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楼梦》礼仪文化探究

2018-01-22姜奕如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红楼梦

姜奕如

摘要:《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世情小说的巅峰之作,书中人物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遵循着当时的礼仪规范,本文从日常生活礼节和礼制仪式两个方面来分析总结,并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对其中涉及的一些礼仪文化进行具体解读,从中可以看出相关礼仪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起到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红楼梦 礼仪文化 馈赠礼仪 祭祀礼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古典小说,百科全书似的封建社会人文图景描绘、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复杂繁琐的人际关系使得其充满着独特的魅力,无数学者为之倾注毕生精力……同时我们看到,与浩如烟海的版本探佚及作者生平考证相比,有关红楼礼仪文化的研究则显得较为逊色。有鉴于此,本文以礼仪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具体的情节事件对书中的礼仪文化现象加以探究,以期可以为广大红楼研究者提供帮助和借鉴,从而引起学界进一步的重视和探讨。

一、日常生活中的礼节

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古人在日常生活中十分讲求礼貌准则,而不同阶层及社会地位的人的表达则各有不同,一般来说,越尊贵富足的人家,对礼仪的要求程度越高。有着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的贾府更是如此,族中的男男女女在明面上言谈举止都高雅矜持,符合其贵族身份。

(一)礼节称谓及问候

礼貌性称谓是日常交流不可以或缺的部分,总体上看,《红楼梦》中涉及到礼貌性称谓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尊称、敬称和谦称。通常对拥有较高职务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用尊称,比较常见的例子就是贾府众人称呼贾母为“老祖宗”或“老太君”,贾琏称呼夏太监为“老内相”等,这都是由于被称呼者地位比较高或职务特殊而用的尊称。敬称与尊称相似,但在客气和礼貌程度上要更深一些,例如贾政称北静王为“郡驾”;谦称与敬称相对,是谦虚的称呼语,一般用于自称或者称呼己方人员,常加“小”、“家”、“愚”等字眼。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北静王自称为“小王”,宝玉对外称呼贾母为“家祖母”,贾政自称“荫生”,林如海称自己的妻子为“贱荆”等等,都属于自谦的说法。

《红楼梦》中出现的见面礼有跪拜、请安、作揖、打千儿、万福、问讯、打恭等等。《红楼梦》中秦钟初见凤姐儿时,就是“作揖问好”,要说书中最常见的见面礼,则是“请安”。幼对长、下对上见面都是要请安的,贾府的众多媳妇、婆子就经常来请老太太即贾母的安,宝玉也需要给王夫人和薛姨妈请安。小厮对主子也常用“打千儿”作为见面的礼节,买办钱华见宝玉(第八回)和李贵见到贾政(第九回)都是打千儿请安。此外还有一种独属于女性的行礼方式——万福, 宝玉过生日当日,恰逢也是袭人、平儿的生日,宝玉对他们作揖以贺,袭人和平儿连忙跟宝玉行万福还礼(第六十二回)。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人们相见多是握手礼,这形形色色的见面礼节,也便成了《红楼梦》的一道风景。

(二)馈赠礼仪

我国历来崇尚“礼尚往来”,因此馈赠礼仪也是很重要的日常礼节。或是为了表现亲密或是为了传达谢意。书中有一些着重描写的馈赠情节。史湘云给袭人、平儿、金钏和鸳鸯四人每人一枚绛纹石戒指(第三十一回),王熙凤初见秦钟的时候送的见面礼(第七回),本质上也是一种馈赠礼节,是为了深化感情的。

土特产也叫土仪的赠送是在人们回家探亲和旅居在外联络感情必备品,黛玉回苏州奔丧(第十六回)回来时便带了许多礼物送宝玉宝钗等人。而宝钗更是八面玲珑,对于薛蟠从江南带回的特产,贾府众人都有份,连平素被人看不起的赵姨娘都收到了礼物,可以说是馈赠礼仪的最佳体现了。

(三)方位礼及座次礼仪

顾炎武在《日知录》 中记载:“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 故宗庙之祭, 太祖之位东向。[1]我国古代讲究尊卑长幼,因此座次有很严格的规定,但根据时代的不同,又有所区别。这里仅以《红楼梦》为例进行分析。贾府众人清虚观打醮(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宝玉与诸位姑娘居于正楼,凤姐在东楼,众丫头在西楼,可见面南最尊,次在东,再次在西。

