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研究
2018-01-23冯玉勇
冯玉勇
(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0四地质大队 贵州都匀 558000)
引言
黔东南地区是金矿开采的主要区域,而矿区的开采已有百年历史,但因为当地的交通并不便利,地形较差,造成当地人员缺少重视,让矿区的开采范围缩小。故为分析金矿成矿的规律,是根据蚀变岩型金矿具有的特点,阐述了矿床的地质特征,明确了它找矿的方向。
1 蚀变岩型金矿的特征
蚀变岩型金矿是由变质的碎屑构成,由变质岩形成的矿床分布较广,形成大范围的金矿。其具体特征是,矿床经历数个阶段形成,分别是沉积阶段、区域变质阶段、成矿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对应的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矿床形成的阶段与特征
形成矿床后,可能因为区域性的岩层断裂等,改变金矿床的具体分布,使矿床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此外,金矿的矿床中也有变质碎屑岩,这些岩系直接影响断层,影响人们对低角度断层的判断。矿物质沉淀的条件是,达到一定的深度,位于地下的化学、物理界面附近,受温度影响物质变为液体,形成矿床,但低角度断层出现后,会因为角度较小、较为平缓的特征,和化学层面、物理层面之间的夹角达不到基本要求,在界面上连续穿插,同时,断层产生后,其上下的岩石结构会受到影响,改变原有的岩性与结构,由此,物理层面的结构也会随之变化,让物理层与断层互为重叠,并形成较大的范围。由此,可为超大型矿场的形成提供场所,形成大范围的金矿[1]。
2 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特征
基于蚀变岩型整体特征的分析,总结出金矿矿床的特征如下,即它分布在两个成矿带上,每个成矿带有各自的特征。
2.1 天柱-锦屏-黎平地区的成矿带
该成矿带与湘西地区的金矿连接,在整个区域内分布着数个成矿点。所有矿层中,富矿地层被分成多个组,整体的特征是,在围岩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岩石,这些岩石具体有板岩、细砂岩等,而在北东和东西的矿床分布,有大面积的断裂,且这些断裂相互交叉,这在某方面改变了金矿的分布格局,同时,在背斜及以上位置的断裂,或是因为剪切节理导致的断裂,也会改变金矿的分布情况,另矿井中有主次的剪切构造,由次级剪切构造形成的缝隙,层与层之间的剥离带,是容矿的基本结构。
金矿的围变岩蚀与其他位置相比,蚀变的情况更加严重,产生不同的反应,包括硅化、绿泥石化等,这些反应主要出现在主要的部位,在局部也会出现绢云母化的反应。矿床中的矿石形态是浸染状的硫化物,从挖出的矿石中,可以发现它有不同的结构,比如自形、半自形、条带状等,而矿石经过处理后,可从中挖掘出自然金、铁砂、锌矿等,其中,金的赋存状态是微小的颗粒,与硫化物等矿物浸染。用专业的技术完成数据分析后,得出其温度变化的特征是,形成矿藏的温度在100~400℃之间,最常见的温度是200℃或300℃,在中温的环境中形成液体,并积淀成矿石,而有些矿也会在低温的情况下成矿,同时,部分金矿需要两个阶段才可以完成成矿,第一个阶段是低温环境下,第二个阶段是中温环境中。
2.2 江县南部的成矿带
矿井下岩石层的特性是以板岩、干枚岩等为主,呈现的特点是岩性复杂,有多个变异特征,这些岩层中,金矿多出现于第一段的上部。容矿内的岩石有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等。控制矿内结构的变化因素是,岩石群不整合的界面连接后,会形成区域性滑脱的界面,这决定了矿区内矿床的分布,即金矿、金铜矿多位于西部,同时,这也会让整体结构出现部分褶皱,甚至于出现断裂的蚀变带,出现这些断裂带的原因是,北东与东的走向、南北走向的片理化带。针对片理化带,是用理化带之间的缝隙,集中控制矿化的区域,含有金或金铜的溶液会留到这些缝隙中并进行填充,所以矿产的特征是呈带状分布。围岩蚀变的发生后,矿石会发生硅化、方铅矿化等反应,蚀变过程结束后,部分岩石的结构会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岩性[2]。
图1 矿床地质刨面图
矿床的具体类型是热液蚀变型的金矿床,同时也会形成其他矿产的矿床,包括银、铅等,矿床上矿体的具体形态是脉状、类似层次状,它们与片理化带的产生的矿状基本相同,同时,成矿中也会出现网脉状的反应。从矿井中开采出的矿石多为原生矿,有部分氧化矿,后者是褐色、赤色的铁矿,在部分位置可发现孔雀石,前者挖出的铁矿是黄铁矿,也有黄铜矿等。矿石具变后会形成不同的构造,包括细脉状、网脉状等。这个矿带中,金多停留在硫化矿中,成矿的温度在260~300℃之间,中途伴有多个气体形成。
3 找矿方向
根据上述对金矿矿床特点的分析,可以得出,矿床会相互连接,在某一区域分布较广,但在某些区域也会零星分布。由此,确定找矿方向时,是根据岩石韧性剪切带的位置,分析整体的岩石特征与分布情况,以此找到最佳的矿带。即金矿分布的区域是顺层的岩石脉,次要位置是斜层脉,这些位置的金矿数量较少,但矿的质量较高,成矿的温度随着深度的进一步深入而增加,且品位也随着上升,所以,在位置较深的位置,极有可能发现大量的金矿。同时,受中部逆断层控制,金矿体的分布会变得稳定,厚度较厚,可发现较大规模的矿产,但矿的品位较低,而到了较深的位置,金矿的产状变得平缓,由此提出的想法是,该位置金矿的类型是蚀变糜棱岩型金矿,整体趋于平缓,但矿产的规模也变得更大[3]。
从当地近几年的矿产探测工作的结果表示,除了已经发现的石英脉型的金矿,也在剪切带中发现了其他类型的金矿,由此得出在浅层地表发现金矿后,可基本了解深层地下的金矿,两种金矿属于同一种类型,所以探索地下深部的矿物,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另很多研究人员经过研究后表示,地下的金矿虽普遍品位较高,但也会发现品位较低的矿物,且当地的探测深度还未超过地下400m,发现的金矿类型仍以石英脉金矿为主,并在一些钻孔中找到了过度型的金矿。另由于当地的地质腐蚀较轻,金矿类型的完整性还有待确认。因此,人们需加大勘探的力度,找到更多的金矿类型。此外,基于金矿工业类型提出的分析是,如果金矿岩层的组合达到最佳,岩层由下到上的顺序依次是蚀变糜棱岩、构造蚀变岩和石英岩。当地金矿勘察的基本情况是,在浅层地表有石英岩,发现少量矿床,同时又发现了很多新的岩型。另从矿物共生的角度分析,多以硫化物为主,适当混入金矿。
4 结语
总而言之,对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分析,是基于蚀变岩型金矿的特征,以及成矿的阶段,总结出蚀变岩型金矿矿床的特征,并以此确定找矿方向。即由此可以为蚀变岩型金矿的开采与勘探提供理论基础,以实现处理方式的优化,同时,勘探的人员为实现深部的勘探,需增加勘探的方式,并基于这一方式,发现大规模的金矿,并实现多种方法的整合,以此优化找矿的效果。
[1]姚艳桥,阮启林,金华,贺景鸽.鄂东南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方向探讨[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4,28(06):823~829.
[2]潘贵范,臧兴运.吉林东部硅化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找矿标志[J].黄金,2014,35(03):21~25.
[3]张继安.桃花金矿床介板冲-尖峰岭矿段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J].黄金,2011,32(09):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