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免疫学杂志》稿约
2018-01-23
《中国免疫学杂志》为中国免疫学会会刊,以该学科的科研人员、教师以及各级医务人员、学生、免疫学工作者及相关学科的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着重报道该领域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及最新的发展动态。ISSN 1000-484X、CN 22-1126/R、邮发代号 12-89,月刊160页,每月20日出刊。
栏目设置设有专家述评、基础免疫学、中医中药与免疫、生物治疗、免疫学技术与方法、临床免疫学、教学园地、专题综述、 短篇快讯、信息速递等栏目,并兼顾重大的学术交流活动的报道。
来稿要求文稿应科学、创新、逻辑性强,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文字通顺精炼、数据可靠(应作统计学处理)、图表清晰。特殊文种、上下角标符号、须排斜体等应予以注明。论著一般不超过10 000字。稿件须经作者单位学术主管部门审核,并开具介绍信,对稿件的真实性、保密性、署名无争议及无一稿多投等负责。文稿凡属基金资助、国家攻关项目请写明编号,并附相关证明的电子版扫描件;如获专利,请注明专利号。
1文题力求简明、醒目,突出主题,一般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
2作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上做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是论文的法定主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宜过多。作者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宜再作改动。作者中如有外籍作者,应征得本人同意,并有证明信。首页脚注第一作者及指导教师简介:姓名,性别,学历学位(是否在读需标清),技术职称,是否硕导或博导,主要研究方向,E-mail等。第一作者与通讯作者不是一人时,在论文首页脚注通讯作者姓名及E-mail。
3单位作者单位为作者从事本工作时的单位,应注明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同一作者同时属于不同单位时,务请标清。本刊要求文章的署名单位只有一个,属于同等贡献的合作单位及其他单位均以脚注形式在首页注明。
论著采用中英文对照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四部分的结构式摘要,300字左右;综述采用中英文对照的指示性摘要,200字左右,详见国标GB6447-86。
论著须标注4~6个关键词,应按GB3860-83《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选取列入最新版的《MeSH》词表中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如遇新技术、新学科尚未被主题词表录入的名词术语,亦可用非规范的自由词标出。
7医学名词以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学名词》和相关学科的名词为准,暂未公布者仍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编的《英汉医学词汇》为准。中文药名应使用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法定药物)或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辑的《药名词汇》(非法定药物)的名称,英文药物名称则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不用商品名。使用缩略词时应于首次出现时先使用中文全称,然后在括号中注明中文缩略语或英文全称或缩略语,后两者之间用“,”分开。如缩略语已公知,也可不注明全称。
8图表图、表务求少而精,设计合理,有自明性,不与正文重复。照片与绘图清晰,反差明显,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细胞或组织图片应标注放大倍数;大体标本照片应有尺度标记;涉及到组织、细胞免疫组化、荧光染色方法时,需提供相应图片;病理图片应注明放大倍数与染色方法;绘制线条图,高宽比例约为5∶7左右。统计表采用三线表格式;表内数据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应相同,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表,应注明出处并获得版权许可。本刊规定图表题为中英文对照,图表中的内容及注释为英文形式。
按GB7714-7采用顺序编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加方括号标出(右上标),并列于该段文字结尾处。在表格或插图说明中引用的文献,亦应按照该表格或插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顺序来编码。参考文献须为正式出版的期刊和书籍,且内容与原文核对无误。2018年起本刊要求所有中文文献均用中英文双语著录。格式如下:
期刊类:前3名作者.文题[J].刊名( 外文刊名按IM中缩写),年份,卷(期):起页-止页.
书籍类:前3名作者(主编 ).书名[M].版次.出版地:出版社,年份:起页-止页.
