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海要向浙江学什么
——沪浙毗邻两个山塘村的发展比较及其启示
2018-01-23刘细彦
■刘细彦 李 珍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海应当向浙江学什么?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本文从金山区廊下镇山塘村(简称北山塘)与毗邻的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简称南山塘)不同的发展状态,以微观视角来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某些启示。
北山塘、南山塘虽然分属上海市、浙江省两个省级行政区,但从关联比较的角度来分析,两个村有许多共同点:一是地域相接。北山塘、南山塘以山塘河为界,以山塘桥相连。跨过古老的石桥,村民们就可以来到彼此的百年老街上。二是规模相似。从面积看,北山塘4.07平方公里,南山塘4.26平方公里;从户数看,北山塘748户,南山塘741户;从人口看,北山塘2713人,南山塘2712人。两个村的规模惊人相似。三是人文相通。北山塘、南山塘历史上统一隶属于松江府管辖,行政区划变更后虽然隶属于两个省级行政区,但两地村民人缘相亲,和睦相处,往来密切,牵手结亲。
但两个村的发展状态,也有明显的差异。从经济实力看,北山塘的实力超过南山塘。2017年,北山塘转移支付收入、招商引税收入等为219万元,南山塘经常性收入为137万元。北山塘是廊下镇郊野公园的核心区域,现有金廊马术农庄、星空度假营、廊下生态园3个旅游景点,天母果园、牛博士采摘园、草莓研发中心3个采摘基地,琮璞文化苑、江南莲湘馆、上海市青少年学农实践基地3个文化教育基地。而南山塘还是纯农村,目前已被规划为浙江省现代农业开发区一部分,计划重点建设采摘体验园。而从发展规划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看,北山塘需要更多地学习南山塘。
一、要学习浙江的矛盾观,抓住主要矛盾,集中优势资源,迅速改变区域面貌
资源的数量是有限的。只有将有限的资源集中起来,用到“刀刃”上,才能迅速改变区域发展状况,提高区域发展能级。
(一)在区域发展上聚焦重心
浙江聚焦毗邻上海的南山塘,着力打造为对接上海的桥头堡。2016年年初,南山塘的美丽乡村建设着手开始进行规划,2017年已初步完成相关建设,后被评为浙江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获得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南山塘用已到位的部分资金完成河岸改造、村庄景观设计建设、农户庭院修缮等项目,实现了村容村貌的整体改观。南山塘村域内200米的老街已完成仿古改造,门头门面统一,街道宽敞整齐。而北山塘虽然早已有三产融合项目落地,但村庄中心区域的整体开发规划始于2018年3月启动的“明月山塘”乡村振兴实验室项目,因缺乏资金支持,规划推进缓慢。
(二)在资金使用上集中优势
南山塘被列入浙江省2017年度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后,获得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880万元。一个只有4.26平方公里的村庄,短短1年多时间内,密集投入相当于该村年可支配收入21倍的资金,而且资金使用方向明确、项目精准,自然能快速实现形象提升和功能完善。不仅如此,浙江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目前已有企业参与村庄民宿的开发建设。浙江采取市场的运作手段和多元的融资方法,通过明确政府责任,确立市、县、乡镇对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投入职责和要求,设立省级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申报项目库,出台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将此办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的各条线政策进行整合(“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提升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以“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安排使用”的原则,优化美丽乡村建设资金的合理配置机制和整合力度,发挥资金的组合效应。
而北山塘建设资金则“九龙治水”,存在着“撒胡椒面”的现象。上海市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政策规定,由市区两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在村庄规划和项目计划明确的前提下,市各条线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改、用途不变、统筹安排、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的原则,在区级平台统一聚焦整合。北山塘获得的与美丽乡村建设有关的资金项目也为数不少,但北山塘在村庄形态和风貌方面并无显著改观,说明各条线各自为政的项目推进和建设难以产生整体效果,究其原因是分散使用的资金没有产生“组合拳”效应。北山塘面临的尴尬是,虽然已经启动了一期规划的项目建设,但是除市级水务部分对河道改造承担350万元投入外,规划建设项目还需投入的2150万元资金,至今没有来源渠道。
(三)在政策配套上灵活机动
南山塘目前还没有其他成熟的乡村旅游服务业,但已引入第三方公司来开发建设民宿,并允许农民自发地将宅基房改造为民宿。北山塘虽经由产业带动,带来了农副产品销售和农家乐的发展,但是这些农旅结合的服务业目前存在自发性、数量少、规模小、档次低等问题,难以达到标准和要求,对游客“留下来”的吸引力较弱。且目前上海市宅基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尚不明朗、民宿审批程序复杂,村民无法翻建自家房屋开设民宿。
二、要学习浙江的规划观,系统综合集成,贴近自然生态,充分体现农村特色
农村发展规划是对农村各种资源进行利用的重要公共政策。只有从自然生态的原则出发,对农村的各种软硬资源进行系统综合集成,才能使农村像农村。
(一)规划要体现引领发展的能级
