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麻类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及展望
2018-01-23肖正春袁昌齐束成杰张广伦张卫明
肖正春,袁昌齐,束成杰,张广伦,张卫明
(1. 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江苏 南京210042;2.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罗布麻”一词是我国著名农业经济学家董正钧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并在科学研究、生产实践中使用而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认可。董先生所指的“罗布麻”在植物学上是指一个植物类群,大致与1753年林奈氏所订立的Apocynum属的植物范畴相同,并与前苏联的“КЕНДЫРЬ”一词相近[1]。
1 罗布麻类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有关罗布麻这一类群植物分类问题,有着较为复杂的历史。罗布麻植物类群的分类最初比较明确的是林奈订立的Apocynum属植物。
Apocynum 一词乃古希腊语Αποκū rοr转化而来,指某种植物的乳汁或煎煮液汁可以毒杀野狗等害兽者。Tournefort(法)是第一位对Apocynum属植物予以精确分类研究的学者。林奈氏(1753)是在Tournefort的基础上加以提高。在《植物属志》中给予了Apocynum属以科学的描述,并发表了5个种。
罗布麻类植物的种类划分,各个学者有不同的看法,如美国学者Woodson[2]在研究了这一类群植物的形态解剖特征(主要是北美种的)及其地理分布之后,将林奈Apocynum属细分为3个属,即ApocynumL.(北美种群)、PoacynumBaill.(亚洲大花种群)、TrachomitumWoodson(欧洲小花种群)。Woodson除了肯定了Baillon的Poacynum属外,又立了一个新属。《苏联植物志》18卷中,对罗布麻这一类群植物的分类,就是采用Woodson的分类方法。目前大多数植物分类学者认为这一类群植物还是归并于林奈所创的Apocynum属中为好。其中主要物种有:罗布麻(ApocynumvenetumL.),产欧亚大陆;加拿大麻(ApocynumcannabinumL.),产北美温带、亚热带地区;紫斑麻(白麻)(ApocynumpictumSchrenk),产于我国新疆、甘肃河西地区;大叶白麻(ApocynumhendersoniiHook. f.),主要产于中国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西部。当然,这些物种生长在不同的地区,由于生态条件的不同,会有一些变异,形成变种、变型也是有的。
2 罗布麻类植物的开发利用
罗布麻(罗布红麻ApocynumvenetumL.),欧洲只有罗布红麻类植物,马可波罗游记中有关于中亚国家及我国新疆民间用其纤维织渔网、麻布的记载。前苏联旅行家Н.М.Пржевальский也指出:东土耳其斯坦居民用罗布麻纤维加工绳索、衣被、渔业工具等。在中亚一些地区传统用手工方法从野生罗布麻茎皮中获得纤维,用于渔业及手工业等。1872年在彼得堡工业展览会上展出过用罗布红麻纤维织成的织物;此后,又在日内瓦工业展览会上展出。1890年在土耳其斯坦展览会上也展出罗布麻的手工艺品。
我国各族人民很早就有利用罗布麻纤维的习惯,特别是在新疆、甘肃河西一带都有利用“野麻”茎皮的传统。如甘肃金塔及民勤一带群众很早就用“野麻”(罗布红麻或罗布白麻)来作麻绳,认为它具有拉力强(如牛皮绳)、耐水湿的优点;新疆维吾尔族群众不仅利用“野麻”来制麻绳,并用来织成粗布、渔网等。董正钧先生[1]在“罗布麻”一书中也指出,新疆罗布泊群众用罗布麻纤维来制绳和织渔网,以及加工土布等,从而发现其纤维的优秀品质。在美洲土著民族医学中,用加拿大麻(Apocynumcannabianum)的根,以水煎剂治疗心脏病、积水、肾病等症。以后被证明含有强心苷(磁麻苷)或称加拿大麻素。加拿大麻根中还有其他苷类成分、树脂、挥发油、橡胶、鞣质和淀粉。罗布麻(罗布红麻)在我国古时叫“漆叶”(《后汉书》),又叫泽漆麻,罗布红麻在山东、苏北(徐州)一带叫茶叶花、茶棵子,民间用其叶来作茶饮,可治头晕和利尿等。在天津、济南的茶商曾经以罗布红麻叶作为茶叶的掺杂品,其味与茶叶有相似之处。
