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平台

2018-01-23

非遗传承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上海文化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暨主题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2018年9月13日至1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五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以下简称“非遗博览会”)在山东济南举行。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两大全国性节会之一,非遗博览会每两年举办一届,自2010年起已成功举办四届。本届非遗博览会以“活态传承、活力再现”为主题,着重营造场景式、体验式文化互动空间,展示“活态非遗”,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

本届非遗博览会采用“一馆多点”的办会形式,主展馆设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现场活动分展演、展览、比赛、体验和论坛五大板块,百花洲、济南1953·茶文化创意产业园、英雄山文化市场等8个分会场以及潍坊分会场同时拉开帷幕。“非遗社区行”“非遗校园行”“舌尖上的非遗”“非遗的世界”等系列活动多点开花,精彩纷呈。其中,主展馆展区在总体布局上按照传统工艺展览项目,分为织绣印染、陶冶烧造、编织扎制、制茶酿造、印刷刻绘、家具文房、中药炮制、雕刻塑造八个主题,观众在同一场馆观摩和体会不同地域、不同流派之间的风格和技艺差别,传统表演艺术类非遗项目现场展演融汇其间,突显展会的整体性、专业性和非遗特色。

非遗博览会期间,举办了“振兴传统工艺助力精准扶贫”和“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两大论坛,国务院扶贫办、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司局及部分直属单位、各省(区、市)文化厅(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同志,以及学者、传承人、设计师、高校、企业和媒体代表等共百余人参加论坛。本次主题论坛旨在通过主旨交流和圆桌对话的形式,围绕传统工艺振兴如何更好助力精准扶贫展开交流讨论。与会代表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工作理念和具体做法,共同交流经验、分享优秀案例、研讨问题与难点。

来自全国的200余位传统工艺传承人和从业者参加传统工艺比赛决赛,100余支演出队伍深入300多个社区进行展示展演,70余部非遗影像资料将在各区县场馆展映。本届非遗博览会为公众呈现了一场可视、可触、可感,体验性强、互动性强、感染力强的文化盛会,打造成为济南人民身边的非遗博览会、全国人民都能看见的非遗博览会。

(国家非遗中心 上海非遗)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举行

9月21日,为期5天的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级论坛在杭州圆满落下帷幕。文化和旅游部外联局参赞张忠志,浙江省文化厅副厅长刁玉泉,杭州市文广新局局长孙雍容,拱墅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建正,拱墅区副区长王书评等有关领导出席论坛闭幕式。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郭艺主持闭幕式。

本届论坛以“大匠至心·手创造的文化记忆”为主题,交流、分享、研讨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传统工艺与生活方式、一带一路上的传统工艺等。论坛是“16+1”框架内推动我国与中东欧国家文化合作的对外文化交流重要平台,是我国主导的“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内容,开启了中国—中东欧国家非遗保护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参加论坛的代表约70人,其中有外宾27人,主要是来自中国及港澳地区、中东欧16国文化机构管理者、著名文化学者、代表性传承人与工艺家。本届论坛体现了以下五大特点:一是参与面广,体现了广泛的参与性。二是主题鲜明,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三是形式多样,体现了内容的丰富性。四是注重成果,体现了合作共享的理念。五是浙江模式,提供中国经验。

(浙江非遗)

香港卫视区域总裁李俊应邀考察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10月9日,香港卫视区域负责人、申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裁李俊女士应邀考察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上海师大非遗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院长赵炳翔、副院长丁宏法、副院长徐君等参加交流会。

会上,赵炳翔首先向李俊介绍了建院历史以及学院情况。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创建于2000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3年的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学院有四个全日制本科专业,两个硕士点。随后,李俊简述了香港卫视的发展状况。会议中,赵炳翔就学院的院训四个“别来”与李俊进行了艺术从业人员的探讨。即,“缺少艺术天赋的,别来;没有献身艺术的决心的,别来;害怕吃苦想偷懒的,别来;想做金丝雀的,别来。”李俊表示,作为学校,有时候比为人父母都要重要,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责任。赵炳翔认同道,学院开展每天早上的晨练,军事化的训练机制,就是要培养艺术类德才兼备的,业界可以用到的人才。

会议期间,香港卫视相关负责人向谢晋影视艺术学院领导展示了两档栏目的合作方案,并得到了陆建非和学院领导的认可。双方就未来的深度合作达成了共识。香港卫视将与谢晋影视艺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挂牌设立产学研基地,共同推进影视艺术人才的培养。香港卫视也将与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传承研究中心联合推出两档节目《求学》《传承》(非遗类)。

