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子蘑高产栽培技术
2018-01-23徐文成闫凤云
徐文成,闫凤云
(辽宁省喀左县保护地技术服务总站,辽宁 朝阳 122300)
滑子蘑又名滑子菇、珍珠菇,是一种珍稀食用菌品种。辽宁省喀左县栽培滑子蘑在喀左县已有20余年的历史,已成为食用菌主要栽培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保护地日光温室的建设,总结探索出简易蘑棚养菌、温室出蘑的栽培技术模式,解决了鲜活产品供应市场短促、冬季不能出蘑、栽培原料转化率低的瓶颈,实现了9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200余天的新鲜滑子蘑的市场供应,为国庆、新年、春节三大节日的餐桌增添了人工栽培的“山珍”美味。
1 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
1.1 营 养
滑子蘑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是靠培养基质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发育,是一种腐生真菌。滑子蘑营养生长阶段是菌丝从培养基里吸收可溶性碳、氮、磷、钾等营养,以满足生长需要。培养滑子蘑主要原料“土壤”锯末、玉米轴颗粒粉,在培养基里应加一定数量的麦麸、米糠以增加营养物质,一般锯末、玉米轴粉和其它营养物质配比为100∶20。
1.2 温 度
滑子蘑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对温度要求有一定规律,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发育温度范围为5~30 ℃,最适温度为18~24 ℃。菌丝生长期,由于培养基本身会发出一定的热量,一般培养基内的温度会比培养室内空间温度要高4 ℃左右。因此,室温18 ℃时菌丝生长较好,菌丝生长不耐高温,在30 ℃温度条件下4 h菌丝就会受到伤害,36 ℃温度条件下2 h菌丝就会死亡。生长出蘑阶段,从温度上分为4种类型,即极早生种,出蘑温度7~20 ℃;早生种,出蘑温度7~18 ℃;中生种,出蘑温度5~15 ℃,晚生种,出蘑温度5~13 ℃。通过几年来的实践总结,选用中生种和晚生种进行日光温室出蘑管理产量较高、品质最优。
1.3 湿 度
滑子蘑营养生长阶段,培养基的含水量以60%~65%为好,拌料时用手紧握成团,手松料散为宜。经过蒸锅蒸料含水量会增加到60%~65%。菌丝发育阶段,培养室中的空气湿度要保持在50%以下,室内干燥,即便有杂菌孢子,杂菌也不易繁殖。生殖生长出蘑阶段,培养基内的含水量不低于70%,这个阶段出蘑室要求高湿度,空气相对湿度要达到85%~95%。
1.4 光 线
滑子蘑在整个发育生长期都必须有一定的散射光来促进菌丝发育,子实体生长,但不能有直射光,直射光会使培养基内温度过高,造成菌丝死亡。
出蘑阶段子实体生长要有较强的散射光,阴暗处培养基不会形成原基,长出的滑子蘑柄长、色淡、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因此,出蘑架的层距应为25~30 cm,保持较好的光线。
1.5 空 气
