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经济格局优化建议
2018-01-23侯燕
侯 燕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到,坚持核心带动、轴带发展、节点提升、对接周边,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布局合理、集约高效的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格局,即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格化空间格局。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地理空间格局,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特殊时空背景,深入分析当前中原城市群经济格局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优化建议是目前中原城市群协同发展中需要直面的现实命题。
经济格局现状
郑州大都市区布局合理,利于集聚、扩散效应发挥。郑州大都市区布局中,郑州与“开新焦许”的人口布局与经济水平布局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结构,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人口集聚和经济辐射扩散机制,应在郑州大都市区内加强辐射媒介如交通、通信、关系等。
洛阳副中心与西部及西北部区域布局合理。
洛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与西北部区域,形成了“一大众小多邻”布局,然而由于多为山地、丘陵等地形,运输成本相对郑州大都市区较高。
东南部外围城市经济布局面临多重不利。距郑州距离远使得外围城市受到中心城市辐射带动效果差;城镇化水平低意味着本身的经济聚集能力弱、经济组织性差;经济实力弱和人口规模大则加剧了劳动力输出;优质劳动力输出,又进一步加剧了当地经济的空心化。
现存的问题
中心城市郑州“弱核驱动”特征明显,辐射带动作用范围小,力度小。根据测算,郑州的经济辐射距离在200公里左右,超出此范围则郑州对其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衰减明显。
中原城市群整体经济重心偏向西北,东南部发展动力不足。中心城市郑州与副中心城市洛阳距离较近(130公里左右),且纬度接近,强化了郑州大都市区和洛阳等西北城市的经济联动,却对中原城市群东北部、东部、南部和东南部产生了挤出效应。
中原城市群的经济格局优化建议
提升郑州核心增长极的地位,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当前,郑州市即将跻身于区域中心城市的“万亿俱乐部”,提高郑州市的城市首位度,是中原城市群格局优化的先行之举。要致力打造郑州“消费中心”“会议中心”“商贸中心”“物流中心”等地位,升级区位优势和人口潜力为经济发展的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中原城市群的东南方向应布局第二副中心城市。鉴于郑州和洛阳对东部、东南部和南部城市辐射不足的情况,应考虑于南部或东南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布局第二副中心城市,形成“多中心”驱动的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格局。
加强城市群内部城市经济的空间联系。外围城市应积极与郑州市加强经济联系,提升产业结构关联度。同时,邻近城市之间应当积极协调同步发展,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互补、要素流动的优势,发挥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和贸易扩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