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开发对慢城桠溪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018-01-23李梦微

浙江农业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垃圾村民

李梦微

南京农业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5)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当前许多村庄凭借乡村旅游开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游客,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垃圾、汽车尾气、噪声污染,给当地的环境带来了不小的破坏。只要存在旅游开发,当地的生态环境就可能受到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我们在乡村旅游建设中除了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外,还要保证人民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不破坏当地的原生生态环境,使村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 基本情况

桠溪镇位于南京市高淳区,其西北部的“生态之旅”在2010年被国际慢城联盟组织授予“国际慢城”之称,成为中国第一个国际慢城。该区域秉承生态立镇的理念,致力于产业与生态、经济与富民、都市农业与美丽乡村同步发展的“三个同步”[1]。其坚持生态优先,具有资源禀赋优势的同时,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将当地优势放大,把其变成“金山银山”。慢城始终坚持“SLOW”法则,做到不比速度比后劲,不比总量比环境。它坚持持续、低碳、选择、富有的方式,实行立足长远的可持续发展[2]。

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中,李金早表示“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旅游成了人们放松身心的一大休闲方式,乡村旅游凭借其远离城市的独特的田园风光和集观光、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独特优势,广为消费者喜爱[3]。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两者密不可分。从理论上来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乡村旅游的基础,同时乡村旅游的开发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两者呈现良性循环,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乡村旅游开发偏向于市场行为,而生态文明建设偏向于公益行为,这使两者经常发生冲突[4]。当前乡村旅游往往更加看重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生态环境,从而带来许多“反生态”问题,对此应加快乡村旅游经济的生态化转型,让乡村旅游以生态经济和谐发展为核心[5]。乡村旅游开发产生大量垃圾、汽车尾气,建造旅游建筑、水泥路面会永久改变地面的生态环境,游客增多对野生生物造成影响,这些都会影响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极具意义,有利于避免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探寻生态旅游的健康模式。

基于此,2017年5月选取桠溪镇高村进行结构式访谈,以期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桠溪镇生态环境的影响。客观方面主要进行环境现状调查与污染因素调查,主观方面主要进行当地村民的生态保护意识调查。最后通过对桠溪镇的调研,寻找其“治之得宜”之处,学习其将旅游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的方法,为今后乡村旅游开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促进乡村旅游走向可持续绿色发展道路。

2 客观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环境现状

2.1.1 空气

当地村民普遍认为旅游开发后高村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一般来说,乡村旅游开发由于游客增多、汽车尾气增多、污染加大会使空气质量恶化,但是在高村调查得到了相反结果。原因有三:首先,通过访问村民了解到,该村在旅游开发后禁止建设工厂,所以大大降低了工业对于该地区的空气污染;其次,高村位于远郊区,离大都市较远,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影响小;第三,该村原本自然生态的本底好、空气清新。总的来说,高村在进行旅游开发时,当地政府注重生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的道路,保证了当地的空气健康,使该地的乡村旅游开发对空气质量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

调查发现,该地节假日游客量较大,车辆较多,可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较多的客流可能是空气污染的潜在污染源,为了防患于未然,可以对景区客流量进行适度调控,不应一味追求客流的增多带来的经济效益,要保证客流在景区环境的承载力范围内,增加客流量的同时也要保证景区游览质量,保证当地生态环境不被破坏,从而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2.1.2 水

旅游开发后村内增建专门的污水处理站,但仍有一池污水处理效果不佳。

调查发现,村中针对水污染问题,建有专门的污水处理站,村中配套展示有高淳区桠溪镇桥李村高村自然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图和高淳区桠溪镇桥李村高村自然村污水管网分布图,可见当地对污水处理非常重视。得益于旅游开发,高村大部分河流的水质得到了保持或提高,但调查过程村民反映,有一较小面积的坑塘,其污水治理情况并不乐观,走到其周边可以闻到刺鼻气味。据村民告知,每当下雨,地势较高地方污水被冲入此坑塘,长此以往,坑塘里面的污水没有得到较好的治理,导致散发恶臭,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影响旅游景点的和谐美观。总之旅游开发后对水污染处理做出的努力不可忽视,其成效颇丰,但该村污水处理的强度和效率还有待提高,应加快污水处理速度,及时处理生活污水,村民反映的小池污水急需相关处理。

