本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适应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型教材,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规划教材。同时,提倡教师收集相关资料,制作能够满足本专业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课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并向多样性、多角度的立体教材建设方向发展;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制作研发多媒体教学课件。endprint

二、本专业建设的保障措施

1.认真做好专业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保证专业建设工作的有效实施。由系主任及教学副主任亲自抓组织,专业负责人抓落实,教研室负责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对人才市场需求的调研、考察交流、座谈研讨、实际教学及工程实践活动所获得的信息积累,及时转变观念,不断积累经验,为专业建设打好基础,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同时强化激励机制,对专业建设成绩显著、效益突出的人员予以奖励,定期对专业建设情况进行监督、考评,确保本专业建设如期高质量完成。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在坚决贯彻落实学院质量监控的文件精神和系部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市场需求以及兄弟院系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完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保证专业教学质量;要让教师树立质量监控意识,严格执行各级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运行秩序,建立教学差错与事故处理办法,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3.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关注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人才的需求,以及数学与应用数学行业发展的趋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根本目的和出发点,以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明确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及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适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4.加强学科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科制度建设,完善教材建设、实验室管理、新任课教师试讲、教师互相听课、评学评教、每学期初中末期检查、试卷评阅、监考、教研活动、教学文档资料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規范学科建设管理,以制度做保障,确保数学与应用数学特色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5.完善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结合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教育教学特点,与企业、科研单位及个人合作,拓宽课题进课堂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产学研合作育人机制的形式,除了包括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还包括鼓励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专业比赛、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等多种形式。通过以上真项目、真课题形式的实战实训,逐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安静,陈臣.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的办学实践探索——以毕节学院为例[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3,31(1):103-108.

[2]张正金.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发展研究[J].闽江学院学报,2015(4):113-116.

[3]赵顺波,李晓克,张晓燕.土木工程名牌专业建设规划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23(3):102-105.

[4]宁滨.实现四个转变提升大学服务经济社会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25-26.

[5]孟兆怀.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的理性思考——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1,21(3):7-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院校
应用型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与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思考与实践
微课和慕课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协同开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课程衔接的探析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基础药理学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