罗布麻作为纤维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系统研究最早为前苏联。他们对罗布麻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二战之前的1927—1937年。二战后,1950年出版了“КЕНДЫРЬ”一书,该书概括了100多篇罗布麻研究文献的内容,比较全面地阐述了欧亚大陆罗布麻的分布、生长发育、栽培研究、茎的解剖、纤维性状、纤维初加工和精加工等内容。从“КЕНДЫРЬ”一书[3]可以看出,前苏联对罗布麻纤维原料的研究是比较全面的。但也有许多问题并没有解决,如生产上没有解决商业化栽培的问题。正如概述前言中提到的:“罗布麻类植物具有重要的工业技术和化学性能,罗布麻茎具纤维组织,含大量高质量的纤维。罗布麻纤维与亚麻、大麻、黄麻、洋麻、苘麻不同,具有高纯度、抗腐蚀性能、坚实而耐久、单纤维易于解离(棉化),可方便而简化生产过程。”“罗布麻为野生的,零散分布。”“目前,已用一些科学设备从野生罗布麻中获得纤维,但尚未得到满意结果。这与罗布麻草丛分散分布,寻找困难和远离加工地点运输困难有关。这就提出了罗布麻栽培的问题,……”栽培罗布麻的目的是要获得高质量的纤维。然而,栽培后如何克服罗布麻的野生性状还是目前尚未解决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重视野生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1952年董正钧先生在新疆罗布泊地区发现罗布麻的优良纤维品质之后,于《西北农林月刊》(1952年第11期)撰文介绍,并将原名“野麻”的植物命名为“罗布麻”。此后,“罗布麻”一名逐渐获得普遍的应用。自1953年起,有许多调查队进行了罗布麻的调查研究工作,证明罗布麻在西北的新疆、甘肃河西、青海柴达木有大面积分布。在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安徽、江苏、山东、辽宁等地都有罗布麻的分布,野生资源丰富。1954年起在纺织工业部的领导下,在上海华东纺织管理局与土产出口公司开始利用罗布麻进行纺织试验。制成了洁白的罗布麻单纤维,并与棉、毛、丝等混纺出细纱,最好的能纺出160支高级混纺细纱。以后又织出华达呢、绢绸等高级服装材料,进一步证明了罗布麻纤维的优良品质。
1955年起新疆农林厅库尔勒纤维作物试验站进行了罗布麻的人工栽培试验,包括种子繁殖、分株、切根试验,均能成活。到1958年全国主要罗布麻产区的资源调查已经完成。1958年夏,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成立“罗布麻研究室”时,根据前苏联的经验,首先开展了罗布麻类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十分重视从野生罗布麻类植物中选择优良类型的工作。并在陕西咸阳建立了“罗布麻栽培研究基地”,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成立后改为“罗布麻栽培研究室”,开始对罗布麻这一类群植物的分类、生态生物学特性,以及罗布麻的剥皮、脱胶、纺织等进行全面的研究工作。同年兰州大学张鹏云教授发表《野麻的研究》[4],对新疆(南疆东部)、甘肃河西等地的罗布麻种类、生长状况、生态分布等作了比较详细的研究。
1966年底,在战备中草药运动的推动下,罗布麻叶的药用却得到了深入研究的机会。发现罗布麻叶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及其他黄酮成分,证明其具有祛痰、镇咳、平喘、降血压、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增强肾上腺素、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并无毒副作用。因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77年版)收录。此后,罗布麻叶、罗布麻根的药用被我国多种中草药书籍收载和应用。
20世纪70年代起,许多研究者对罗布麻类植物的叶进行茶饮料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在国内外研究较多的是罗布麻(罗布红麻ApocynumvenetumL.)叶。据民间调查,山东滨海地区、陕西关中一带的群众常以罗布红麻叶作茶饮用,尤其是初夏麦收时节,天气燥热,劳动量大,饮用罗布红麻茶,不仅是解渴,主要认为它有清热去火,可以防止头晕和中暑的作用。新疆地区,特别是南疆地区维吾尔族群众,也有采集罗布红麻叶作为夏季清凉饮料的民俗,但据当地牧民反映,罗布红麻叶茶去暑热很好,而不能去油腻。董正钧、刘寿山的《罗布麻的本草学考证》[5]一文,更全面地阐明了罗布红麻叶的保健价值。最近我国台湾莊安卓编著的“罗布麻的神奇功效”一书[6],称罗布麻为“奇蹟之饮”。
