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90后”,心理的逃生通道
2018-01-23石勇
石勇
在营销号炒热“第一批90后已经出家了”谈资的那两天里,我问了一个佛教“大师”和几个信佛或自称信佛的精英人士,想看一下他们对“佛系90后”有什么看法。
他们只是笑笑,拒绝发表评论。
显然,他们要跟这些“佛系90后”拉開心理距离。翻译一下,他们并不会认为在层次上,大家是同一个“佛系”。
在我的观察中,“佛系90后”现在的社会位置大多是中产下层,也没有一个霸道总裁的爹和人生赢家的妈。另外,他们表现出的好像对什么都无所谓,很看破红尘,云淡风轻的样子,也只是一种面对现实的心理策略,跟“佛家”形似神不似。
我想揭示一下“佛系”是怎么出现的。
我们面临的问题一直是高房价、高生活成本,现在一些90后还感受到了一种低未来机会。这些东西,无疑是一种重压。前段时间中兴有一个70后员工跳楼,表明并不只是90后在承受压力,中年人也很苦。但拖家带口的人,已经默默在承受,不会去诉说,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向内的,是杀向内心。90后不同,他们产生的心理效应是向外的,因此在社交媒体上会有很多声音。
好,到这里,一切都很正常。感觉很“苦”,这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可是,体验“苦”,不是一件很娱乐的事,会威胁到一个人的心理生存。用嘴巴、头脑承认自己的“苦”没问题,但有多少人敢在心理上体验呢?
还是有人的—如果他有家庭背景等外在实力,或头脑-心理-人格的内在实力的话。
一个人既没有外在实力,也没有内在实力呢?我们已经看到,在残酷的现实中,他往往会采取压抑、逃避的心理策略。
具体就是这样:当我没有外在内在的实力,让我相信未来的希望时,我就不敢对它抱有希望,以避免自己被打脸。同时,我还要告诉自己,不要对它抱有热情,不要把它看得很重,不要投入更多。一句话,我的心理策略是:撤退,缩回来,和现实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这样,看上去我在心理上没有付出什么,似乎我就不被伤害了。
这就是一种心理保护。它要借助个人大量的心理暗示和自我欺骗才有这样的效果。
但这条心理上的逃生通道,显然还需要进行装修。
他们有两个需求:
第一个需求是,每一个孤立的社会原子渴望和别的社会原子粘合起来,形成一个群体,获得一种力量感,相互从对方身上寻找认同和支持。第二个需求是把自己心理上的这种玩法,变成一种时尚,进行魅化,提升审美上的档次,并形成一种好像跟生活方式、内心态度等联系在一起的话语上的影响力。
一旦可以这样,大家就可以进行群体自嗨,好像变成了社会舞台上的主角。心理上的逃生通道,经过装修,就不像是逃生通道了,而像是一种非常时尚的出路。本来在现实中处在心理食物链下端的那些人,一下子成了审美价值链上高端的主角。
能够满足这两个需求的,正是一些商业平台和机构。而他们要制造话题很简单,撩拨一下大众的心理,然后免费赠送一顶诸如“佛系”的帽子即可。
在这种群体自嗨中,很多人可能已经忘记“佛系”只是心理逃避的产物,而真的相信它是一种时尚的内心态度和生活方式了。
这就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固然现实压力很大,但阶层结构也会遭受科技、知识的冲击。90后—更不用说00后—在这方面从来就没有输过,未来也不可能输。输的只是内心。被现实的一些幻觉所迷惑,然后放弃自信、进取,是不明智的。
我想说,“佛系”的这种时尚,对应的阶层并不高,社会舞台也会很快更换,玩一段时间后,只能low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