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母恩
2018-01-23樊海鹏
樊海鹏
昨晚,我又梦见了母亲。梦境中,母亲和我一个灶上,一个灶下在做晚饭。灶膛的火光一闪一闪映照着母亲的脸,端庄而慈祥。母亲边忙边和我说着话,厨房狭小的空间里弥漫着开心、温暖的气氛。突然,我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这是梦境!于是我竭力想延续梦境,想让这暖心的场景再延长下去。然而这梦境却消失了。但我从梦中醒来,泪水早已湿了枕头。
母亲的一生是刚强、辛劳、付出的一生。
母亲生于1940年,刚20岁时,她的父亲便因病去世。姥姥是个缠了脚的老太,在那个众所周知的饥荒年代,母亲带领姐弟五人,分工协作,挖野菜、搞食材、弄柴草,一家人竟然安全度过了那个饥荒时段,这全凭了母亲的吃苦能干。
1962年,母亲嫁给父亲。父亲虽是兄妹中的大哥,但有公职,常年在外,再加上奶奶生性柔弱,母亲又老嫂如母般扛起了照料弟弟妹妹的担子。
1981年,42岁的父亲因病在经过两年的奔波治疗且几乎花光家中所有积蓄后离去了。母亲边流泪边着手准备父亲的后事。在母亲坚毅沉着的表情里,我知道,她已经做好独自支撑这个家的准备了。
在后来的日子里,母亲像男人一样在田里劳作,收、种、犁、耙的农活她都会干,就连农活中技术含量最高的“扬场”,她都干得和男人一样娴熟。母亲干活总是不惜力。一年秋天,她一早起来饭没吃一口就下地割豆子,到中午时一亩多的豆子已所剩不多,她想坚持一下一口气割完再回家休息,直到下午三点多,所有割完的豆子才全部装上车,此时母亲又累又饿,晕倒在地,并由此落上了胃病。母亲还养猪养鸡,精打细算,我们家的日子居然过得较同村人家殷实了许多。
母亲读过两年小学,识字不多,但对我们姐弟的教育却历来严格。母亲总说,做人要厚道实在,对有难处的人要伸手帮助,不能有坑害别人的想法。这些话看起来虽不深奥,但让我们姐弟一生受益。在学业上,母亲常叮嘱我们好好学,考上学,当个公家人,能为老百姓办点事。后来,大姐和我考入了大学,参加了工作,这成了她最大的骄傲。
2003年农历八月二十四中午,弟弟突然打来电话,哭着告诉我母亲确诊为胃癌晚期,我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心如刀绞,手足无措,号啕大哭。当天晚上,抱着一线希望,我带着母亲坐火车赶往陕西一家肿瘤病医院做诊疗。医生的检查结果在意料之中,母亲大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我们虽然没有明确告诉母亲她的病情,但她心里非常清楚,她表现得很平静,只是有些遗憾地告诉我说想让我带着她去北京这个大城市看看。但当时她已没有了长途奔波的精力。在医院,治疗的两周时间里,我每天给母亲打饭,看着她喝每一口粥;陪她说话,什么都说,说以前的事,也讨论以后的事。说到高兴的事,我们母子俩都会开心地笑,引得同室的病友一片羡慕;晚上陪母亲睡在一张床上,如同我回到了孩提时。母亲甚至让我去街上买来材料,为我和妻儿各做了一双棉鞋。做好后告诉我说,以后没有人给你们做了,留个纪念吧。我收拾好棉鞋,背着母亲的面,躲出去哭了半晌。在医院的半个月,竟成为我最感慰藉的一段美好回忆。
当年农历十月十九,母亲在经历了癌症后期的巨大痛苦之后,带着沉沉的疲倦离开了我们。母亲付出一生的心血,没有容她的儿女们有一点点回报便永远离开了。母亲三周年祭时,我亲自为母亲撰写了碑文,最后一句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何其悲也。
母亲,我想您。愿您在天堂没有悲伤,没有操劳,没有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