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探索档案文化建设新路径
2018-01-23程锦
文·程锦
当前,全党全国都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十九大是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档案部门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态度,在大力推进文化跨越中发挥档案文化基础作用和自身的独特优势。
明确指导思想,强化责任担当
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事业是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资源,档案以原始性、直接性、凭证性和广泛性等特点,在各类社会文化中居于基础地位,农工生产、城镇建设等经济活动,政权更替、社会改革等政治活动,公共事务、社区建设等管理活动,绿色低碳、污染整治等生态活动,以及人文社科、自然科学等学术研究,文学书画、影音作品等艺术创作,必须依赖档案资源,总结经验、寻找规律,进而为未来的科学发展指明方向。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档案文化信息支撑了各类社会文化的存在,并成为其建构和发展的基础。档案既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又是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档案工作担负着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神圣职责,其重要职责之一就是延续历史记忆、繁荣社会文化。推进档案文化建设,既符合国家关于文化建设的要求,又符合档案事业自身发展需要,是档案部门对档案及档案事业自身属性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优秀基因和当代文化创新发展的巨大活力。档案部门要坚持自觉把档案工作放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工作大局中来审视、思考、谋划和落实,推进档案文化建设。要始终牢记“档案工作姓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求,发挥档案信息资源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切实加大优秀档案文化产品制作力度,利用档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推进档案事业转型发展,实现从档案查阅利用服务者向文化建设者、从档案文化资源的管理者向档案文化传播者、从档案实体保管基地向文化展示场所角色转型。
济南作为山东省会城市,理应在档案文化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档案部门要把服务文化建设作为推动新时期档案工作发展的新理念和新目标,抓住机遇,找准定位,积极作为。今年,按照全国档案局长馆长会议、全省档案工作会议部署,围绕济南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任务,全市档案文化建设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新旧动能转换、济南解放70周年等为着力点,以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提升档案部门文化形象,加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打造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档案文化品牌,推出面向社会的档案文化精品,创新档案文化服务方式和传播手段,构建档案文化网络平台,在“打造四个中心,建设现代泉城”中发挥积极作用。
适应新形势,探索新路径
档案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能在保存历史遗迹、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时代精神、宣传先进文化等方面大有作为,档案部门要深入挖掘本地区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档案文化的人文资源优势,注重与时俱进,体现档案文化对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社会教化等方面的社会贡献力,要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是强化资源体系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档案资源是档案文化建设的基础,要树立大档案思维,通过有效开展档案征集和立档建档指导工作,将反映经济社会重大事件、重要活动、文化名人等的信息及时归档管理收集进馆,将反映本地区人文地理、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城市记忆、美丽乡村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接收进馆,整合全市档案资源,搭建共享平台,更好地保护传承档案文化资源。要针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市发展的重点热点领域,如城市更新、脱贫攻坚、环保督查等,积极开展立档指导、执法检查等工作,使档案资源反映城市重大变迁,增强城市记忆的功能得到增强,为档案文化建设提供最真实、最直接的资源保证。
二是开发档案文化资源,弘扬构建先进文化。档案部门档案文化资源数量巨大、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教材、宝贵资源。档案部门和档案工作者应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心、文化自觉和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适应档案馆由保存档案实体向保存档案信息,由主要服务党委政府向服务人民大众,由以提供原始文献为主向提供原始文献和深层次加工的文化产品并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等的多重转变趋势,创造性的开展编研活动,深入挖掘档案文化资源,做到“社会所需,人民所求,自身所能”有机结合,注重围绕人民幸福、民族复兴、反映城市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和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进行精心选题,在内容上既全面覆盖又突出重点。将反映革命历史、城市文明、经济社会重大活动等的馆藏特色档案资源,打造成反映先进文化要求、符合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期待,以及内容与形式并重、雅俗共赏、类型多样的档案文化产品,使各类档案信息应用尽用,将丰富的档案资源库变为资政育人、文化惠民的文化库、知识库、思想库,挖掘馆藏珍品,打造文化精品,开发创意产品,通过档案文化的深入开发,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支持和参与档案工作的浓厚氛围,让默默无闻的档案工作通过优秀的档案文化产品而“默默有闻”。
三是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拓宽渠道,便捷传播先进文化。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及时有效的文化信息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积极探寻文化建设新路径,是档案部门的义务与职责。充分利用日益发达的现代传媒技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文化信息的传播提供便捷条件,有助于档案部门提高服务效能,促进档案文化建设。在传播渠道上,档案部门可以利用报纸、期刊、书籍等平面媒体,合办档案文化专栏,宣传档案工作,传递档案声音;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新型社交媒体,通过微信公众号文章推送、网上展览、网络直播、微电影等手段传播档案信息,讲述档案故事,打造档案文化品牌,扩大受众范围。在开发模式上,必须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开发模式。走合作协作之路,加强与文化部门、科研机构、企业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社会文化团体的组织力和号召力,借势地方文化研究学者、专业和民间摄影者、本籍作家、书画家、收藏爱好者等文化工作者的专业特长,丰富档案文化建设资源,增强档案文化开发团队力量,必要时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采取媒体公告创作主题和要求、社会公开竞标创作编著者等形式,引入竞争机制,提高档案文化精品创作的水准和品位。此外,档案部门还应当充分利用好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举办档案馆日、公众开放日、主题展览、专题讲座等各种文化活动,邀请学生、市民走近档案馆,感受档案文化魅力。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应有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