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分析
——以“毛泽东因素”为视角
2018-01-23
邓小平成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以下简称“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同领导核心毛泽东的影响密切相关。“邓小平辉煌一生,对他影响最大的,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还是毛泽东。”*刘强伦、汪太理编著:《邓小平卓越智慧》,当代中国出版社2001年版,第416页。在中国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他的影响,包括毛泽东的垂范和教导、提携和培养、信任和器重、评价和推荐等,众多因素叠加作用在一起,使得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在党内崛起,并最终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而且“在从相识到毛泽东去世的时段内,两人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决定着他们关系的走向与结果”。*何友良:《高山流水峨峨洋洋——读余伯流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党史文苑》2011年第15期,第50页。故而可把上述因素称为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毛泽东因素”。探究这一问题,可以推进对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相关问题*目前关于相关人物成为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研究成果主要有王双梅:《刘少奇是怎样成为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兼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党的文献》1998年第5期,第24-30页),谢俊春:《论周恩来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缘由》(《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第4期,第33-37页),江泰然、许凤华:《朱德与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形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第29-34页),蔡庆新:《历史的选择——任弼时成为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背景初探》(《人民日报》1999年4月27日,第11版),江泰然:《陈云是如何进入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第28-33页)等。依笔者所见,尚无专文论述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成果。和深化对两大伟人生平思想的研究,揭示中央领导集体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毛泽东的垂范和教导:邓小平成为“毛派的头子”和“始终坚持正确路线”的代表——奠定其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政治基础
邓小平作为“毛派的头子”的历史遭遇,源于毛泽东早期对他的垂范引领和教导。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邓小平第一次见到毛泽东,领略了他的政治风采和超凡智慧,记录下他的“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发言,为其高瞻远瞩和坚强无畏的气魄所折服,从心底赞同他的主张。由此,邓小平的革命实践就与毛泽东及其思想紧密联系起来。此后,在中共中央机关工作的邓小平通过毛泽东写给中央的报告等渠道,逐步了解并学习了其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经验。毛泽东的成功探索和理论魅力深深吸引了他。邓小平“对毛泽东早期创建农村红色根据地的成就深怀敬意”。*[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50页。1929-1930年间,邓小平参照朱毛建立革命武装的经验,在广西发动了百色起义、龙州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这些革命斗争是邓小平躬身实践毛泽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和“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物。他的军事知识是从赴沪汇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情况的陈毅那里,“听了不少东西,后来搬到红七军去用”;*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512-513页。在右江地区开展土地革命的做法,是他“从由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的报告……学习的经验”。*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第240页。邓小平对朱毛红军非常仰慕。他指挥的红七军明确提出了“扩大红军割据区域,迅速与朱毛汇合”*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的目标;百色、龙州起义的发展方向是:“推向湘、粤边发展,以造成与朱、毛、彭、黄会合的前途”。*《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第59页。在上述方针指引下,邓小平率部转战千里,奔向朱毛创建的中央苏区,汇入中央红军斗争的洪流中。自1931年到中央苏区工作后,目睹根据地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经过对毛泽东的多方了解和对苏区实际的现实判断,邓小平确认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方向。为此,他衷心认同和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尤为赞成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早期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的垂范教导和邓小平对其正确路线的关注、效仿与践行,就成为中央苏区时期邓小平坚定支持毛泽东的动力。