(港视江浙传媒中心)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精彩亮相第57届耽罗文化节

金秋十月,受上海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委托、应我友好城市韩国济州道政府的邀请,由上海市群众艺术馆组建的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一行,于2018年10月10日至14日,参加了在济州举办的第57届耽罗文化节活动,为推动我市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走出去,促进上海、济州两地友好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做出了积极努力。

韩国济州古称耽罗国。耽罗文化节是当地集民俗、历史、文化遗产、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盛事。在本届文化节上,上海江南丝竹乐团与韩国大邱市立国乐团、光州市立舞蹈团、清州声乐团和来自日本京都、北海道,中国福建泉州、浙江宁波、海南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艺术团体一并亮相,获得当地市民的广泛好评。

上海江南丝竹乐团抵达济州的当晚参加了此次文化节的开幕式。10月12日,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在耽罗文化广场举行了本次文化节的专场演出。优雅清丽的中国民族音乐与乐团演员精湛的演出引得众多观众纷纷鼓掌叫好。演出最后一曲用江南丝竹形式演奏的韩国民谣《阿里郎》引起当地观众的强烈共鸣,不少观众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伴乐而歌。在专场演出之前,上海江南丝竹乐团还前往具有一百年多历史的济州北小学及附属幼儿园交流展演,让当地的孩子们欣赏到了纯正的江南之声,体验到了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访问期间,上海江南丝竹乐团还与各路演出团队齐聚济州市中心参加了盛大的文化节巡游活动,展示了乐团的风采,拉近了与当地市民的距离。

文化节期间,上海市群艺馆、三林镇与济州道文化体育局局长赵相范和中国驻济州总领事冯春台围绕在上海与济州道友城交流的框架下,双方开展公共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以及在三林镇等古镇举办的上海民俗文化节与耽罗文化节建立互动联系等方面交换了意见,形成了许多共识。

江南丝竹风格优雅、曲调婉丽,既富有江南秀美之风,又尽显都市灵动之韵,是上海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上海市群众艺术馆是该项目的保护单位。此次上海江南丝竹乐团出访韩国,与韩国、日本等艺术团体同台竞艺,为上海的文化品牌在国外舞台展示形象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海非遗)

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扬州举行

10月12日,2018年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在千年奔流的大运河畔“京杭之心”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发表主旨讲话并宣布论坛开幕。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王家瑞,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娄勤俭,WCCO名誉主席、爱尔兰前总理布莱恩·考恩,中联部副部长钱洪山,江苏省副省长王江等出席论坛。扬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谢正义主持论坛。扬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夏心旻发表演讲。

娄勤俭、布莱恩·考恩、郑建邦、钱洪山、王江先后致词。

论坛上,WCCO首席顾问、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周文重和来自国家发改委、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大运河文化旅游投资管理公司的业内专家,分别围绕博鳌经验助推世界运河城市论坛发展与合作、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江苏示范段建设规划、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推动大运河文化带重点项目建设等,作了精彩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由世界运河历史文化城市合作组织(WCCO)与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CNCPEC)主办。本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和世界运河城市博物馆馆长论坛、世界运河城市生态建设论坛、世界运河城市文化旅游合作论坛和世界运河城市运河立法保护论坛等四个分论坛组成,来自全球约30个国家的政要、高级官员、知名人士、专家顾问、运河城市政府官员、生态文化旅游法律专家学者、博物馆馆长、企业家以及国际组织代表、亚非拉媒体记者、中国报业协会百名社长代表等,围绕“世界运河城市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这一主题,分享全球运河文化实践经验,交流全球运河城市发展案例,共同探讨和合作推动运河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扬州日报 吴生锋)

文化和旅游部部长:让非遗带动手艺人致富

2018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在北京举办了“2018文化和旅游扶贫论坛”,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了论坛,并发表了主旨讲话。

雒树刚在讲话中指出,要充分认识文化和旅游扶贫的独特优势,把握文化和旅游领域扶贫工作着力点,用非遗技艺打开市场,带领乡村手艺人脱贫致富。

众所周知,农村、乡镇因为交通等因素影响,比起城市的开放程度而言更为封闭,成为工业化程度最轻的地区之一,因此,在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中大型城市一大截的同时,也相对更为完整地保留和传承了非遗技艺。而继承了传统非遗技艺的乡村手艺人,大多数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生活比较拮据。

因此,在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之一,《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全面实施的当下,对乡镇扶贫工作的重点就落在了对非遗技艺与传统工艺的再开发,通过发掘非遗资源在文旅市场的人文优势,带动乡村手艺人脱贫致富。

为此,论坛上提出了加强艺术创作生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完善支撑保障体系的要求。

