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略论贺敏学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和斗争的贡献

2018-01-23

苏区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井冈山根据地革命

1954年6月,毛泽东在会见时任华东工程管理总局局长贺敏学时,赞其武装暴动第一,上井冈第一,渡长江第一。这其中,武装暴动第一,系指贺敏学在1927年领导永新暴动,当年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就说:“暴动队始于永新。”暴动后,贺敏学率队上了井冈山,纵观后来群星闪耀的开国元勋,贺敏学当之无愧是上井冈山第一人。

一、利用特殊身份积极创造条件,为毛泽东领导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准备了前提和基础

贺敏学1904年出生于江西永新,1927年入党,是典型的井冈山原住民兼共产党员。他与袁文才是永新禾川中学时的同窗好友,与王佐亦有交流。特殊的身份使贺敏学对井冈山的认识具有先天优势,使他在促推毛泽东等选择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过程中发挥了特殊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永新暴动,为井冈山农军注入了党的力量。

1927年春,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因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叛变陷入低潮。时任江西永新县国民党党部常委的贺敏学激流勇进,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永新县南乡支部书记兼农民自卫军副总指挥。4月初,中共永新临时县委成立,贺敏学和大妹贺子珍、小妹贺怡均当选为县委委员,并分别担任县青年、妇女组织的领导职务。*参见中共永新县委革命史编纂办公室编:《永新人民革命斗争史(初稿)》,1961年版,第10页。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永新的国民党反动派密谋反共,贺敏学奉临时县委命令,率农军先发制人,逮捕了一些反动分子,保住了革命武装。

同年6月10日,国民党反动派在永新发动反革命事变。贺敏学被捕后坚持斗争,秘密建立了以他为书记的狱中支部,领导被囚革命群众开展斗争,还设法与城内原工会会员、进步学生和群众取得联系,并派人打入当地国民党右派头目李乙燃的队伍。贺子珍等永新共产党人亦积极开展营救活动。贺敏学还给正在宁冈领导农民自卫军的袁文才写信,请他给予支援,*参见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史资料征集编研协作小组等编:《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239页。发动永新暴动。

7月26日晚,安福、宁冈、莲花和永新四县农军联合作战,一举攻占永新县城。城外枪声一响,贺敏学立即率80多位狱友暴动,在监狱门口碰上赶来营救的袁文才。他们一同领着农军杀向县党部,活捉了一些未及逃遁的反动头目。四县农军会攻永新县城,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群众基础。永新暴动后,中共永新县委成立,贺敏学任书记,并兼任永新农民自卫军指挥。不久又成立了永新县革命委员会,贺敏学任主席,王新亚、王佐、袁文才任副主席。同时组建赣西农民自卫军,王新亚任总指挥,袁文才、王佐、贺敏学任副总指挥,贺敏学还兼任党代表。*参见贺敏学:《永新暴动》,《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一》,解放军出版社1986年版,第55页;贺敏学:《回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240页。四县农军在暂时打退向永新扑来的国民党驻吉安之敌后,分三路主动撤离,回各县坚持斗争。其中,王新亚率安福农军到家乡湖南浏阳一带打游击;袁文才、王佐的队伍仍回井冈山,贺敏学率永新部分党员和武装同时上山。贺敏学此举不仅壮大了井冈山“劫富济贫,除暴安良”的队伍,而且给井冈山注入了党的力量,增添了革命色彩。

二是沟通袁文才、王佐所部和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党组织,积极牵线促推毛泽东引兵井冈。