到中央苏区不久,邓小平即因支持毛泽东而遭遇了错误路线的严重打击。1933年初,博古等全面推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反对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他们排挤、打击拥护和执行毛泽东正确主张的人,在中央苏区发动了一场严酷的党内斗争。毛泽东遭受排斥,被剥夺对党和军队的领导权。邓小平和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等从实际出发,贯彻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抵制“左”倾错误作法,提出并执行了与其相异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则与方针。他们主张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发展,反对“城市中心论”;主张诱敌深入,反对军事冒险主义;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反对“左”的土地分配政策,等等。这些思想是毛泽东垂范和教导的结果,“邓小平……同毛泽东在思想上是相通的”,*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传(1904-1974)》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207页。也是被苏区的革命实践验证的成功经验。这同“左”倾路线发生根本分歧。临时中央掀起反对以邓、毛、谢、古为代表的所谓“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四人遭到残酷斗争和打击,此即“邓、毛、谢、古”事件。邓小平成为重点打击对象,被扣上“与毛泽东有关系的派别活动”、*《组成一个实行改革的有希望的领导集体》(1989年5月31日),《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11页。“反党的派别和小组织的领袖”*《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210页。等帽子,遭遇批斗、撤职、处分、下放劳动和离婚等厄运。在困境中,邓小平进行了英勇抗争,在原则问题上没有让步,在政治高压下绝不屈服,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政治定力。
“邓、毛、谢、古”事件同邓小平作为“毛派的头子”紧密相联。“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说邓小平“在中央苏区是挨整的,即邓、毛、谢、古四个罪人之一,是所谓毛派的头子”。*《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1393页。故而“毛派的头子”就成为邓小平与毛泽东早期交往的代表性称谓,是两人独特而生动关系的写照,深刻反映了毛泽东对他的重大影响。毛泽东提出邓小平是“毛派的头子”,意指在中央苏区时期,他坚决拥护、实行毛泽东关于反“围剿”作战和根据地建设等正确主张,是忠实执行其正确路线而遭受错误路线打击的代表人物。这表明在中共尚未确立毛泽东领导核心地位时,邓小平就自觉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主动接受毛泽东的教导和影响,成为拥护和捍卫毛泽东及其思想的优秀代表,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和超前眼光。邓小平“认定了或看准了毛泽东创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这个问题上,他比其他领导人认识要早些,而且在此后的生涯中从未动摇过”。*刘培平:《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渊源》,《文史哲》1998年第5期,第41页。从此,奉实事求是为圭臬、经受党内斗争考验和坚定支持毛泽东的邓小平就成为党内“始终坚持正确路线”*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第3页。的代表人物,这也为其后的革命实践所印证。故而说,“邓、毛、谢、古”事件把邓小平划进毛泽东正确路线派别里面,“毛派的头子”是他在毛泽东心目中政治表现的一贯历史定位。
“毛派的头子”的历史定位,奠定了邓小平与毛泽东巩固的政治关联。“自1930年代邓小平作为毛派第一次受到整肃时,他便跟邓有一种特殊的关系”。*[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第24页。“邓、毛、谢、古”事件是邓小平首次在党内重大路线斗争中同毛泽东“结缘”,成为两人相识相交的开端;他以勇敢支持“落难”毛泽东而备受打击的经历,引起毛泽东的格外关注。这一事件使毛泽东真正认识和发现了邓小平。毛泽东“开始注意到邓小平是一个‘原则性’很强的人”;他“从此被毛泽东认为是一条战壕里的人,是可以信赖的人”;这“使毛泽东长期相信邓小平是忠实于自己的”。*刘征:《论毛泽东和邓小平政治生涯的第一次“落起”——以“邓、毛、谢、古”事件为中心》,《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5期,第24页。在此事件后,“毛对邓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别人无法察觉到的信任”。*[澳]大卫·古德曼著,田酉如等译:《邓小平政治评传》,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第222页。该事件也打下了两人“相互信任,深厚的革命情谊源远流长”*王香平:《回望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年谱(1904-1974)〉编者访谈录》,《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第98页。的牢固基础。邓小平在事件中的坚定立场和英勇表现,赢得了毛泽东的信任与器重,奠定了两人长期巩固的政治关联;坚持实事求是路线的两大伟人,在共同的革命事业和患难与共的经历中,建立起真挚深厚的革命情谊。