3 罗布麻类植物研究利用展望
前苏联对罗布麻类植物资源利用研究,主要是韧皮纤维的利用方面,虽然作了很多工作,但在产业化栽培和品种选育方面研究较少。因此,罗布麻类植物纤维利用研究和产品开发等工作并未继续下去。正如1963年伦敦出版的《Vegealle Fibers》一书[7]中,关于罗布麻的描述:“在苏联称为肯特尔(Kender),从意大利到东亚等国家都发现有野生的。据称在二战结束后,在中亚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栽培试验,并在集体农庄中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栽培的罗布红麻植株高度可达4~6英尺。苏联的罗布红麻可能是Apocynumvenetum,为多年生植物,栽培的目的是为了定期收获麻杆,去掉叶子的干麻杆含纤维量(麻皮——译者注)约为17%。韧皮单纤维长度在0.7~2.6 cm之间,大多数在1.2~1.8 cm之间。其纤维性质近似棉花,但光泽好、强力比棉花强,单纤维平均直径为44.96 μm。中国的罗布麻大概是Apocynumvenetum或A.sibiricum,在中国西北及中部各省,如新疆、河北、陕西、甘肃、青海及山东等省均有大面积的分布。其植株高度据说可达3~12英尺。可在干旱、严寒与盐碱地区生长,据报告野生罗布麻接近100万英亩……”书中对罗布麻最后的评价是:“这种纤维拖延至今未能利用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采用沤麻提取纤维的方法,在大规模的商业生产上还有困难。”他的评论虽不十分准确,但无论是采集野生的或是栽培的罗布麻,在机械化剥皮没有彻底解决之前,大规模生产仍是一个障碍。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罗布麻的研究、产业开发作了许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过去罗布麻研究往往与产业脱节,研究成果得不到验证,生产单位或企业对自然资源只知利用,不知保护,造成市场上产品质量低下,销售困难,使得目前罗布麻资源开发利用处于低谷。同时,我国由于人口增加,工业、农业的发展,使得原有的罗布麻野生资源破坏很大。特别是东部地区(甘肃乌鞘岭以东)几乎无野生罗布麻植物资源可以利用;西部地区(包括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新疆两河流域、内蒙古西部),罗布麻植物资源也损失严重。罗布麻纤维的品质优良,其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虽然目前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但仍有极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1) 目前罗布麻类植物的纤维主要来自野生资源。20世纪50—60年代能够提供纤维原料的有新疆南疆地区、甘肃河西地区、山东海滨地区。经过几十年的变迁,甘肃和山东的罗布麻已无法提供有价值的纺织纤维原料了。现在,主要在新疆南疆各地尚可提供一定数量(罗布白麻)的纺织纤维原料,但纤维质量也大不如以前了。如果只作为棉花的替代品,可以说是完全行不通的。这一方面是脱胶后的罗布麻纤维(精干麻)价格大大高于棉花;另一方面生产者为了使罗布麻纤维的成本降下来,麻杆、麻皮不加选择,使短纤维增多,杂质增多,降低罗布麻纤维的档次,显示不出罗布麻纤维真正的优越性。如果通过罗布麻原料的筛选,包括罗布麻优良类型的筛选和定点生产,提高罗布麻纤维的品质,优质优价,生产高档纺织产品。这样做虽然在数量上减少了,而质量上大大提高了,能够显示出罗布麻纤维真正的优良特性,这应是我们开发罗布麻纤维资源要达到的目的之一。优质的原料才能纺织出优质的、高档次的名牌服装,也只有这样才能使罗布麻纤维开发利用稳步发展。近几年香港著名企业家刘起棠高级工程师提出罗布麻纤维利用的精品战略思想。同时,为了实现这一思想,他提出“罗布红麻”、“罗布白麻”及“戈宝麻”的概念[8],目的在于在罗布麻的生产实践中,对罗布麻(包括罗布红麻与罗布白麻)、戈宝麻有所区别,做到优质优用。