袁文才、王佐都是井冈山人。袁文才因家门不幸弃学投奔绿林后,很快扯起一支队伍,和王佐统领的队伍分别驻于井冈山下的茅坪和山上的茨坪(两地相距36公里),1926年两人结拜成“老庚”(即同庚兄弟)。中共宁冈县委成立后,袁文才参加了共产党组织。袁文才和贺敏学一家老小都熟悉。贺敏学被捕入狱,袁文才接到求救信,马上说动王佐率农军相救,参加永新暴动。贺敏学出狱后,住在袁文才的地盘茅坪,并设永新县委于攀龙书院八角楼。贺敏学以赣西农民自卫军党代表、副总指挥身份在茅坪和茨坪上下往来,帮助两支农军整饬部队,很快与王佐成为至交。湘赣两省国民党军“进剿”,尹道一和肖家璧等反动武装也趁机犯境。贺敏学和袁文才、王佐等经磋商,采取打埋伏办法,把队伍化整为零,运动于井冈山丛林之中。针对国民党的安抚和争取对策,贺敏学及时找到袁文才,晓之以革命大义;叮嘱贺子珍多注意袁文才的思想动向并加以引导。其时,小江山和万年山仍有永新地下党的活动,湖南长沙亦发动了秋收起义。贺敏学决定前去寻找起义部队。

10月初,秋收起义部队驻扎在永新三湾村,贺敏学闻讯即派人侦察。他后来回忆:“开始时,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同志的队伍,还怀疑是国民党冒充的……后来进一步打听到这是毛委员的队伍。我们便派人去和他们联系。这时毛泽东同志也派人来找到了我们……”*贺敏学:《回忆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241页。毛泽东从三湾到宁冈古城后,于10月6日到大仓村会见袁文才。此前贺敏学已将双方情况相互通报。毛、袁大仓会见及谈判,贺敏学虽不在场,但对袁文才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且贺子珍此时也正在袁文才身边。香港《文汇报》曾报道,是贺家兄妹从中斡旋,使袁文才队伍与毛泽东的队伍合并共占井冈山。金冲及在《毛泽东传》中有段表述也有此意:“担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的永新县农民自卫军总指挥的贺敏学,是袁文才在永新禾川中学的同学。他和一批共产党员(其中有贺敏学的妹妹贺子珍),率领一部分农民自卫军携枪随同退到井冈山麓的茅坪。永新县委也到了山上。这是袁、王能够欢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上山的思想基础。”*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160页。毛泽东和工农红军能够上井冈山,贺敏学显然发挥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毛泽东很清楚,工农革命军要在井冈山落脚,“不得到袁文才、王佐的允许是根本不可能的”,*《毛泽东传(1893-1949)》上,第160页。相关工作得依靠贺敏学。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到达井冈山中心茨坪,即派人前往茶陵送信,把贺敏学“调至井冈山”,*对参加此次会议,据1971年1月12日福州军政干校抄录的《贺敏学同志谈话记录稿》之说,“(象山庵会议)最后一天我也参加了”。并召开一次有永新、宁冈、莲花三县原党组织负责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在贺敏学积极联络下,分散埋伏的三县党组织负责人陆续上山。随后,在象山庵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了三县暴动委员会,贺敏学担任新组建的永新县委委员和三县暴动委员等职。*《贺敏学自传》,未刊稿,原件藏贺敏学外甥贺春生处。会后,贺敏学向毛泽东认真分析了袁文才情况,认为袁文才只能算是个挂名党员,或是特殊党员。袁长年居住深山,难以见到有关党的理论、政策的书刊,对党的认识比较肤浅;意识上主要还是农民的平均主义和劫富济贫思想;对人对事多从个人感情和恩怨出发,缺乏阶级斗争意识。贺敏学表示:“我和袁文才是同学,我的话他还能听一听。”*参见贺敏学:《永新暴动》,《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一》,第55页。贺敏学还提及王佐走过的坎坷之路,透露王佐有两个死对头,即遂川县保卫团团总肖家璧和曾想除掉王佐的黑心“朋友”、五县联防总指挥尹道一。王佐曾立下血誓,不除尹道一此贼死不瞑目。贺敏学认为,如果工农革命军能把肖家璧特别是尹道一除掉,定能赢得王佐对革命的支持。而且除掉井冈山下这两大恶霸,既能为民除害,也对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长驻和发展有极大帮助。毛泽东认为贺敏学的分析有理有据,对他产生了高度信任。数月后,毛泽东布置部队不仅打垮了肖家璧,还杀了尹道一,把所缴枪支全部留给了王佐。王佐高兴中表示要合作,并主动提出让工农革命军开进茨坪。