“邓、毛、谢、古”事件和“毛派的头子”角色蕴含了邓小平政治地位提升的特质与合理内核。在“左”倾路线控制中央背景下,邓小平等人奋起抗争,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促使遵义会议成功举行,使党重获新生,并将毛泽东推到历史前台。邓小平为之作出特殊贡献。在此抗争中,邓小平经受了党内斗争的严峻考验,做出了非同寻常的正确抉择,从而为他在其后的党内斗争中始终坚持正确路线并脱颖而出打下基础。并且在“左”倾路线占据统治地位的形势下,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同“左”倾教条主义进行坚决斗争,旗帜鲜明地坚持彼时“靠边站”的毛泽东的正确路线,体现了他信念的坚定和政治的成熟,展现了他矢志不渝和坦荡无私的人格魅力,显现了他善于独立思考和不迷信盲从的思想本色,这些优秀素质是他后来职务提升和担当重任的关键因素。“邓、毛、谢、古”事件“更重要的是表明邓小平能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坚定不移地执行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刘强伦、汪太理编著:《邓小平卓越智慧》,第419页。这也是毛泽东对其重要评价“政治思想强”的最早注脚和最好例证。遵义会议前两人的特殊交集和邓小平在事件中的立场表现,是其后毛泽东器重和提拔他的历史渊源与政治前提。“由于这段渊源,从遵义会议到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重用邓小平,直至进入中央,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黄少群:《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政治生涯》,《百年潮》2014年第12期,第9页。而在举荐他担任总书记的评语中,毛泽东强调“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96页。特指他作为“毛派的头子”的历史表现。故而说,“邓、毛、谢、古”事件是邓小平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历史原点,“毛派的头子”则揭示了其中的内在逻辑和历史必然性。
二、毛泽东的提携和培养:邓小平“担任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奠定其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资历基础
遵义会议实现了邓小平政治生命的根本转变,是其革命生涯的新起点。在实际工作和革命斗争中,毛泽东认定邓小平是个人才。基于此,他“把邓从基层提拔了上来,使他重新登上个人升迁的漫长道路”。*伍国用、袁南生编著:《中外名人看邓小平》,湖南出版社1994年版,第71页。遵义会议前,“毛泽东开始有了发言权后,在他的影响下,中央任命了邓小平为中央秘书长。”*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第349页。他进入毛泽东的用人视野,初次在其身边工作,并以此身份参加了遵义会议。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领导地位的同时,也“改变了邓小平的低级地位……他从政治上的底层上升到参与毛泽东的高层梯队”,*[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著,过家鼎等译:《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页。使他成为“以后几十年里革命武装力量和党的领导层的一位主力成员”。*[匈]巴拉奇·代内什著,阚思静、季叶译:《邓小平》,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版,第85页。此后一直到党的八大期间,在毛泽东提携和培养下,邓小平长期“担任党和军队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第3页。相继成为人民军队“统兵大员”,战略区、方面军和大军区的主要领导人以及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是毛泽东麾下忠诚得力的干将与助手。
遵义会议后,邓小平逐步成为人民军队主力部队“统兵大员”。“随着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领导地位的日益确定,在毛泽东的政治光环的笼罩下,邓小平这颗政治新星也冉冉升起了”。*黄少群:《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的奋斗史》,中国发展出版社2015年版,第514页。毛泽东开始着力提携和培养邓小平。“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提名下,邓小平重新回到部队任职。”*蒋永清:《邓小平一个鲜为人知的自我评价》,《北京日报》2014年6月30日,第19版。他被中央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这使他不仅重回军事斗争前线,而且进入主力队伍并担任关键领导职务,因而对其事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步”。*《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236页。自此,邓小平的职务不断擢升,他迅速跃升为人民军队重要将领。特别在1936年5月至1938年1月不足两年的时间内,邓小平的职务接连有五次频繁而快速的提升和调整,他先后被任命为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兼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和一二九师政治委员。其中被任命为一二九师政委,则使他成为“独当一面的统兵大员”*余伯流:《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第65页。和主力部队的统帅,奠定了他“在中共党内、军内的重要地位”,*龚育之等:《重读邓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被认为是他建国后出任党中央总书记的“历史起点”和“登上中国政治和军事大舞台的一个重要关节点”。*曹应旺:《用心触摸领袖》,四川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17页。他之后的显要职位皆以该职务为平台而形成。“从长征后期到抗战初期,邓小平的……职务一步步提升都与毛泽东在党内地位的逐步提升相关联。”*王香平:《回望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年谱(1904-1974)〉编者访谈录》,《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第98页。这一阶段邓小平之所以能迅速成为人民军队重要将领,同毛泽东的提携和培养密不可分,“不可或缺当时已经主导我党军事工作的毛对他的格外关注”;毛泽东对他“器重有加,破格提携”;*宋毅军:《邓小平心目中的毛泽东:领袖·导师·战友》,《党史博采(纪实)》2013年第10期,第6页。“毛在西北建立根据地后不久便对邓小平委以重任”。*[美]傅高义著,冯克利译:《邓小平时代》,第22页。资料显示,上述邓小平职务的多次提升,其中担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副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都是毛泽东提议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258页。可以说,遵义会议后邓小平跃升为人民军队重要将领同毛泽东成为最高统帅的过程是一致的。