(2) 从野生罗布麻优良类型中筛选出优良种质,再加上人工培育,规范栽培技术,有望培育出与大麻、苎麻一样的单杆型纤维用罗布麻栽培品种。目前野生罗布红麻中就有杆高3.5 m以上、分枝较少的优秀类型,其纤维品质非常优良。这就是优秀的罗布红麻种质资源,再加上人工仿生栽培,完全可望培育出有我们自己拥有知识产权的新罗布麻品种来,为罗布麻精品服饰提供原料保证。
(3) 罗布麻叶的药用研究开始于20世纪60—70年代,以前少有明确的文献记载。肯定它的药效,主要是有近代的药化、药理研究的支撑,也可以说是我国药学界新开发的药用植物。目前复方罗布麻降压片在许多高血压患者中享有信誉,每年约消费4万~5万瓶之多。由于罗布麻有缓和的降血压作用,而无副作用,近年来罗布麻保健茶的利用已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并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地。罗布麻叶制作保健茶很有开发潜力,但如何精益求精,保证质量,稳定市场,仍是当前需要注意的问题。现在各罗布麻产区用罗布麻叶制作茶叶,大有一哄而上之势,对罗布麻种类、叶片质量不加筛选,加工又比较粗糙,势必会降低产品质量,影响罗布麻保健茶的信誉。因此,作为罗布麻保健茶的开发,仍有深入研究和提高的必要。“戈宝红麻茶”系列保健产品,就是罗布麻茶的精品之一,已逐渐为我国广大群众知晓。特别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品需求旺盛,因而精品罗布麻茶的市场前景看好,开发潜力很大。
(4) 罗布麻类植物的生态适应性都很强,有一定的耐盐、耐旱能力,适于盐碱沙荒地区种植,可以防风固沙,绿化祖国。现在内蒙古包头市、吉林长岭等地的盐碱荒地或黄河滩地试种的罗布红麻或罗布白麻,均已取得初步成功。特别是新疆阿勒泰戈宝麻(罗布红麻ApocynumvenetumL.的一个变种)的仿生栽培获得成功,为我国罗布麻事业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罗布麻虽然适应性强,但幼苗生长缓慢,前期(2~3年)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和培育,如果撒下种子,任其自然生长,也是不易成活的,如果罗布麻根系扎稳以后,作为防风固沙来说将多年收益的事。据我们多年观察,野生罗布麻在自然条件下,种子繁殖的机会很小,主要靠它的根系进行营养繁殖和自然更新。这也是它能够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得以生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也是我们发展罗布麻资源时,可利用的重要措施之一。
(5) 罗布白麻(大叶白麻Apocynumhendersonii)在全世界只有我国新疆、青海、甘肃河西、内蒙古西部及中亚部分地区生长,欧洲和美洲都没有。罗布白麻以我国新疆南疆最多,生长最好,青海柴达木盆地分布也较多,但生长比较矮小。甘肃河西及内蒙古西部的罗布白麻近几十年破坏很大,野生资源已无法利用。因此,南疆地区的罗布白麻资源尤见珍贵,作为特色产品大有开发潜力。近来在北疆阿勒泰附近地区也发现有大花罗布麻(罗布白麻),也是极有发展前途的纤维用品种之一。
参考文献:
[1] 董正钧.罗布麻[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2] WOONDSON R E. Jr.Studies in the Apocynaceae[J]. Ann Miss Bot Gard, 1930,17:83.
[3] 沙柯夫. Кендырь[M]. Москва,1950.
[4] 张鹏云. 野麻的研究[J]. 兰州大学学报,1958(1):59-82.
[5] 罗布麻的综合利用[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78:52,78, 117,125.
[6] 莊安卓. 奇蹟之饮·罗布麻的神奇功效[M]. 台北:元气斋出版社,2006.
[7] KIRBY R H. Vegetable Fibers: Botany, Cultivation, and Utilization [M]. New York: Interscience Publishers, Inc.,1963:394.
[8] 刘起棠.“罗布红麻”与“罗布白麻”的开发利用展望[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6,25(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