滑子蘑是好气性真菌类,无论营养生长菌丝发育和生殖生长出蘑过程都需要新鲜的氧气,营养生长的菌丝发育繁殖期,将产生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这些气体积累在室内后,不但菌丝生长缓慢,还助长其他有害杂菌的繁殖发育,因此要做好培养室通风换气。出蘑阶段,新鲜空气可以加快子实体生长且健壮。
1.6 酸碱度(pH值)
滑子蘑培养基内的酸碱度对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锯末、玉米轴粉为主要原料,米糠、麦麸、玉米面为辅料的培养基一般酸碱度pH值在6~7之间,滑子蘑菌丝繁殖最适pH值是4.2~5.5,但经过灭茵后,由于新陈代谢产生的有机酸积累会使pH值降低,因此在拌料时,一般不调pH值,但在拌料时加1%的石膏粉或0.5%的石灰对pH值有缓冲作用,并能提早出蘑。
2 培养基原料和基本配方
2.1 锯 末
以阔叶树锯末为好。在阔叶不足的情况下也可掺入15%以下的针叶树锯末,陈锯末比新锯末好,无论新旧,霉烂变质的不能用。
2.2 玉米轴粉
玉米轴也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料,由于它基质软,营养丰富,通气性好,用普通粉碎机不用上锣片粉碎成花生粒、玉米粒大小即可。
2.3 米糠、麦麸、玉米面
滑子蘑在各生长阶段会吸收各种营养,其中包括淀粉、葡萄糖、蛋白质、无机盐类及维生素B1、B2等。因此在栽培滑子蘑的培养基中必须加一定数量的米糠,麦麸或玉米面,以满足其营养需求。以上营养源要混合填加为好。
2.4 目前常用配方
(1)锯末50 kg,麦麸或米糠7.5~10 kg,玉米面2 kg(可添加0.4%的高温增产剂)。
(2)锯末30 kg,玉米轴粉15 kg,麦麸2.5 kg,糠2.5 kg,玉米面2 kg(可添加0.4%的高温增产剂)。
3 播种期和出蘑期
滑子蘑属低温型菌类,生长周期较长,一般春季播种,秋冬季出蘑,生产周期13~14个月。因滑子蘑属半熟料栽培,在灭菌过程中,只能杀死杂菌的营养体,不能杀灭其芽孢组织,只有利用低温发菌繁殖菌丝,来抑制或减少杂菌生长,所以播种期一定要早。喀左县在2月初播种,最晚不能超过3月31日,随着气温升高,有害杂菌开始活跃时,滑子蘑菌丝繁殖生长已布满料面,待9月初,气候逐渐转冷时把发育好的菌块移入遮阴的日光温室进行出蘑管理。
4 生产用具
4.1 蘑 房
栽培滑子蘑的蘑房可选择房前屋后的空闲地,也可借助庭院的围墙、房屋的墙体,或选择夏季没有积水的树林空地,不怕淋水,门窗较多,便于通风换气,有利于调节房间的温湿度的旧厂房;还可以用简易柴草棚或大棚做培养基菌丝发育繁殖的蘑房,上面要遮阴、不漏雨,地面垫3.3 cm河沙。无论选择哪一种蘑房,都要保证清洁,远离猪场、鸡场等无杂物、无污秽的场地,蘑房内培养架可用木杆或竹杆分层搭设,一般架高1.7 m,摆设6层,层距0.3 m,底层距地面0.2 m。每1 000盘(2.5 kg·盘-1),用料2 500 kg,占地70 m2。
4.2 蒸 锅
一般购买直径1 m的铁锅,用砖垒成直径1.2 m,高1.2 m的蒸锅,锅台与蒸锅处要严密不漏气,铁皮卷成的筒外要有保温层,可先用草绳缠好,再用麻刀灰抹光,锅内放一层屉,距水面20 cm,也可购买蒸汽锅炉产生蒸汽进行蒸料,提高效率。
4.3 托 盘
也称蘑帘,托装培养基用,一般用9根60 cm长的玉米秸用荆条穿成宽35 cm的帘子。
4.4 菌块模子
用1 cm厚的木板、一个折页、一副风钩,钉成60 cm×35 cm×6 cm的活络模框。折页与风钩对角应用。