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相继并长期出任战略区、方面军和大军区的主要领导人。抗战时期,毛泽东被推上党中央主席等位置,其领导核心地位得到巩固。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毛泽东对邓小平进一步委以重任,故而其职位继续提升,成为战略区、方面军和大军区的主要领导人。“抗战时期是邓小平一生中第一次长期担任一个大战略区的主要领导人”。*王雷平:《2003年以来关于抗战时期邓小平思想与实践研究述评》,《党史文汇》2014年第9期,第62页。1942年9月,兼任太行分局书记的邓小平“逐步成为统一领导整个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党政军群工作的主要领导人”。*《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494页。194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邓小平任北方局代理书记,这使他“成为全国抗战后期华北敌后党、政、军的最高领导人之一”,*《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538页。并首次独当一面地主持一个大战略区的工作。此后,邓小平连续担任三大野战军(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的政治委员、三大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中原军区和西南军区)的政治委员和四个大区(晋冀鲁豫中央局、中原局、华东局和西南局)的中央局书记或第一书记,成为“担任大区中央局书记职务和次数最多”*陈晋主编:《走近邓小平》,同心出版社2004年版,第12页。的领导人。并且他同时出任战略区、大军区和方面军的主要领导人,如1948年5月,中央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领导,决定邓小平任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暨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上述厚重资历在领导人的任职中是罕见的。建国初期,邓小平以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和西南军区政治委员等身份,主持西南地区党政军的全面工作,是全国六个大区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从抗战初到建国初,毛泽东是中国革命的掌舵者,邓小平则是其统率下的军队和地方党的重要领导人。
主政西南不久,邓小平开始成为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在西南主政期间,邓小平“治党、治政和治军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并有了新的全面的提高,为他走上中央领导岗位创造了条件”。*杨胜群等:《邓小平前七十年生平思想的全面展示——〈邓小平年谱(1904-1974)〉内容介绍》,《人民日报》2010年5月25日,第16版。1952年7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将邓小平从西南调到北京,这使他从主政一方的地方大员走上中央领导岗位。“这次调动在其一生中最具有决定意义,在此前的整整15年间,他一直在地方工作”。*[英]理查德·伊文思著,田山译:《邓小平传》,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3年版,第135页。邓小平是当时大区(华北局除外)第一书记中最先被调到中央工作的领导人。毛泽东逐步赋予其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任,他因此担任党和国家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从1952年至1956年,邓小平相继出任政务院(后改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军委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等要职,并先后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委,是党、国家和军队的重要领导人。“在短短四年内,邓小平由政治局之外的一个地方负责人,一跃而成为中国大陆最有权势的六个领导人之一”。*[英]理查德·伊文思著,田山译:《邓小平传》,第160页。邓小平进入党的最高决策层,“这是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而决定的。”*黄少群:《毛泽东与邓小平的政治生涯》,《百年潮》2014年第12期,第13页。
纵观遵义会议后邓小平职务升迁的历程,可以说是“毛泽东一手提拔起了邓小平”。*黄少群:《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的奋斗史》,第514页。从抗战初到建国初,邓小平军政兼任,一直是独立领导一个主力方面军和主持一个大战略区的工作。长期出任方面军和战略区的主要领导人,担任军队和地方党的双重要职,使邓小平独当一面,积累了多方位的工作经验和经历,“既有具体负责一方面工作的经验,也有单独主持全面工作的经历”。*王香平:《回望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年谱(1904-1974)〉编者访谈录》,《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第95页。初到中央任职的经历则使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岗位上得到锻炼,是他迅速进入中央最高层的过渡。在毛泽东提携和培养下,邓小平长期担任关键岗位的重要领导职务,具备从地方到中央、从政治到军事等诸方面的工作经历;他在众多的领导岗位上得到历练,具有丰富的革命实践活动,拥有不同领域的工作经验;既能治党治军,又能治国理政,成为政治履历最丰富、最全面的领导人,因而是最有发展前途的领导人。这些经历和资历为邓小平发挥才干、作出贡献与扩大影响等提供必要条件,从而为他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打下坚实基础。
