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积极拓展档案宣传新领域新载体新机制
2018-01-23咸阳市档案局
文/咸阳市档案局
咸阳市档案宣传工作,紧紧围绕新时代咸阳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以宣传工作促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提升宣传工作,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积极态势,创新了档案宣传新领域、新载体、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
咸阳市档案宣传工作是全市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咸阳市档案局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新时代咸阳档案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目标、新任务,以宣传工作促业务工作,以业务工作提升宣传工作,形成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积极态势,创新了宣传新领域、新载体、新机制,取得了一些工作成效。
一、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争取各级领导高度重视
咸阳市档案局主动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各级领导关怀支持档案宣传工作,及时掌握上级精神和档案工作新动态。省档案局领导在全省档案系统工作会上多次对咸阳档案工作高度肯定,特别是去年以来,咸阳多项工作都走在了全省前列。去年,咸阳市委书记岳亮在市委办公室接见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听取了档案工作汇报;在咸阳市档案局有力协调和陪同下,岳亮书记两赴北京拜会国家档案局李明华局长,汇报咸阳档案工作,聆听国家局李局长指导,开咸阳重视档案之先河。市长卫华在调研市民文化中心建设项目召开汇报会时,专门询问档案局,关心档案新馆资金和项目进展情况。原省档案局局长王建领一行来到咸阳,调研市县两级档案工作,市委副书记马希良专门调整行程,陪同开展调研。市委常委、副市长郭军,市人大副主任肖芳、刘勇峰,市政协副主席赵昌华、王巧萍等分别在不同场合、以不同形式支持和指导咸阳档案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市编委下达文件为市档案局增加6名人员编制;特别是省档案局鼎力支持及时划拨新馆建设补助资金500万元,市财政局追加经费220万元,全市各级书协美协踊跃捐献书画作品近百幅,国家局、省局及各界为新馆布展提供各类资料上千页、照片上万张及视频资料等等。市档案局荣获2017年全市目标责任制考核创优争先奖。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使咸阳档案工作呈现众人拾柴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二、加强队伍、强化机制,拓展网络新媒体的传播影响力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切实加强对档案宣传工作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完善,市局成立了档案宣传报道工作小组,13个县市区分别确定了1名档案宣传通讯员。为了提高档案系统宣传通讯员的通讯报道和公文写作水平,市档案局专门邀请省局、市委组织部以及咸阳日报社有关新闻报道方面的专家教授,为通信报道员举办了《档案宣传报道与公文写作培训班》。截至目前,咸阳档案系统上下互动,建立了档案宣传网络机制,层层落实责任,明确工作任务。
充分利用档案信息网、微信平台、《咸阳档案工作简讯》及时报道档案工作情况,发布各类时效性强的信息。今年以来,根据宣传工作实际需要,对《咸阳档案信息网》栏目进行了优化调整,关注度和点击率大幅提升,仅上半年,点击人数增加了5.1万人次,占网站建立以来总点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每天点击量稳定在千人左右。在咸阳档案信息网上传信息155条、《咸阳档案》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263条。编发《咸阳档案工作简讯》8期,向各类报刊杂志投稿被采用11篇。
三、扩大阵地、创新载体,充实丰富档案宣传内涵
全市14个综合档案馆,先后都建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依托档案目标管理认证及新农村建设,各县市区在旅游景点、重点村等建立了档案史料馆。目前,步长制药集团毛泽东像章纪念馆、礼泉袁家村、兴平马嵬驿、秦都肖河村红色记忆纪念馆、旬邑雷庄村等档案史料馆对外开放。
去年,在档案新馆建成以“大秦故都、德善咸阳”为主题的咸阳千年图志档案展馆。自展出后,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成为市民文化中心的一大文化景观,目前参观人数已达26万。今年,市档案局勇挑重担,利用馆藏资源,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党史展览馆工作任务,计划10月下旬初向市民开放。档案宣传范围进一步扩大、宣传层次进一步深入。档案宣传逐步进入农村,面向基层拓展延伸。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社会关注度