书中第一次详细的描写坐次安排是在黛玉进贾府后的初次晚宴“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第三回)。[2]”正式因为清代以左为尊,左第一的位置应该留给除贾母在地位最尊贵的人,按礼数应该是王夫人的座位。后来贾母解释说“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方入座。贾府三春“迎春便坐右手第一,探春左第二,惜春右第二”是依齿序而做。

二、礼制仪式

《红楼梦》细腻繁琐的描写了贾府的人情及生活百态,祭祀、嫁娶和丧葬在古代都是大事,其相关仪式也就成为了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者也着实费了一番笔墨。

(一)祭祀礼

祭礼是最早的礼仪,也是礼最初始的含义。其中最主要祭天和祭祖,宁国府除夕祭宗祠(第五十三回)作者细致描绘了荣宁二府的祭祖之礼,在对联牌匾“俱是御笔”、“香烛辉煌”的宗祠内,“贾府人分昭穆排班立定:贾敬主祭,贾赦陪祭,贾珍献爵,贾琏贾琮献帛,宝玉捧香,贾菖贾菱展拜毯,守焚池。青衣乐奏,三献爵,拜兴毕,焚帛奠酒,礼毕,乐止,退出”。在封建社会,公府侯门子弟的荣华富贵俱凭祖荫,自然对祖先怀有无限的崇敬与缅怀。从中也可以窺见望族豪门祭祀的庄严隆重和等级森严。

(二)婚礼

“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古代聘娶是十分郑重的,须经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请期、 亲迎六礼才算是名正言顺的结为婚姻,要符合礼法及婚俗习惯。“昏礼者, 将合二姓之好, 上以事宗庙, 而下以继后世也, 故君子重之。 [3]”

《红楼梦》中具体的婚礼描述已非原书作者、是后人续作,但通过宝玉宝钗的婚礼仪式,也是严格按照六礼的流程。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妾的地位低下,纳妾比娶妻要简单的多,并没有相关的礼法流程规定,基本视主家的意愿而定。

(三)丧葬礼

古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历来有把养生与送死等量齐观的传统观念。加之社会对“孝道”的推崇和封建迷信思想作祟,纷纷以厚葬为荣,薄终为鄙,权贵豪门尤甚。

《红楼梦》中先后分别描述了秦可卿、贾赦和贾母三个人的丧葬之礼。秦可卿去世(第十三回)的时候正逢贾府鼎盛时期, 因此其丧礼仪式非常宏大,“宁国府街上一条白漫漫人来人往,花簇簇官去官来”,各色宾客迎来送往、请安接待,和尚道士念经做法好不热闹;至贾敬吞金丹毒发去世时(第六十三回), 贾府的人员在守孝期间做出种种 “不肖” 之事:两府子弟猥狎尤三姐,贾琏偷娶尤二姐等等,因此丧礼本身的描述并不是很多;最后贾母去世(第一百一十回), 贾府已是入不敷出大厦将倾,已然是末世之景。但贾母地位在荣宁两府最为尊贵,续作者对他的丧礼描述还是很详细的。

三、结语

《红楼梦》 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无与伦比的世情小说经典。 由于书中主要描写的是以贾府为中介的权贵之家,因此书中人物的活动举止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4]。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严格遵守相关的礼仪文化,有利于社会的社会阶层的稳定和家庭内部的团结。可以说,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礼仪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既在社会层面上作为一种社会伦理道德的行为准则,为国家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一种思想基础,又能够在社会个体的家庭中形成一种尊卑有序的等级关系,实现中国古代社会士大夫追求的修齐治平的理想[5]。有道是“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因此,礼仪文化在诗礼簪缨之族、 钟鸣鼎食之家的宁荣二府更是有着集中的体现 。无论日常生活交际往来抑或祭祀、婚礼、丧葬等重要场合,除作者有意讽刺揭露外,人们都要知礼守礼,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各司其职维护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可以说,礼仪从一定程度上规范引导着古人的一言一行。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杨天宇.礼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3]黄汝成.日知录集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汪道倫.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学与《红楼梦》[J].红楼梦学刊,1990,(01).

[5]郭慧萍.《红楼梦》礼仪研究[D].安庆师范学院,2013.

(作者单位:济南市长清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红楼梦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红楼梦》(四大名著大字本)
论改琦《红楼梦图咏》的观看之道
茹志鹃与《红楼梦》
《红楼梦》中侠义抒写述论
《红楼梦》(纪念版)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