三、毛泽东的信任和器重:邓小平“一直处在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并立下赫赫战功,取得卓著政绩——奠定其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贡献基础
“1935年以后,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做出的贡献,已较此前大得多”。*周一平:《邓小平生平研究史》,甘肃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0页。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拔邓小平担任军队和党的要职,为其大力施展才干开辟广阔空间,开启了他更为光辉的革命历程,开始了他与毛泽东更为全面深入的交往合作。“毛泽东处在运筹帷幄的核心领导位置,邓小平是实现毛泽东谋略的爱将”。*帅文洁:《风雨情切两伟人》,《党史天地》2004年第8期,第18页。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吃得透,用得活,把握得准,很好地贯彻了其高超的政治和军事战略。而他在革命斗争中显露出的杰出才干,也日益受到毛泽东的赏识和器重。毛泽东对他寄予厚望,关键时刻屡屡委以重任,这使他在中国革命的征程中始终处于重要位置。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邓小平“坚决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决策……一直处在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处在对敌斗争的最前线”,*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第3页。并建立赫赫战功。邓小平不负毛泽东信任和器重,勇挑重担,不畏艰险,奋力开创新局面,取得卓著政绩,体现出作为卓越领导人的非凡胆略和睿智。
“抗战时期是邓小平在军事、政治上逐步走向成熟和辉煌的时期”。*王香平:《回望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年谱(1904-1974)〉编者访谈录》,《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第95页。抗战之初,邓小平被任命为129师政委。该师“主要有反对毛泽东的张国焘所领导的第四方面军组成”,*张曙:《“文革”初期的毛泽东与邓小平》,《党史博采》2004年第8期,第5页。战将云集;派年轻的邓小平任职并与著名军事家刘伯承搭档,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器重邓小平、信任邓小平的一个重大决定”。*曹应旺:《用心触摸领袖》,第117页。邓小平“担负起依托太行、太岳山区创建晋冀豫边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291页。他与刘伯承率部在华北前线坚持抗战,创建了晋冀豫和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并发展为晋冀鲁豫解放区,成为“拥有2400万人口、30万军队的全国最大的解放区”。*《邓小平伟大光辉的一生》,《求是》1997年第5期,第19页。在华北敌后抗战进入最艰苦阶段、根据地面临空前严重困难背景下,代理北方局书记的邓小平全面“担负起领导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重任”,*《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求是》1997年第5期,第4页。“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表现出一个战略家统揽全局、果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金冲及:《邓小平和20世纪的中国》,《党的文献》2004年第5期,第38页。他领导全区军民进行建党建政建军活动,“胜利地完成了中央交付的任务”,*邓榕:《我的父亲邓小平:战争年代》,第495页。为抗战胜利作出卓越贡献。在延安整风确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邓小平是党内较早使用和阐述“毛泽东思想”科学概念的领导人。他在1943年11月明确提出毛泽东思想即中国化的马列主义,党的事业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邓小平在实际工作中竭诚拥护、积极宣传并创造性地运用毛泽东思想,对帮助全党认识毛泽东思想,确立其指导地位发挥了积极作用,作出了独特贡献。
“在解放战争中,邓小平开始担当大任。”*黄少群:《从井冈山到延安:毛泽东的奋斗史》,第514页。在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下,邓小平与刘伯承等密切合作,“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杨胜群等:《邓小平前七十年生平思想的全面展示——〈邓小平年谱(1904-1974)〉内容介绍》,《人民日报》2010年5月25日,第16版。展现了杰出的组织领导才能,创造了更加辉煌的业绩。在“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历史时刻,毛泽东和党中央把进军中原的重任交给邓小平。他和刘伯承坚决执行中央从内线转向外线作战的战略部署,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率部强渡黄河天险,长驱直入,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在决定国共命运的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中,中央军委决定让邓小平担任统一指挥中原和华东两大野战军(后改称第二、第三野战军)的总前委书记。中央军委决定:淮海战役“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置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780页。渡江战役则是“总前委照旧行使领导军事及作战的职权”。*《同意三月底渡江作战的计划》(1949年2月11日),《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500页。总前委是两大战役的最高领导机构,邓小平则为战役前线政治和军事上的负责人,承担着毛泽东“我把指挥权交给你”、“交给你指挥了”的重托。由此,邓小平领导了奠定解放江南各省基础的淮海战役,指挥了宣告国民党反动统治覆亡的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是以邓小平为首的总前委执行毛泽东和中央军委英明决策的结果;他在战役中展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指挥才能,为战役全胜作出卓著贡献,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书写了其军事生涯的辉煌篇章。在对国民党战略决战关头,毛泽东委邓小平以重大使命,是对其政治领导和军事指挥才能的绝对信任与器重。
