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和约束作用
2018-01-22祁紫飞
摘要:在我們看来,法律是神圣、庄严、不可侵犯的。其实,法律的根本意义就是规范人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未成年人也无例外。青年是祖国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肩上扛着“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担子。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未成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使其健康发展。另外,还有一些约束未成年人的法规,对未成年人进行有效的教育。
关键词:法律法规 约束作用 依法办事
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无论你是八十岁的老者,还是未满十八岁的小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按照法律办事,严格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的“四必”原则。未成年人也一样,虽然其并未真正长大,但是在受到国家保护的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国家鼓励保护未成年人,同时对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也绝不会姑息。
一、相关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规定,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是成年人,而对于年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根据劳动收入确定其是否能承担全部法律责任[1]。但是不满十岁的孩童,其民事活动由法定代理人受理。这也就是说,如果你未满十岁,那么你所犯的错误,都要由你的监护人代为受过。如果你年满十六周岁,那么法院会根据法律程序,对你所犯的错误依法处理或者从轻处理。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没有死刑,但是年满十六周岁会受到相应的刑法惩罚,或由家长管教,严重的由政府接管。不管犯了哪种错误,法律绝对不会因为年龄而放过未成年人,当然,也不会纵容其违法违规行为。
二、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保护作用
(一)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教职员工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行为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处分[2]。例如,某同学学习不好,特别调皮,让班主任伤透了脑筋。老师在班级对该同学是否继续在校读书,进行无记名投票活动,老师的这种行为给同学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家长知道后向学校讨要说法,学校则对该老师进行了教育和降职处罚。
(二)他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013年,韩国播放了电影《素媛》,该电影讲述了一个韩国醉汉在一个大雨天,把一个上学的小女孩拉到了一个破屋子里强奸的事情。我们认为这个男人该被处死,但是醉汉在法庭上一直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钻了韩国法律的空子,最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但是这个小女孩一生的伤痛是永远无法抹去的。这恰恰也说明了韩国法律的不完善。后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韩国修改了相关法律,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严厉惩处这样的行为。
近几年来,我国加大了伤害未成年人的处罚力度。对未成年人造成心理伤害或者人身伤害的,将处以无期徒刑,终身监禁;情节严重的,判以死刑。未成年人没有自我保护的能力,为了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我国将继续完善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三、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约束作用
未成年人犯错误,法律也严惩不贷。法律规定,对于十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法律认为这是由于成年人疏于管教,所以未成年人犯了错误,由成年人代为受过。但是对于十岁到十六岁的未成年人,根据所犯错误的程度不同,对未成年人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按照法律程序,对其进行严厉的处罚[3]。但是对于十六岁到十八岁的未成年人,法律将严惩不贷。我国不论年龄大小,各个年龄段的中国公民,都有与之适应的法律。有的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年龄小,对自己所犯的错误不负责任,但是年龄绝对不是逃避惩罚的理由,很多未成年人因触犯法律进了少年监管所。所以,我们要记住,年龄小绝不是逃避责任的理由。
我们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也同样惩处每一个公民的过失。法律分为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民事法律包括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换句话说,就是对社会民生的明文规定。刑事法律包括: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等,主要是严重危及公民身体及财产安全的事情。
四、结语
由于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自理能力和生活能力较差,不具备完全的认知能力,所以法律主要对其进行教育和约束。保护和教育未成年人不单单是国家司法机关的事,更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监护人应当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措施约束未成年人的行为,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要具备保护自己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金钊.法律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刘瑞复.法学方法与法学方法论[M].法律出版社,2013.
[3]余继田.实质法律推理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祁紫飞,天和城实验中学,高中学历,研究方向: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