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母亲赞歌

2018-01-23邱少梅

大观 2018年8期
关键词:母性母爱儿子

一、母亲絮语

母亲,这个词儿、这个符号、这个称谓,多么令人崇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特别是自个儿当上妈妈之后,感受渐次加深,感觉到自己的母性光彩越来越明显。在神话世界里,无论是东方的女娲还是西方的圣母玛丽亚,都是母亲神圣的化身。她们给人类播下了爱的种子。自上古延续下来的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的本质就是对母亲的敬畏和尊崇,祈求子嗣繁衍、生生不息。中华民族历来是个多神信仰的民族,供奉的神千奇百怪、不计其数。其中观音菩萨是最具代表性和普遍性的崇拜对象。她是母亲的化身,是送子的神仙,也是

幸福和吉祥的象征。对她的敬奉南北皆然、海陆一致,甚至超越了民族的界线。在中华民族的起源——河姆渡氏族、半坡氏族中,诞生了最早的母系氏族社会。在那个茹毛饮血、刀耕火种的年代里,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生存条件下,父亲随时会在与野兽的搏斗中丧生,只能依靠母亲维系着一个家族的血缘关系。她用鲜甜乳汁哺育着孩子,用强大的臂弯养育着孩子,实现了古人类种族的繁衍生息,创造了人类文明。母亲是名副其实的人类文明的缔造者。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父系氏族阶段,男权为上,女性逐步沦为男人的附庸。但作为母亲的女性却依然母为子立、母凭子贵,即使贵为皇上,仍需遵循孝道、尊敬母亲。《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内谁敢违抗贾母的意志?即便是省亲归来的元妃娘娘,也得向贾母行孙女之礼,唯贾母马首是瞻。

母亲是伟大的,也是苦难的代名词,处理家庭的杂务、养育孩子的重担往往压在母亲柔弱的肩膀上,日夜劳作视为理所当然,在家庭中、在社会上,她们没有地位,不受重视,甚至还会饱受屈辱。然而在社会风雨飘摇、国破家亡的时候,母亲却是一个家族最强大的支柱,是男人前仆后继救国图存的坚强后盾,也是为前方输送新鲜血液的坚实保障。在苦难面前,母亲往往表现得更有力量,更坚强,更有生命力。女性的伟大之处在于其母性,这个母性一旦被唤醒,它所产生的力量足以移山倒海、力撼千军,一个母亲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就像一个母兽保护自己的幼崽一样,那种牺牲精神会吓退所有的猛兽。母性为抚养孩子,能支撑起苦难生活的任何压迫和重负,是没有极限的。据乡人回忆,我父亲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出生没几天,当地就受到日军的轰炸,村人都怕婴儿的哭声暴露了藏身之处,都劝太祖母把父亲扔掉。太祖母冒着生命危险,藏身他处,才使父亲活了下来。每谈及往事,乡人对太祖母的作为仍怀满腔的钦佩!应该说,在中国,像我太祖母这般无畏的女性,定然不胜枚举。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承载着太多沉重的灾难,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族群得以顽强地延续下来,靠的就是历代被压迫受苦难的母亲。战争牺牲的大部分是男人,受苦的却是女人。生为女性,有上天赋予当母亲的权利,这是女性的幸运,听到孩子叫一声“妈妈”,是女性最幸福的时刻。这种幸福实实在在地握在手里,这种血脉相连的骨肉情会历久弥坚、血浓于水,并非雾里看花、转眼即逝的男女情爱可比拟。母爱的永恒性让母亲变得尤其伟大!“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民谚也有“儿行千里母担忧”云云。可见母亲是游子最心底的牵挂。含苞待放的少女自然馨香怡人,而已为人母的少妇却风韵绰约,其散发出来的母性光辉更令人陶醉,其温柔、其慈爱、其娴静是女性的魅力所在。这就不难理解,无数名人、文人抒写母性的文字为何亘古动人,能够超越地域时空永绽光彩。

二、母 爱

“养儿方知父母恩”,伴随着儿子的成长,我越发切身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刚出生的儿子软绵绵地蜷缩成一团,柔弱得如一棵幼苗,需要给他阳光、雨露般的呵护,不能让他经受任何打击。虽然在怀孕时恶补了育儿知识,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手忙脚乱的。为了让他尽早吃上奶,尤其是初乳,不得不忍受着剖宫产后的剧痛,勉强抱起他哺乳。两手环抱着他,手臂渐感僵硬,最后麻痹,但又不能把奶头从他的小口中拔出。后来想了个办法,用板凳垫脚,再加一个枕头垫在手臂与大腿之间,才缓解了喂奶的辛苦。刚出生的儿子未适应母体外的环境,只好在八月酷暑下关闭空调,手术后的潮热把床单弄得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导致我感冒了二十多天。月嫂走后,我不得不拖着虚弱疲惫的身体照料着他的吃、喝、拉、撒、睡,需要仔细观察他的每一项细节,如吃的量和间隔时间、大便颜色和次数、皮肤变化、穿得是否暖和,还要根据他的哭声和表情判断他的需求,让我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无微不至的关怀”。最难熬的是他的“黑白颠倒”,白天叫不醒,晚上不睡觉。为了照顾他,我原有的生物钟被彻底打乱了,白天睡不着,晚上困得睁不开眼睛,他却睁大眼睛精神抖擞地左顾右盼,一定要我抱在怀里,一放下便放声大哭,好几次他差点从我手上滑下来。三天下来眼睛如熊猫,口腔溃疡,让一向注重保养的我憔悴得不堪入目。好不容易把他的“黑白颠倒”纠正过来了,他的睡眠却依赖上我的乳房,因为奶水不足,每晚的八点钟是我“噩梦”的开始,一直延续到下半夜他哭疲惫了才入睡。后来发现他特喜欢听着音乐让大人抱着他跳舞,便只得抱着他随着音乐节拍转圈圈,不到半个小时便累得精疲力竭。好不容易等到他睡着了,我却“眼光光到天光”。抓紧时间打了个盹,又被他突然的醒来搅得“无觉好瞓”。因新生儿少食多餐的特点,每隔三四个小时就得喂他,到点了不管睡得多沉、天气多寒冷都得挣扎着起来,折腾一番后我睡意全无,朦朦胧胧睡下后又得按时挣扎起来再喂他,几个月下来人瘦了一圈。出于对孩子的爱,儿子用的全是很好的东西,吃的是进口奶粉,垫的是进口纸尿片,这一进一出“双向收费”,经济压力陡增不少。

