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恶势力犯罪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研究
2018-01-23刘铁栓
刘铁栓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检察院,湖北 武汉 430200
为了贯彻和落实十九大精神,多地同时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活动,大力实施综合依法治理,从源头打击黑恶势力的方针策略,以保护人民的合法权益不被侵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黑恶势力是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反社会是黑恶势力的共同特征,也是其“恶”之所在。黑恶势力犯罪是组织性群体在一定区域或行业内,通过暴力掠夺、人身威胁等恶劣手段谋取自身利益,为百姓公众造成财产和生命安全的危害。
黑恶势力的特点有:
1、黑恶势力组织和领导者明确,有相对稳定的组织形式和骨干人员,有组织和有目的地通过实施犯罪行为或者其他暴力手段来非法获取巨额经济效益,以商养黑,或者以黑护商是常见形式。组织管理层隐蔽性较强,常通过指挥手下进行违法犯罪行为。而基层人员大多纪律松散容易打击,但是也容易反复,对社会和公众利益威胁较大,危害社会长治久安。
2、黑恶势力大多是区域性作案。在本土滋生,在住地或周边区域作恶称霸。利用自己的势力威胁或敲诈勒索,聚众组织赌博、强买强卖等利用暴力手段谋求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近年来各个省市社会人口流动性增大,更是出现多地黑恶势力勾结的犯罪趋势,严重扰乱公共秩序,危害社会安宁,公众缺少安全感。
3、黑恶势力也会利用国家公务人员充当保护伞,官商勾结、互相牟利、称霸一方。公务人员以权谋私,与黑恶势力沆瀣一气,形成关系网,进行违法乱纪、贪污受贿的不正当行为,对国家机构形象产生消极影响,使其公信力下降,百姓信任度降低,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黑恶势力的保护伞的存在是使其日益猖狂,无所畏惧的主要原因。这是公务人员面对诱惑时利欲熏心,丧失原则底线的恶劣作为,是对公众的不负责和伤害。
黑恶势力的肆无忌惮和胆大妄为,应通过立法机关完善法律机制,司法机关严格执行进行打击。完善的黑恶势力制裁法律依据是此类案件的审理和判定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避免因法律依据不足而导致施罪者逃避掉法律的制裁,造成黑恶势力的侥幸逃脱,肆意妄为心理增强。接下来对黑恶势力犯罪适用法律的完善进行探讨。我国现行刑法规范在惩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方面存在缺陷与不足,需要对罪名、刑种、量刑几个方面进行完善法律。
我国刑法涉黑性质的犯罪行为涵盖不足,应当对此部分内容完善,完善刑罚罪行,避免因法律漏洞让施罪者逃避制裁。在审理涉黑案件时,要依据法律严格判定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并合理进行刑罚罚定,建议对此类罪行实施“从严从重”量刑政策。快速处理,为犯罪人员定罪,让其及时快速的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承担责任和应有的惩罚。
目前我国刑法对于黑社会性质犯罪只在自由、政治权利等方面实施判处,并没有具体有关财产的刑事处罚。而经济实力是支撑黑恶势力滋生和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因此增设财产刑罚是非常有必要的且是迫切需求的。对黑恶势力成员,尤其是领导组织者实施处以罚金或没收犯罪资产的责罚,可以有效抑制再次发展黑恶势力的经济基础,以达到彻底铲除黑恶势力犯罪的功效。同时一旦确定黑恶势力首要成员,其财产一律没收,不再必须认定为非法所得才可没收。这能够解决目前司法实践无法追缴不能证明是否违法所得的财产的难题,利于严厉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
黑恶势力犯罪集团的发展依赖其经济实力的保持和增长。洗钱是快速获取利益的重要途径。完善洗钱犯罪量刑是打击和削弱其犯罪势力的有效措施。应将洗钱罪的上游犯罪包含除贩毒、走私犯罪以外,还包括近几年出现的逃税漏税、电信诈骗、资本外逃、假币流通等现象,以提高打击有关原生罪的司法效率,遏制其滋生蔓延。
黑恶势力首要分子的反社会倾向较强,不会被轻易改造,一旦他们重返社会就很有可能重新组建新组织,并且报复社会的手段会更加残忍,加大对社会安定、人民安全的威胁。所以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领导者、首要人员要严格适用缓刑、减刑。同时对受到过刑事处罚的黑恶势力人员从重处罚,并不得适用缓刑和减刑。
遏制犯罪发生的最有效手段在于刑法的及时与不可避免。所以从快适用刑法,是遏制恶势力犯罪的有效保证。但目前的案件处理经常出现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快速侦破案件,犯罪分子没有及时快速的得到惩罚,进而产生侥幸心理,更加狡猾、变本加厉地实施犯罪,对社会和谐造成更大危害。所以快速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能够让公众确信法不可违、罪不可犯的观念,增强守法守则的自律观念,还能够增强百姓对国家司法和执法机关的信任,增强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信心。更是有助于抑制犯罪心理的滋生,使不法分子在蠢蠢欲动时对将要面对的刑法产生畏惧之心,放弃犯罪。
还原黑恶势力犯罪的事实真相和完整的有力证据以保证案件事实清楚,基本证据确实充分。在“两个基本”的指导下,适用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避免冤假错案,在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条件下进行有力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