建国初期,邓小平主政西南业绩斐然。毛泽东和党中央将领导大西南的工作重担放到他的肩上,“他掌握了西南地区的所有党政军机构,并就该区所有事务直接向北平的中央书记处负责。”*[英]理查德·伊文思著,田山译:《邓小平传》,第131页。邓小平率部进军西南,解放了云、贵、川、康诸省,参加领导和平解放西藏,实现了全国大陆的完全解放。他主持大西南的全盘工作,领导西南全区进行政权建设、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等工作。邓小平率领西南人民出色完成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土改等运动及各项民主改革,消除民族隔阂,增进民族团结,恢复和发展生产等一系列艰巨复杂的任务,政绩斐然,彰显了主政一方、安邦定局的领导才干。尤其是他在领导改造九十万国民党军队,消灭九十万土匪,发动六千万群众,提高人民军队六十万官兵质量,以担负起新的繁重工作任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业绩。在军事才干外,邓小平进一步显现出极强的政治才干,“突出地表现出他求真务实的思想工作作风和善于把握大局、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开创工作新局面的领导能力”。*《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07页。
进入中央工作后,邓小平在党和国家的各项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毛泽东委其以多方面的领导重任。1953年3月,毛泽东批示:“凡政府方面要经中央批准的事件,请小平多管一些。”*《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1099页。邓小平在党的领导体制调整中被委以大任。1954年4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建立秘书长会议制度,代党中央处理日常工作,任命邓小平为中央秘书长。毛泽东对他说:“中央的事由你们做,对外一律用中央名义,不用秘书长、副秘书长名义。”而“当时党和国家工作的许多重大事务,大都是先经由中央秘书长会议讨论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方案后,提交中央决定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72-973页。邓小平参与处理高饶事件、筹备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中共八大、制定与实施中央许多重大决策等工作,并作出重要贡献。特别在反对高饶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复杂斗争中,他经受了建国后严重的党内斗争考验,表现出极高的党性原则和极强的政治鉴别力。邓小平“对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把握,他实事求是、妥善协调各方关系的工作艺术,他雷厉风行、勇于负责、做事果断的工作作风,都让毛泽东很满意,对他很信任”。*王香平:《回望邓小平的前七十年——〈邓小平年谱(1904—1974)〉编者访谈录》,《党的文献》2010年第2期,第96页。邓小平展现出的品行、才干有目共睹,受到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广泛赞许,他也被作为党的接班人进行培养。
总之,毛泽东信任和器重下,从抗日战争一直到进京工作,邓小平屡膺重任,敢于担当,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出色完成了毛泽东和党中央交付的各项使命任务,从而立下卓越功勋,作出重大贡献,同时也彰显了杰出才干。进言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为党领导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功勋”,“为创建发展新型人民军队、赢得革命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他“为胜利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杰出贡献”。*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党的文献》2014年第5期,第3-4页。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不仅是因为他在民主革命时期建立的功绩,更主要的是建国后他在西南及到中央工作后所表现出的杰出的治国理政的能力”。*杨胜群等:《邓小平前七十年生平思想的全面展示——〈邓小平年谱(1904-1974)〉内容介绍》,《人民日报》2010年5月25日,第16版。
四、毛泽东的评价和推荐:邓小平为全党认识和熟悉,在党内树立并提升威信——奠定其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声望基础
作为党的领袖,毛泽东经常对下属作出评价。而他对邓小平赞誉之多和评价之高,是其他人不能与之媲美的。邓小平在关键岗位和重大斗争中显现出的政治水平与做事能力深得毛泽东的赞许,毛泽东非常欣赏他的行事、作风和作为。邓小平善于在纷繁复杂的斗争中,把马列主义理论同实际情况相结合,坚决而卓有成效地贯彻中央指示。同时,他从一个地区的工作出发,深入调查研究,给中央决策提供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具体生动的经验和带全局意义的政策策略性意见。尤其是他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起草文件、报告和讲话稿等,都简单明了,解决问题,深得毛泽东的好评和喜爱。毛泽东多次肯定并采用他起草的报送中央的材料,视为有创见、具有普遍指导价值而亲加评语,作为中央文件批转给各地参照执行。邓小平在革命斗争中展现出的才华和业绩,不仅获得毛泽东的首肯和称赞,而且得到党内其他同志的认可。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肯定和赞赏性评价,随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而日益加深,这无疑扩大了他在全党的影响,树立并提升了他在党内的威望。