电子文献:责任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10稿件采用与否,均由本刊编委会最后审定。本刊在收到稿件后会告知稿件编号并及时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请作者按照要求进行修改补充后及时返回。有关稿件一切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联系。
11根据《著作权法》,并结合本刊具体情况,凡来稿在接到本刊回执后3个月内未接到稿件处理通知者,系仍在审阅中。作者如欲投他刊请先与本刊联系,切勿一稿多投。对一稿多投、一稿多用、伪造、剽窃及抄袭者,本刊将进行如下处理:①退稿或撤销论文;②向作者所在单位学术主管部门通报;③3年内拒绝接收第一作者的来稿;④向国内免疫学期刊编辑部通报。
12来稿文责自负。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本刊对来稿有文字删改权,凡涉及原意的修改提请作者考虑。修改稿件逾期2个月不回者,视作自动撤稿。
13稿件确认刊载后需按通知数额付版面制作费,要求刊印彩图者需另付彩图印制工本费。本刊被多家数据库收录,凡录用的稿件,均以印刷、光盘和网络版同时刊发,向本刊投稿即视为同意上述传播方式。稿件刊登后一并酌致稿酬,赠当期杂志2册。稿件刊登后获奖者,请发送获奖证书扫描件至编辑部邮箱zhmizazh@126.com。
14本刊2016年起仅接受在线投稿,不接受纸质与电子邮件投稿。投稿请登陆本刊唯一官方网站:www.immune99.com,进入“作者投稿系统”,注册后按提示操作即可。投稿时请将单位介绍信、版权转让协议、课题基金扫描件一并压缩为“.rar”文件,作为稿件附件上传供审核。审核通过后,将分配稿号并发送提示邮件。投稿成功后可登录“作者中心”实时查询稿件进度。接到稿件退修通知后,应于10天之内将修改稿、修改说明一并上传至投稿系统。
15编辑部联系方式:130061 吉林省长春市建政路971号《中国免疫学杂志》编辑部。电话(传真):0431-88925027;E-mail:zhmizazh@126.com。
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关注少见病、罕见病的研究。
继发及原发性免疫缺陷性疾病(H1009):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16项,与2016年申请书数量相同。研究内容主要涉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AIDS(6项)、原发性固有免疫缺陷(4项)、原发性T细胞缺陷(3项)、原发性抗体缺陷(1项)。其中获资助项目共6项,面上项目2项,青年项目4项,研究内容包括AIDS、X连锁淋巴细胞异常增生症、慢性肉芽肿的免疫缺陷机制的研究。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原发性免疫缺陷中的基因缺陷和抗体缺陷等的研究。
固有免疫异常(H10010):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12项,较2016年减少7.69%。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炎症小体(2项)、趋化因子(1项)、自噬(1项)、Ⅰ型干扰素(1项)、模式识别分子(1项)等。其中获资助项目6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3项,研究内容包括趋化因子和抑制性受体诱导固有免疫细胞在疾病中作用机制,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产生Ⅰ型干扰素的机制等。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巨噬细胞、固有样淋巴细胞的研究。
神经内分泌免疫异常(H1011):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6项,较2016年减少40%。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帕金森、抑郁症及小脑性共济失调的免疫异常。其中获资助项目2项,为面上项目1项,青年项目1项,研究内容包括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中的免疫异常以及TGF-β1在小脑性共济失调中的免疫功能。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机制、内分泌免疫及异常的研究。
黏膜免疫疾病(H1012):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5项,较2016年减少37.5%。研究内容全部集中在炎症性肠病,今年均未获资助。此方向主要涉及黏膜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黏膜相关的固有免疫机制和适应性免疫机制、黏膜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微生态与黏膜免疫系统、消化道黏膜免疫疾病、呼吸道黏膜免疫疾病和生殖道黏膜免疫疾病等,建议申请人今后予以关注并积极申报。
疾病的系统免疫学(H1013):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5项,较2016年减少28.57%。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关节(2项)、皮肤(1项)、中枢神经系统(1项)和消化系统(1项)的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今年此方向无获资助项目,建议申请人今后积极关注有关全身各系统的区域免疫特性与疾病的研究。
疫苗和佐剂研究/接种/免疫防治(H1014):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48项,较2016年增长14.29%。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病毒疫苗(17项)、细菌疫苗(9项)、肿瘤疫苗(8项)以及寄生虫疫苗(2项)的设计和构建,新型纳米颗粒(如荧光碳点、氧化石墨烯等)佐剂的设计和验证(5项),疫苗递送系统(3项)和疫苗效应机制(3项)的研究。其中获资助项目共10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5项,地区项目2项,研究内容包括淋球菌、链球菌、人乳头状瘤病毒、轮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疫苗的研发以及口服疫苗载体的设计等。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肿瘤个体化疫苗与生物信息技术的交叉,新型病原体疫苗的合理设计,仿生纳米佐剂和递送系统的设计和利用免疫组库技术开展疫苗研究。
免疫相关疾病诊疗新技术(H1015):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21项,较2016年减少12.5%。研究内容涉及嵌合体抗体、纳米分子、非编码RNA等在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应用(7项),免疫细胞与疾病诊断治疗(5项),免疫抗体与疾病诊断治疗(3项)等。其中获资助项目共4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1项,研究内容包括疾病靶抗原的鉴定和多模态磁共振系统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型细胞治疗技术,以及组库技术和高通量技术在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相关疾病其他科学问题(H1016):2017年共收到申请项目17项,与2016年申请书数量相同。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生物力学与免疫(4项)、环境/生活方式与免疫(3项)、结构生物学与免疫(2项)、可视化技术与免疫(1项)、中医中药与免疫(1项)等。其中获资助5项,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2项,研究内容包括间充质干细胞、神经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与免疫的关系。建议申请人今后关注人体精神行为异常性疾病与免疫的关系,关注免疫组学与大数据、免疫相关疾病的动物模型、组织工程材料与免疫微环境的相互作用、微生态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等前沿交叉领域的研究。
4 申请书撰写方面的建议
2017年申请项目在撰写方面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①代表性研究成果和学术奖励情况填报不属实,如:并列第一或通讯作者未标注;申请人论文中作者排名提前;非第一或通讯作者标为第一或通讯作者;中文期刊论文以英文形式呈现等。②涉及人和动物组织标本的实验未按照医学伦理学相关规定进行伦理学审查,未提交相关医学伦理和患者知情同意等。这些问题均涉及学术诚信,提请申请人在今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中避免此类问题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