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2018-01-23白会新宋卓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
文│白会新 宋卓(黑龙江省大庆市畜牧兽医局)
一、大庆肉牛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牛肉市场需求稳步提升,肉牛价格持续上涨,大庆市各类主体饲养肉牛的积极性不断提高,饲养规模不断扩大,肉牛产业呈现良性健康发展态势。
1.养殖总量较大。截至2017年年末,大庆市肉牛存栏31万头、出栏38.7万头,肉牛饲养量位列全省(饲养量644.6万头)第5位,肉牛饲养主要集中在肇州县(饲养量36.1万头)、杜尔伯特县(饲养量9.9万头)和肇源县(饲养量6.2万头)。全市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户146个,达到备案标准的规模养殖场73个,其中年出栏300头以上的养殖场13个,注册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18个,年出栏肉牛50头以下的散养户2万余户,全市肉牛养殖规模化率达38%。
2.屠宰加工能力较高。大庆市肉牛屠宰加工产品主要以胴体白条和粗分割肉为主,现有具备肉牛屠宰的加工企业13家,设计屠宰加工能力累计92.65万头,2017年实际屠宰肉牛总量2.47万头,2018年上半年实际屠宰加工肉牛数量8214头。其中,规上(设计屠宰量万头以上)肉牛屠宰加工企业4家,设计年屠宰加工能力累计27.5万头,2017年实际屠宰肉牛总量18539头,2018年上半年实际屠宰加工肉牛数量2159头。
3.销售渠道较单一。活牛销售方面:主要是农户主动联系肉牛经纪人、肉牛屠宰加工企业、饭店及个体熟食小作坊,自行销售出栏肉牛;也有部分肉牛经纪人主动走访肉牛养殖场,与养殖户按照市场行情进行肉牛交易。牛肉销售方面:一是胴体分割销售。即屠宰企业将分割好的牛胴体供应市内超市或直接由经销商销售;二是加工后销售。销售牛产品包括酱牛肉、牛肉松、牛肉脯以及各种牛肉菜肴等。
二、大庆肉牛产业发展面临形势(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一是区位良好。大庆市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腹地,是世界公认的黑土带、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先天具备发展畜牧产业的基础条件。二是资源富集。耕地面积1128.38万亩、粮食年产量稳定在500万吨,草原面积529.5万亩、牧草年产量55万吨,居全省首位,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饲草料保障。三是交通便利。大庆市交通便利,境内陆路、水运、航空交通网络纵横交错,方便快捷,是东北亚腹地和亚欧大陆桥的中转站,为优质农畜产品流通提供了便捷快速通道。四是基础扎实。大庆市作为全省畜牧强市,畜牧业总产值连续15年占据全市农业“半壁江山”,其中肉牛出栏率由2010年的53.4%提高到2017年的58.3%,基础母牛存栏量从2010年的11.7万头提高到2017年的15.1万头,肉牛规模化养殖场从2010年的26个增加到2017年的73个。
2.自身劣势(W)。一是养殖方式“粗”。已建成的73个规模化肉牛场存栏肉牛不足全市肉牛养殖总数的30%,一家一户小而散的粗放养殖方式仍居于主导地位,易出现品种杂乱、资源浪费等问题,良好的农牧和种质资源还未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据统计,大庆市每头肉牛屠宰胴体重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低100千克。二是产业链条“短”。虽然引进了福润肉牛等产业化龙头企业,但总体看肉牛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企业总量依然偏少布局有待优化,低附加值产品多、精深加工的高附加值产品少,多数企业还处在简单分割包装的初级阶段,能加工精分肉牛胴体20个部位以上的企业还处于空白。三是技术人才“缺”。部分标准化规模养殖场由于缺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的指导,先进装备和设施无法充分发挥效益,管理和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惨淡经营、亏损倒闭时有发生。四是刚性支出“大”。规模养殖资金需求量大,肉牛养殖回报周期长,人工等成本持续增长(当前大庆市劳动力日工资在100~150元,农忙季节工资更高),导致养殖场和企业刚性支出增加,利润率降低,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和热情减弱。五是利益联结“松”。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不强,屠宰加工企业基本没有通过订单方式收购肉牛,订单种植青贮面积不足75%,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脱节,产业组织程度企业、基地、农户之间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利益共同体。
3.外部机遇(O)。一是上级政策利好。黑龙江省先后印发了《关于把畜牧产业培育成为振兴发展战略性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产业发展的意见》,2016年实施“两牛一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对肉牛产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为发展肉牛产业提供了难得机遇。二是产业定位明确。大庆市将现代畜牧业作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全面振兴接续产业的重要支撑,2017年市财政列支1500万元财政资金,加快推进以“两牛一猪”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在土建工程、贷款贴息、苜蓿种植等方面大力支持。三是市场需求广阔。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正逐步从传统的以猪肉为主向“三三制”(猪肉、牛羊肉、禽肉各占三分之一)转变。
