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实体虚拟化发展探析
2018-01-23李帅谭映月
文·李帅 谭映月
虚拟化最早在IT领域出现,是指实体在计算机元件上虚拟化运行,虚拟化的运营理念是为了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运营成本、简化管理。虚拟化最早于20世纪70年代在计算机多系统操作进行应用。不过直到近几年,软硬件方面的进步才使得虚拟化技术出现在基于行业标准的大众化服务器之上。如一座办公大楼,虚拟化条件下,所有的墙壁都是透明的,在虚拟空间里,用户可以构建出适用、自主、符合自我喜好的办公空间,以最短的时间,最低的成本,最便捷的方式,发挥空间最大利用率。虚拟化使用3D软件的方法重新定义了资源的有限性,在资源固定的基础上实现资源的虚拟化调度、动态性分配、跨空间、跨地域的规划资源需求。这种把有限的固定资源根据不同需求进行重新规划以达到最大利用率的思路,就是实体虚拟化。同理,档案实体作为一种特殊物体而存在,同样可以进行虚拟化开发利用,运用计算机优化档案资源配置,把固定的档案资源进行需求化分配,以达到利用效率最大化,需求配置最大化。
一、档案实体虚拟化理念阐述
提到虚拟化,已经不是一个非常新鲜的名词,但虚拟化的词义广泛性让很多学者和档案数字化、电子化混淆,认为这是“虚假的,缥缈的”东西,为此,有部分学者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它不能够很好地维护档案的本质属性——原始性。[1]所以,要想正确认识档案实体虚拟化开发利用,必先正确认识虚拟化理念。虚拟化是一个严格定义的范畴,“虚拟化”本是由“virtualization”翻译而来,所以,我们首先要考查“virtual” 的词义,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版增补本中解释为“事实上的, 实际上的, 实质上的。”;在2002年第五版的简明牛津英语辞典中,增加了一个义项,中文意义为 “计算机技术用语, 并非实体存在的, 但由软件产生,在程序或用户看来确实能起作用的。”;在麦克米化当代词典中, virtual 的中文意思是“虽然不是事实上或名义上存在的, 但在其作用的本质确实如此的。”。[2]所以说,虚拟化从辞源上讲就是大千世界的另一种“本质”,亦是实体属性,即 “事实上的”“实质上的”“本质确实如此”的涵义, 而并非“虚假的”“虚构的”“虚幻的”或“虚无”。其次,档案实体虚拟化是一种发展趋势和应用手段,并非只是展示手段或保存方式。虚拟化开发是一项实践性活动,并非没有物质载体的观念活动。档案实体虚拟化一方面要借助电脑、显示器、感知设备等电子仪器;另一方面,不论是纸质档案还是其他档案实体的虚拟化都是一件实践性活动,虚拟化不仅具备档案实体的特性,同时也具备档案实体的合成属性,是档案开发利用的便捷方式和有效手段。档案实体虚拟化是档案数字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档案工作实践的一种重要方式,档案实体虚拟化是对传统档案实体保护、开发、利用的革新,它是迄今档案管理发展的最高阶段。
二、档案实体虚拟化研究发展现状分析
国外对档案实体虚拟化研究比较早,早在上世纪70年代虚拟现实就已经出现。国外也开展了很多相应的计划。例如,美国斯坦福大学、华盛顿大学和 Cyber ware 公司合作完成的“数字化米开朗基罗计划”,该计划使用三维扫描仪记录了10 座米开朗基罗塑造的大型塑像;[3]德国已经开始对虚拟档案馆进行实施构建。目前,在国内三大模块彼此发展各有所长。国内对虚拟化单一模块研究甚多,把虚拟化和档案实体结合研究甚少。在档案虚拟化方面 ,我国最早可以追溯到2002年《中国档案学会第六次全国档案学会》,会议上顾炳仪先生正式提出档案虚拟化的理念和表现形式,但是由于技术的限制,这种理念仅仅停留在电子文件形式的讨论;2003年吕梁国先生在《浙江档案》上发表《档案虚拟化管理初探》一文,首次提出档案虚拟化与电子化的不同,并提出档案虚拟化整理的理念;在以后的几年里,档案虚拟化发展又被搁置;直到2005年张占龙发表于《计算机仿真》的《虚拟现实技术概述》,使计算机仿真进入大众视野;2007年陈国云先生在《北京档案》上发表《档案整理的虚拟化趋向》,此后档案虚拟化便成为了一个热题。尤其从2010年以来,以“档案虚拟化”为主题关键词在CNKI进行搜索,所得143篇相关文献,数据显示,档案的虚拟化研究文献数量是以往的10倍之多。细细品味2010年以来的文献发现,除了少数文献对档案虚拟化整理、数据库应用外,基本都是理论探讨和发展趋势看法,对于档案实体的开发利用上,目前只停留在理论阶段。随着2015年虚拟现实技术进入大众生活,手机、电脑、显示设备等也逐渐支持了虚拟技术,所以档案实体的虚拟化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书面上的理论化、趋势化讨论,而需要进一步对档案的新型管理、开发、服务进行探讨并实践应用。2017年11月,档案学界领头人冯惠玲教授在云南大学科学馆报告厅中也首次提出,现在她正组建一支多学科团队人才,为北京大型非遗档案进行3D建模虚拟化构建,并指出:“这将是很有趣、很震撼且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早在上世纪80年代,档案学界就曾提出三阶段概念,档案的发展必然要经历:一是传统阶段;二是数字化阶段;三是虚拟化阶段。德国档案实体的虚拟开发构建更是印证了这一发展趋势。笔者认为自2015年开始,我国档案实体已经向虚拟化发展转变,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档案实体虚拟化开发是有章可循的。近年来,虚拟技术已开始应用于基建行业、房地产、医疗、娱乐、博物馆和图书馆等行业,和档案实体虚拟化最为密切的自然是博物馆和图书馆,尤其是虚拟图书馆的发展,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以及政策的支持。近年来,在图书馆领域应用已经起步,网上图书馆、掌上图书馆、可视化图书馆已经不再是新鲜事物,在档案馆方面的应用也有趋势化苗头。例如,南京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已经开始构建半虚拟化档案馆。[4]虚拟技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目前在应用领域上也在不断扩大,具有很强的社会应用现实可行性。所以,档案实体虚拟化研究是有章可循的,虚拟化技术遇上档案实体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双重矛盾,档案的数字化必然向更高层次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打破档案发展传统眼界,树立新型的前沿的发展理念,促进新时代档案事业的变革。