通过贺敏学的沟通联络,毛、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升温。贺子珍因疟疾未愈,未随永新的共产党员一起回去,此时仍住袁家。一来二往,毛泽东与贺子珍也便熟络起来。毛泽东通过贺家兄妹,详细了解了边界历史、地理、农民斗争、风土人情。贺敏学还陪同毛泽东到茨坪看望王佐,沟通多次后,王佐表达了对中共主张的支持态度。谭震林曾说:没有袁文才、王佐的支持,“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没那么容易。我们上了井冈山,……也还要靠他们来守,群众拥护他们,他俩对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有功劳的”。*谭震林:《回顾井冈山斗争历史》,《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下,第19页。而贺敏学在其中所起作用不言而喻。

二、协助改造袁、王绿林部队,领导九陇山革命斗争,努力推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展

毛泽东筹划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令贺敏学十分振奋。他认为,袁、王在井冈山很有群众基础,工农革命军只有与他们坦诚合作,密切无欺,才能在井冈山站稳脚跟。毛泽东藉此产生先改造袁部,进而带动对王部改造的想法。贺敏学受命试探袁文才,得到了袁文才的首肯。毛泽东旋即委派游雪程、徐彦刚、陈伯钧等得力干部以教官身份进驻袁文才部,并将练兵场设在毛泽东居住的步云山。初期训练一个连,内容为一练政治、二练军事。其间,贺敏学提醒袁文才,应诚心与毛泽东所率工农革命军合作。袁文才十分感动,他表示原先枪少,担心被保安团吃掉,后来革命军上山,又担心被吞并,而毛委员上山不仅给其送枪,还帮助训练部队,理应真心相待。袁文才还主动提出请毛泽东住到茅坪来。贺敏学对此十分赞同,决定将自己和永新等一些共产党员原来所住的八角楼腾出来给毛泽东居住。

1928年2月上旬,前委根据革命形势需要,决定将袁文才、王佐两支部队和永新部分武装升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兼一营营长,王佐任副团长兼二营营长,何长工任团党代表。相比于袁文才,对王佐的改造要显得棘手。袁文才毕竟是党员,又是小知识分子,此前宁冈县委已做了相当的工作,而对王佐的改造却没有基础。何长工到后,“王佐对他存有戒心”*《何长工传》编写组编著:《何长工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73页。。有鉴于此,毛泽东决计安排贺敏学到二团任党委书记,以加强党对王佐部的领导。

贺敏学上任后,立刻制定计划,有的放矢,不仅开设政治课、文化课,还特别注意给士兵灌输无产阶级思想。他还带何长工一起看望王佐母亲,使她了解共产党的主张,从而对王佐施加影响。贺敏学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从班长干起,直到排长、连长,“在战场上发扬敢打敢拼的勇气,遇到危险也要完成组织上交给的任务”*《贺敏学自传》,未刊稿。。他经常和士兵促膝谈心,有针对性地做思想工作,并组织下级军官和士兵前往第一团参观。在何长工、贺敏学等的发动下,二团也像一团那样进行严格的政治、军事训练,并组织起了士兵委员会。士兵们剃去长发,换上新军装,连那些老兵油子也改了旧习气。二团的党组织发展也很快,各连都建立了支部,有10至20名党员。袁文才、王佐在经历一段时间后,对党的认识更全面了,尤其看到部队面貌焕然一新,不仅更相信贺敏学,对何长工及随后派来二团帮助工作的张国华、宋任穷等共产党员也颇加信任。

