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类专业培育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探索
2018-01-23张海兰王一明
张海兰+王一明
摘要:“工匠精神”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门话题,但是很少出现在畜牧类专业中。究其原因,主要是畜牧类专业是一个传统专业,培养的是大众化技能人才。人们普遍认为“工匠精神”是制造业、加工业专业人才能力与水平的代名词。事实上这是对“工匠精神”的误解,畜牧类专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出发,探讨了几种在畜牧类专业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关键词:畜牧类专业;“工匠精神”;培养途径
2015年,由央视新闻频道推出的八集专题系列节目《大国工匠》,分别讲述了八个岗位的劳动者靠着对中国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对高新科学技术的钻研,凭着对职业的专注和坚守,用别样的风采,完美地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的事例。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道:“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看到了重振“工匠精神”的信心,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本文以畜牧类专业为研究对象,探讨在高职院校畜牧类人才培养中,采取哪些措施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穿在学生培养工作的始终,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的代名词。人们普遍认为“工匠精神”适用于制造业、加工业等,不适用于畜牧类专业。事实上,这是对“工匠精神”浅表化的一种认识。挖掘其内涵后,笔者发现“工匠精神”其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它适用于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类技能。畜牧类专业同样需要“工匠精神”,需要塑造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
二、畜牧类专业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1.充实和创新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内容
畜牧类行业是一个艰苦行业,在大多数畜牧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内容大多只是强调吃苦耐劳、合作创新等,缺乏对学生所学技能的更深层次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教育,如果学生所学技艺不精就无法在即将面临的就业大潮中找到工作,最终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困境。所以将“工匠精神”纳入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工作,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的要求,不仅充实了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培养了广大畜牧类专业学生对所学技艺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质,让他们更透彻地掌握所学的畜牧业技能。学生在不断践行“工匠精神”的同时,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职业素养,拓展了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能够实现更好的就业。
2.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创造践行“工匠精神”的场所
生产性实训作为高职院校教学体系的中心内容,是突出办学特色、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则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核心。积极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之一。对畜牧类专业来讲,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要建设集教学、科研、实训、培训、对外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动物教学医院。教师通过真实的病例诊断和治疗,让学生体会每一项技术及其精髓,让学生从浑然不知到一知半解,再到熟练掌握,最后到精益求精。学生通过自己精湛的技艺,为患病动物进行诊断治疗,收获成功的喜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将“工匠精神”贯穿始终,再结合理论讲解,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继续践行“工匠精神”。
3.积极举办和参与各类技能竞赛,不断培育“工匠精神”的温床
“德行天下,技走人生”,这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之间关系的经典概括。各类职业技能竞赛是高职院校学生展示自己“工匠精神”的最佳舞台。他们在每一个单项技能赛场上与各兄弟院校的学生同台竞技,比试的不是会不会操作,而是对每一项技能的熟练操作程度。最终的获胜者是将一个个简单的技能熟练到“庖丁解牛”的境界。每一个在技能大赛上获奖的学生都是践行“工匠精神”的典型代表,他们对每一项技能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对“工匠精神”最好地诠释,也是广大高职院校学生虚心学习的典范。畜牧类专业的技能竞赛项目相对于工科类专业较少,在每年的國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中,畜牧类专业高职组只有一个竞赛项目——鸡新城疫抗体水平测定,参与人数有限。因此各省、市、地区及各高职院校畜牧类专业应该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举办省级、市级、院级等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大赛,让更多畜牧类专业的学生投入比赛,达到以赛带学、以赛促教、以赛强技的目的,使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践行“工匠精神”。
4.积极建立“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
“走出去”指高职院校组织学生到知名企业参观,现场体验企业文化,现场观摩企业的能工巧匠熟练地进行各类技能操作。这可以带给学生巨大的震撼,让学生明白只要坚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可以使自己的操作技能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高职院校还可以让学生在企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开展一些简单的技能操作体验,让学生发现自己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的操作技能。这种“走出去”的“工匠精神”培养方式的优点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企业对人才的职业素质的要求,让学生明白优秀的技术人才要做到的不是一知半解而是精益求精,不是99%而是99.9999%。“请进来”指高职院校利用各种方式,将企业、行业的技能大师直接邀请到课堂上,让他们现场给学生讲授某一项专业技能并给学生讲授其是如何将这项技能掌握到如此程度的。通过这些技能大师的现场技能展示和解说,“工匠精神”的内涵才能灌注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田,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才能更深入、更透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工匠精神”能够始终伴随学生的成长,使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宣传者。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畜牧类专业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思想,重新审视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重新界定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和职业素质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塑造畜牧专业学生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在国家和广大消费者日益重视食品安全的今天,他们对畜牧行业的肉、蛋、奶等禽畜产品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这也不断激发畜牧行业、企业提升养殖技术水平,提升质量观念。以培养畜牧专业技术人才为责任的高职院校,一定要认清这种趋势,在人才培养上不能墨守成规,而要大胆地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写进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中,真正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永新,林洁.高职学生职业精神培养探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3(2):23-25.
[2]何文明.职业教育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J].江苏教育,2016(20):30-31.
[3]苏志刚.培育“工匠精神”打造卓越工程师的摇篮[J].宁波通讯,2016(16):23-24.
[4]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0(8):9-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