4.5 塑科布
用0.005 cm以下厚度的无毒薄膜裁成宽100 cm×90 cm。
5 蒸料包盘
选以上2个配方中的1种,称好拌匀,加入清水,堆闷0.5 h,调含水量达55%~60%备用。
5.1 蒸 料
在蒸锅内的蒸屉上铺一层麻袋片,最好用细密的铁丝网代替麻袋片,上面铺10 cm厚的培养基生料,盖上锅等大气上来,待蒸锅内水沸腾后,揭盖并在上气处撒料,要撒均匀,不得拍压,待装至离蒸锅上口10 cm 停装,盖严锅盖,上大气测上层温度达100 ℃后1.5~2 h,开始出料。
蒸锅最好在室内,或离接种室和蘑房较近的地方,农村初步生产可以蘑房兼接种室。
灭菌时间:如培养料质量好,在3月10日前播种的,装完锅上大气后1.5 h,再闷2 h即可出料,如原料质量差,3月10日后蒸料,上大气必须保持2 h再闷3 h以上再出料。
5.2 上盘包料
料蒸好后要趁热包装,塑料布、活络模子、铁锹、抹子等生产用具都要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5 min进行消毒,塑料布抖掉水珠,顺模铺好,将热料放入模中,用抹子平整后稍压紧实,将塑料布对折包好,取下模框,放入接种室摆好冷却,等待接种。
6 接种菌苗
在接种室按每m3用10 mL甲醛,加热熏蒸消毒后,将冷却到30 ℃以下的料包打开接种,菌种瓶与接种用具和手必须用3%来苏儿或0.1%高锰酸钾洗净消毒,减少染上杂菌,将菌种掰成杏核大小混播在料面上,也可先在料面上分散扎9个1 cm大小的孔,再撒播菌种,每盘料需500 g菌种一瓶,然后包好、包严,以免开包,如果春季气温低,可将接完菌种的培养块码在一起,促使菌种与培养料充分接触,但不能超过7层,否则培养基块过于紧实,将影响出蘑,每4~5 d倒一次垛,切不可超过6 d。到四月中旬就应及时上架,播种季节尽量提早,播种后,即使冻成冰块,菌丝也会缓慢繁殖,它会随着气温升高繁殖加快发育生长。等有害杂菌活跃繁殖时,滑子蘑菌丝已长满这个培养基的50%。
7 养菌及越夏管理
滑子蘑养菌期间要确保蘑房空气清新,室内干燥,切忌闷热潮湿,室温不能超过30 ℃,窗前搭棚遮光,防止日光直射。如地面过潮,空气发酸更应加强通风,并撒石灰吸潮及消灭杂菌,防止杂菌滋生,三伏天蘑房长时间高温无法降低,可向地面、四壁屋顶喷冷水降温,在养菌期间每30 d应将培养架上下、南北不同方位的蘑盘交换下位置,促使发菌整齐,并控出料盘底部多余的水分。
8 出蘑期管理
立秋后天气渐冷,蘑菌已发育成熟,发好菌丝的蘑盘,应为淡黄色,菌丝将料抱紧成块,洁白不松散,表皮形成浅黄色膜。
8.1 开膜划菌
8月初准备好日光温室,清除室内杂物,用来苏儿或石灰水消毒,喷洒800倍敌敌畏或菊马乳油灭虫,搭建好蘑盘架,地面可用河沙垫好,洒上冷水、调节室内湿度85%以上,中晚生种8月上中旬气温降至20 ℃时,将蘑盘移入遮阴的温室,将污染的淘汰,1~2 d后可揭开薄膜,进行划菌。方法是:用刀在蘑盘上每隔3 cm由一头向另一头划一刀,深1 cm左右,以利透气,浇水和出蘑。
8.2 催 蘑
划菌2~3 d后,除了向地面多洒水保持空气湿度外,要逐渐向料上、盘上喷冷水,使棚室内降温增湿,并保持空气清新,促进蘑蕾出现,催蘑期约20 d左右,浇水要做到少喷勤喷,蘑房地面、四壁、顶棚都应喷水,早晚要多喷冷水,使蘑盘含水70%以上,手按料块发软有水渗出。
8.3 分化期管理