3月中旬,受湘南特委代表周鲁的命令,工农革命军队分三路离开井冈山根据地,前往支援湘南暴动,二团也踏上了征途。贺敏学认为,这次远征对袁文才、王佐和二团而言,既是一次大规模的作战,也是在政治上进一步改造他们的良好时机。因此他不仅给王佐和袁文才鼓劲,还帮他们打消各种顾虑。王佐看到工农革命军沿途都有群众拥护,进一步坚定了革命信心,主动提出了入党申请。何长工和贺敏学一同做其入党介绍人。可以说,贺敏学为改造袁、王部队殚精竭虑,成为党改造旧军队的起点,极大地丰富了军队政治工作的内容。

朱毛会师后,井冈山进入鼎盛发展时期。为进一步发动群众,壮大地方武装,前委决定抽调一批军队干部到各县帮助发展地方武装。贺敏学因此受命,背着毛泽东特别拨给的7支枪下了井冈山。他先是在南乡、辛田一带组织游击队和暴动队,担任总指挥。在斗争中,党的组织和队伍得以发展和壮大,与永新县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九陇山相呼应。毛泽东率部二打永新后,5月下旬,湘赣边界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宁冈茅坪谢氏慎公祠召开。贺敏学被选进了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第一届特委会。*《贺敏学自传》,未刊稿。在紧接湘赣边界特委会成立的边界工农兵政府(湘赣边界红色政权的最高行政机关)里,贺敏学短时间内还兼任过粮食后勤部的副部长,负责井冈山根据地的筹粮及运粮事务,以解决井冈山军马增多后粮秣供应难的燃眉之急。*任职此事,系1985年3月周剑霞从贺敏学口中所得,贺敏学《永新县地方武装的发展》一文(载《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一》)亦有涉及。

考虑到部队给养困难,红四军于是取消师的番号,缩编为4个团,即二十八团、二十九团、三十一团、三十二团,共5000余人。其余5个团原系湘南农军,除留少数干部外,均返回湘南就地坚持斗争。随后,贺敏学重又奉命回永新,在永新县委所在地九陇山一带走村串户,拉起了数千人的游击队(脱离生产,性质上同于红军)、暴动队(不脱离生产),壮大了地方武装力量,使九陇山(含万年山)成为四县交界的重要军事割据和闻名全省的红色山头。贺敏学作为永新地方武装力量的总指挥(或叫大队长),能力和魄力得到公认。在1965年底的福建省高干整风会议上,贺敏学曾说:“我这个人不是没有魄力,也不是没有政治头脑的人……我过去在江西工作,两个山头有我一个。”*《贺敏学在福建省委常委会整风会议上的发言》(1965年12月10日),原件存福建省档案馆。为了巩固以万年山为核心的九陇山革命根据地,边界前委还先后派萧克、王首道、朱良才等人指导贺敏学老家黄竹岭军民的革命斗争。其间虽遭国民党军多次侵袭,但万年山的革命烽火越烧越旺。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然而山区是敌人始终无法夺取的。这在宁冈有西北两区,在永新有北乡的天龙区、西乡的小江区、南乡的万年山区……敌人企图以军事进攻和经济封锁消灭我们的根据地,我们正在准备打破敌人的进攻。”*《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2页。

九陇山是湖南军阀进攻井冈山必先夺取的阵地,毛泽东亲率警卫班检查之后,曾在给中央的报告中称九陇山是井冈山斗争的“第二个根据地”,是“四围白色政权中间的红色割据”。*《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68页。可以说,毛泽东初上井冈山,主要依靠贺敏学等当地人打开局面,朱德、陈毅上山受倚重后,毛泽东便把贺敏学等人分散到井冈山周边,搞地方工作,发动群众,把他们当成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从外围巩固井冈山。因为有贺敏学等一批得力的地方干部,使得后来上山的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部队得以专心从事军事,无需在发动地方上再投入大量的人力。井冈山的斗争,离不开贺敏学等地方干部的贡献。

