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传承创新中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

2018-01-22赵书海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传承创新党的建设

摘要:新时代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对高等教育赋予了新任务,只有全面加强高校党的建设才能确保完成高校在实现中国梦中的新任务。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从思想上加强党的建设服务高校发展,从明确党政分工、创新活动方式方法、完善各项组织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等方面,提出了在传承创新中加强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的一些思路和举措。

关键词:传承创新 新时代高校 党的建设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定义为“新时代”,对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也提出了新的更全面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高校党组织必须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才能完成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

建党96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自觉坚守党性原则,形成了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制度、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优良传统,涌现出数不清的优秀共产党员和感人事迹。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党的建设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需要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加强。

近年来,全国高校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有益探索,但是,我们还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高校党的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和薄弱环节,必须要着力加以解决。

当前高校党的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党委领导作用发挥层层递减,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虚化弱化现象。少数党员干部对党的建设认识不足,重视不够,重业务、轻党建,重党内、轻党外。

二是执行“三会一课”等制度不够到位,党内政治生活不够严肃。重表象、轻质量,重表扬、轻批评。

三是对党员教育的内容偏简单空洞,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结合不够。重过程、轻效果,重宣教、轻沟通。

四是党组织活动重形式、轻实效,重传统、轻创新。或形式单一、效果不佳;或形式翻新,无花无果。

笔者认为,高校党的建设应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认识,始终把党的建设放在首位。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高校各级党员干部要清醒地认识到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各级党委书记或党支部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高校党的建设负主要责任。要树立“责任在书记”的思想理念,抓好党建是本职,抓不好党建就是失职。高校各级党组织委员要树立“工作在基层”的思想理念,自觉过好双重组织生活,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民主生活会。高校各级党组织必须扎实落实党中央各项主题教育活动,与时俱进地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教育引导教职工牢记党的宗旨,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向人民满意的方向不断前进。

二是围绕中心,树立党建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人才的直接组织者,是学校党委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的直接责任者,是学校教学、行政、后勤工作的直接推动者,是广大师生员工的直接服务者。[2]

高校党务工作者必须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理念,并且要以本单位的发展建设成就来检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党的建设是引领事业发展的政治方向,是事业发展的组织保障,是解决“低头拉车”与“抬头看路”相统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各级党组织要努力把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结合开展,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胸中有大局,工作有重点,为学校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鼓劲加油、凝心聚力。

三是明确分工,完善党政协作的工作体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中国共产党普通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就要求,学校党政要分工明确,各有其责、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互相支持,建立完善党政协作、共同负责的工作体制。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发挥“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善于把党的工作融入到行政工作之中,把行政工作保障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之内,积极支持配合行政领导在其职责范围内独立开展工作。党政一把手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重大决定事项在开会前先充分沟通,做到换位思考,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默契配合,形成核心,不搞“一言堂”。

四是传承创新,增强组织活动的新颖有效。

高校党组织要选优配强各基层党组织书记。“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选好书记、配好班子,是各级党组织能否牢记使命、履职尽责的关键。要确保组织生活按要求及时开展。时间上不被挤占,内容上不能缺失,执行上不走过场。要努力提高党组织生活的质量。要以“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为根本指针,精心设置主题,细化活动内容,按照“创新形式、拓展内涵、共享资源、激活活力、增强实效”的工作思路,不断探索党的组织生活的新内容、新形式、新领域、新方法。一是要创新活动内容。活动内容要体现时代要求,表达党员意愿,贴紧工作实际。创新开展主要包括党务报告会、民主评议会、议政决事会、专题生活会等的“主题党会”;开展主要包括党性教育课、时政讨论课、综合素养课、典型宣讲课等的“主题党课”和主要包括建党周年日、传统节日、党员入党日、实践体验日、志愿服务日等“主题党日”活动。二是要创新活动方式。要贯彻“阵地联建、活动联动、发展联推、人才联培、实事联办、党员结对”的党建思路,创新组织生活方式,提高党员群众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由一个单位独立组织,也可由几个单位党组织联合开展。三是要拓宽活动领域。要研究不同体制中的党员教育管理的特点,针对非编党员和党组织关系保留在校内的党员毕业生做好教育工作;对党员党性党纪的要求不仅限于校内,还要求覆盖所有工作领域、所有时段,包括在社会活动、家庭生活及八小时之外。四是要创新活动方法。要鼓励基层党员参与方案设计和策划,使普通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要有计划地扩大党内活动的覆盖面,让一些非党员群众在党内活动中接受教育;要利用网络、微信等建立网上、掌上党组织生活平台,使组织生活更加富有生机。

五是完善制度,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执行力。

加强党的建设,既要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简捷高效、目标明晰的党组织工作制度,提高党组织的执行力。要健全基层党组织的运行制度;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的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建立党员激励制度;完善基层党组织干部考核制度;要完善基层党组织经费管理制度,尝试设立基层党建创新经费;要建立党员权利保障机制,确保党员权利保障覆盖基层;要建立和完善高校基层党组织评估制度,实行目标管理,进行科学评价;要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总之,面对新时代、新目标、新任务、新征程,我们必须要在传承创新中不断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创新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执行力,使高校党的建设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品质、结出硕果。

参考文献:

[1]摘自党的十九大工作报告

[2]李生敏.关于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几点思考[J].前进论坛,2016,(12).

(作者简介:赵书海,太原理工大学党委办公室秘书科科长。)

猜你喜欢

传承创新党的建设
改革举措落实难的表现及其化解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传统民俗文化与民间游戏在幼师课堂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