4.面临威胁(T)。一是生态安全趋紧。据测算,一头肉牛每天排泄粪尿约30千克,一个存栏规模50头的养殖场一天产生的粪污可达到1500千克,如不妥善处理,将严重危害周边环境,由于运行成本高,养殖场的环保设施使用效率较低,粪污主要通过简易堆肥后还田,个别小型养殖场粪污基本处于无序排放状态。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质量制定了更加严格的监管标准,进一步提高了养殖的环境成本和牛肉加工成本。二是外埠竞争加剧。省内城市纷纷抢抓机遇、竞相发展。三是国外进口冲击。我国的肉牛养殖成本高、产品品质差异大,使得国外价格低、品质好的牛肉对国内市场形成了较大冲击。
三、大庆肉牛产业发展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庆市肉牛产业发展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必须厚植优势、补齐短板、抢抓机遇、化解风险,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以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为路径,突出“种、养、加、销”深度融合、链式发展、梯次增值,构筑畜牧产业发展新优势。
1.突出区域化布局。应依托产业基础、把握发展趋势、统筹资源环境、衔接相关规划,坚持区域化布局、差别化发展,制定大庆市肉牛产业发展规划,指导产业健康、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杜尔伯特县、林甸县草原面积占全市草原总面积的46%,应充分发挥饲草料资源丰富这一优势条件,挖掘饲草料生产潜力,加快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积极引建产业化龙头企业,打造肉牛产业优先发展区。肇州县、肇源县粮食资源丰富、农畜产品加工业发达,应依托杏山工业园区、皮革城等农畜产品加工园区辐射优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模式,打造肉牛产业巩固提升区。大同区、红岗区应依托区位优势,充分发挥龙头项目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高品质肉牛养殖,同步谋划、引进和建设肉品精分、冷链物流、连锁直供、电子商务等全链条项目,打造肉牛产业高端引领区。
2.突出规模化养殖。肉牛分散养殖不适合应对市场波动和产业长远发展,只有走规模化养殖方式,才能更好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品质、稳定销售渠道。一是优化种群。在整个畜牧业发展中,良种贡献率达到40%,是所有要素中占比最高的,要坚持把良种选育作为实现肉牛产业提质增效的根本,应通过引冻精、购良种、本地育等多种途径,改良现有肉牛品种和种畜资源,大力实施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加快引进、繁育和推广适合大庆市的优良肉牛品种。二是扩大规模。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农业科技下乡等特色活动,大力宣传推广肉牛养殖技术,组织养牛能手传授经验,鼓励支持养殖大户、家庭牧场、畜牧养殖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扩大养殖规模和发展规模养殖,实施“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等”新模型,鼓励龙头企业与养殖场户通过相互参股、签订购销合同等方式,推动全市肉牛保存量、提增量、扩总量。三是提升标准。持续推进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通过高标准新建、扩规模改建、提档升级,推动标准化养殖场达到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防疫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粪污无害化的“五化”标准,培育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产业组织程度高、生产经营效益好的现代化养殖场,大幅提升肉牛养殖标准化水平,促进肉牛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3.突出链条化发展。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工业化思维推进,以三产视角谋划,推动肉牛产业链不断向上下游、中高端延伸。一是前端抓饲草。饲草料投入约占肉牛养殖总成本的七成,这是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保障。持续推进“退耕还草”和“三化”草原治理,大力实施紫花苜蓿、燕麦草等优质草场建设;引导规模牧场、养殖基地与种植大户、合作社有效对接,开展青贮玉米订单种植,促进饲料与粮食、经济作物协调发展。二是中端抓加工。精深加工能够有效提升农畜产品经济效益和附加值,这是肉牛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要推动牛肉制品由一般屠宰分割肉向部位分割肉、休闲熟食制品等功能性肉制品转变。三是末端抓营销。商品价值最终要通过销售实现,这是肉牛产业化发展的核心要素。积极培育具有大庆市特色的肉牛品牌,靠特色品牌提高整体效益,靠名优品牌获得更高利润。大力拓展销售渠道,积极开展产销对接,加快推进“互联网+畜牧业”模式,实现从“养得好”到“销得好”。
4.突出社会化服务。科学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肉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通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构建主体多元、形式多样、市场运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综合配套服务。一是健全服务机构。围绕大庆市肉牛产业发展布局,建设一批功能多元、场所固定、设施配套、人员精干、服务优质、运行规范的服务机构,形成覆盖县、乡、村的畜牧产业服务网络。二是壮大服务组织。着力培育一批入社农户多、辐射带动广、服务功能强的肉牛产业合作社和联合社。三是培育服务企业。引导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资直供、技术服务、饲料配送、仓储物流等适合产业化经营的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