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保护探析
2018-01-23
(广西科技大学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广西,简称“桂”,全称广西壮族自治区。除了壮族以外,广西还有10个少数民族,包括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等。其中以壮族的人口最多,占全广西人口的33%。瑶族人口约占全国瑶族总人口的60%。根据最新颁布的《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精神,我国将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重点保护和改造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本文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演变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保护建议等等,为有效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带动少数民族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成因
广西的地形地貌具有山区面积广大,喀斯特地貌广布,河流众多,平原分布零星,岸线曲折等主要特征。广西的气候特征为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雨水充沛,灾害性天气频发等。再者我国边疆各族自古有着共同生存,共同建立防御机制,聚族而居的传统,同时基于各族人民宗族文化的需要,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少数民族以村落为单位的文化体系,造就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历史遗存。
2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的演变
随着人类生活历史的漫长演变,村落是由人们最初的自然庇护场所演变而来。在古代的少数民族中,村落是人们休息、开展各类活动的地方,是形成城镇之前的传统聚落形式。我国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村落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地发生了改变,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着不同的形态。村落都经历着从形成到发展,再到稳定、衰落、迁移,直至逐渐消失的过程。人类的开发活动可以从地域的行政建制、民族的形成、民居的迁移和人口的分布以及生产生活的方式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基于此,我们可以将广西传统村落的演变过程分为5个时期:①村落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的史前——先秦时期;②西颐骆越的形成与汉族的迁入的秦汉时期;③土司制度与壮族和侗族的形成与苗族、瑶族等迁入的宋元时期;④仫佬和毛南族的形成与水族、京族等迁入的明清时期;⑤多民族融合的广西近代时期[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消除了剥削,消灭压迫,各民族之间实现了大团结。广西壮族人民称谓的壮族统一为“僮”。1965年,经周恩来总理提议,结合广西人民的意愿,改“僮”为“壮”。同时区分了侗族、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加上原有的汉族,最后广西共有12个民族。1949年以后,广西形成了民族源多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格局。其中民族来源包括土著、迁入以及外来民族;文化包含百越、中原、海洋文化等。虽然民族结构很复杂,但广西各族人民依然很团结,形成了开放、包容、团结、文明、和谐的许多民族融合的格局。为了团结壮族人民、让少数民族更好地发展,国家成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让其当家作主,同时给予了壮族人民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和更多的优惠政策,从而更有利于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发展。
3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国存在着环境污染、资源流失等问题。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村落而言,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消失。不可否认,新型城镇化的到来,给我国少数民族的村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此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著的,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传统村落的原始元素的流失,少数民族原始文化的消失令人叹息。相关调查研究表明,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及问题。
3.1 现状
广西聚居着壮、瑶、侗和苗等11个主要的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60%以上的生活在农村,他们聚落而居,历史悠久。广西的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达到1 415.42万人,占全自治区人口的33.5%。同时,壮族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大的一个。追溯历史来源,起源于古代百越人,它是广西的原生民族,这个原生民族有着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包括民族语言、居民建筑、民族服饰等等,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稀有的传统文化和传统村落文化。
3.2 存在的问题
3.2.1 传统村落的村民的思想意识落后
调查表明,由于村落村民思想观念的落后,再加上管理者严重缺乏科学的、合理的、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管理方法,许多村落原始生态环境、文化古迹等遭到不同程度地损坏和遗失[2]。同时,不合理的旅游开发造成了很多传统村落在环境保护修缮、特色风貌的塑造中出现了大量的“假文化”和“伪造古民居”等现象,造成了传统村落文化的混乱,不利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
3.2.2 大肆建设导致过度商业化
传统村落承载着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政治、经济等方面,体现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村落的最原始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我国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中,大肆建设与盲目更新使其原始特征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传统村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商业经济的入侵,对现代化功能的过度追求,采用仿生学的原理构建的钢筋、水泥、铝合金、高分子材料的仿生村落比比皆是。在“仿生”的过程中,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许多隐藏不易被发觉的传统元素容易被忽视,这些传统元素的丢失是不可逆转。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传统村落文化的传承,导致传统村落文化失去了原有的特色,逐渐形成了现代伪传统村落文化。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导致过度的商业化,千村一面的现象普遍出现,传统村落文化在夹缝中生存,变成了另外一种风貌。
3.2.3 文化价值的歪曲传播,使负面影响加剧
由于经济利益的驱使,大肆建设与盲目更新,给传统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一方面,旅行社、旅游公司、导游甚至当地土著民族为了吸引游客,不惜歪曲了部分传统文化的内涵;另一方面,游客和商业资源的到来也冲击了原本相对自成一体的村民的日常生活,影响了年轻一代村民的价值取向。这些都对传统村落的文化传承形成了威胁。
4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保护建议
在古代,村落是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具有相对稳固的价值观与血缘的传承。许多村落,在历经历史变迁后,依然具有原有的村落建制、风俗习惯、人文文化、建筑古迹、艺术创作,这些都是具有厚重研究价值的,对于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来说都是十分珍贵的历史遗存。在我国的广大的少数民族村落,其形成和演变都与当时的历史背景息息相关,历史在村落上烙上深深的人文遗迹,是记忆的留存,是故事的内涵,是研究的价值,是后人应该保护和利用的根本。
近年来,许多地方村落都在推行基本情况摸底调查工作,全面地对具有历史文物保护价值的村落采取保护措施。各地政府也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资金和技术,用于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修复和研究。就目前而言,如何避免在建设和保护中出现的问题,仍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
4.1 尊重少数民族,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是我们国家的财富。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尊重少数民族,要对他们的居住环境、民风民俗、宗教信仰等发自内心地尊重。例如:对待龙胜各族自治县,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文化传统,保护他们的传统居住形态[3]。同时,依靠政府引导,并加大资金的投入,广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传统村落的原生态发展。所有开发的前提都应该建立在确保村落原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不被打扰的前提下,以保证传统村落文化保持其内在的活力。同时,应该大力支持村民利用自身的手艺和技能,按照完全传统的方法创作原创工艺品,提高个人收入。
4.2 科学规划,加大宣传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大都分布在偏远山区,这就给科学规划带来了一定的难题。在村落规划上,必须首先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从而制定出适合的传统村落的规划模式,使其更加合理化。规划和发展的前提是保护,应该全面挖掘出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力求原封不动地保护好全部的文化价值。近年来,人们对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及环境保护的认识虽在逐步提高,但我们也不能放松宣传工作,应广泛利用各种媒体、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人都积极参与,形成尊重文化、珍惜文化、保护文化、发展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4.3 传统村落保护与城镇化建设协同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如何协调好城镇化与传统村落保护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依据社会发展的规律,让传统村落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才能使两者协同发展,和谐统一。例如: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有个全国特色旅游景点程阳八寨,程阳八寨的侗族百姓通过举行百家宴、载歌载舞等活动,形成了以旅游度假、养生学习、节庆活动、饮酒文化模式,既改善少数民族生活水平,加速城镇化,又保护传统村落文化,成为积极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护与和谐发展典范[4]。
4.4 宏观引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道路既是顺应当前我国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价值保护的需要。传统村落的物质元素和非物质元素等资源是有限的、短暂的[5],在发展的道路上,需要依靠国家法律的支持,依据政府制定的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妥善解决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产生的矛盾,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共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5 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析了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的演变、现状,理清了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历史遗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何解决和克服在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总结出了传统村落历史遗存的保护和发展的策略。找到了传统村落发展的新途径:走传统历史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城镇化与传统村落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同时为今后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村落申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