抗战时期,毛泽东公开表示对邓小平的欣赏。邓小平的思维特点引起毛泽东的重视。1938年他在太行山工作时讲过一句话:“一切都是辩证的,一切都是发展变化的。”毛泽东认为这句话很厉害,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实质。一连四五年,他常常提到这句话。*于俊道、邹洋编:《邓小平交往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1945年2月在中央党校作报告时,毛泽东特意说:“邓小平同志讲:事情怎么样办?照辩证法办事。我赞成他的话。”*《时局问题及其他》(1945年2月15日),《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特别称赞邓小平“照辩证法办事”,并号召广大干部学习这一方法。而该方法则是“毛泽东对党内高级干部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一种极高评价”。*彭厚文:《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党史博览》2013年第12期,第5页。同时,邓小平实事求是工作作风也在党内著称。延安整风时,为肃清王明错误路线影响,使全党在毛泽东旗帜下达到团结和统一,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了《六大以来》的党内文件汇编,选用了“邓、毛、谢、古”事件的相关材料,供党的领导干部分清路线是非、总结历史经验时参阅,党内同志肯定了邓小平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坚定地与毛泽东站在一起的正确立场;在其间的一次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动情地说:“反邓、毛、谢、古,是指鸡骂狗,邓、毛、谢、古死了三个人,希望邓要为党争气。”他把邓小平作为党内坚持正确路线的代表人物来褒扬。故而“延安整风也使全党进一步认识了邓小平”。*余世诚:《毛泽东与邓小平》,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版,第61页。整个抗战期间,邓小平“在参与领导、创建和发展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中的出色业绩,他所表现出来的驾驭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决策、领导能力,得到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邓小平传(1904-1974)》上,第580页。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多次肯定邓小平的工作并对其业绩作出高度评价。邓小平从中原新解放区实际出发,对整党、土改和工商业政策等问题提出许多重要意见。毛泽东根据他提供的材料和建议,研究制定了新区土改的政策,决定将土改转为“双减”方针,称赞说:“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可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中,第716页。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部挺进中原对扭转全国战局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高度评价这一战略壮举:“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44页。淮海战役取胜创造了人民军队历史上战役规模最大、歼敌数量最多的光辉记录,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卓越指挥给予高度评价,多次说该战役是“一个伟大胜利”和“具有全国意义的伟大战役的胜利”。*余伯流:《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第110页。1949年4月渡江部队占领南京后,兴奋不已的毛泽东提笔给邓小平等写了贺信和《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七律,对其功绩加以称颂。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同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
建国初期,毛泽东非常集中地赞扬邓小平主政西南的工作。毛泽东多次肯定他对情况的分析和处理计划“是很好的”,工作的部署和步骤“是正确的”“完全正确”;多次称赞他的工作“路线正确,方法适当”“方针正确,成绩很大”;多次对他的工作感到“甚慰”“甚好”;还多次转发他的报告,将西南局有关剿匪、反霸、土改和整风等重要工作的做法推荐给其他大区,强调“一切尚未做到这一步的地方,都应这样做”“所有这些都是正确的,各地都应这样做”“请你们考虑可否仿照西南办法”。*曹应旺:《用心触摸领袖》,第118页。邓小平主政西南显现出的作风、能力和业绩,“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充分肯定”。*《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07页。对他的文韬武略,1951年毛泽东在同民主人士交谈时,脱口称赞道:“无论是政治,还是军事,论文论武,邓小平都是一把好手。”*汪东林:《梁漱溟与毛泽东》,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8页。他获得毛泽东军政皆优、文武兼备的赞誉。毛泽东的这番综合评价,既是对其主政西南工作的肯定,也涵盖了此前一二十年他对邓小平杰出才干的欣赏。
