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理论逻辑

2018-01-23赵王青

法制博览 2018年23期
关键词:党和人民马克思主义道路

赵王青

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8

纵观世界历史发现世界上任何国家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这是人类历史无法辩驳的实事。中国历经中华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变迁,灿烂和沧桑交加,新中国的建立才打破了历史僵局和屈辱,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但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复兴实属不易。党和人民历经几代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日渐明朗,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并根据国情和党情世情的变化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生命,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取得新的成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密不可分的,按照逻辑脉络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必须与理论逻辑联系起来,以理论逻辑研究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是另外一种研究角度。

一、理论逻辑的内涵

所谓理论逻辑是指思想理论值自身发展演进的过程,是现实的历史发展在理论形态上的反映和逻辑再现,但这种反映是按照现实历史过程的本质规律经过修正的反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立到科学的认识和完善不是瞎摸乱撞的结果,而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的过程,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具备一定的理论逻辑的。

二、邓小平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词是邓小平提出的。他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几十年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汲取苏联模式对社会主义国家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教训中,大胆地提出我国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出了许多富有深刻见地的科学理论观点,为我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点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科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并且沿着马克思主义方向不断地完善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顺利完成,这条道路不偏不倚地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向前进,归功于党和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下,才为中国特设社会主义起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邓小平理论就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指明了方向,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基调。

三、“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

到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在当时世纪之交,党侧重回答怎样建设党、建设什么样提出的理论科学,它是继承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变化的国情,提出符合当时社会各方面建设提出的科学理论,对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理论的重大科学作用在于随着实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完善,并且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更加具有科学性。道路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实践的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科学理论作为指导,道路的发展或许会探索的更加漫长和更加曲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最初时摸索时,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提前预见了苏联模式存在的弊端没有照搬苏联模式,所以社会主义道路该怎么走这个问题一直在跌跌撞撞中进行探索,直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定了正确的“发展轨道”。

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党和人民在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理论创新,来源与实践,必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四、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后,胡锦涛面对纷繁复杂、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和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及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导致我国社会矛盾突出的国内外政治局面提出科学发展观,提出新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于党和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有了更加科学的认识,理性的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过去为了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改变我国贫穷落后的局面在经济上强调的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兼顾社会公平,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确实上了一个台阶但是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战略最终证明还是得不偿失。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纠正了过去只注重GDP的增长而忽略环境为代价的错误做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模式。科学发展观更加注重民生,维护人民的权益,满足人民在精神上的追求。在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方面更加注重的是协调化,统筹城乡发展。

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完善

到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作为党的新一代中央总书记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过程中可谓是颇具匠心。习近平独具慧眼地提出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见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和解读。“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和“中国梦”的提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更加明朗,逐渐变成了一条康庄大道。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具有新面貌当然也有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得有新的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在新时代下结合新的时代特征应用而生的科学理论,指导在新时代下不断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一代党和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理论体系,在新时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会更加宽泛和明朗。

六、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确立到完善是党和人民探索的硕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不是亘古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是党和人民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道路,并且不断改进。历史的车轮永远是滚滚向前的,新的阶段必然会出现新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永远不能固步自封,要勇于汲取人类发展的历史经验同时注重国情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具有逻辑性。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得以确立、形成、发展和完善,理论逻辑对理解新时代下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改革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帮助,有助于党和人民进一步理性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和发展的历程是党和人民立足实践,把握每个时代不同的特征,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道路探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地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执政规律认识历程。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建设都具有建设性影响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过程中,要不断地应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新时代新的矛盾中所产生的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也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高到了新的境界,中国正以蓬勃向上的昂扬姿态迎接新的时代。

猜你喜欢

党和人民马克思主义道路
坚持中国道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
道听途说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我们的道路更宽广
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把党和人民举在头顶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