三、档案实体虚拟化应用论证
首先,各个学科发展到今天,都不再是独立而存在的,经济贸易的发展打破了世界的区域独立格局,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信息不对称格局。档案实体发展也一样,孤立中只能故步自封、无法进步,虚拟化必然会打破档案无法群众化的格局。在我国,档案事业自从50年代开始,虽在基本理论上不断探索,但应用型探索非常少。数字化无处不在的今天,档案事业也应该交叉融合发展,不应局限于讨论档案是否“需要、有必要”进行虚拟化发展的问题上,亦或“值不值得、应该”的问题上,发展是要用实践证明的,不应该局限于口头的理论之争,也有部分学者认识到档案虚拟化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当前一些前沿技术的应用认为比较激进,仍然有一些保守求稳状态,档案作为大众生活的非市场用品,你不去开发它,貌似这种保守状态就会让档案事业发展停滞不前,消失在大众的视野中。[5]档案实体虚拟化的开发应用是打破档案守旧思想的必要手段;档案实体虚拟化开发应用是基于现实却高于现实的理论应用必要过程;档案实体虚拟化的开发应用是档案工作中提高效率、提高保护手段、提高档案服务水平的必要研究与实践内容。
再者,档案实体是一种有限的珍贵资源,具有不可再生性和无法逆转性等特点,档案实体一旦出现损坏将无法弥补。档案实体材质多样、形态各异、大小不一,这对档案实体的长期保护带来困难,导致档案实体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形成一种冲突,虽然电子文件的发展为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便捷,但是档案实体的开发利用仍具有局限性。对此,虚拟化技术可以准确地把握档案实体保管的特殊性,成为对其进行合理妥善保管的前提和基础。档案实体通过Cult3D等技术的开发利用,可尽量减少对档案实体的调用,避免发生毁坏、磨损、丢失等现象,以达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作用。另外,虚拟技术可将档案实体进行备份,解决了档案实体难以备份的困难问题。档案实体通过虚拟技术手段真实地、完整地保存下来,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高度体现。档案实体是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有的利用价值, 必将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资源。将虚拟技术引入档案实体开发与利用中,能真正发挥档案实体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利用效率并能够对档案实体进行科学、有效的保护。[6]
最后,档案最终的利用目的就是服务。一是服务档案工作者;二是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在以往包括现在,档案都长期保存在档案库房里,“轻易”不拿出来一用,积满了灰尘和霉菌。档案实体的特殊性,更是不会搬来搬去,那些弥足珍贵的档案,都被“尘封”起来了,“服务”变成了一句空话,作为普通群众而言要想看一眼这种档案可谓是难上加难,甚至都不知道有哪些档案。要想改变目前的保管状态目前的方法是难以满足的,但是如果在不移动原有档案的基础上对档案进行虚拟化,那么就不一样了。不是每个人都想把档案实体“搬”回家,多数人还是只想“一睹芳容”,习近平说“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才是当前的主要矛盾,档案事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档案实体虚拟化开发应用正是服务群众满足群众的最好方法。虚拟化开发不会是纸上谈兵,是档案实体价值性开发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档案需求的有效方法。
结论
档案实体通过虚拟技术的开发利用,可最大限度的减少对档案实体的调用,避免发生毁坏、磨损、丢失等现象,以达到对档案实体的保护,并进一步提高档案的利用效率。且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相关经验,档案实体虚拟化都是有章可循的。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为档案实体带来保护,而且对档案工作者、档案利用者、档案服务群体带来便捷性,这种便捷性服务主要体现在视觉上、触觉上,化实物为无形,让我们真正体会什么叫档案无处不在,什么叫摸不到却已身在其中。档案馆、档案室、博物馆以及其他各种实物利用,都可以进行虚拟化开发应用。档案实体虚拟化是数字化发展的更高阶段,档案实体通过虚拟技术手段真实地、完整地保存下来,是真实性与完整性的高度体现。一方面档案实体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档案工作服务最大化,这将是档案数字化发展到今天的又一大福利。
●
[1]陈国云.试论档案整理的虚拟化趋向[J].湖北档案,2007(06):15-18.
[2]邓羽.虚拟现实技术在实物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兰台世界,2013(02):24-25.
[3]陈国云.档案整理的虚拟化趋向[J].北京档案,2007(07):21-23.
[4]南京市档案局:http://www.archivesnj.gov.cn/;上海市档案信息网:http://www.archives.sh.cn/
[5]王文韬,谢阳群,李力.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前景分析[J].图书馆,2016(05):10-14+20.
[6]薛涵,朱娜娜.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06):6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