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鉴赏中欧洲创作音乐的教学策略探究

2018-01-23袁雪娇

北方音乐 2018年19期
关键词:贝多芬热情音乐

袁雪娇

(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课标》中指出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一发放的教材中就安排了具有代表性的古今中外经典名作,欧洲创作音乐按照时间顺序被安排在第7单元到12单元,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乐课程被边缘化,不仅造成学生的音乐素质跟不上去,更糟糕的是使得学校、家庭、社会都不重视音乐教育,因此,在重重包围之下,音乐教师的工作不是很好开展,笔者在高中任教三年以来的经验就是,教材不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比如依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方案》规定,高中生每完成18学时的学习任务,通过考试或考查评价,可获得1学分,而鉴赏课2学分,在高中的任一学年开设,但是基本上三年下来,我没将课程系统地按照“课标”要求上够36个学时,“课标”的目标更不可能达到,因此,如何才能把课上下去,成为笔者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只截取了教材中的一课,做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开端,来探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法,尤其是欧洲创作音乐的教学法,具体的方法是一边呈示案例,一边分析,最后汇总出一个系统的、可操作的理论体系。

一、导入部分

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首熟悉而陌生的音乐,大家听听看,音乐把你带入了怎样的意境当中?(播放:《献给爱丽丝》)

分析:教师矛盾式的问题让学生疑惑,从而激起他们想要赶紧听音乐的欲望,这种感情铺垫至关重要,为后面的环节做了很好的铺垫。

当学生充分表达完他们的音乐感受之后,再抛出一个问题:老师刚才说这是一首既熟悉又陌生的音乐,那么熟悉指的是什么,陌生指的又是什么?

分析: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问题,熟悉是我们经常听,陌生主要指的是它的作者大家没在意,这种有层次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接下来,教师顺利导入“贝多芬”。

对,贝多芬,他是古典主义时期最后一位作曲家(古典主义:1750年—1820年)他的去世标志着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束,浪漫主义的开启,那么贝多芬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的作品又具有怎样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8单元第15节去了解去学习。(板书的贝多芬)板书也是一个问题,学生会想,老师为何要这么写,从而会把注意力集中起来进行以下的环节。

二、新课部分

《热情奏鸣》

聆听并说出感受,为何有这种感受?(自然引导到用音乐要素去分析)

波涛汹涌,激情四射,矛盾重重,让人想到如火如荼的革命场面和对未来抱有希望的内心感慨。

师:它的名字原来是“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7号)”“热情”是一个出版商克朗次起的,因为他认为这个词确切地道出了这部作品的本质,因此沿用至今(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时,教师适时的加以评价和纠正,不能让学生的想象天马行空,然后顺势介绍这部作品的由来,让其识记)

但是,如此热情的作品却出自一个从小就没得到过热度和温暖的人之手——贝多芬,出生在波恩,父亲嗜酒如命,4岁开始学琴,8岁学习作曲和管风琴并第一次登台,13岁担任钢琴,22岁拜海顿为师,并定居维也纳。这首作品作于1803——1804年之间,标志着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的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潮。从26岁就开始出现耳疾到晚年全聋,一生孤苦没有婚姻没有朋友,脾气暴烈,1827年3月26日与世长辞,享年57岁。

师:一个本该享受无忧无虑和父母百般恩宠的童年是在父亲谩骂、毒打、刻薄的阴影下度过,后来造就了他敏感、激动、倔强的性格,该恋爱的季节没有爱情,该成婚的年龄未能如愿,作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情的人,这就是压迫,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人究竟要有怎样的毅力来忍受社会的黑暗、生活的艰辛和个人不得志的苦楚,还能产出数量惊人的旷世之作。(这段话一定要有感情得说,让学生产生对大师的敬意,为下面的环节打下感情基础)

再次聆听“热情”第三乐章。这次要求学生从结构上聆听:号角般的引子;暴风雨般的第一主题;顽强反抗、挣扎的第二主题,虽然以悲剧式的和弦收场,但是在终曲的尾声却出现了群众舞曲性质的节奏,出现了英雄的插句,表现力不屈不挠的斗争和英雄本身所具有的巨人般力量。然后让学生想象第一和第二乐章应该如何表现。

三、鉴赏从学生熟悉的内容入手

这一点无论是导课还是后面的环节,都要以熟悉的内容先激发其学习兴趣,难度循序渐进,每一个问题都具有挑战性,但都能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比如,听完“献给爱丽丝”以后,都感觉非常熟悉,来了兴趣,但是对作者却不太熟悉,这就是一个问题,那么要了解贝多芬,就得先听他的作品,“热情”顺势带入新课,当大家被热情感染以后,情绪被激发起来,但是热情的背后却有一个不够热情的成长经历,让学生更加期待深入了解“热情”,于是从结构的角度就探出“奏鸣曲”的概念,问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像听了一个悠远的故事,既轻松又深刻。

四、鉴赏应以聆听为主线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不论教师的专业水平多好,教学气氛渲染的有多强,教学设计的多完美,不听音乐一切都是白搭,音乐课要以音乐为主线,聆听是首当其冲的方式,所以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辅助聆听,进行知识讲解优化聆听,开展活动深化聆听。比如上述的这节课,学生对古典音乐是非常排斥的,那么,如果光讲贝多芬的故事,就没有达到了解音乐的目的,但是如果因为学生不喜欢而轻描淡写地播放片段的话,不仅目的达不到,而且会给学生中下一颗古典音乐本来就没意思,或者古典音乐非常难,一般人欣赏不了,非专业的就不应该听,所以,无论什么内容,都要以聆听为主,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五、鉴赏时教师的语言和神态要有感染力

课堂是艺术,上好课就是雕刻一件艺术品,而音乐本身就是艺术,我们在引导学生如何鉴赏艺术之美,这个时候,教师不是报幕员,不是表演者,不是按照教学设计按部就班的机器人,所以,语言的丰富程度、用语的适当的程度和神态的自然程度都决定着课堂效益的高低程度。比如上述小节部分,教师用层层递进的语气道出贝多芬是个英雄时,全班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使课堂在高潮中结束。

总之,欧洲创作音乐是目前落后地区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难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需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包括教案设计的能力,课中掌控课堂的能力,课后反思的能力,经验理论化的能力,都必须建立在深谙教材、学生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链接,顺利实施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贝多芬热情音乐
亦远亦近贝多芬
交响乐之王——贝多芬
贝多芬
贝多芬·丁
热情的树
音乐
热情的小山羊
音乐
你有没有热情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