三、稳定袁、王部队和地方干部群众情绪,积极投入边界战斗,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立下功勋

贺敏学受命开辟九陇山根据地时,袁文才设家宴,邀了王佐一同为他饯别。席间,身兼湘赣边界特委委员、边界工农兵政府主席的袁文才自称,通过接触,感到毛泽东诚心相待,该与毛泽东赤诚相见,跟着他革命会有前途。王佐曾想和毛泽东结拜兄弟,但毛泽东以共产党人不讲结拜为由婉拒。袁、王认为,要让毛泽东久居井冈,只有想办法把他拴住,办法是让毛泽东做井冈山的女婿,时任前委秘书的贺子珍应是唯一人选。贺敏学思前想后,也感到妹妹与毛泽东之间关系已有些不同寻常,但觉得事关重大,于是找到妹妹面询。贺子珍没有隐瞒情感波澜,并表示已知毛泽东的湖南家事。她认为,毛泽东为了革命事业,孑身来到井冈山,肩挑千斤重担,生活上需要有人照料。贺敏学没有反对,何况这件婚事对革命确有好处,贺子珍也就定了自主婚姻。

贺敏学下山后,毛泽东为了指导和推动永新工作,曾多次与贺敏学等永新领导人交换意见,并作实地调查研究。六七月边,毛泽东率三十一团团部来到永新西乡一个叫塘边的山村,随同的有贺子珍及贺敏学等永新县委一帮人。因毛泽东在塘边要作一段时间的调查,永新县委委托贺子珍当翻译。毛泽东总结了塘边的分田经验,制订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他在塘边调查的基础上写出了《永新调查》,可惜这个调查后来和《宁冈调查》都在战斗中丢失了。毛泽东在塘边的另一收获,是和贺子珍结婚。因为袁文才、王佐曾为毛贺结合做过大媒,因此,毛泽东回到井冈山后,补了一个简朴的婚礼,也算是向袁文才、王佐等人谢媒或作交代(一说是袁文才为他们办了两桌酒席)。婚后,毛泽东还专门随贺子珍拜见过岳父母。毛泽东成为井冈女婿之后,袁、王一干人对他就更无猜忌了,彼此相处也更为融洽,根据地的斗争和建设风展红旗如画。

1928年6月底,贺敏学参加了粉碎湘赣之敌“会剿”的战斗。关键的龙源口战斗中,贺敏学向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陈述了从武功潭山岭奇袭白口村(敌前线指挥部驻地龙源口附近)的大胆设想,并主动请缨,和袁文才率三十二团一个连及永新部分自卫队遂行此任。奇袭白口村收到奇效,为“不费红军三分力,打垮江西两只羊(即赣敌杨池生、杨如轩)”立下大功。

龙源口战斗告捷后,贺敏学收到毛泽东派人送来的亲笔信,信中交待:“当夜即动员七、八千名群众,于明晨派一千人搜山,其余配合进城。”毛泽东作了三打永新的决策。以贺敏学为主领导的永新县地方武装,在井冈山革命斗争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龙源口大捷和三打永新,打垮了江西军阀朱培德的主力,使国民党其他军队不敢轻举妄动。井冈山根据地扩大到永新、宁冈、莲花三个全县,吉安、安福县各一小部分,以及遂川县北部、酃县东南部,红色割据面积达7200多平方公里,区域人口有50多万。用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里的话来说,“是为边界全盛时期”。