这些要求,聚焦于当下乡村手艺人脱困所面临的困境,一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脱离现今文旅市场中消费者的精神需求;二是直销形式落后,缺乏全渠道整合营销服务。在文化旅游逐渐兴起的现今,人们对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需求提出了更高的审美水准,而乡村手艺人缺乏专业学术素养,在自主创新方面能力不足。其次,因为家庭作坊式的自产自销,往往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到市场信息,所生产的工艺品也往往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去甚远。

另一方面,在文旅市场中,乡村手艺人更依赖于面对面交易的销售方式,渠道较为单一,并对互联网营销手段知之甚少,同时网络中缺乏权威和信用的营销服务平台为其提供服务,限制了传统工艺和非遗技艺的推广传播与销售。

因此论坛中提出,加强艺术创作生产,通过产学研一体、“高校设计,手艺人制作”的合作模式,提高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文化内涵,以满足消费者日益提高的审美水平;推动文化产业形成生产、运输、营销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各司其职,让乡村手艺人能专注于技艺上的提升;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旅游服务体系,开展旅游节等一系列文化活动项目,为手艺人提供新的增收渠道。

现今,非遗技艺作为一项重要的旅游资源而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价值,随着文化旅游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非遗技艺必然被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真正的价值。在未来不久,非遗将不止是乡村脱贫之路上重要的手段,更将会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

(上海非遗)

“档案视角:海上非遗摄影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

2018年10月31日-11月11日,由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组委会主办,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和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协办的“档案视角:海上非遗摄影展”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

宝山区副区长陈筱洁、国际民间艺术组织荣誉副主席伊廷、国际民间艺术组织亚太区执行秘书长文亨硕、比利时鲁汶大学教授、民间艺术弗兰德学院主席莱克曼、宝山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赵剑瑾、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馆馆长潘岚、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常河、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忻雅华、上海民间文学家协会秘书长刘祎呐、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姚奕、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主任陆建非,本次展览策展人王南溟、郭金荣等出席了10月31日下午举行的开幕式。

苏光禧、何晓平、黄夏、陈鸣忠、孙治未、胡仲梁、汤惠宗、郭甫强、王宣言、金大建、胡家龙、蔡建军和黄莺等13位摄影者历经4年,以海上非遗为对象拍摄了宝山区、松江区、崇明区、奉贤区、嘉定区、浦东新区等地16个非遗项目。本次展览展现的非遗项目涉及原发地的故事、传承人和环境的纪实,从由来、内涵到社会影像递进展开,用情节的空间、视角和距离的组接,以及光、影的渲染,让观赏者直观地从形态上了解有地域深度、人文厚度的上海民间文化。

今年是第十届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本次展览也是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项目之一。

(费毅)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海非遗专题展吸引众多中外媒体

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隆重开幕。根据进博会新闻宣传工作总体部署,由市政府新闻办、市文广影视局联合策划举办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展在进博会新闻中心同步开展。展示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等到展区视察,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

本次展览专为进博会新闻中心度身定制,面向中外媒体记者观众,主题确定为“生活中的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旨在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让媒体观众切实感知“传统文化触手可及,多彩非遗就在身边”。展览精选上海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资源,品类丰富,动静结合,努力在进博会新闻中心打造一扇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

本次展览邀请同济大学设计团队精心策展,采用静态展品环抱互动体验区的格局,中部以半透明垂幔隔断,增强空间层次感,整体风格清新雅致,共展出富有上海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4项,展品共计56件(套),包括上海剪纸、顾绣、嘉定竹刻、上海灯彩、上海面人赵、徐行草编、上海绒绣、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朵云轩木版水印技艺、上海民族乐器制作技艺、连环画、海派旗袍制作技艺、中式服装盘扣制作技艺、兰花栽培技艺等。展示期间,还邀请了6位传承人每日轮流在现场与媒体记者观众进行互动展演。

展览自11月4日开启预展以来,媒体观众络绎不绝,拍摄、采访、直播的记者们常常将展区围得水泄不通。其中,最受欢迎的是位于展区中心位置的互动体验区。11月4日、5日,上海剪纸传承人李守白及其女儿、青年剪纸艺术家李诗忆在互动体验区一展身手,剪刀上下翻飞之间,一幅幅灵动佳作跃然纸上。两位传承人当场创作了许多带有四叶草造型和吉祥物主题作品,憨态可掬的剪纸版进博会吉祥物“进宝”尤受欢迎。

短短两天时间,展区累计接受了40余家中外媒体的采访。

互动体验结束前,传承人还贴心地将期间创作的不少剪纸作品留在展台上,并留下“请带我回家”的卡片,供记者们免费自取。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剪纸作品备受追捧,没多大工夫,满满一桌的作品就被记者们“一扫而空”。