2.1.3 土壤

乡村旅游开发后土地基本流转,村民享受租金分配,对土壤质量变化没有直观的感受。

在乡村旅游开发前许多村民自己种地,使用化肥或者家畜排泄物施肥,在乡村旅游开发后村民基本将土地流转出去,农户享受土地租金分配,大部分村民对乡村旅游开发前后土地质量变化没有直观感受。调查发现,当地土地流转尊重村民的意见,农户较为满意,土地流转后村民发展农家乐接待外地游客,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2.2 污染因素

2.2.1 固体废弃物污染

村民生活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旅游开发后垃圾整治成效大,但仍然存在垃圾处理不及时等问题。乡村旅游开发前,高村村民的垃圾处理方法绝大部分为随手丢弃,不进行集中处理,这严重污染了当地的环境,有碍村容的美观。乡村旅游开发后,政府组建了专门的环保队伍,对村中进行打扫、垃圾收集。村中垃圾整治的成效较大,如今高村道路整洁,居民家中垃圾有专人收集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高村的村容村貌。但其中也有些不足,有村民反映,高村对垃圾的治理停留在表面,村内对垃圾进行收集后,将其堆在一起,形成垃圾集中区,对其进行填埋或者焚烧处理不及时。调查发现,垃圾集中区垃圾成堆,气味较为难闻,蚊虫多,这需要村中加强对环保队伍的管理,及时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处理,避免垃圾堆放过久产生恶臭,污染环境,影响村民及旅游者生活。

乡村旅游发展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部分村民认为,高村在发展旅游时游客产生大量垃圾,带来了污染。高村作为桠溪镇国际慢城六个自然村中的一个,以著名的花海、优美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观光游客。随着大量游客进入乡村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生活垃圾,如农家乐的剩菜剩饭、零食包装袋、塑料袋、瓜果垃圾、粪便等。旅游产生大量的垃圾不集中及时处理会招惹蚊蝇、滋生细菌,影响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以及村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随着高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垃圾的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如不及时集中处理,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仅影响村容,更会成为牲畜和人健康生活的威胁。

2.2.2 排泄物污染

乡村旅游开发前,高村村民对各种排泄物的处理方式为直接倒入农田,当作有机肥料;乡村旅游开发后,排水排污管道进入千家万户,村民日常排泄物统一排入下水管道,而家畜排泄物则继续当作有机肥为自家菜圃施肥。但是由于家畜放养需要,农村道路上经常出现家畜排泄物,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清理,有些也会伴有一些恶臭,较轻微得影响了空气及村内生活环境。旅游中旅客对农家乐、土产品如土鸡、土鸭、土鸡蛋等有较高的需求,农家乐及农产品的买卖也成了高村新的经济发展点,但发展农家乐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清理家畜排泄物。

2.2.3 秸秆焚烧污染

乡村旅游开发前,部分高村村民对秸秆的处理方式为焚烧,部分村民的处理方式为作为燃料燃烧,由于秸秆焚烧能量利用率低,并且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大量烟雾,这种秸秆处理方式严重危害环境,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在旅游建设开发后,村民表示,村中有相关规定“严抓严打秸秆焚烧”,在该项规定下村中秸秆焚烧现象不再出现,空气环境质量相比之前有较大的提升。在我国广大农村,夏收及秋收后会产生大量的秸秆,这些秸秆除作燃料、还田外,大部分就地焚烧,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地破坏。

3 主观调查结果与分析

主观部分主要调查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包括村民对高村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注程度,村民认为保护生态环境是“人人有责”还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调查结果显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注程度与年龄和受教育程度有关。年龄较小的村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民普遍具有更好的环保意识。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表示,在接受调查前没有思考环境保护相关问题。这与环保宣传与教育有关,年纪较小或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村民接触过较多的关于环境保护的话题,在被问及“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关注程度”问题时,会得到比较关注的答案。

在“环境保护是谁的责任”的问题上,大部分不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村民认为环境保护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问题的村民认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但愿意付出自己的资产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者较少,生态支付意愿较低。在村庄中,村民即便有环境保护人人有责的意识,其经济实力相对来说较为薄弱,很难再支付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费用,部分村民认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虽然人人有责,但是个人力量有限,环境治理工作主要需要依靠政府。