党的八大前,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评价达到高峰,并推荐他进入中央最高领导层。1956年9月,在中共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毛泽东建议设立中央书记处,提议邓小平为总书记人选。他说:“中央……准备设一个书记处,书记处的名单还没有定,但是总书记准备推举邓小平同志”;*《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94页。强调说:“设总书记完全有必要。我说我们这些人,包括我一个,……少奇同志半个(不包括恩来同志、陈云同志跟邓小平同志,他们是少壮派),就是做跑龙套工作的”。*《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95页。可见,邓小平当选总书记已在毛泽东的考量中,并且作为“少壮派”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多年来的深入了解,当着全党70多名中央(候补)委员的面,毛泽东讲了一大段评价邓小平的话,反复表示要为他“宣传宣传”,他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干才,比较能办事。……他跟我一样,有许多事情办错了,也有的话说错了,但是比较起来,他比较会办事。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我今天给他宣传几句。……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邓小平传(1904-1974)》下,第995-996页。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对邓小平讲话内容最多的一次评价。在此,毛泽东把他长期以来对邓小平的看法概括为七个“比较”:公道、有干才、能(会)办事、周到、顾全大局、厚道、公正。这个评价既肯定了邓小平的卓越品行,又赞扬了他的杰出才能;尤令人惊叹的是,毛泽东还两次提到“他跟我一样”,把邓小平与自己相提并论,赞赏之情无以复加。毛泽东的这一相当高且全面的评价,集中了全党共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而他在党的全会上如此热情地推荐一位党内同志,并给予如此高的褒奖,这“无论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在毛泽东的生平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异乎寻常的。”*张兴杰:《论毛泽东对邓小平的政治评价》,《兰州学刊》1997年第4期,第3页。“以毛泽东在党内的崇高威望,以毛泽东战略家的视野和高度,他对邓小平的评价,一言九鼎。”*李洪峰:《战略家邓小平》,新华出版社2014年版,第43页。经毛泽东的鼎力宣传、高度评价和郑重推荐,全党对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邓小平顺利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总书记,正式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
五、结语
综上所述,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一方面是他的才干、能力使然;另一方面,也与毛泽东的器重有着直接关系。”*郑克卿、常志:《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赏识与保护》,《兰台内外》2011年第4期,第57页。“邓小平成为中国革命重要的军事、政治领导者,与毛泽东的支持和信任是分不开的。”*江英:《评温乐群著〈邓小平之初〉》,《中共党史研究》1994年第4期,第90-91页。正如他讲:“毛泽东思想培育了我们整整一代人。我们……可以说都是毛泽东思想教导出来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8-149页。毫无疑问,这里的“我们”,首先就包括邓小平本人。如果没有毛泽东的发现和欣赏,邓小平不可能被提拔到党、军队和国家的重要领导岗位;如果没有长期在关键岗位工作的经历,他“不可能积累起必要的经验、资历和威望”。*彭厚文:《毛泽东怎样欣赏和培养邓小平》,《党史博览》2013年第12期,第9页。故而说,“毛泽东因素”是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鲜明特点和重要原因。
“毛泽东因素”集中反映了从八七会议到党的八大期间毛泽东对邓小平政治生涯的重大影响,全面阐释了中国革命时期两人交往的内在关联。“毛泽东因素”包含了毛泽东之与邓小平关系的诸多层面,其中,垂范和教导是源起,提携和培养是表现,信任和器重是本相,评价和推荐是结果。这四个层面逐次递进、相互交错和紧密相连。“因为他政治上成熟,所以毛泽东信任他;毛泽东信任他,就往往交给他非常艰难困苦的工作,他完成得好,反过来又增加了毛泽东对他的信任。”*陈晋主编:《走近邓小平》,第10页。这种内在逻辑统一于两人的交往合作中,建构起双方在革命斗争中的密切联系,揭示了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丰富内涵。同时,透视毛泽东影响邓小平的“垂范和教导—提携和培养—信任和器重—评价和推荐”等内容,从中管窥了领导核心与重要成员的互动关系,从侧面阐释了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形成的内在机理,深刻说明了邓小平是党的历史上自觉树立和践行“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的杰出代表。
总之,“毛泽东因素”形成了遵义会议后邓小平在党内地位的持续上升态势,使其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变为历史的必然。“毛泽东因素”凸显了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非凡经历、卓越品行、杰出才干和伟大贡献,反映了他与毛泽东交往的历史渊源、政治基础、合作历程和深厚情谊,展示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其他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相比,“毛泽东因素”对邓小平成为重要成员的影响更为突出,并且在其成为重要成员的诸多维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关键角色。“毛泽东因素”是邓小平成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显著特征和主客观因素的综合体现,亦是解读他成为重要成员的一条主线,具有多重价值和重要意义。由于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重要成员是邓小平其后事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故而“毛泽东因素”也为我们解读他成为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等重大问题提供了一把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