(文化上海)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举行

2018年11月10日至11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高峰论坛暨第四届城市社会与文化建设博士博士后论坛在四川文化艺术学院举行。

本次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民俗学所联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四川大学2011计划-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濒危活态文献保护研究团队、西南民族大学彝学学院、上海添工传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三江品源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联合协办。

本论坛是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开拓与合作,强调地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创产业发展与研究,加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研究院、民俗学所与省外高校、企业等单位交流,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城市文化论坛)

上海市“非遗在社区”工作指导会在长宁召开

2018年11月13日,为加强非遗在社区工作专业指导,加强各区经验交流,协调解决问题和困难,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第二片区)工作现场指导会在天山街道举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副局长尼冰、长宁区文化局局长方雷、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公共文化处(非物质文化遗产处)副处长葛永铭、上海市群众艺术馆副馆长,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龚毅、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主任张黎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陈勤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独角戏”代表性传承人姚祺儿、上海大学教授蓝凡、中国社会音乐研究会名誉副会长侯小声、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原副所长方阳应邀出席。

来自长宁、闵行、普陀、静安、金山、青浦六区的文化(广)局分管局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非遗保护”工作者、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非遗”传承人代表与“非遗”保护专家在会议中对于“非遗在社区”工作内容进行了交流互动。

近年来,长宁区“不拘一格”给予各类文化人才开辟绿色通道,吸引市级及以上的品牌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及文化赛事等入驻长宁,精心呵护非遗项目“落地生根”“枝繁叶茂”,“非遗在社区”共开展传习课程千余场,受益家庭数万户,紧抓社区阵地,令更广泛的受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走进“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

(长宁民俗)

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举行

2018年11月15日至21日,2018大世界长三角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大世界城市舞台中国魅力榜(长三角非遗展演项目榜)发布活动在上海大世界举办。

来自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传承人们以专场展演、展示互动的方式,为大家带来丰盛的非遗大餐。

本次活动指导单位为中华文化促进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由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上海大世界、上海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联盟主办,上海市宝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江苏省南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徽省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

本次活动以各省专场的形式逐一呈现。经各省非遗中心推选,宝山及黄浦区、宁波市、南通市和宣城市,分别代表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为大家带来了长三角各地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展演每天5场:一楼中央舞台每天3场,每场1小时;二楼戏曲茶馆每天2场,每场30分钟。沪剧、江南丝竹、姚剧、甬剧、山歌、童子戏、花鼓戏、黄梅戏等精彩纷呈。互动展示区带来各地工艺精品,徽墨制作技艺、宣笔制作技艺、骨木镶嵌、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罗店彩灯等。

21日下午,2018长三角戏剧曲艺保护发展交流会在二楼戏曲茶馆举行。江、浙、沪、皖四地的非遗专家、保护工作人员就如何振兴戏剧曲艺类非遗项目进行交流,共同推动长三角传统文化保护发展。

(上海非遗)

上海师范大学“顾绣”入选首批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教育部官网日前发布,经高校自主申报、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推荐、专家遴选,教育部拟认定上海师范大学“顾绣”、复旦大学“吴越踏歌”、同济大学“京昆”、上海中医药大学“五禽戏”、上海戏剧学院“木偶皮影”、上海大学“中华古诗文吟诵和创作”等55个传承基地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顾绣”是江南刺绣艺术的代表,是民间绣艺与文人画结合的产物。源起于上海的松江,代有传人。2005年上海鲁克龄先生花费25年的心血,挖掘整理顾绣的资料,摸索了“顾绣”的技艺,建立了露香园顾绣研究所。2006年,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江南各项“非遗”项目中的先行者。

(上海师范大学)

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委会年会在三亚市召开

2018年11月29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2018年度工作会议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来自全国的非遗教育研究专家和专委会成员代表50余人莅临参会。会议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主办,中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承办,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三亚弘扬华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协办。中陶会常务副会长吕德雄、副会长陆建非到会指导。

会议由中国陶行知研究会非遗教育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于日锦对2018年专委会工作作了总结,对新一年专委会工作作了总体规划。本次会议讨论的议题是非遗教育与立德树人”,与会代表就“非遗教育如何成为立德树人的根本”的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为非遗教育成为文化自信建设主渠道问题达成共识。

会上还对过去一年里非遗教育研究工作成绩突出的广州轻工职业学校等10家单位,授予“中陶会非遗教育实验学校”荣誉称号。会议邀请了非遗教育研究专家马文辉教授、陆建非教授、练玉春博士到会作了专题报告。

(安徽省行知学校 张 斌 张崇福)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上海文化
上海电力大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上海之巅
与文化遗产相遇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Tough Nut to Crack
谁远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