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2018-01-22杨晨

祖国 2018年23期
关键词:大会战民族团结全区

杨晨

广西是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和其他44个民族成份,截至2017年底,全区总人口5599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179万人,占38.92%。广西各族人民长期以来亲如一家,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充分展示了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广西的成功实践,被党中央誉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的模范。

厚植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广西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按照“两个结合”(即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明确各级党委主要领导为民族工作第一责任人,建立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各层级的民族工作委员会,具有广西特色的“五个三”民族工作思路,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目前,全区共有12个自治县、59个民族乡,11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有8个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全区出台涉及民族事务的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5件,各自治县制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25件,自治区出台的涉及民族事务的现行有效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50多件;在自治区49个党政部门班子中,少数民族领导干部配备率为83.7%;14个设区市四家班子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配备率为35.3%;111个县(市、区)四家班子领导中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率为81.6%;全区县级党政工作部门班子中,少数民族干部的配备率为63.3%。

构建“三交三和”的生动格局

一直以来,广西主动顺应民族关系发展规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持续推动各族人民的平等交往、自主交流与深度交融;主动顺应城镇化发展规律,大力弘扬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优良传统,加强对外来少数民族的服务管理;主动顺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率先在全国建立民族关系监测评价处置机制,坚持依法管理民族事务。南宁首创的“13456”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机制被称为“南宁模式”,成为我国城市民族工作五大模式之一。南宁中华中路社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社区”称号。

夯实民族团结进步的物质基础

广西始终围绕区域均衡发展和民生改善,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让各民族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北部湾经济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全面领跑广西;2014—2017年,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范围7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左右江革命老区32个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2394.3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3132.25亿元。率先在5个自治区开通高铁、地铁。先后实施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一系列大会战,共投入206亿元,建设基础设施项目322999个,惠及全区37个贫困县(市、区)1350多万人。京族、毛南族、仫佬族等3个人口较少民族聚集的东兴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2010年的6929元、3397元、2695元提高到16471元、8861元、7262元。“十二五”以来,累计拨付为民办实事项目资金达3168.86亿元,共筹集下达财政扶贫资金约79.77亿元,有力提升了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传承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

广西始终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的共同价值理念,坚持正确处理差异性和共同性的关系,支持引导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构建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将“壮族三月三”设定为在全区法定节假日,推动壮乡上百个传统民族节庆复兴。全区130多万个家庭由两个民族以上组成,“九口之家、情融五族”比比皆是。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彩调剧和电影《刘三姐》风靡国内外,全国首部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15年常演不衰,《八桂大歌》《碧海丝路》等13部舞台精品荣获“文华奖”,文学桂军、漓江画派声名鹊起。构建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兴安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壮族霜降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海上丝绸之路·北海史迹、侗族村寨·三江侗族村寨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50个、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19个。

坚持守边兴边开放发展

广西坚持用落实兴边富民行动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在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大会战中,投入20亿元解决了24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受惠边民242万人。2008—2010年,实施两次兴边富民行动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16.3亿元,建设了6.1万个项目。“十二五”期间,又投入88亿元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行动大会战,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三大类20项建设任务。十八大以来,广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成功举办了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形成了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的“南宁渠道”。开创中马“两国双园”等国际合作新模式,南宁综合保税区等保税物流体系不断完善。中新互联互通南向通道海铁联运实现常态化。成功举办13届桂台经贸文化合作论坛。2017年广西外贸进出口达到572.1亿美元。

为民族团结提供智力支撑

广西先后实施了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教育对口支援工程、边境地区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工程、东巴凤革命老区建设大会战教育建设工程、广东省对口支援广西地区教育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形成了包括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特殊教育在内的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2007年,率先在全国5个自治区实现了“两基”目标。具有独立建制的民族学校共有218所(其中民族小学157所、民族中学36 所、民族中专22所、民族高等院校3所);在172所中小学校开办寄宿制民族班,在区内高校恢复开办大学民族预科教育;探索建立了包含少数民族女童班、女子初中班和女子高中班“一条龙”的少数民族女童教育模式。同时,充分发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连续30多年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把民族团结教育融入学校、融入机关、融入社区、融入企业、融入宗教活动场所、融入乡村。78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区(单位)”;建立了600多个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点;先后召开7次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1378个先进集体和2682名先进个人受到自治区表彰,254个集体、254名个人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个人。2016年,南宁市被命名为全国1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市”之一。

猜你喜欢

大会战民族团结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民族团结之歌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甘肃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百日大会战”
梧太公路建设大会战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第一次完胜的大会战——湘西会战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