1928年7月,在湖南省委代表杜修经胁迫下,红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向湘南郴州冒进,井冈山根据地兵力空虚,赣敌集中11个团展开疯狂进攻。大敌压境,而身边仅有三十一团,毛泽东在永新西乡召集干部会议,首先命令坚壁清野,避实击虚,主动撤离永新城;接着将三十一团分为东、北、中三路,各路由红军指挥员和永新县委负责人组成行动委员会组织领导,发动群众,用游击战术对付敌人的“进剿”。此外,毛泽东还借助贺敏学等人,组织起3万多人的地方武装(有七八百支枪),配属各路。根据分工,贺敏学负责永新南乡、东乡两个方向的对敌斗争。红军三十一团在贺敏学等人领导的永新地方武装的密切配合下,与强敌周旋了25天,不但未受大的损伤,反而缴枪300多支。赣敌被围困多时后发生内讧,溜之大吉。8月中旬,永新局势得以缓解。此次成功的行动被称为“永新困敌”。

8月下旬,湘赣两省敌人再次纠合兵力“会剿”。此时留在井冈山的只有三十二团和三十一团团部。驻永新的三十一团一营除留下一个连在原地牵制敌人外,其余部队连夜赶回井冈山,贺敏学率永新部分地方武装也随同上山参战,同守黄洋界。黄洋界位于茨坪北面,是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是宁冈通往大小五井的惟一通道。8月30日中午,强敌攻至哨口的第四道防线,井冈山根据地面临生死存亡局面。情势危急之下,贺敏学想到龙源口战斗时缴获过敌人的一门迫击炮,并已送茨坪军械所修理,乃主动请求前去抬炮。从黄洋界到茨坪抄小路不下10公里,贺敏学轻车熟路,带上谭希林、刘荣辉跑步疾进。迫击炮勉强修好了,但没炮弹,因此三人轮流抬炮上山。在去小井的岔路上,贺敏学折到小井军械所仓库找到了仅有的3颗炮弹。迫击炮有百来公斤,3颗炮弹也不轻,贺敏学、谭希林、刘荣辉三人拼着劲,连攀带爬把炮抬上了黄洋界。三十一团团长朱云卿找来两个会使用迫击炮的战士,下令向山下一个叫腰子坑的地方放炮。第三发炮弹正好命中敌军前线指挥所。湘敌以为主力红军回来救援,连夜逃回老巢酃县,赣敌亦不战自退,黄洋界保卫战取得胜利。毛泽东为此欣然写下《西江月·井冈山》。

贺敏学关键时刻抬炮上山,为是役建了奇功。但后人多数只知黄洋界保卫战中那一炮起了特殊作用,而不知抬炮携弹者何人。几十年过去后,开国中将谭希林和总后勤部秘书长刘荣辉才揭秘此事。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的李立晚年回忆井冈山斗争诸事时,也留下了简短文字:“(黄洋界)保卫战的时候,他(引者按:指贺敏学)在小井一个仓库里找到了三发炮弹,搬到哨口上,在俘虏里找到了一个炮手,结果三发炮弹,只打响一发。主席的《西江月·井冈山》中,‘黄洋界上炮声隆’,讲的就是这发炮弹。”*李立:《井冈山斗争诸事忆》,《星火燎原·井冈山斗争专辑一》,第127页。

由于各种原因,解放后党史、革命史中鲜有提及贺敏学在井冈山时期的历史功绩。甚至连何长工、张国华等人的回忆文章也未提及。时隔60多个春秋后,中顾委副主任、当年在袁、王部队担任过连党代表的宋任穷明确而清晰地介绍:“我被派到三十二团宣传科当干事,后分别在袁文才部和王佐部任连党代表。从此,同敏学同志共事。经常同他在一起研究如何在部队开展政治工作。……敏学同志作为团的党委书记,尽心尽责,在以上各项工作中都作了很大的努力。”*宋任穷:《悼念贺敏学同志》,《福建党史月刊》1989年第11期,第20页。这篇文章可谓对贺敏学这段工作和功绩作了恰当评价。岁月沧桑,苦难辉煌。贺敏学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也将永久地镌刻在人民心中。

猜你喜欢

井冈山根据地革命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星火燎原的井冈山记忆
中国的出行革命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井冈山上唱井冈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七绝 井冈山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