南山塘是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村,获评浙江省AAA级旅游村庄。其发展目标是2018年年底成为AAA级旅游景区,在2020年打造成为AAAA级旅游景区。其发展规划对文化、产业、环境等都有具体布局,目前已递交市级层面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就着手建设。从中观层面看,包括南山塘在内的周边4个村已被划为浙江省第一个现代农业开发区,4个村各有产业发展定位,将通过错位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南山塘将重点发展采摘体验农业。北山塘的规划设计主要对标于和廊下镇现有农旅结合产业的对接,在建设目标和能级上与南山塘相比存在差距。
(二)规划要体现各种资源的集成
南山塘秉持“环境先行、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旅游为龙头”的综合开发理念,在建设初期就制定了全方位发展的科学规划,围绕老街改造、民居整治、道路河流提升三大工程全面提升山塘古镇形象;深挖山塘历史人文底蕴,正在建设名人馆和农村记忆展示馆;以古镇为中心,拟分区域推进葫芦、花卉、铁皮石斛精品种植业和采摘体验农业;立足钹子书馆非遗文化发源地优势,打造融戏剧观演、钹子书听唱、民居艺术表演于一体的民俗文化馆,营造律动山塘的文化形象;将主动对接廊下山塘青瓷文化产业,将葫芦种植和青瓷制作有机结合,丰富文化产业业态;通过打造慢道交通景观带、村道交通景观带,现代农业体验区、休闲观光体验区、稻草文化体验区将形成“一心两带三区”的旅游布局。北山塘目前虽有诸多三产融合项目,但在环境、文化、旅游等方面并没有同步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短板现象明显,产业优势对经济的贡献率有限。
(三)规划要贴近自然生态的特质
山塘河是两村界河,南山塘目前已完成了村庄中心区域南侧河岸改造工程,采用木桩堤和绿化缓坡形式,河岸种植树木,景观自然清新,并且成本低廉,每米堤岸的造价约1000元,能够抵挡30年一遇的大洪水。村庄中心区域北侧河岸属北山塘范围,被列入上海市西部防洪工程(西部地区流域泄洪通道防洪堤防达标工程北山塘段),根据统一安排部署,市水务部门在此修筑了抵挡百年一遇洪水的设施,高1米有余,共需要资金20169.24万元,目前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附属设施正在施工。且不说跨省小河是否有必要单方面按照百年一遇的标准来建设防洪设施,单是水泥挡洪墙硬邦邦,连小鱼小虾都无法藏身,只能“跑”到对面的南山塘,就对生态环境、村庄肌理造成了破坏。
三、要学习浙江的人本观,着眼人的需求,方便人的生活,探索符合人性规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民。只有着眼于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需求来施政,才能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拆违要顾及群众生活需求
南山塘在拆除乡村违章建筑的同时,顾及农民合理的生活需求,允许农民在屋前设洗衣台、挂晾衣杆,在房屋主体建附属柴火间,并统一明确建设规范,监督农户遵守规范。农户宅前屋后整齐清洁,农民日常生活方便舒心。北山塘“边整治、边反复”现象明显,农户的柴火等生活杂物之前放在搭建的违章建筑中,违章建筑被拆除之后无处可放,也没有规定该如何存放,导致生活杂物随地堆放,日晒雨淋。
(二)拆违要做到垃圾物尽其用
南山塘将拆下来的建筑废料用在建造村民家门口的小菜园、小花园、围栏等方面,既减少了建筑垃圾,又物尽其用节省资源。金山区在拆违之后形成的建筑垃圾由属地政府负责清理,但是各属地政府工作力度不同、进度各异。北山塘的建筑垃圾没有被及时有效处理,运走又存在资金无着落、堆放无场所、处理无方法的问题,只好堆放在村庄各个角落,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三)建设要体现生态宜居风貌
南山塘在村庄中心区域以及河岸附近已建成诸多小型景观,如亲水平台、休闲走廊、民俗风物(水车、凉亭)等,并通过种植树木、铺设草坪等形式扩大了绿化面积,村庄中心区域生态环境清爽宜人。而北山塘村庄中心区域尚无生态环境改造,也没有自然景观布局,河岸废砖废瓦遍地,废弃房屋默然耸立。虽然有一条50米左右的老街,但基本上是供村民购买生活物品的杂货铺或蔬菜店等,基本风貌与普通村庄并无二致。
四、要学习浙江的执行观,研究现实要素,坚持因势利导,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执行需要成本。只有深入研究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搞大拆大建,才能走出一条低成本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
(一)通过项目制形式严格执行规划
制定科学的规划,并通过项目的形式执行规划,是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做法,也是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总规划,明确具体建设规划的实施方案、目标要求、责任主体、重点任务、建设周期、资金筹措等,保证规划的严肃性和长效性。还专门设立了乡村规划管理员,严格指导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同时公开公示规划内容和建设项目,发挥公共监督的作用,确保规划执行到位。
(二)通过充分利用资源智慧执行规划
南山塘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保留乡村原始风貌、深度发掘农耕传统、民族风情和民间技艺上做文章,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培育建设特色文化村。比如,将拆违之后的建筑材料用来建造村民家门口的小菜园、小花园的围栏等,既减少了建筑垃圾,又物尽其用节省资源。据村干部介绍,河边一条废弃多年的小船,由于影响了河道畅通,本想直接搬走砸掉,后来决定保留下来进行清理和修缮,与嘉兴的“红船精神”联系起来,放置在河岸做成一个红色精神宣传点。原本连房顶都没有了的废弃房屋,没有直接拆除,而是将平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钹子书融入其中,建造了一个钹子书馆,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