当然,在育儿的过程中也是苦中有乐,当他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瞬间,当他会笑而且发出咯咯笑声的时候,当他紧握我的手放到嘴边亲的一刹那,当他会听我的“口令”做出“立正”动作的时刻……所有的一切都带给我无限的欢乐和欣慰,儿子的每一个进步都会带给我良久的激动!

“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在我为儿子付出母爱的时候,我的母亲也给了我无限的母爱。从我怀孕伊始,她就一直照顾着我的起居饮食,为我做适合糖尿病孕妇吃的饭菜,承担家里的一切家务,即使在她痛风病发作时也忍受着疼痛为我做这一切。在我剖宫产后,母亲每天来回几趟医院为我送饭端汤,因我家住九楼的楼梯房,67岁的老人了还得每天登上三四个来回。在我坐月子期间,母亲为我炖汤、煮姜醋、洗衣服、烧艾叶水擦身、煲红枣黄芪水喝……她还把她的母爱延伸到下一代,以她的经验指导我养育儿子,与我共同分担带孩子的辛劳。常说“大爱无言”,母爱是大爱,它不一定爱得轰轰烈烈,却像人的血液,沁入到人体的每一个细微之处,看不见、摸不着,需要用心去体会、去感受这脉脉温情。母爱让母亲为孩子无私、无怨地付出,不图回报,让母亲在孩子身上倾注爱心、细心和耐心,细微处更显伟大。母爱,爱得深沉、爱得无私。

三、母亲的背

母亲以68岁的高龄在公交车上摔倒,不得不住进医院,被诊断为胸12椎压缩性骨折及腰部骨头坏死,必须进行手术纠正。术后的母亲已不能再背任何东西了。母亲的背几十年来承受了太多的重压,终于不堪负荷。母亲背负的重压始于她的少女时代。18岁的母亲被推荐到县林业学校就读,对于出身于农村的母亲来说这是能“脱谷壳”的幸事。林校建于古兜山的深山密林中,她们在劳动的实践中学习育林技术,伙食与劳动挂钩,必须每天从山上背负120斤的物品才能得到每餐四两饭的配额,这对于当年只有80斤体重的母亲绝非易事。我说,你吃三两饭不就可以少背些了吗?母亲说在那个肚子没油水的饥饿年代,三两饭还不够“粘肚皮”啊。母亲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背上的劲越来越大,后来除了完成规定的劳动任务外,还自行上山割茶叶挑到几十里的墟镇上卖,以换取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钱。母亲用她的背完成了学业,取得了干部身份。母亲认识父亲后便当上了一名农村小学教师,背上的重压换成了陆续出生的三个孩子。当老师工资低,请不起保姆,父母最初两地分居,母亲既要照顾孩子,又要料理家庭,孩子的幼年就只得在母亲的背上度过。二姐得肺炎重病时,母亲背着奄奄一息的她跑了十里路到镇上求诊,一到卫生院母亲也虚脱了。三十多年过去了,我还清楚记得,母亲当年背着我做饭洗衣,走村过巷地家访。年幼的我体会不到她的辛苦,还感觉窝在她的背上不能到处撒欢,很不愿意。依稀记得,每年春节回乡,母亲背着我混在回乡的人流中,好容易挤上又破又旧的汽车,踮脚不到地,她被车摇晃得又晕又吐,偶有坐着的好心人把我抱在怀中才稍微缓解她的辛苦……母亲用她的背背大了三个女儿。

年轻时的辛劳让母亲五十岁时腰部患上了骨质增生,服了上百剂中药才治愈,但身体却从此虚弱。二姐的孩子出生后,退休在家本可颐养天年的母亲,为了帮助女儿毅然承担起独自带外孙的责任,背着外孙操持一切家务,把外孙一直带到12岁。我的儿子出生时,她已67岁了,不顾年老体弱,仍来我家帮忙。为了购买适合背我儿子的背带,母亲找遍了整个新会城,才找到一条足够结实的传统的“蟹爪”背带。虽然家有保姆,家务已不需她操持了,她仍然闲不下来,说机器不动会坏的,我说动过度了机器坏得更快。我的儿子却喜欢外婆背着他在小区花园闲逛,听鸟儿鸣叫,赏金鱼游弋,看小狗欢蹦乱跳,伏在外婆的背上酣然入睡。儿子一见到我下班回家,就在外婆的背上高兴得手舞足蹈,但我却不知道,此时母亲的腰部已隐隐作痛。

这次意外加速了母亲背部骨头的老化,医生再三叮嘱:从此以后不能再背东西了。大半辈子都在透支身体的母亲不得不享受这迟来的休息! 蓦然发现,母亲的头发已成了雪后的雾淞,条缕分明的银丝在风中凌乱飞舞,母亲真的老了!

猜你喜欢

母性母爱儿子
严歌苓小说中“母性·雌性”观的建构及特征
打儿子
母性的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或能降低子女患Ⅰ型糖尿病的风险
孩子与母亲
母爱大于天
母爱
母爱的另一面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特殊的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