新思想指引宣传工作迈入新征程。为确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在市档案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安排。今年1月召开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专题培训报告会,邀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君宇同志作辅导报告。截至目前,全局共开展专题讲座8次,授课期间每名党员干部能够坚持记写学习笔记,并完成撰写学习十九大精神心得体会和理论研讨文章各一篇。
新技术查档服务使档案宣传深入民心。以数字档案馆(室)建设为抓手,积极融入“数字咸阳”建设服务平台,以全面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为目标,主动联系,加强协调,跟踪项目申报情况,加大馆藏档案数字化力度,逐步推进增量档案电子化进程。建立完善网络查档利用平台,便捷群众查档用档。做好全市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积极开展全文扫描工作。配合省局完成咸阳政务信息办数字档案室建设检查验收工作,争取尽快通过国家档案局测评。
新服务润人心,档案窗口有“温度”。咸阳市档案局“本着以人为本,方便利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在档案窗口服务利用工作中,市档案局念好“八字诀”,努力提高档案窗口服务工作。一是优质。优化服务细节,改善服务环境,完善服务态度,为利用者提供优质服务,坚持用“四真”(真诚、真情、真心、真爱)、“四心”(忠诚之心、包容之心、进取之心、敬畏之心),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积极、主动、文明、热情、周到服务。二是规范。按照“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服务精神,建立健全责任明确、流程清晰、操作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在接待工作中实行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三是便利。简化查档手续,开展电话预约、信函、跨地查档服务等查档形式,不断实践探索,推行网上咨询,实行“一站式”服务,为查阅者节约了时间。四是高效。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加强档案著录,完善查档指南,提高查档效率。
抓节点、抓示范,创新宣传模式,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档案工作。去年以来,利用6.9国际档案日、9.5档案法颁布纪念日,在以往档案宣传进街道、进社区、进学校的基础上,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文艺活动,举办文艺演出1场、播放电影14场、档案知识竞赛1次,为市民发放印制档案内容的手提袋,在整个活动中融入了档案元素,并请专人编写并演唱了《档案者之歌》,吸引广大群众的眼球,丰富了档案宣传的内容。今年6月,结合“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以实实在在的档案室规范化建设示范推广工作来纪念6.9国际档案日,分别在市人防办、市国土资源局两个观摩点开展了为期一周的观摩宣传活动,来自市级200多名档案人员及社会各界群众,通过参观档案法制建设、业务建设、档案精品等档案宣传版面,进一步了解了咸阳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变迁;示范单位利用投影仪、专题片、介绍创建工作经验等形式展示了档案工作的整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尤其是智能档案库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大家耳目一新,受到参观者的高度肯定。为提高公众及社会的档案意识,开辟了新途径。扩大了档案工作的影响力,增强了宣传效果。
以赠阅《陕西档案》杂志为端口,向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宣传档案工作,顺风借势,赢得支持。2018年动员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征订《陕西档案》1483份,市局挤出工作经费征订300份,编印《档案业务操作规范》《档案员工作手册》,向市级各部门、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赠阅,档案工作知晓率大大提升,各级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档案工作的关注和支持力度持续增加,档案宣传工作得以顺利发展。
五、全员参与、人人动手,“四小”举措激发新活力开创新局面
在全局干部中开展“四小”活动,即“小创作、小课堂、小革新、小诸葛”。一是扎实开展“大学习、小创作”活动,每人每季度要撰写信息报道一条、理论文章一篇;二是扎实开展“大学习、小课堂”活动,正科级以上干部轮流准备辅导课程,保证每月一堂;三是扎实开展“大学习、小革新”活动,每人每年至少提出一项新的工作创新;四是扎实开展“大学习、小诸葛”活动,每人每年为局全面建设至少提出一条建议或者一个金点子。活动开展以来,微信平台每天上传一条信息,档案网站每天都有更新;正科级以上干部每月做一次业务专题辅导;在档案新馆、查档阅览室制作永久性文化墙、摆放宣传展板,打造书香机关;将查档阅览室由院内移至临街,方便群众利用;按照市委书记岳亮同志提出的“有为才能有位”的新要求,弘扬“老黄牛”精神,激发工作热情,树立把“冷板凳”坐热的思想,形成了人人动手、人人研究、人人创作、人人有建议、人人有作品、人人发表文章的浓厚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