开盘30 d左右昼夜温差较大,管理得当,开始逐渐出蕾,当蘑蕾象米粒般出现时,进入水的敏感期,水大小决定产量。如料块不干不喷水,此时应减少甚至不向盘上喷水,不要使盘积水,以免死蘑,保证其他部位全部喷水和固定空气湿度,此时空气湿度一定要保持85%~95%。随着蘑的生长,需氧量的增加,要注意通风换气,但只能开背风窗,不要过堂风,以免吹干蘑体,致使小蘑过早开伞。
8.4 长蘑期管理
待蘑盖长至0.5 cm,可往盘上轻轻喷水,水不可过冷或过热,不要大水冲击蘑蕾。随着蘑菇渐大,逐渐多喷水,每天至少2~3次,天气风大干燥要多喷,夜间若能增喷1次,可增产量,出蘑期室温要保持在15℃左右,湿度90%以上。
8.5 延晚栽焙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物学转化率,充分利用基质的营养物质,挖掘单盘最大经济效益。喀左县食用菌研究所自2000年开始在平房子镇黄道营子村进行滑子蘑延晚栽培生产试验,即将已出两茬蘑的菌盘移至暖棚中进行管理。当年,试验的蘑户就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使这项技术得到了很好的推广。此栽培模式使滑子蘑出蘑期由9月20日—11月20日延长至翌年4月20日,延长出蘑期大约150 d,生物学效率由50%~60%提高至80%~90%,产量也由原来的1.5 kg增至2.5 kg,每盘产值由6元增加到12元,相对冬季暧棚生产蔬菜,即省时又省力,很受农户的欢迎。
9 采收与加工
采收时,用手按蘑根轻轻拔起,不要将料带起,采后要停水3~4 d做菌丝恢复培养,清除死蘑,残根杂物,并提高室温养菌,以利于下潮蘑丰产。二潮蘑仍是以浇水管理为主,方法同一潮蘑。为了多出蘑可结合喷水加入1%的葡萄糖水,一般出3~5潮蘑。生物学效率一般可达60%~80%,每盘1.5~2 kg。鲜蘑采收后,去掉杂质、霉烂蘑、虫蛀蘑,把开伞和半开伞蘑分开存放,鲜蘑及时满足市场供应。
采收的鲜蘑除了鲜品销售外,也可做腌渍处理,腌渍的产品可储存2 a不变质。方法如下:
将切好脚的鲜蘑开水下锅,每10 kg水可煮蘑4~6 kg,鲜蘑下锅后不断搅拌,达到煮沸一致,一般煮沸2 min,即不可煮大也不可煮小,应达到撕开蘑体内无生心,口嚼无生味,不硬不烂为准。
鲜蘑煮好后,立即捞出沥水,并马上放入冷水中镇凉冷却,一般需更换凉水不少于3次,方可使蘑温降至20 ℃以下,才能保证鲜蘑在盐渍与贮藏过程中不出现异味。
将经煮过并冷却好的鲜蘑沥净水分,一层蘑一层盐,每层蘑厚3 cm,放入容器里盐渍。用盐量应占鲜蘑量的40%~50%,而后每7 d翻倒1次,尽量使蘑盐混合均匀,充分接触,最后用食盐将裸露蘑面盖严,封口加盖。
贮藏盐渍蘑仍需配制饱和盐水。制作方法为:将食盐溶解于开水中,一直到再加盐也不能溶解为止。如用波美表测试应为23 ℃,用手指蘸取盐水,指甲上应留有盐霜,这时,已达到饱和,取7~8层纱布把盐水全部过滤,放入缸里,再放入腌渍好的滑子蘑,用盖帘把蘑面压入盐水中,与空气隔开,一旦盐度不足,现加盐面补充,宁多勿少,防止出现臭咸菜味,最后盖严缸口,保持清洁,以待销售。
[1]陈士瑜.食用菌生产大全[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9.
[2]李洪忠,牛长满.食用菌优质高产栽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3]刘俊杰,王国联,苏君伟.香菇半熟料菌柱栽培新技术图解[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