总体来说,虽然高村已经经过了美丽乡村建设,村民的生活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当地政府仍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意识和生态补偿的社会认知度,有效提高居民的生态建设参与度。当然除了加强政府的宣传教育,我们还可以通过市场经济的手段,让参与居民获得生态建设的收益,将生态服务功能补偿建设成为能够盈利的事业,然后形成政府、居民共同参与共同分红的项目,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居民生态建设的参与度,而且能有效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建设的效率。

总而言之,只有当每一位村民都有了关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意识,感受到了保护生态环境任务上每一个个体的责任,高村的生态环境才能持续地改善与提高,村民才能享受到长久宜人的生活环境。

4 小结与建议

4.1 小结

总的来说,高村乡村旅游开发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而优美的生态环境又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发展,两者呈现相互促进的关系。乡村旅游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促进作用不容忽视,如乡村旅游开发带来的相关政策,关停村中及周边地区工厂、增设专门的污水处理站、组建专门的环保队伍对路边及家中垃圾进行收集处理、在村内各户增设排水排污管道、严抓严打秸秆焚烧等,这些都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但是旅游开发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污水处理问题、垃圾处理问题、家畜排泄物问题等。总之,高村的生态治理成效显著,乡村旅游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大于乡村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作用。经过乡村旅游开发的治理,高村的空气质量、水质都有所提升,垃圾处理方式、排泄物处理方式、秸秆处理方式更加科学环保。

4.2 建议

4.2.1 政府政策支持生态环境建设,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投入

桠溪镇生态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多年来,桠溪镇秉持生态立镇的理念,找到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调查中了解到,高村生态环境整治的资金来源于政府,并且政府针对当地生态进行了许多限制性规定与整治。在高村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禁止村中修建工厂,明确该地不作为工业开发区;在村中修建了污水生态处理设施;对环境进行绿化美化,建立绿化日常养护制度;推广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实行垃圾分类并且每天有环卫专业队伍进行清扫;在村中实行“六清六建”工程等。

对于一般性的村庄乡村旅游开发中,虽然生态建设人人有责,但是村民力量有限,政府在生态建设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政府的政策支持对于乡村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只有政府真正做到重视生态,以生态为根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并且将这种重视切实体现到战略与投入中,才能真正促进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4.2.2 对村中客流量的调控必须以景区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

乡村旅游开发中,在增加客流量的同时要将景区游客量限制在当地环境承载力范围内,并且注重景区游览质量,切不可盲目吸引大批游客。过多的游客会带来大量污染破坏环境,给景区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压力,同时造成景区超载挫伤了游客兴趣,难以获得可持续的经济效益。

4.2.3 乡村旅游开发应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放大自身优势

桠溪镇的发展充分结合当地的特色,当地没有大型工业企业,靠工业带动经济增长不可行,也会带来大的污染,影响当地村民生活,当地政府在规划时结合其资源禀赋优势,放大其生态优势,用生态优势弥补其工业上的劣势,找到了具有桠溪特色的旅游道路。

4.2.4 乡村旅游应坚持生态优先,重视可持续性发展与低碳发展

乡村旅游开发突出游览功能和生活功能。而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既可以保证游客的观光质量,又可以保证村民的生活质量,同时更好的生态环境还会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当地经济增长,可见“生态优先”的必要性。发展乡村旅游,应意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乡村旅游应把维持当地生态环境的原始纯净性作为重要任务,切不可为了追求过快的商业利润,而大量引入各种商业店铺,将原本的田间小路变成商业街,这就失去了乡村旅游的本真。各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名片”主要依托于其有特色的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有趣的民俗、传统的手工艺,这种回归本真、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乡村旅游,才是游客真正喜爱的,而乡村旅游中重要的生态环境是需要政府着重注意的,保证这些才能使乡村旅游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

4.2.5 乡村旅游应坚持可持续理念,杜绝盲目追求短期GDP增长

调查结果表明,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应放低短期对GDP的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生态经济的增长,同时注重增加生态投入,只有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长久并且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4.2.6 提升当地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促进乡村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需要提升当地村民资源保护意识,改变农村传统的不利于生态环境的生活方式,如乱扔垃圾等习惯。村委会应加强宣传,让村民真正意识到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才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从村民本身做到切实保护环境。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垃圾村民
环境保护
科学种植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垃圾去哪了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倒垃圾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